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期
刊物介绍
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水土保持通报
- 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降尘量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 矿区复垦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 采煤塌陷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释放规律
- 社会经济因素对涪江流域土壤氮素的影响
- 干旱胁迫对小叶杨幼苗生长的影响
-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覆被减流减沙效益与侵蚀影响因子
- 内蒙古中西部3种乡土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 两种巨桉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的比较研究
- 不同经营模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 东南沿海地区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 神府东胜煤田弃土弃渣体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 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 喀斯特区云南鼠刺树干液流及土壤水分动态
- 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土壤C,N特征
- 辽河源典型森林类型的土壤水文效应
- 风沙区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结皮的影响
- 巨尾桉工业原料林坡面产流产沙动态特征
- 环境因子对广西典型岩溶区土壤温度空间结构的影响
- 北京地区不同设计暴雨强度下凹式绿地的减流效果
- 松花江流域融雪径流及其影响因素
- 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地表覆被变化监测
- 2000-2012年鄂尔多斯禁牧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 秦巴山地县域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与合理采样数的确定
- 洱海缓冲带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布
- 江苏省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基于GIS的三江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研究
- 基于GIS的庄河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不同沙化土地改良材料对沙化土壤热量传递的影响
- 污泥有机肥改良铅锌尾矿对4种草本植物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 入渗水量和试验尺度对土壤水非均匀流动的影响
- 表面张力对坡面薄层水流临界雷诺数的影响
-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杏树嵌套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不同质地耕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 利用染色示踪法研究四面山两种林地优先路径分布特征
-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绩效评价
- 多情景下耕地生态效益支付和受偿意愿特征分析
- 使用熵权法划分污染重点区域及识别主要污染因子
-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 基于理想点法的矿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徐州市近10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 砂姜黑土区采煤塌陷坡耕地氮磷时空分布与流失特征
- 川西高原的岩土体的冻融破坏类型及其灾害效应
- 基于制度分析的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治理绩效优化研究
- 崩岗堆积土体渗透特性及剖面水分特征——以广东省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例
- 东北农牧交错带旱涝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广东省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 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 2013年中国南方地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估——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旱涝时空响应
- 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与社会经济动态耦合
-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 GIS支持下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方案决策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七约山矿区为例
- 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与群落特征
- 邢台市核桃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 基于脱钩理论的烟台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 云南省砚山县石漠化区域植被修复的物种配置研究
- 东阳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宁夏贺兰山主要森林树种的含碳率分析
- 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系统能值分析
- 水土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苔藓植物水分吸收特征
- 基于意愿调查法的水稻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