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区

  •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系统格局与服务功能演变
    如有研究者对黄河源区、黄土高原和河口湿地等不同区域开展了相关研究[4-5],也有学者对高原[6]、草地[7]、农田[8]、河流[9]、湖泊[10]等单一生态系统的格局分布和服务功能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估,均旨在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生态环境变化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提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区域日益扩大,导

    人民黄河 2023年9期2023-09-12

  • 基于Budyko假设的黄河源区径流演变与量化归因分析
    剧的背景下,黄河源区径流量日趋减少,威胁着流域的生态安全,可能损害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1]。影响径流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即气候因素(降水、气温和蒸散发等)、流域下垫面条件(地形、土壤和植被状况等)以及人类活动(淤地坝建设、过度农业灌溉和直接取用水等)。其中,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北极地区、欧亚北部地区、北美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出现了植被绿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7-21

  • 1960—2019年黄河源区径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70%以上。黄河源区径流属典型的寒区径流,其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降水、气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引水量迅速增加,黄河源区年径流量日益减少,导致沿线区域水资源紧张,因此深入研究黄河源区径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研究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根据源区1960—2019年径流、降水及气温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以下简称“M-K”)检验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突变点,Morlet小波分析法识别变化周期,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结合相关性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1期2023-03-06

  • 荒漠草原区显热通量变化特征及源区分布
    3]。足迹模型和源区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足迹(Footprint)用来描述近地面层表面源或汇的空间分布和仪器观测通量值之间的关系;源区(Source area)指对通量观测值有主要贡献的区域[24]。自从Pasquill[25]和Schmid等[26]先后引入这两个概念后,足迹理论和方法逐步应用到通量中并取得较大进展,Meijninger等[5]在2002年首次将足迹理论应用到LAS的观测结果中,结合LAS的空间权重函数得到了大孔径闪烁仪足迹解

    草地学报 2023年1期2023-02-10

  •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有关问题探讨
    态功能之一。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唐乃亥水文断面为出口,多年(1950—2020年)平均径流量204.0亿m3,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黄河流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开放巨系统[2],系统内部上中下游紧密联系并存在互馈关系,源区水源涵养对全流域水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习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特别强调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问题。2020年国家“十四五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2年1期2023-01-12

  • 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污染物高度聚集的源区的自然衰减研究较少,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源区自然衰减的研究更为罕见[9-11],源区自然衰减的基本控制过程、影响因素、关键监控指标及转化速率等均不清楚[9]。在工程应用方面,尽管美国国家环保署早在1997年的自然衰减文件中便指出源区控制是自然衰减修复项目的基本工作之一[12],但受认知限制,至今科学有效的源区控制仍未能很好地实现[9]。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源区污染风险,现有的修复项目一般采用保守策略,以主动修复技术(例如:清除、围堵、强化生

    岩矿测试 2022年5期2022-11-11

  •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在大量空白。黄河源区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发源地与重要水源区,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已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驱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近几十年来,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趋势已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商滢等[13]研究指出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Ji等[14]通过对黄河源区季节性径流变化的归因进行研究指出,秋季径流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其他季节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Xie等[15]基于Budyko假设研究指出降水是造成黄河源区径流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年4期2022-08-30

  • 近63a黄河源区气温变化规律分析
    热点[1]。黄河源区作为气候变化敏感的区域,其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郝振纯等[2]指出,自1954-2007年黄河源区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易湘生等[1]基于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样条函数插值和MK检验等方法对黄河源区1961-2010年间气温变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黄河源区年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冬季在进入21世纪后增温极为显著;杨昭明等[3]基于黄河源区9个气象站数据分析了黄河源区近57a的气温数据,研究表明,黄河源区近5

    四川水利 2022年4期2022-08-18

  • 多情景分析的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软件开发及应用
    染负荷估算、关键源区源头识别和治理决策是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ANSP在空间上分布分散且隐蔽,其形成受到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ANSP在监测、模拟和控制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GIS技术在空间数据管理、集成、分析方面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ANSP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面源污染模型集成、信息系统开发和可视化等方面[1]。国内外采用年度农业面源污染模型(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2年4期2022-07-31

  •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综述
    50003)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高程3 500 m以上,包括黄河源至唐乃亥水文站的地域。源区面积约占整个黄河流域的17.0%,1950—2015 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0.6亿 m3,约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的1/3,是“中华水塔”青藏高原的主要构成部分。作为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主要产流区,黄河源区是中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1]。黄河源区的主要水源涵养单元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22年4期2022-07-10

