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

  • 卫星看中国, 53%可治理沙地何复绿
    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四大沙地。但近年来四大沙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呈增加趋势,正值越大,代表植被覆盖度越好。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定量反映植被覆盖度及其生长活力。其中毛乌素沙地增幅最大,为43.44%;科尔沁沙地增幅为43.13%;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增幅分别为4.88%和0.84%。看看,沙漠变森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定量反映植被覆盖度及其生长活力。其中毛乌素沙地增幅最大,为43.44%;科尔沁沙地增幅为43.13

    都市人 2023年9期2023-12-02

  • 内蒙古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现场推进会在通辽市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区重点工作会议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举办的第一场现场推进会。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代钦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驻内蒙古专员办专员李彦华到会指导,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肇晟主持会议。科尔沁沙地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尘源之一,涉及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3 个盟市的18 个旗县(区),内蒙古自治区内分布

    内蒙古林业 2023年11期2023-11-20

  • 科尔沁沙地的绿色蝶变
    记者 王珏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也是京津冀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横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总面积达8870 万亩,其中在内蒙古境内分布面积最广,涉及赤峰市、通辽市及兴安盟3 个盟市18 个旗县(区),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96.9%。历史上的科尔沁沙地原本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部分,河流众多、水草丰茂。直到20世纪中叶,由于过度的农牧利用和工矿开采,如画般的科尔沁草原逐渐退化、沙化,继而形成一座座连片沙丘。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内蒙古林业 2023年11期2023-11-20

  • 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抒写通辽防沙治沙新篇章
    ,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把通辽大地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久久为功 描绘“绿进沙退”新画卷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全市沙地面积4104 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9%。历史上的科尔沁沙地号称“八百里瀚海”,由于很少受人为活动干扰,没有过度开垦和放牧,与科尔沁草原融为一体,形成了森林、草原、沙丘相间分布的自然景观。解放后,受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开荒种地、超载放牧、过度樵采、乱砍滥伐等因素的影响,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林业 2023年9期2023-09-19

  • 沈阳北部地区农田土地沙化问题的研究
    旱的气候、科尔沁沙地的南移、狂风带沙和河流带沙,科尔沁沙地已经成为沈阳北部地区土地沙化的主要沙源。横跨内蒙古、辽宁和吉林3个省区的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其沙地面积为279.9万hm2,是我国水土资源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对于科尔沁沙地对其以南地区的危害也有相关研究,1986年,朱震达和刘恕[6]研究指出科尔沁沙地南缘属于强烈的沙漠化土地。孙金涛认为科尔沁沙地的边缘以每年10.53 m的速度向前推移。1990年罗常国[7]对辽宁省土壤沙

    耕作与栽培 2023年3期2023-08-09

  • 2020年春季中国北方一次扬沙天气过程微气象学与沙尘输送特征
    利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代表沙尘源区)和沈阳地区(代表沙尘影响区)的同步气象要素和颗粒物(包括PM2.5和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微气象学和沙尘输送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观测站点和资料本文利用科尔沁沙地地区沙尘天气监测与观测实验站和沈阳地区气象和沙尘的同步观测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图1)。其中沙尘观测站(42.93°N,120.70°E)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为363 m,全年降水量为20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2年4期2022-09-22

  •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
    持[4]。科尔沁沙地处在蒙古、华北与兴安植物区系交汇处;是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区,属于典型的农牧交错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目前,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多集中于沙地景观格局变化[5—6]、沙漠化监测[7—8]、沙漠化风险评价[9]及气候变化[10—11]等研究,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对该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性的评估研究却较少涉及。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研究已趋向于多元化。在研究对象上,大多数研究基于某一方面的视角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如对地下水、城市、湖泊

