运移

  • 燃气管网泄漏模式建立及应用
    )1 泄漏燃气的运移本文将燃气从管道泄漏至地表经过的运动,称为燃气运移。燃气运移分为两个过程,即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是一个连续过程,但是作用方式不同,对实际生产中影响有所区别。燃气的运移主要包含运移的动力、运移的方式和运移通道。1.1 初次运移初次运移是燃气从管道内泄漏至管道外的运动,只是燃气经漏点运移的过程,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初次运移中,燃气运行的动力主要是运输过程中的压力,运移通道为漏点。城镇管网中不同压力,以及漏点的大小、位置和形

    化工管理 2022年27期2022-11-15

  • 页岩油多孔介质孔隙尺度运移残留规律分析
    性复杂,容易发生运移残留现象,对页岩油高效开发产生不利影响[1-4]。因此,研究页岩油孔隙尺度运移残留规律对提高页岩油采油效率具有重要意义[5-7]。人们对多孔介质石油类运移进行研究[8-10],通过将孔隙尺度储层与油类介质流动特性进行耦合,分析页岩油在储层中渗流特征[11-13]。雷浩等[14]建立页岩油封闭式高精度渗流评价系统,开展页岩油岩心渗流实验,分析页岩油在储层中的渗流特征。刘向君等[15]建立三维数字岩心模型,研究微观孔隙结构气水两相运移规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0-21

  • 海拉尔盆地贝西南地区南屯组油气侧向运移路径综合确定及运移模式探讨
    邻生油凹陷,油气运移被认为是成藏的关键因素[3-4]。前人针对贝尔凹陷乃至贝西地区的油气运聚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包括贝尔凹陷的油源及运移方向[4-5]、贝西地区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的关系[6-7]、贝尔凹陷西部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8-10]等,这些研究对于贝尔凹陷早期的勘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贝西南地区现今已进入精细化勘探开发阶段,拥有高精度三维地震、更多的测井数据和丰富的分析测试资料,亟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更具体的油气运移路径和运移模式。

    特种油气藏 2022年4期2022-10-05

  • 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分布的影响。由此看出,能否正确认识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运移油气形式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其油气分布规律和指导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断裂和砂体运移油气前人曾做过大量研究。利用断裂活动时期与油气成藏期之间的关系,结合断裂断穿层位,划分输导断裂类型[1-5],认为只有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断裂才是输导油气的断裂,否则就不是输导油气的断裂;再者根据断裂活动速率相对大小和断层面凸面脊发育部位[6-7],预测断裂运

    石油物探 2022年3期2022-05-23

  • 低倾角盆地重油二次运移成藏模式新解
    离较远,因此二次运移对重油油藏的形成十分关键。前人研究认为,油气在进入3000m以浅的高渗层后,浮力就成为(二次)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新生成的油气在向盆地较浅地层运移的过程中,较轻的组分沿着输导层向上倾方向快速运移,而留下密度和粘度越来越大的液相流体;同时,长距离的二次运移增加了石油被生物降解的风险,从而使其粘度进一步增大。浮力不足叠加粘度增大,导致石油运移前缘的速度持续减缓并最终停滞。停滞的运移前缘并非处于静水压力平衡状态,在无任何构造或地层圈闭的情况下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6期2022-02-17

  • 生物炭施用对夏填闲甜高粱氮素吸收及土壤氮层间运移的影响
    处理对土壤氮层间运移有良好阻控效果。5个生物炭处理中,全氮含量在2%生物炭处理降幅最大为35.49%,土壤表层硝态氮含量亦以2%生物炭处理降幅最大为69.7%,0.5%生物炭处理次之,为65.4%。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0.5%~2%生物炭施用水平对降低设施土壤氮素环境风险有显著效果。关键词:生物炭;设施土壤;氮素吸收;运移中图分类号:S514;S156.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3期2021-04-25

  • 油水三次运移速度探究
    并提出了油水三次运移的概念,即在封闭条件下,地层的剩余油在浮力以及毛管力的作用下重新进行运移并富集的过程称为油水三次运移。杨勇等人[5]也指出地层中的剩余油会在重力、浮力、毛管力的作用下进行富集,由于进行长时间的关井富集,断块油藏仍然会形成剩余油富集区[6-8],届时再开井生产,会出现含水率下降产量上升的现象。目前对油藏油水三次运移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次运移的影响因素上[9-12],本文开展的工作则主要针对如何认识油水三次运移的速度。研究采用实验观测的方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5期2020-11-11

