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

  • 戴维营:见证诸多历史的度假胜地
    钟爱它的原因吧!美苏首脑戴维营会晤1959年9月25日至27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戴维营进行了3天的会谈。对于战后首次美苏首脑会晤,美苏双方都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希望。9月25日,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坐直升飞机飞赴戴维营。下午6点,美苏首脑抵达。随后,艾森豪威尔亲自将赫鲁晓夫领进主屋,并与其交谈。当聊到电影时,两人发现他们都喜欢西部片。当日晚宴,所有人都是便装出席。戴维营第一晚的这些细节以及环游的兴奋感可能极大地感染了赫鲁晓夫。第二天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2期2023-08-19

  • 例谈唯物史观下一轮复习备考的有效拓展 ——以全国卷“冷战”相关考点为例
    意识的变化来反映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关系状态,改变了以往单纯从政治、经济领域的描述。例如,2021 年全国乙卷第35 题和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均是从艺术文化领域的交流等新的试题情境入手,通过社会意识方面出现的变化,折射“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政策及关系状态。(2)由表及里,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该问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冷战”起源以及美苏两国关系的深入认识,尤其关注学生对国际关系等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情况。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6期2022-01-19

  • 加强实证研究 理解命题意图 ——以2020 年全国卷Ⅱ第35 题为例
    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C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一、高考试题分析不能止步于逻辑推理在高考选择题中,推测性的题目相对较多,所以,很多教师对高考试题的解析主要采取推理和猜测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根据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2021-12-28

  • 冷战中的美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探析(1958—1972)
    抗,但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基于各自的国内外政策目标,又都对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磋商,双方于1958年正式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由此两国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形成了冷战期间的一种独特现象。可以说,冷战中的美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反映了双方在进行意识形态竞争时,不仅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和力量,还尽量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潜能,动员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各自文化特色和技术优势。近年来,国内关于“文化冷战”的

    外国问题研究 2021年3期2021-03-08

  • 1976 年苏军“米格-25”战机叛逃日本事件考论
    美国深入推进拉开美苏军事科技差距的“第二次抵消战略”,里根政府亦全面修改对苏“缓和”政策,祭起旨在摧垮苏联的“新冷战”的大旗。其间,米格-25 是“波将金村”的战略判断,为上述美国对苏战略调整及冷战历史走向变化提供了新的对苏认知镜像。四、别连科叛逃事件启示相当程度上讲,冷战是美苏基于对彼此的畏惧与进而产生的国家间不安全感而肇发、升级,美苏实力差距的缩减则是助推美苏构建“缓和”大厦的基石。1965 年,美国拥有洲际导弹932 枚,苏联234枚,1970 年底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5期2020-11-24

  • 简述冷战时期美苏空间技术的竞争
    翻天覆地的变化,美苏两国举全国之力在空间技术领域互相竞争,空间技术得以飞速发展。那么究竟为何空間技术的斗争会成为美苏冷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空间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美苏空间技术竞争因何而起美苏空间技术的竞争要从二战德国v-2导弹说起,1942年德国v-2导弹试验成功,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军一共向英国发射了三千七百多枚V-2导弹,造成英国三万多民众的伤亡,导弹的威力震惊了世界。二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政治

    时代人物 2020年12期2020-09-17

  • 《普京:权力的逻辑》等2则
    亚洲冷战的起源、美苏太空及核武器竞争、美国的心理战和经济冷战、美苏在欧亚非大陆争霸、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转型等几个方面,考察和分析了美苏双方在冷战形成和发展中的战略、策略及其胜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一面历史的棱镜,对中美两国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回答。

    领导文萃 2020年7期2020-05-15

  • 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探析
    是中苏关系破裂、美苏关系缓和及新的力量中心崛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先后实行“双和”战略及“和中抗苏”战略,在与中国建交的同时,加紧与苏联在“中间地带”的争夺。中苏由政治、军事同盟变成敌人,而这又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日益接近。在战略大三角中,核心角色是美国,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对其他两个国家的行动做出相应反应。无论是中美缓和、美苏缓和还是中苏对抗,都是基于国家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战略三角;中美苏关系中图分类号:D829    文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2019-07-03

  •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大国家为争夺“第一大国”的称号开始了冷战,便是最原始的怼。美国用幌子骗苏联自己国内意识有分歧,一点都不和谐,但是苏联不吃这一套的,自己开始组织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在这一点上可以说苏联怼得特别聪明;美国一看政治上有所不妥,开始用经济来怼,毕竟战争之后钱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与西欧国家的联盟使得他人多势众,他帮助西欧国家进行了经济复苏,以至于西欧部分国家极其“臣服”于他,苏联由于地域广泛而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各国党齐心协力建立了一个足以与西方