    生态学报 2022年14期2022-08-15

  • 科尔沁沙地蔷薇科蒙药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
    8000)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附近,是中国最大的沙地,其中特色蒙药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沙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类值得开发利用的经济植物资源。近年来,在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背景下,民族医药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内蒙古将蒙医药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蒙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蒙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野生蒙药材的需求量激增,由于缺乏生态资源保护意识,重使用、轻保护,人类活动对野生资源的破坏较大,导致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的生存状况堪忧,一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年7期2022-07-29

  • 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按照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和“北禁牧、中节水、南治沙”的生态布局,加快实施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坚持不懈造林治沙,持续巩固扩大防沙治沙成果,实现了科尔沁沙地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打造出了通辽市南部亮丽风景线。在沙尘暴中植树造林在酷暑中劳作后短暂休息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全民义务植树抚育长势旺盛的林木科尔沁沙地生机盎然昔日荒漠化严重的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林业 2022年6期2022-06-27

  • 科尔沁沙地5种阔叶树叶片δ13C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
    位素技术对科尔沁沙地南缘5种阔叶树的叶片进行测定,结合降水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等因子,分析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及环境水分因子对树种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阔叶树主要利用100 cm以上的土壤水作为植物生存的水分来源,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是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糖槭(Acer negundo)和家榆(Ulmus pumila)在旱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75%以上,比较适合科尔沁沙地南缘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关键

    防护林科技 2022年3期2022-06-06

  • 近38 年科尔沁沙地NDVI时空演化
    增加所致.科尔沁沙地处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缘[15],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区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具有特殊性[16-17].目前,学者在科尔沁沙地,多开展沙丘形态监测、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等工作,而较少关注长时间序列植被的演化特征.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东北典型沙地——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对象,利用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获得该区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在时空尺度上分析该区植被演化特征,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影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5-26

  • 通辽地区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技术初探
    保护利用好科尔沁沙地乡土树种资源,营造乡土树种混交林,对于提高森林质量、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2019年分别在库伦旗六家子林场、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和科左中旗敖包生态科技园进行了乡土树种混交造林试验研究,造林总面积达120 hm2。通过几年观测对比和分析总结,用元宝枫、蒙桑、桃叶卫矛、白蜡、刺榆、大果榆等乡土树种在科尔沁沙地进行混交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林木生长迅速,生态效益明显,林下间作矮科经济作物,能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2022-04-06

  • 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4种生境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关系。[方法]以科尔沁沙地4种不同演替阶段下的生境(农田地区、弃耕地区、自然草地区、林间草地区)为研究對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及室内种子萌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境下瞬时土壤种子库的组成、空间分布以及与土壤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生境地土壤种子库共计出现11种植物,分为6科11属,种子库组成较为简单,多为一年生植物。不同生境地土壤种子库密度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自然草地区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3-04

  • 2010—2018年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变化分析
    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研究区虽然跨度大、面积广,但气候类型较为单一。研究区中北部广大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无法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15]。该区域常年干旱少雨,大风盛行,贺兰山以西,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地区为干旱区,年平均降水量仅约130 mm,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800~3 200 mm[16]。靠近秦岭的陕西中部、甘肃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3~20 ℃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6期2022-01-06

  • 生态工程对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位于中国的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气候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之一[7],亦是中国沙地面积最大且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8]。因此,在已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开展位于农牧交错带的科尔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评估,可以有助于认清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建设工程对该地区的生态建设成效。目前,已有许多生态模型及方法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InVEST模型因数据获取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而被广泛应用[9],尤其在计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时,考

    水土保持通报 2021年5期2021-11-23

  • 短期围封对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摘 要:以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和短期围封处理,距离中心榆树不同距离和不同方向的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最高值在0-20cm土层和20-50cm土层内均出现在围封样地,这证明短期围封对于有机碳含量增加具有一定作用,在同一方向上,土壤有机碳最高值均出现在围封处理样环上。短期围封对土壤铵态氮有显著影响,围封处理后土壤铵态氮明显增加,短期围封对不同方向不同土层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一致。由此可知,短期封育可使榆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9-13