  • 1956 年~2020 年黄河源区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明显[1]。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区域)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水源涵养区,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源区内的冻土退化和冰川消融;另一方面,黄河源区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使得源区植被、草原、湿地等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源区径流大小变化明显,径流变化作为水源涵养量的一个影响因素,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不容忽视[2]。因此,研究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规律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加源区水源涵养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关于径流变化特征的研究主要利用实测数据分析其趋势性、突变性及

    陕西水利 2022年6期2022-07-08

  • 冰冻圈直接影响区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以三江源区为例
    关研究鲜见。三江源区(长江、黄河与澜沧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冰冻圈的核心区,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32]。冰川、多年冻土、积雪等多要素共存的冰冻圈环境,使三江源区处于冰冻圈变化的负面影响下,社会经济常受到多重冰冻圈渐变风险与极端灾害事件的威胁。因此,文章以三江源区为研究区,采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2008—2017 年源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因子分析法剖析源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主控因子,最后基于评价结果为三江源区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3期2022-06-09

  • 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生态系统[1]。源区生态环境的优劣影响青海省的国民经济发展,也严重制约着江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2]。同时,三江源区拥有极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东亚甚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敏感区”[3-4]。受全球变暖影响,中国气候不同年代间也在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表明,1956-2004年,三江源区降水量以6.73 mm·10 a-1的幅度减少,降水日数也呈现减少趋势[5],但降水强度增加;1960-2010年降水量总体却表现为增加态势,不同源区

    草业科学 2022年1期2022-03-05

  • 黄河源区2005—2020年生态用地格局变化与分异趋势
    些因素成为了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5-6]。气候的变暖一方面导致冰川的消融[7-8]、降雨量增加、温度升高,有助于林地、草地植被的生长和水域的增加[9],但另一方面由于降水量的增加也会导致源区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土地利用极端转换[10-11]。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导我们应坚持生态优先、量水而行、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12]。因此,在黄河源区开展生态用地格局变化与分异趋势的研

    水土保持通报 2022年6期2022-02-19

  •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反演研究
    7]。本文以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航拍为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结合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和MODIS数据提取了植被指数;再利用回归模型法和像元二分法反演了源区高寒草地覆盖度;最后筛选最优指数和算法进行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覆盖度估算以及变化趋势分析,以期为高寒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1.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本文所指的黄河源区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区域,面积为1.2×105km2,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11期2021-12-03

  • 安徽沿江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性侵入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特征。该区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具壳幔混合源特征,主要来自富集地幔,与部分地殼物质发生混染而成,其时空分布于岩浆成矿带内的矿集区具有高度吻合性。关键词:中酸性—侵入岩;源区;演化;沿江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项目“安徽省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图集[项目编号:2012-k-8]”资助。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

    西部资源 2021年1期2021-11-26

  • 三江源区多尺度水文干旱特征及植被的响应
    0年代以来,三江源区气候呈暖湿现象,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呈整体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呈下降趋势[8]。三江源区的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是重点研究方向,Wang等[9]研究发现草地退化比较明显的地区为黄河源区。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2010年前后的地区干旱与植被演变,对三江源区的多尺度干旱演变与植被变化研究还很少[10]。本文采用SPI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EVI)量化1961—2018年三江源区的生长季植被和水文干旱的演化特性,基于Mann-K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24

  • 绿洲荒漠过渡带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通量源区特征*
    EC 与LAS 源区的范围相差较大,其中EC 为百米级,而LAS 为公里级[20-22],导致二者的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潜在地增加了通量数据在使用中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地表通量尺度扩展的误差。为此,需要开展地表通量源区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二者源区分布的差异对观测结果产生的影响。地表通量源区的空间分布可以通过足迹模型得到,目前主要的足迹模型有解析模型[23-25]、拉格朗日模型[26-28]以及大涡模拟模型[29-30]等。其中,解析模型建立在诸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10期2021-10-20