    青少年日记 2018年1期2018-11-30

  • 二战后“首脑会晤”都为了啥?
    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首脑会谈建立了如今的世界格局。此后每一次的双方首脑会晤虽然有着重要意义,但却都没有实质结果。然而如今的“双普会”也走入了这样的历史怪圈。作为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美苏首脑会晤对于协调双方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是一个世界大事,总能牵动全世界的目光。而在过去的历史中,每一次美苏首脑会晤也确实对于世界局势有着重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后,作为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不再是能够轻易影响世界格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影响力仍然不可小看,但是美俄首脑会晤的重要

    世界博览 2018年16期2018-08-22

  •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多矛盾的交汇点,美苏国共三国四边关系交织于此,各方的利益冲突及由此引发的军事外交互动深远影响了战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这一事件可谓利益冲突的一次集中爆发,分析利益相关方的行为逻辑,可以对各方的利益诉求有较清晰的把握。以苏军拆迁东北工矿业设备事件为主线,对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分别作以归纳分析,以期初步揭示国内国际格局下各方政治博弈行为的内在逻辑。【关键词】美苏 东北地区 利益诉求 东北工矿业设备事件一、近忧远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3期2018-05-23

  • 《水形物语》:荒诞下的人性
    本主义两大阵营。美苏则分别是两大世界的领袖。此时,离战争结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20年,美苏争霸也进入了新的高潮期。他们将争夺的目标瞄向了外太空。6年之后,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率先登上了月球,给了苏联一个沉重的打击。《水形物语》的故事,就发生在太空争霸的背景之中,成了一个注脚。伊莱莎所在的科研所里,上演的正是美苏争霸的一个小焦点。那个人鱼怪物,正是美苏双方共同争夺的一个试验品。对于苏联来说,当然不能让竞争对手率先研究出什么成果来,要么阻止,要么窃取,就成为了

    读者欣赏 2018年4期2018-04-21

  •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
    冷战的关键时刻,美苏都认为有必要通过首脑会晤促成两国关系的缓和。但挑选出两国领导人的会见地点却并不容易。虽说二战期间美苏领导人曾多次见面,不过那时选择会议地点,更多考虑的是领导人的交通是否方便。可冷战期间世界逐渐分为两大阵营,在敌对阵营内部进行双方首脑会晤,就得考虑己方领导人赴会的安全保护和情报保密等诸多问题。1955年7月,美苏英法四国首脑聚会中立国瑞士的日内瓦,这也是美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冷战期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不过相比1955年的缓和氛围,由于美国U

    环球时报 2018-03-152018-03-15

  • 战略稳定及其与核、外空和网络的关系
    判,1972年,美苏终于在相互承认核战略均势的基础上达成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成功地实现了一个全球战略稳定态势。因此,人们习惯于从战略武器角度来考察战略稳定。但是应该指出,过度聚焦于战略武器来考察和分析战略稳定欠缺全面性的思考。战略稳定的本质并不是战略武器,而在于相关国际体系中主要角色战略关系。一般来说,(国际)战略稳定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特殊现象。在一定时间和地理范围内,当相互之间存在重大战略利益分歧的主要战略角色(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承认它们已经处于力量平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年9期2018-02-17

  • 冷战时期美苏环境保护合作历程探析 ——以《美苏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为中心的考察(1969—1979)
    中之一。学界关于美苏环境合作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较少从双边合作的历程展开,并就实施过程进行跟踪①。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凸显,以及美苏双边相关档案资料的解密,重新审视冷战时期美苏环境合作,不仅能够推进冷战研究中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有助于对当下双边、多边环境合作范式的理解。本文考察美苏推进双边环境合作事项的进程,着重对双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环境合作与对外战略之间的互动博弈进行述论,以期对当今我国面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1-16

  • 蚊子
    不是不想跟他住。美苏容不下娘,娘不愿看儿媳妇的脸色,也不愿让他夹在中间为难。美苏从心底看不起乡下人,其中也包括他。在美苏眼里他永远就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乡下人,尽管后来他身居要职,美苏也觉得他的这一切都是她父亲给的。没有父亲的影响力你高原能有今天?他的一切奋斗某种程度上是证明给美苏看的,他要证明他不是没有素质的乡下人,他要做比她父亲更高的高官,挣更多的钱。后来他碰到了耿燕,她给了他美苏没有给他的温暖。美苏知道此事后并没有吵闹,而是直接去美国给儿子做陪读了。美苏

    啄木鸟 2018年1期2018-01-02

  • 1969——1976中国核军控政策调整内情
    立,中国在分析中美苏三者关系的时候,很难摆脱掉“美苏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这种政治化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对待核军控问题。因此,中国一直对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极为关注。10月20日,苏联正式通知美国,同意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0月26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把美苏核会谈与中苏边界会议联系在一起,指出:“中苏边界会议一开,苏联即告美国在赫尔辛基于下月17日举行核会谈预备性讨论。于是,双方都从实力地位出发,向各方施加压力或显示威力。”翌年1月初,周恩来又指出:“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期2017-06-26