  • 科尔沁沙地蒙桑播种育苗技术
    蒙桑作为科尔沁沙地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抗旱耐寒等特点,用途广泛,是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工程重要的造林树种。科尔沁沙地蒙桑播种育苗要把握好种实采集和贮藏、育苗地选择、整地作床、种子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蒙桑;播种育苗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29 蒙桑

    防护林科技 2021年2期2021-09-12

  •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水分平衡的影响
    响,张新蕾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水分平衡的影响苗林,张成福*,王雨晴,贺帅,韩雅璐,李响,张新蕾(内蒙古农业大学 沙漠治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探索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量以及水分亏缺量。以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奈曼旗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SEBAL模型反演奈曼旗生长季的地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分平衡状况。生长季日均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3.74 mm/d,最小值出现在9月,为2.3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8期2021-09-02

  • 地球化学组成对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风化和沉积循环特征及其物源的指示
    浑善达克与科尔沁沙地的风化、循环和物源示踪研究仍然很少涉及,目前对于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研究仅仅是通过少数几个样品来确定的,存在较大的偶然性。本文对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的地表沉积物进行横向大范围取样,对其中的细颗粒物质(<10μm和<63μm)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评估其化学风化程度、成熟度及沉积再循环特征,并追踪其物质源区,进而探讨西拉沐沦河对沙地间物质交换的连接作用。该研究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物质源区及迁移路径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4期2021-08-17

  • 科尔沁沙地7种蒙中药生物学特征调查与种植建议
    生态脆弱的科尔沁沙地更是如此[2,4]。本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野生中草药采挖造成资源环境破坏、中草药种植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潜在优势亟待挖掘等问题[2,4],通过开展沙地道地药材种植及适应性研究,旨在为沙地道地药材规范化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立足于科尔沁沙地脆弱生态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和环境脆弱这一特点,在沙地发展蒙中药材引种栽培和规范化种植,积极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不仅有助于保护沙地濒危中草药资源,推动中药资源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深化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7期2021-08-02

  • 科尔沁沙地刺榆物候观测初报
    连续3年对科尔沁沙地内生长的刺榆进行物候观测的结果表明: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陆续展叶并开始抽梢,同期花开始出现,5月中旬进入盛花期,5月下旬花谢并形成果实,10月中旬果实成熟叶开始变色,10月末叶片脱落。刺榆整个物候变化过程历时近8个月,主要物候期变化具有明显的气温变化和物候特征。关键词:  刺榆;  物候;  科尔沁沙地中图分类号:   S 792. 19               文献标识码:   A     

    林业科技 2021年3期2021-07-19

  • 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业和草原局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横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4199 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6.7%,是全国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以加快科尔沁沙地治理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不断加大造林绿化、草原修复、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加强森林草

    内蒙古林业 2021年6期2021-06-26

  • 科尔沁不同沙地类型植被动态特征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研究
    究表明,在科尔沁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的丘间低地,凋落物运移量显著低于迎风坡和坡顶[6]。因此,植被盖度和密度可能通过调节近地面微环境,减少风对凋落物的搬运,影响着地表凋落物的积累。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对风沙活动剧烈、草本植物为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与凋落物关系的研究较少。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沙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增加到80年代的53%。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调

    草地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9

  • 科尔沁沙地针叶树无纺布容器杯直播育苗技术
    ,旨在丰富科尔沁沙地针叶树的育苗途径,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关键词    针叶树;无纺布容器杯;直播育苗;科尔沁沙地随着现代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绿化苗木。现阶段,林木育苗大都采用塑料钵、聚乙烯容器袋等,但是定植后生长势弱、缓苗期长。无纺布容器育苗能使根系自由伸展,利用空气修根,能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运输方便、环境污染少、造林效率高等优点[1-3]。本文介绍了科尔沁沙地针叶树无纺布容器直播育苗技术,旨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2020-06-04

