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期
刊物介绍
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水土保持通报
试验研究
-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土壤侵蚀现状调查
- 去除有机质对城市浅水湖泊氮磷释放特征的影响
- 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净化作用
- 灌溉方式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特征的影响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沙地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
- 砒砂岩区沙棘液流及细根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 植被恢复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趋势的影响
- 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效应
-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黄土塬区村庄涝池对地下水补给的定量分析
- 植物类型与改良方式对重构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影响
-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黄河支流河岸植被水分来源解析
- 宁南黄土区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 广西龙脊梯田区森林类型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 优化施肥方式对黄土高原新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特性的影响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金矿生态恢复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群落特征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2000-2019年青海省同仁市NDVI时空动态变化
- 1985-2020年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 安徽省兆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及最佳管理措施
- 基于HEC-HMS模型的兰江流域径流预测
- 基于M-K检验和地统计分析的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趋势研究
- 生态工程对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 老挝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 豫东北黄泛区2019年土壤侵蚀特征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 紫色土和黄壤含水率的室内光谱反演
- 河南省沿黄干流地区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演化特征及情景模拟
- 自然解决方案背景下的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评估
- 1979-2020年深圳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及其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健康正态云模型构建及其诊断
- 区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系统协同发展模型
- 不同造林方式对宁南山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效果的影响
- 现行淤地坝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综合研究
- 2009-2018年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 2000-2017年中国农村水资源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 旅游型乡村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以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 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 云南省老山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影响
- 基于PSR-SPA模型的成都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研究
- 黄河河南段流域洪灾的社会脆弱性评价
- 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时空格局
- 宁南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 山西省2005-2018年“三生”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基于遥感数据的银川市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降温效应分析
-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三峡库区2015-2019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基于TOPSIS及耦合协调度的湖南省2009-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甘肃省泾河流域2010-2019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