  • 《观察》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冷战观
    们迫切希望通过对美苏冷战的审视与反思,为彼时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实现其政治理想和追求。而《观察》时期所形成的冷战观也彰显出他们强烈的救世情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美国;苏联;冷战观《观察》周刊作为抗战胜利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同人共创刊物,无论是对当时国内政局的关注亦或是对国际局势的理性剖析,均彰显出该群体对中国命运和发展道路一以贯之的忧思之情。正如该刊在发刊词中所宣示的:“我们甘受艰苦,安于寂寞,不畏避可能的挫折、恐惧甚至失败,仍欲出而创办这个刊物,此不仅因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2期2017-03-22

  • 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
    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邓小平认真分析了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历史转折前后的“战略三角”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虽然中美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基础很不牢固,到1975年,中美关系陷入踟蹰不前的境地。但是,随着美国和苏联国力的消长,愈来

    新传奇 2017年1期2017-03-01

  • 外国驻京记者评我成功发射又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间方面把中国列为美苏之后的第三个国家。上一次发射最使人感兴趣。和另两个空间大国相比,中国做到发射卫星又使它返回地面的时间是创纪录的。离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只有6年就成功了,而且显然在这方面是没有外国的技术援助的。据著名的外国专家说,技术掌握得这样好,表明中国不用太久就可以发射第一颗载人人造卫星了。可是,以前有关载人飞行的评论表明,中国更偏向于在空间进行机械方面的试验,而不喜欢搞又花钱又危险的载人试验。把这种飞船射入轨道表明中国已拥有可以很容易用到军事方面去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1期2016-11-25

  • 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
    ,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虽然强弱不同、实力不等,但中美苏三国却因其对全球政治特别是对亚太地区国际政治的重大影响,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战略三角”。1977年第三次复出之后,邓小平立足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牢牢抓住美苏矛盾这个当时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对苏政策,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做出了卓越历史贡献。历史转折期的“战略三角”自1972年尼克

    领导文萃 2016年21期2016-11-19

  • 中华书局新书推介
    用它!鲸斗殃虾:美苏与三八线(1941—1948)董洁著定 价:32.00元朝鲜半岛的分裂肇始于美苏两国以三八线为界、对朝鲜实施托管名义下的分区占领政策。美苏在全球范围对“权力真空地带”争夺的愈发激烈,最终导致冷战的爆发,美苏在朝鲜半岛从合作走向对立。美苏在朝鲜问题上的对立,实则是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决,朝鲜半岛由此成为美苏意识形态直接交锋的“战场”。美苏采取不同的占领政策,对朝鲜半岛南北部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经历了三年多美苏分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9期2016-11-10

  • 紧扣历史课标 整合教材知识——以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例
    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点拨】在雅尔塔体系中,“冷战”催生了“两极”,“两极”相互展开“冷战”直到发展为美苏争霸;美苏争霸又以“冷战”为主要形式,争霸往往不仅限于“冷

    青苹果 2016年19期2016-11-08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混、易误辨析
    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为: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冷战期间美苏只有“敌对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6期2016-08-11

  • 雅尔塔协定对国民政府内政外交研究现状
    丘吉尔等分别代表美苏英三国政府签署了举世闻名《雅尔塔协定》(下文简称《协定》)。这次会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协定》自然也是史家评品的对象。【关键词】:雅尔塔协定对国民政府内政外交;研究现状一、《协定》签订的背景和原因研究综述1978年由暨南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华南师院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合编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论世界史及资料现代部分》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研究这个问题的序幕。文中记载了《协定》的具体条款以及美苏两国为此而进行的信件往来。1983年山极晃

    西江文艺 2016年9期2016-05-30

  • 2016年河北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6年8期2016-05-14

  •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关键词:美苏;冷战;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

    企业导报 2016年6期2016-04-21

  • 被国际变局压垮的冷战
    满于战后国际史被美苏冷战“一手遮天”的读者来说,英国学者理查德·克罗卡特的《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1941-1991)》是个福利。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虽然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战后国际关系,但战后国际关系史并不等于冷战史,冷战不仅不能涵盖整个国际格局,相反还受制于国际格局的变迁,直至最后冷战格局被国际格局的变迁所消解乃至颠覆。对此观念,想必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中国曾热心参与不结盟运动,提出第三世界概念,并长期自视为第三世界的一员,因此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8期2016-03-14