  •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模式与技术研究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沙地面积最广的地区,其面积大、沙化严重,影响着我国内蒙古人民的衣食住行。随着我国防沙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并在沙区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植被,培育了防沙生物资源。但近年来,我国人工植被大量死亡,使人工植被无法发挥出其实际效益。因此,建全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使其能够符合我国当前的治理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治理机制;治理模式;技术策略我国的沙漠化危害极其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3-17

  • 1980s—2016年科尔沁沙地景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间序列下的科尔沁沙地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在方法和技术方面,除了利用常用的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还要加强遥感监测手段,以此促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的发展,使研究成果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发挥作用。1 研究区概况科尔沁沙地的地理位置为42°30′-45°30′N,119°-124°E,行政上主要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左翼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和奈曼旗,如图1所示。科尔沁沙地北邻大兴安岭南麓余脉,南抵黄土丘陵,东起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9

  • 新时代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路径探究
    明视域反思科尔沁沙地荒漠化过程,剖析其成因,探究实现生态恢复的有效路径,对于恢复科尔沁沙地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危害科尔沁沙地处于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富饶的华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科尔沁沙地生态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地牧业和松辽平原的农业发展,甚至对中部许多工业城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事关我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科尔沁草原如今已沦为距离首都北京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12-05

  • 1989—2018年奈曼旗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为了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气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气温的变化情况,为其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气象站1989—2018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了近3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奈曼旗年平均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内蒙古奈曼;1989—2018年中图分类号    P423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4期2019-10-16

  • 1980-2016年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重心的时空迁移特征
    研究缺乏对科尔沁沙地进行系统的、长时间序列的分析和研究。为了评价各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成效,需要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及时地、准确地掌握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以及动态演替规律,从而更加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各项防沙治沙的政策和规划[7-8]。本文对科尔沁沙地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动态监测,基于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自20世纪80年代到2016年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特征,探明该地区不同时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重心迁移轨迹和重心迁移速率,并以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4期2019-10-11

  • 羊柴叶形态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及毛乌素沙地的羊柴(Hedysarum laeve)为对象,采用野外测量、石蜡切片技术及叶片解离技术,观察、分析了羊柴叶片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并就其形态、结构与生态因子间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羊柴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变小、变厚,侧生小叶变长、变宽;在结构上表现为单位面积气孔数量减少,上、下表皮细胞变厚,栅栏组织越发达,栅栏细胞排列紧密,主脉维管束直径变大,疏导能力加强。(2)羊柴叶肉

    广西植物 2019年9期2019-09-10

  • 基于多源数据的科尔沁沙地陆地水及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
    在前三位。科尔沁沙地位于中国北方,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的过渡性气候。年度降水量变化很大,近年来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地表水资源日益减少,河流几近干涸。农业、工业、畜牧业及城市生活用水越来越依赖于地下水。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已严重下降。水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是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参考之一。水资源的监测手段有很多。传统的方法有河流/水库监测站、地下水位监测井等。传统的监测站和监测井,易受地理环境影响,测站数量相对稀少、总体分布不均匀,监测能力有限。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3期2019-07-23

  • 花胡硕苏木沙地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及景观格局变化预测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模拟一、研究区域概况花胡硕苏木是科尔沁左翼中旗中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8′~123°32′,北纬43°32′~44°32′,东临大兴安岭边缘,西靠辽河,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花胡硕苏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花胡硕苏木原景观为半干旱地带的温带疏林草原,由于几十年来不当的土地利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了沙地。对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更好的解析沙地景观现状和沙地生态过程间的相互作用。二、研究方法1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2期2019-07-09

  • 基于树木年轮的旱灾逐年趋势变化的建模分析
    旱指数重建科尔沁沙地以往的气候数据,为当地景观的恢复、干旱情况研究提供有效依据。1 建立科尔沁沙地树木标准年轮年表通过在科尔沁沙地采集树木年轮样及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建立科尔沁沙地树木标准年轮年表。1.1 树木年轮采样在2017年8-9月对科尔沁沙地进行树木年轮信息采集,树木年轮信息采样以气象学中树木年轮采样要求为前提,严格分析空间与坡向的位置因素[5]。蒙古栎是此次年轮信息采集的树木品种,在两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采样数量为45,共采集到94个样芯。树木年