  • 某液压系统大型弹簧断裂原因
    劳特征,断口裂纹源区位于断口的左上角位置,形貌较为平坦,裂纹扩展区的放射线收敛于左上方。由图3可以看出,裂纹源区对应的侧面有一条沿长度方向扩展的线纹。由图4可以看出,断口裂纹源区位于撕裂棱右侧,且裂纹源区的右侧有少量疲劳条带。图1 断裂弹簧的宏观形貌图2 弹簧断口宏观形貌图3 断口裂纹源区侧面宏观形貌图4 断口裂纹源区低倍形貌1.2 扫描电镜分析将断口用超声波清洗干净,按照GB/T 17359-2012《微束分析 能谱法定量分析》的要求,将断口置于SU15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21年9期2021-10-08

  • 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输送特征及路径分析
    程度的改变。黄河源区径流主要由降水产生,占源区总径流来源的95.9%[1],前期降水变化势必会引起后期径流的改变。近年来,黄河源区最大无降雨天数开始减少,平均日降水强度和中雨天数开始增多[2]。随着中雨天数的增多,源区径流量发生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河道径流等带来影响。因此,研究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来源及分布特征对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焦点转向黄河源区,开展降水、径流及其驱动因

    青海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7-26

  • 黄河源区潜在蒸散量估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10029)黄河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补给源头和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黄河源区气候朝着暖湿化方向发展,导致区内水热平衡发生变化[1]。如何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潜在蒸散量估算的准确性对于气候变化下水量平衡分析和陆面水文过程模拟至关重要。潜在蒸散发受纬度、气候条件(水气压、相对湿度、温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海拔高度和地表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其动力学过程极为复杂。迄今对于如何准确估算潜在蒸散量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1年3期2021-05-25

  • 南北过渡带典型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汉江源区径流呈微弱减少趋势,渭河源区径流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两流域年径流量均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汉江源区,其径流对降水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汉江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5.23%、6.02%和28.75%,对渭河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26.62%和48.87%。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关键词:南北过渡带;径流变化;Budyko水热

    人民黄河 2020年12期2020-12-30

  • 凤阳山针阔混交林通量观测源区分布及特征
    空间代表性和通量源区[5]。目前通量源区的模型主要有解析模型、大涡模拟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和闭合模型等几类。解析模型的假设基础较多,理论上仅适用于下垫面平缓的区域,主要采用梯度扩散理论、二维平流扩散方程以及相似理论得出通量贡献区,较著名的有Kormann and Meixner(KM)模型、FSAM模型和Horst-Weil模型[6- 9];大涡模型最初用于大气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但其物理机理、计算比较复杂繁琐,耗时,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不适宜于长期通量观测数

    生态学报 2020年20期2020-11-13

  • 2000—2015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值[17]。三江源区地理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8],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19]。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及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近年来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恢复初见成效,生态系统服务增强[20]。已有学者对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资产变化进行了评估。如刘纪远等[21]基于大量数据系统分析,梳理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年5期2020-09-24

  • 1999-2018年黄河源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10021)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三江源预防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提供黄河总水量49%[1],是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肩负着重要责任[2-3]。由于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特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4],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5]。退化的源区生态环境不但影响本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构成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3期2020-08-04

  • 黄河源区1961—2017降水序列趋势及突变识别
    [3-7]。黄河源区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之一,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和稀缺的生物资源;同时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之一,提供黄河总水量的49%,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8-10]。近年来对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展开了径流与降水的响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等方面的研究[11-13]。目前,对黄河源区气象站点的降水突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20-01-07

  • 基于集对分析的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分析
    50001)黄河源区作为黄河流域最重要的产流区,素有黄河水塔之称,源区气候变化更是影响产汇流的关键。现阶段关于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已有很多[1-3],但多集中于采用既定的数学方法分析单一气候指标,如降水、植被覆盖度、气温等的变化情况,这些有利于实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科学认知,然而黄河源区在气候综合指标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人类活动往往受气候综合指标所影响,且进行气候综合评价有助于消除多指标间的影响,更加准确判别气候变化趋势与人类活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年10期2019-11-14

  • 基于ITPCAS驱动数据集的黄河源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器”[1]。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较高且落差大,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而迅速[2-4]。黄河源区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6.2%,却贡献了黄河全流域40%以上的径流量[5],被称为黄河流域的“水塔”,所以黄河源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植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它既是气候变化的承受者,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子[7]。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9期2019-09-25

  • 2000-2016年黄河源区植被NDVI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5-6]。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黄河流域上游最重作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生态屏障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对于整个黄河流域和青藏高原环境生态系统的演变具有重大意义[7-8]。国内外学者利用NDVI数据来监测植被覆盖变化以及探寻植被覆盖与气象因子之间存在的响应关系。对NDVI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以下3个思路:将提取的研究区域植被指数面平均值与气象要素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回归分析[9];在像元尺度上进行简单相关分析[10];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3期2019-05-22