  • 油气两相人工运移流量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4]。油气人工运移开发方法是针对储量规模小、分布分散、异常高压等海上边际油气藏经济有效的开发方式[5],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人造运移通道的引流作用,以边际油气藏储层与已开发油气藏储层之间的压力差作为主要动力,将油气流体运移至已开发储层,然后充分利用已开发储层现有的井网及平台设施开发,实现对边际油气藏的间接、经济开发。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仅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并未进行实践[3],因此为验证油气人工运移的可行性和指导人工运移先导试验的实施,从系统分析理论和物质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0年3期2020-10-14

  • 多孔介质中DNAPLs运移及模拟研究
    染特性及在介质中运移分布规律研究是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的必要前提。本文阐述了多孔介质中DNAPLs污染特性及运移过程中三相分配与转化,总结了影响DNAPLs运移及空间分布的因素,论述了介质非均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机理,综合分析了DNAPLs污染模型的应用特性。关键词:DNAPLs;多孔介质;运移;模型Abstract: Studying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non-aqueous ph

    河南科技 2020年11期2020-06-21

  • 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①
    这种特性使得油气运移成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中至关重要但又最薄弱的环节。但是,烃类流体经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面等输导体运移过程中,由于地质色层效应、有机-无机反应的存在,必然造成输导体系中沿烃类运移方向,油气的某些物理、化学指示参数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特征,这为油气运移示踪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在进行大量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油气运移示踪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了今后油气运移示踪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 传统的油气运移示踪方法油气运移示踪是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3-09

  • 油气藏分形特征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适用条件
    个问题。1 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及速度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在温度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情况下,假定油气流体密度和黏度参数近似不变。如果研究对象是常压盆地,地层水中呈离散(或连续)状运移的油珠,由于油与水的密度不相等,则油珠不仅受重力和浮力作用,还要受到毛细管阻力作用[13]。如果研究对象为超压盆地时,还要受到剩余压力作用,则油珠所受驱动力可表示为Pd=[(ρwg+Pr-ρog]hosinθ=(ρowg+Pr)hosinθ.(1)式中,Pd为油气运移驱动力,MPa;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6期2020-01-10

  • 纳米氧化铜在饱和石英砂柱中的运移研究
    饱和石英砂柱中的运移规律。首先,对纳米氧化铜和土壤胶体进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以及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简称DLS)等一系列的表征分析。然后,利用石柱运移试验研究流速(u0=1、3、5 mL/min)、初始溶质浓度(C0=5、20、50 mg/L)、酸碱性(pH值=5、7、9)、NaCl浓度(CN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2019-12-16

  • 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防砂井出砂机理分析
    砂细微粒向下游的运移,渗透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稳定的趋势,而在近充填砂及充填砂段,由于地层砂细微粒的侵入而呈现渗透率迅速下降后稳定的趋势,总体渗透率稳定在初始值得75%左右。验证了地层颗粒的侵入是导致充填层渗透率下降进而导致生产井产量下降的原因,并对下步防砂工艺的改进提出了指导意见。【关键词】防砂;微粒;运移;渗透率;测压砾石充填防砂是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防砂的主导工艺,占防砂总数的92%以上。通过前期对河口油区疏松砂岩油藏低效低液井生产情况统计,发现了该类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2019-11-27

  • 渤海湾凹陷区复杂断裂带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及油气运移模拟
    带,油气从烃源岩运移到浅层圈闭经历了深层源内/近源输导层侧向运移,断裂垂向运移和浅层源外输导层侧向运移的立体运移过程[11-14]。虽然复杂断裂带浅层断裂众多,但受断层活动性、几何形态和区域盖层破裂程度的影响,只有10%~15%的断面可以作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精细刻画垂向油气运移规律成为勘探研究的难点[15-22]。前人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网毯式运移、油气中转仓和贯穿式运移等成藏模式[23-25]。这些研究主要是对成藏过程和成藏机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年4期2019-09-06

  • 城市燃气管道内已沉积萘颗粒的运移规律
    气的流动在管道内运移,有可能导致气源置换后的管道堵塞或设备损害。因此,研究气源置换后燃气输配管道中已沉积萘的运移规律,对于保障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固体颗粒在管道内运移沉积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经验方程和数值模拟。Papavergos等[2-3]通过实验将固体颗粒的运移沉积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运移区、运移碰撞区和惯性缓冲区,并指出了不同区域颗粒运移沉积的主要原因。El-Shobokshy等[4]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忽略运移