    灾害学 2019年2期2019-04-26

  • 科尔沁沙地植物组成及其应用分析
    3000)科尔沁沙地总面积大约为5万km2,植物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征。科尔沁沙地现阶段正处于生态恢复的初期,且该区域内的植物区系系统比较复杂,水分环境变化比较明显,但是本地域的表层土壤生态环境始终处于一个脆弱的状态。因此,相关的林草部门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大其对草地植被的管理力度,合理的保护以及使用植物资源。1 试验概况及研究方法1.1 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处于科尔沁沙地草原区域内,该地区在夏季时温度高,十分的炎热,冬季干燥寒冷,且年均降水量也比较少,平均40

    防护林科技 2019年3期2019-03-24

  • 科尔沁沙地生态工程建设策略
    于近几十年科尔沁沙地人民开展不适当的农牧工矿活动,导致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近些年,国家才开始重视对科尔沁沙地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本文结合科尔沁沙地的环境现状,总结科尔沁沙地生态工程的建设策略。[关键词] 生态工程;环境保护;科尔沁沙地[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5-97-11 科尔沁沙地环境现状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位于我国东北西部,在科尔沁草原、东北平原和内

    乡村科技 2018年5期2018-10-21

  • 科尔沁沙地红松引种栽培及经营管理技术
    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红松引种栽培及经营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该地区防风固沙林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 红松;栽培;经营管理技术;科尔沁沙地中图分类号 S791.2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159-01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松喜光耐寒,对水分要求较高,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无法生长,因而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2018-08-14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科尔沁沙地衬膜稻田沙土理化特性的影响
    8042)科尔沁沙地地处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很大[1-2]。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3-4]。近几年,处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不断探索沙地开发的新技术、新模式,把沙地衬膜水稻开发种植作为沙区少数民族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5-6]。沙地衬膜种稻不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2期2018-05-17

  •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水资源影响分析 ——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
    -7],但科尔沁沙地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该文探讨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响应情况及其时空差别,以期为该地生态环境改变、沙漠化治理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内蒙古奈曼旗 (42°14′~43°32′N,120°19′~121°35′E),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是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它曾经是沙海中的一个鱼米之乡,水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前,境内共有7条河流,大小湖泊187个,中小型水库25座。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1期2018-04-25

  • 科尔沁沙地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
    8043)科尔沁沙地草原位于我国东北西部地区,地处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带,主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内,总面积约5.06万km2,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多样性丰富[1]。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该草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20世纪60-90年代,科尔沁沙地草原年均气温升高0.5~1.2 ℃,沙漠化面积由32 925 km2增加到71 884 km2,年均增加速度高达3.94%[2-3]。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生态优势度上升;牧草

    草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3-09

  • 科尔沁沙地菊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3资源调查科尔沁沙地菊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包金花红艳孙德智奥·乌力吉*包晓华杨恒山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43目的调查科尔沁沙地当地民间菊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为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我校植物标本室的相关标本。结果科尔沁沙地菊科野生药用植物有31属62种1变种,介绍它们的药用部位、医疗用途、生境等。结论建议对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6种药用植物进行合理开发。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4期2018-01-09

  • 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
    王曼科尔沁沙地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探讨王曼(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2004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从东北林业大学引种西伯利亚红松,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嫁接到沙地樟子松容器苗上。现嫁接成活率为95%,圃地的栽植成活率为92%,林地的移栽成活率为95.4%,都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12a的引种试验表明,选择优良穗条异砧嫁接育苗,并在嫁接后加强管理,注意苗木的生长情况、越冬防寒及防治病虫害,引种就能获得成功。引种西伯利亚红松对于丰富沙地地区的树种资源具