  •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特性分析
    影响[1]。黄河源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一直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研究。通过研究分析黄河源区气候变化,为后期径流影响、水资源演变规律、生态环境改善、植被生物保护等提供研究背景与科学依据。气候变化问题是现今社会发展中环境变化的重要问题,受到各领域学者及群众的广泛关注[2]。在当前的大背景下,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与趋势,是保护水资源、维护人类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黄河源区指龙羊峡水库以上的黄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腹地,包含青海、四川、甘肃3个省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8年6期2019-01-25

  • 兴安落叶松林通量观测足迹与源区分布
    有关,反映上风向源区权重函数对观测点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测量中,特别是在复杂地形上,这种假设条件常常难以满足,从而导致数据质量下降,所得结果的准确度降低[9-10]。目前,通量足迹分析多用涡动相关法进行观测,兴安落叶松林通量观测塔架设高度较高,用此方法适合分析较大通量观测区域足迹和贡献源区。基于足迹分析模型(Footprint Tool)对通量足迹进行判别是对通量源区的重要分析方式。许多研究者利用不同的足迹工具对不同气候状态进行观测并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通量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10-12

  • 2017年秋季黄河源区连阴雨成因分析
    刘静摘要:对黄河源区2017年9月22日—10月4日连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水汽特征、能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和副高的异常变化使得此次连阴雨过程中大气环流较同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北方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黄河源区,导致了这次连阴雨天气的发生;副高西侧较强的偏南气流不断把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到源区,并在500~400hPa高度层形成水汽辐合,当500hPa层比湿>4g/kg时,黄河源区容易出现较强降水;在

    人民黄河 2018年5期2018-09-10

  • 珠海城郊草地通量源区分析*
    这个范围即是通量源区。通量源区的范围可以定量评估通量数据的空间代表性[15],其大小的确定关系到通量数据的可靠程度,准确计算通量源区的范围为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地气交换综合分析 提 供 参 考[16-17]。1994年,Schmid[18]提 出 的FSAM模型(Flux Source Area Model)由于其物理机制明确、数学模型简单、计算耗时少[19],是我国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解析模型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远高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18年3期2018-06-07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渭河源区近30年径流量影响研究
    与人类活动对渭河源区近30年径流量影响研究贾 杰,姜丽红(甘肃省定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 定西 743000)利用渭河源区渭源水文站和气象站1981—2010年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实测资料,运用坎德尔秩次相关、斯波曼秩次相关、线性趋势回归检验法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利用双累积曲线以及累积距平曲线找出年径流量突变年份,运用定量分析法计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异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渭河源区年均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年均气温与年蒸

    地下水 2017年4期2017-08-28

  • 1980—2012年渭河源区水文演变趋势分析
    —2012年渭河源区水文演变趋势分析孛永明,李旭春,陈 瑾,王丽洁 (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定西 743000)径流;泥沙;植被;水文演变特征;渭河源区渭河源区是渭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基于清源河渭源站1980—2012年水文监测数据,分析径流变化、河道泥沙变化、产沙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量年际波动较大,总体呈现减少趋势,2000年后减少明显;5—10月份是一年中径流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8期2017-08-22

  • 渭河源区径流量变化情势分析
    43000)渭河源区径流量变化情势分析姜丽红,贾 杰(甘肃省定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 定西 743000)通过渭河源区渭源水文站1981~2010年30年的月年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渭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逐渐趋于均匀,集中期的长期变化呈滞后趋势;年径流量30年呈减小趋势,趋势线具有513.0万m3/10a的负倾向率;年径流量在1993年发生突变,之后呈显著减少;累积滤波器法和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法对比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7年2期2017-07-12

  • 大河之源
    河的中下游。黄河源区因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成就的特殊性、复杂性远胜其他流域。黄河西望昆仑,从雅拉达泽山东坡流出,南受巴颜喀拉山阻隔,北被布青山和阿尼玛卿山约束,沿巴颜喀拉山北坡朝着东南咆哮如雷而去,直抵岷山。之后折向西北,与鄂拉山相抵,环阿尼玛卿山北坡回流,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崇山峻岭中画了大大的一个“U”字,再折向东北流去,冲出拉加峡,凿开野狐峡、拉干峡,进入龙羊峡,完成了黄河河源区的流程。龙羊峡水库是黄河上游第一个大型梯级水库,有龙头工程之称,以发电为主,并