    天然气工业 2019年8期2019-09-02

  • “油气人工运移”技术探索与实践
    人提出“油气人工运移”思路并初步论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3]。“油气人工运移”的思路是通过建立人工运移通道,应用压差原理将低品位边际储量运移至已开发储层,然后利用现有生产设施,实现间接而低成本采出,最终达到低品位储量的经济有效开发。本文以W-1油田为研究对象,在“油气人工运移”思路指导下发现油田实践应用存在三大难题:(1)两个独立油藏如何合并为一个单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2)人工运移通道如何和油藏进行耦合;(3)油气运移量是评估油气运移效果的关键参数,如何检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6期2019-07-10

  • 稻壳深施对苏打碱土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
    施稻壳对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和田间试验调查方法,在稻壳深埋至苏打碱土后,调查灌水和自然干燥过程中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以及自然气候条件下土壤盐分变化。[结果]模拟试验灌水后土壤盐分有向下淋洗的过程,稻壳深埋处理盐分淋洗量大;干燥条件下,自然状态土壤盐分在表层积聚,稻壳处理上层土壤盐分无明显积聚,土壤盐分在稻壳层下聚积;田间稻壳深施土壤盐分运移特征与模拟试验一致,旱季盐分随水分向地表运移并累积,雨季盐分随水分向下淋洗,有稻壳区下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6-11

  • 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
    )勘探实践表明,运移动力能否克服运移阻力是油气发生运移、聚集的关键[1-4]。近20年来,超压作为油气运移的动力受到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5-11],提出了在构造活动较弱的超压盆地中,超压作用下的幕式运移和浮力作用下的渐进式运移是油气运移的2种重要方式[12-16],并从流体沸腾包裹体、温度异常、流体性质异常以及超压裂缝开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证实了超压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条件[17-23]。但是,哪些油气是在超压驱动下发生的运移还未提出相关的区分证据,如何定量

    石油实验地质 2018年3期2018-06-20

  • 榆树林地区油气运移模式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研究,尤其是油气运移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少有论及。因此,本文在对榆树林地区油源条件、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方式等地质因素综合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榆树林地区油气运移模式类型,并对不同类型油气运移模式及油气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图1 青一段源岩有效排烃范围1 油气运移模式分析油气运移模式是生储盖组合关系、油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方式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反映。1.1 生储盖组合关系前人研究结果表明[3,5],榆树林地区主要含油

    中国锰业 2018年2期2018-05-23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地下水污染溶质运移时空模拟研究
    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规律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物进行有效防治和保护,然而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影响要素较多,多呈现非线性变化影响,为此对于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规律分析一直是个难点。近些年来,许多学者结合数学解析方法或数学模型的方式对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的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取得一定研究成果[1- 6],但这些成果大都集中于对地下水污染物溶质时间过程规律的分析模拟,而对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时空模拟分析的研究较少。当前,也有学者提出地下水污染物溶质运移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2期2018-03-29

  • 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52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付广1,李世朝1,杨德相2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8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为研究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划分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所需条件和分布区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不同,所需条件也不同,断裂垂向向上输导油气运移形式所需的条件主要是断裂位于成熟源岩区内,断裂垂向向下输导油气运移

    沉积学报 2017年3期2017-06-01

  •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残膜影响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水分向上移动,而且残留量和残膜面积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此外,残膜对土壤水分下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残膜;土壤水分;运移中图分类号:S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18-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4.024地膜覆盖对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地膜已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2017-03-18

  • 亚硒酸盐在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运移规律研究
    同理化性质土壤中运移规律研究刘冠男1,2,薛薇2,孙春美1,3,李德先1,刘新会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3.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摘要:通过亚硒酸盐在江西丰城稻田表层0~10 cm土壤(FC1)、次表层10~20 cm土壤(FC2)、江西德兴菜地表层土壤(DC)、河北保定旱地表层土壤(BD)等几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土柱运移实验,研究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4-21

  • 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研究
    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滞留规律,评价了其驱油效果。该组合体系注入聚合物凝胶体系与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体积比为1∶0.3,注入聚合物凝胶的强、中强、弱段塞最佳体积比为4∶3∶3,组合调驱方式为强凝胶段塞+表面活性剂段塞+中强凝胶段塞+弱凝胶段塞+表面活性剂段塞+强凝胶封口段塞。该技术在红山嘴油田红18井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12个调驱井组的日产油由85t上升到130t,含水率由75%降至67%。[关键词]深部调驱;运移-滞留机理;段塞组合克拉玛依红山嘴油田总的构造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期2016-04-11