    防护林科技 2017年7期2017-09-01

  • 科尔沁沙地榆树物候期变化初探*
    8000)科尔沁沙地榆树物候期变化初探*韩永增1高亚敏2(1.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2.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987~2014年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近28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榆树花芽开放期呈提前趋势,展叶期和开花期较常年变化不显著,叶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均显著推迟,生长季呈现延长趋势。平均气温是影响榆树物

    林业科技 2017年4期2017-08-10

  • 科尔沁沙地3种平欧杂种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为了揭示科尔沁沙地栽培的辽榛3号(84-226)、辽榛7号(82-11)和达维(84-254)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幼苗对持续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以盆栽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人工干旱气候室内,模拟野外环境、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正常持水量(CK)、田间持水量的55%(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中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25%(重度胁迫)4个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3个品种的平欧杂种榛3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2017-08-09

  • 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调查
    0101)科尔沁沙地植物多样性调查武晶,柴志茹,祁飞,侯宪章(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以科尔沁沙地草场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活型与生态型分别调查植物种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草场内共有植物83种,隶属于19科。其中,以禾本科(Gramineae)的植物最多,21种,其次为菊科(Compositae)15种,豆科(Leguminosae)13种,莎草科(Cyperaceae)6种,百合科(Liliaceae)5种,其余的23种分属于14科

    防护林科技 2017年2期2017-07-07

  • 科尔沁沙地平欧杂种榛越冬枝条受害情况调查
    3000)科尔沁沙地平欧杂种榛越冬枝条受害情况调查成文博(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2015年,对科尔沁沙地栽培的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Corylusheterophylla×C.avellana)越冬枝条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开展了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辽榛7号抗抽条能力最强,达维次之,辽榛3号最弱;辽榛7号雄花序散粉情况较好,可作为授粉品种,雌花受芽鳞保护,受害较轻。科尔沁沙地;平欧杂种榛;受害平欧杂种榛又称平欧杂交榛,俗称大果榛子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期2017-02-13

  • 沙地赤松光合及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性
    沙地赤松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区已有50a的引种历史,但对其生长表现还知之甚少,对其光合生理还一无所知。为深入了解其光合生理特性及机理,以同龄樟子松为对照,对沙地赤松成熟林分生长指标以及光合和叶绿素a快相荧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樟子松相比,成林阶段沙地赤松具有较大的生长量、生物量,这与其较强的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沙地赤松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10.376μmolCO2 m-2s-1)和平均净光合速率Pn(4.902μmolCO2 m-2s-1)均高

    生态学报 2016年11期2016-08-09

  • 优良沙生灌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1)摘要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对小叶鼠李、桃叶卫矛和杠柳3种优良乡土沙生灌木进行了播种育苗和造林技术试验,通过对3种灌木的生长表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沙生灌木的生长指标均与对照胡枝子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沙地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且经济效益可观,示范推广效果良好。关键词科尔沁沙地;优良沙生灌木;播种育苗;造林技术科尔沁沙地地处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区域,20世纪5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达到5.18万km2。1952年,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开始了灌木固

    防护林科技 2016年7期2016-07-22

  • 干旱胁迫对杨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用效率;在科尔沁沙地,栽植杨树幼苗保证生长存活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0.72%。关键词干旱胁迫;抗旱性;杨树;科尔沁沙地干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5%,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面积很大的国家,干旱半干旱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2.5%,其中干旱地区占30.8%,半干旱地区占21.7%。这些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蒸发剧烈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因而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护林科技 2016年6期2016-06-30

  • 基于GIMMS NDVI指数的沙地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朱芳莹1,2鹿化煜1弋双文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2 61243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本文通过植被指数数据分析,总结历年植被生长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沙地绿色植被在年、月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1982-2006年的25年间,科尔沁沙地绿色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仍有1.88%和11.31%的地区植被出现显著衰退和衰退;