    甘肃农业 2017年9期2017-06-01

  • 一种新型GaAs基无漏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
    高开态隧穿电流,源区采用不同于沟道的P型GaAsSb材料,实现异质源区/沟道结构。该结构能有效增大关态隧穿势垒宽度,降低泄漏电流,同时增加开态带带隧穿概率,提升开态电流,从而获得低亚阈值斜率和高开关比。仿真结果表明,在0.4 V工作电压下,该新型GaAs基无漏结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开态电流为3.66 mA,关态电流为4.35×10-13A,开关电流比高达1010,平均亚阈值斜率为27 mV/dec,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值为126。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平均亚阈值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12-21

  • 三江源
    地区,统称“三江源区”。在行政区划上,三江源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涉及一个县级市,6个县,共有50个乡镇。三江源区地处昆仑山东段和唐古拉山东段的夹持地带,属青藏高原腹地,源区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00公里。两大山脉之间还有巴颜喀拉山、扎那日根山、风火山等。整个源区地形特点,呈现出东西向山地与河谷平原的相间分布。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可见古冰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6期2016-03-02

  • 三江源区近数十年河流输沙及水沙关系变化
    12,北京)三江源区近数十年河流输沙及水沙关系变化刘彦1,张建军1,张岩1†,阿彦2,阿妮克孜·肉孜1,杨松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00012,北京)河川径流及泥沙在保障水资源、塑造河道形态、维持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三江源区河流输沙及水沙关系,基于三江源区9个水文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6期2016-02-09

  • 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成效
    0001)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成效曾立青(青海省水土保持局,青海 西宁 810001)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成效;黄河源区青海省黄河源区水土流失面积3.77万km2,占源区总面积的35%。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紧紧围绕黄河源区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在源区黄南、果洛、海南3个州的10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通过采取围栏封育、政策性封禁、水土保持监测和健全机构、完善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10期2016-02-06

  • 平面型VDMOS源区的不同制作方法研究
    学性能需求,要求源区与体区必须短接[1],在两个多晶硅栅极之间,左右两个源区与其中间的体区,通过金属短接在一起,再引出源极。在实际传统的制造工艺流程中,在制作源极区域时,首先利用一层掩模板,通过光刻在体区内做出光刻胶块,将体区中心阻挡住一部分,然后再进行源区的离子注入。传统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因为此处必须做一次源区光刻,所以制造成本较高。2 源极(SRC)区域不同制作技术鉴于传统做法的弊端,有一些改进方法可以简化流程、节约制造成本、提高器件可靠性。诸如通过

    电子与封装 2015年2期2015-12-05

  •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杜际增1,王根绪1*,李元寿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2.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根据1969年航片数据、1986,2000,2007年以及2013年TM数据建立的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空间数据集,结合该地区近50年的气候资料以及人类活动状况,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

    草业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5

  • 1975—2007年间三江源不同源区湿地变化特点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行研究,或对3个源区分别进行研究,很少对三个源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而三江源地区由于面积辽阔,地形地理条件复杂,不同源区之间气象气候特点差别巨大[6-9]。比如对三江源多年平均气温观测表明,从长江源区最北部的伍道梁站到澜沧江源区最南部的囊谦站多年平均气温相差都在8℃~10℃之间。因此,不同源区之间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总结出各个源区湿地变化和气候变迁的共同趋势,而且可以比较分析出不同阶段各个源区的湿地面积变化特点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的特有规律,对于

    测绘通报 2015年2期2015-03-30

  •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王 莺,李耀辉,孙旭映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目前,气候变化对黄河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黄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和已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径流量、土壤侵蚀、湿地、冻土和植被5个方

    草业科学 2015年4期2015-02-16

  • A1B情景下黄河源区径流变化趋势
    A1B情景下黄河源区径流变化趋势王建群1,刘松平1,郝阳玲1,汤剑平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采用SWAT模型和RegCM3模式预测A1B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的径流变化趋势。构建了黄河源区SWAT模型,采用2000—2005年和2006—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流量等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率定期纳西效率系数为0.86、相关系数为0.83,验证期纳西效率系数为0.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6-23