  • 邯邢地区煤炭燃烧有害微量元素的运移
    烧有害微量元素的运移王瑞芹 (河北省煤田地质研究所,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煤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地质演化而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煤的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用来发电和制作各种化学用品为人所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煤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因此构成煤的物质组成成分较多,在燃烧过程中,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各不相同,某些是对于环境具有很大危害的有害物质,通过煤的燃烧过程逐渐析出运移,在邯邢地区具有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7期2015-07-17

  •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中生界油气二次运移动力研究
    100083)运移性是石油与天然气流体矿产具有的最大特性。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连接着生、排、运、聚、散等每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油气地质历史,研究油气运移也成为油气地质学重要问题。作为流体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是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的。无论是油还是气,在其初步形成时都是以分散状态分布的,经过一定的运移之后,才在合适的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当油气藏遭到破坏后,也可能由于油气的运移而形成次生油气藏,或者沿着裂缝、空隙、断层等疏导层流出到地表形成油气苗。通常情况下,根据

    化工管理 2015年26期2015-07-01

  • “油气人工运移”方法论证 ——海上边际油气藏开发技术探索*
    57)“油气人工运移”方法论证 ——海上边际油气藏开发技术探索*马勇新1, 2米洪刚2高 达2曾远芳2雷 昊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武汉 430074; 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马勇新,米洪刚,高达,等.“油气人工运移”方法论证——海上边际油气藏开发技术探索[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68-72,79.Ma Yongxin,Mi Honggang,Gao Da,et al.Hydroca

    中国海上油气 2015年4期2015-06-23

  • 基于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运聚模拟
    史延伸到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其模拟方式从一维、二维扩展到三维和动态模拟[1-2];模拟技术则从单一的确定性数学模拟,拓展到多种方法和模型综合应用[3-4]。作为油气勘探“生、储、盖、运、圈、保”六要素的核心,厘清油气的运移聚集方向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前人针对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条件、动力介质、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成果[5-6]。但长期以来,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机理及其定量化表述一直是上述石油地质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28

  • 土体固结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模型
    程(主要是溶质的运移过程和稀释过程);二是岩土体的力学变化过程(主要是渗流过程和固结过程)。目前,对溶质在固结变形土体中的运移规律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Smith[1]从固结土的应变分析及溶质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溶质在可变形饱和多孔介质中运移的一维理论,分别讨论了多孔介质小变形和大变形情况下的溶质运移问题,并指出研究大变形情况下溶质运移问题的重要性[2]。Alshawabkeh等[3-5]将溶质质量输运过程与基于Terzaghi固结理论的黏土固结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6

  • 致密砂岩油运移体系特征研究
    18)致密砂岩油运移体系特征研究闫 明(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石油的运移是石油地质学当中的关键内容,是连接生储聚的关键性纽带。什么样的运移方式决定油藏的聚集规模。通过对不同类型运聚特征的总结,发现致密油运移主要受排驱压力,运移体系和源储空间分布,运移路径上成岩影响因素的控制。对于不同的运移方式,最高效的是有关断层的运移组合方式。油气运移;致密砂岩;运聚特征;源储分布石油的运移是石油地质学当中的关键内容,是连接生储聚的关键性

    当代化工 2015年8期2015-02-16

  • 鄂尔多斯天然气成藏模式与控制因素研究
    ;成藏地质要素;运移;圈闭;成藏模式伊盟隆起位于鄂尔多斯大型克拉通叠合盆地北部, 该区西部与秦祁活动带相接, 北部与阴山活动带相邻, 在大地构造属性上处于中国东部稳定区与西部活动带之间的结合部位。近年来, 伊盟隆起天然气勘探呈现良好态势, 已在上古生界发现多个小型天然气藏,该区被认为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后备接替区。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与方法研究伊盟隆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 总结其成藏模式。伊盟隆起上古

    科学与技术 2014年11期2014-10-21

  • 油气初次运移机制与运移方向的研究
    10077)油气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且为难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油气运移的研究重点是初次运移的动力、相态及其过程等[1-5]。九十年代至今,油气运移的研究方向偏向于运移通道路径等,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6]。油气运移在盆地演化及其油气成藏过程中一直发生的地质事件,是石油地质工作者的研究焦点,然而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思路。本文分析了油气初次运移研究机制与运移方向及前人取得的一些成果,并探讨了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下步发展方向。1 初次运移

    地下水 2014年1期2014-09-18

  • 煤层气运移影响因素分析
    ],而对于煤层气运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少之又少,至今都没有形成有效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手段或是途径,因此,要想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必须研究其运移的形式及影响因素。煤层气有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三种存在形式,现在国内外研究的煤层气以游离气为主[1-2,5-6],然而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气的形式存在,主要由煤源岩生成之后直接被煤储层吸附而聚集在孔隙表面之上[5]。鉴于以上原因,分析、总结、研究煤层气运移的影响因素,对我国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我国人均资