    地球 2016年8期2016-04-14

  • 保护性耕作对风沙区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摘要:在科尔沁沙地东南部风沙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013—2014年比较研究了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深松、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和传统翻耕(CK)平作种植玉米的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2 a保护性耕作以深松、留茬处理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P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各土层均以深松处理含量最高,2014年土壤团聚体含量较2013年增加4.11%,其中秸秆覆盖对0~10 cm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2014年较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年3期2016-03-31

  • 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土壤C,N特征
    0000)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土壤C,N特征罗永清1, 丁杰萍2,3, 赵学勇1, 李玉强1, 周 欣1, 朱阳春1, 岳祥飞1, 张腊梅1(1.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3.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沙地生态系统持续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2011BAC07B0); 内蒙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2期2015-03-18

  • 科尔沁沙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
    植物资源。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沙漠中自然条件较优越的沙地,植物种很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不注重管理保护,缺乏科学地开发利用,乱采滥挖,过度利用,致使大部分药用植物受到严重威胁,产量不断减少,品质明显下降,有的种类已经成为濒危植物[1-2]。因此,这种状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综合性研究,以寻求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植物的可持续利用。笔者对科尔沁沙地当地的民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以期为合理利用科尔沁沙地野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年3期2013-04-20

  • 表土分粒级碳酸盐与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风尘源区示踪意义
    025)对科尔沁沙地、松嫩沙地及哈尔滨道路松散裸土等不同区域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分别测定碳酸盐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发现大部分沙地样品和全部道路表土样品的碳酸盐含量随粒度变细而增大。松嫩沙地的部分样品和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样品碳酸盐含量随粒度变化还表现出其它复杂关系,风成砂和经历过强烈成壤作用改造的沙地样品中的碳酸盐含量与粒度的关系皆表现为随粒度变细而减小;大部分沙地样品和道路表土样品不同粒级组分的碳酸盐δ13C组成表现出随粒度变细而趋于偏正的特征,但变化范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年6期2012-12-28

  • 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的研究
    m2,约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32.9%;而区域种子植物科数占科尔沁沙地种子植物科的79.6%。1 扎鲁特野生植物区系扎鲁特旗有野生植物共计92科368属834种(包括2个亚种,29个变种,1个变型)[1]。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罕山林场等地区,进行资源调查和采集标本,采集鉴定结果,共采到野生植物86科299属534种[2]。约分别占科尔沁沙地野生维管束植物总科数(108个)的79.6%、总属数(413个)的 72.4%、总种数(974个)的54.8%[2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6期2012-06-06

  • 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形成因子累加效应分析及对策 ——以奈曼旗为例
    方面分析了科尔沁沙地的自然状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该地区沙漠化的严重现状,用累加效应的方法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因子,以奈曼旗为例具体地进行了说明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沙漠化治理对策。科尔沁沙地;奈曼旗;沙漠化;累加效应一、科尔沁地区的自然概况科尔沁沙地地跨内蒙古、辽宁和吉林三个省(区)的26个县(旗、市),432个乡(镇、苏木),面积1 240万hm,涉及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开鲁县、科尔沁右翼等和吉林以及辽宁的双辽县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9-22

  • 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
    45100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王少昆1,2,赵学勇1*,曲 浩1,2,井向辉3,连 杰1,2,云建英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地质研究所,甘肃 庆阳 745100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中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的比较表明: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

    环境科学研究 2010年12期2010-12-12

  • 辽宁今年将完成100万亩阻沙带
    逐步建设环科尔沁沙地草原阻沙带、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辽宁省在辽西北草原沙化严重地区实施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今年将完成100万亩的建设任务。目前,牧草种子已全部下拨到各工程县(市)。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草原与科技处要求各地根据气候、墒情等实际情况,抢抓有利时机顶凌播种,提早开展牧草补播作业,提高出苗率和补苗率。为此,今年辽宁省将培训工程建设施工队,结合新修订的工程建设规程、标准,重点围绕牧草补播、围栏建设等关键环节系统开展技术培训,并争取在7月15日前完成全部

    中国畜牧业 2010年7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