  • 高速齿轮轴断裂原因分析
    区、扩展区和断裂源区,断口宏观形貌见图2。断裂源区位于齿轮轴中心附近,呈椭圆形,整个断裂源区有明显的以断裂源为中心的向四周发散的断裂纤维,并且断裂源区与扩展区具有明显的、清晰的边界。断裂源从宏观上观察实为断裂源区内的一个点,即为点断裂源,见图3。扩展区细致,并在扩展区边缘有明显的疲劳扩展贝壳纹,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瞬时断裂区断面粗糙,位于齿轮轴边缘。2.2 低倍检验结果齿轮轴横向试片切成4块,其低倍组织形貌见图4。该齿轮轴点状偏析严重,按GB1979—20

    大型铸锻件 2013年4期2013-09-23

  • 东江源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出台,将东江源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正式列入国务院生态保护规划,东江源区成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东江流域在江西境内面积不大,涉及居民的范围也不广,但因其特殊的区位、显著的涵养水源功能、重要供水水源地价值,成为赣、粤、港资源战略要地。保护并建设好东江源水环境水生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建设好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1 东江源区基本概况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东江源区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安远和定南三县,

    江西水利科技 2013年3期2013-09-16

  • 气候变化对长江、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2-5]。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是长江、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源区的气候变化不仅对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中下游的供水、发电、航运等同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源区冻土厚度减小、地下水水位下降、冰川消融、湖泊退缩、土地荒漠化等事件的严重程度呈增加的趋势[6],说明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对长江黄河源区的影响十分显著。这种影响将会对源区的气候、植被、生态环境,甚至对源区水资源分布产生深刻影响。过去许多研究都从径流变化探讨源区水资源的可能变化

    水资源保护 2012年1期2012-03-15

  • 气候变化对黄河径流以及源区生态和冻土环境的影响*
    文综述了关于黄河源区和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径流影响的研究及其他有关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以及源区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黄河源区和上游年径流量锐减,它严重影响了黄河中、下游年径流量,并引起黄河下游在20世纪90年代断流天数的增加;并且还指出,黄河上游和源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初降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黄河源区和上游径流锐减的主要原因,而黄河源区降水强度的减弱对于黄河源区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的锐

    自然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4

  • 三江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10008)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构成的主体[1]。三江源区是中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中国生态系统最敏感和最脆弱的地区之一[2]。草地生态系统是三江源区的主体生态系统类型,对这一地区乃至全球气候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区以高寒植被为主体[3],群落结构简单,植被特征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植被指数是对地表植被活动的简单、有效的经验度量,分析三江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对重要气候因子的响应,有

    草业科学 2011年6期2011-04-25

  •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李成六,马金辉,唐志光,周 伟(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GIS;冻融侵蚀;强度评价;三江源区在 GIS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三江源冻融侵蚀区范围的界定,然后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等因素作为强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三江源区的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标准,并借助GIS技术完成了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广,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冻融侵蚀强度分布不一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4期2011-02-01

  • 雅鲁藏布江源区近35年气候变化特征
    马央宗冰川。雅江源区是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确定的10个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之一,其生态功能状况关系到中游西藏日喀则、拉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下游大峡谷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的生态安全。雅江源区地处西藏西南部,海拔4 600~6 800 m,地势高亢,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旱,地理位置决定了高原季风环流对气候条件的特殊作用[3,6]。雅江源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高原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变化显著,表现为雪线上升、

    水土保持研究 2010年5期2010-06-21

  • 某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汽缸断裂分析
    头一侧断口的疲劳源区位于进、排气摇臂室螺纹孔之间接近航向的位置(如图3 所示)。将疲劳源区摆放于图4a 所示位置,观察看到疲劳由源区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沿退刀槽扩展,最后断裂。疲劳源区形貌如图4b 所示,图中可见清晰疲劳弧线;最后断裂区形貌如图4c所示。图1 断裂汽缸形貌Fig.1 Morphology of Cylinder Fracture图2 断口疲劳源区位置Fig.2 Morphology of fatigue fracture origin re

    装备环境工程 2010年4期2010-02-23

  • 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600)1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概况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因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地而得名,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安全屏障,在生态地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三江源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原始、最脆弱的地区,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轻的发育阶段,系统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而且恢复能力较弱。在 20世纪的不同时期里,由于过牧过樵、无序垦荒、采

    中国水土保持 2010年11期201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