    科技视界 2014年29期2014-08-15

  •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研究
    油气进入储层后的运移被称为二次运移。在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油气运移动力条件的研究已非常多,有些学者认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条件是高压,而浮力的作用则非常小;也有学者认为油气的运移是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同的阶段油气运移条件不同,早期储层的物性较好时主要运移动力是浮力。后期储层变得致密时油气运移主要动力是毛细管力。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的某油田和塔里木盆地的某油田为例,这两个油田的储层都属于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本文对着两个油田储层的成藏期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进行研究,分

    化工管理 2014年15期2014-08-15

  • 全液压自动猫道钻杆运移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
    压自动猫道。钻杆运移系统是全液压自动猫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能在钻井作业中将管状类钻具 (钻杆、钻铤、套管等)由地面钻杆摆放架自动运移到猫道的平台上,当完成作业时,再将管状类钻具运移到地面摆放架,代替了人工上下钻具、使用钻台和猫道上的气动绞车拉、拽钻具等高危险、半自动化的操作[2-3]。1 钻杆自动运移系统的结构设计根据钻杆运移系统的要求,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图1 钻杆运移系统示意图钻杆运移系统主要由旋转臂总成、液压缸、万向节、立销轴、立销座、挡销等组成

    机床与液压 2014年11期2014-07-18

  • 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稳定性及其成因机制*
    6580油气二次运移通道稳定性及其成因机制*姜 林1,2,薄冬梅1,洪 峰1,2,郝加庆1,2,樊 阳1,2,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海淀 100083 2.“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 海淀 100083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要经过一定距离的二次运移后才能在有效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因此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对于油气最终聚集率有很大的影响。原油的二次运移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6-07

  • 衰减源作用下固结压力及吸附参数对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
    吸附参数对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许照刚,张志红,杜修力,李红艳(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4)固结变形会导致粘土防渗层的结构特性和渗透特性发生改变,影响渗流场和浓度场的分布,进而影响污染物在防渗层中的运移规律。在比奥固结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线性吸附模式,研究了污染物在小变形土体中的运移规律,分析了衰减源作用下,固结压力与线性吸附系数对污染物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考虑固结作用相比,固结作用延迟了污染物的运移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 2014年2期2014-03-06

  • 胡力海洼陷油气运移路径对成藏的作用研究
    000)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包括油气在储集层内部的运移,油气沿断层、裂隙、不整合面等通道的运移以及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有关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方法很多,但大多是基于达西定律[1]来进行油气运移聚集的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辽河油田胡力海洼陷主要为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目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过程和油气分布规律不清楚,根据该区石油地质特征,笔者从烃源岩-疏导体系、排烃特征、运移动力和阻力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期2013-02-10

  • 东营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网络及油气分布规律 ——以坨154块为例
    营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网络及油气分布规律 ——以坨154块为例刘鑫金1,2,宋国奇2,邱贻博2,李继岩1,2,乔俊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100)油气运移的通道网络决定油气的分布规律及油气藏类型,因此,研究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网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沉积、构造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断层、砂砾岩扇体和不整合3种运移通道,构成了2种类型的网络,即断

    断块油气田 2012年2期2012-04-28

  • 天然气脉冲式二次运移过程
    天然气脉冲式二次运移过程李文学1,吕延防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6405; 2.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8)从宏观上看,天然气在运载层中的运移是加速运移过程;从微观上看,天然气运移属于脉冲式运移过程.脉冲式运移的形成机理:一是由气水密度差造成的气柱高剩余压力间歇式突破运移阻力引起的;二是由间歇式构造变动所造成的断层或裂缝形成运移通道引起的.根据天然气加速运移与脉冲式运移形成机理,提出天然气在运载层中运移与聚集的全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12-14

  • 惠民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其成藏作用
    惠民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其成藏作用李继岩1,谭明友2,吴孔友1,宋国奇1,3(1.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2.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根据油气单一运移通道特征,建立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并系统总结其成藏作用。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南部地区主要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3种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1-03

  • 三肇凹陷青一段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
    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于润涛(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6405)分析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条件,表明青一段源岩因具超压和油源断裂发育,其生成排出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分析油向下“倒灌”运移所受压力,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所需的最小压力应为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统计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目前油底深度与青一段源岩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古超压之间的关系,表明三肇凹陷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约为5 M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