  • 《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与美苏缓和关系研究
    战略武器条约》与美苏缓和关系研究安竣谱(吉林大学世界史系,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二战结束以后,美苏逐渐从战时的盟友走向了相互对立的敌人,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逐渐从对抗走向了缓和,又从缓和走向了对抗,核军备竞赛使得美苏双方疲惫不堪,《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署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能够成功签署,国际因素、美苏两国的国家因素、以及卡特和勃列日涅夫的个人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维也纳会议,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3

  • 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
    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邓小平认真分析了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历史转折前后的“战略三角”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虽然中美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基础很不牢固,到1975年,中美关系陷入踟蹰不前的境地。但是,随着美国和苏联国力的消长,愈来

    新传奇 2016年52期2016-02-13

  • 中国核力量建设“三勿”
    三勿”。一是勿蹈美苏覆辙。冷战期间美苏核军备竞赛“硕果”累累。截至1967年底,美国拥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1054枚、潜射弹道导弹656枚、战略轰炸机约600架,库存各种核弹头超过3.2万枚,已达到饱和状态。至1975年,苏联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总数达到1618枚,1980年拥有潜射弹道导弹约950枚、远程及中程轰炸机255架,给经济造成极大压力。其后两国销毁核武器亦所费不赀:拆除一枚核弹头需1万~1.5万美元,拆除一艘核潜艇需400万~600万美元,拆除一枚洲

    兵器知识 2015年4期2015-09-10

  • 对残酷冷战的重现《间谍之桥》
    迷离又惊险刺激的美苏冷战时期,都会不禁让人毛骨悚然。此次,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继《拯救大兵瑞恩》《逍遥法外》《幸福终点站》后,第四次携手汤姆·汉克斯,在《间谍之桥》中对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冷战进行了真切的还原与再现。“间谍之桥”指的是冷战时期位于东德的格利尼克大桥,美军和苏军曾于1962年在此交换过被囚禁的飞行员战俘。影片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汉克斯扮演的律师詹姆斯,为了营救美军被俘飞行员,前往苏联深入调查,结果却牵连出了一系列一发不可收拾

    电影故事 2015年40期2015-09-06

  • 里根曾邀戈尔巴乔夫抗击外星人
    纪80年代的一场美苏峰会上,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要求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供帮助,共同与外星入侵者作战。据英国《每日邮报》19日报道,克拉克在新书《UFO如何征服世界》中写道:“里根受科幻电影影响很深。作为美国总统,他总认为自己国家乃至全人类面临着外星人入侵威胁,一直很担心来自外太空的入侵者会毁灭地球文明。1982年,他甚至安排在白宫为大法官、宇航员等多位贵宾放映斯皮尔伯格所执导的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在1985年的日内瓦美苏峰会期间,里根直接向戈

    环球时报 2015-04-212015-04-21

  • 年代前期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探析
    纪60年代前期,美苏争霸导致整个国际局势复杂变幻,严重影响着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美国支持并援助台湾当局反攻大陆;苏联在中苏边界频繁挑起事端,印度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梳理1960年代前期国家安全形势,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研究当时中国国防建设的总体筹划与实践。关键词:1960年代前期 中国 国家安全 形势中图分类号:D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1960年代前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地缘环境渐趋紧张,国家安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2014-08-26

  •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的作用,理解战后美苏两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斗争的实质。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归纳概括战后美苏两国斗争的特点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冷战对抗的了解,认识其对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双重影响。2.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美苏争霸的材料,探究问题,理解其斗争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确立、发展及其演变所起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通过阅读学术著作、搜索学术网站上的相关材料的方法,学会按照材料的来源、作者本人的信息(所处时代、社会身份、政治态度、国家)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5期2014-07-19

  • 目标:月球
    中国成为世界上除美苏以外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月球,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天文学家对其运行周期进行过深刻研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也是人类最密切关注的探索对象。探月似乎不能直接解决房子、饥荒等问题,但它可以带来大量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用于改造人类的现状。毕竟,正是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才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本期《看世界》,除了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编审及副主编庞之浩先生为我们

    看世界 2014年1期2014-01-14

  • 朝鲜战争起因探微
    ,概括起来主要是美苏冷战的国际因素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国内因素,以及朝鲜半岛所特有的地缘因素。关键词:朝鲜战争;爆发原因;国际关系;冷战;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K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14-02一在二战后期,朝鲜半岛看到了独立与统一的希望。1943年12月1日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在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宣告:“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对时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

    学理论·中 2013年9期2013-10-31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体系、“冷战”、美苏争霸等重要历史概念。在学习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的同学错将两极格局等同于雅尔塔体系,“冷战”等同于美苏争霸等。通过概念分析法,理解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美苏争霸等几个重要历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雅尔塔体系: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2年12期2013-03-27

  • 俄核战争阻止者30年后获奖
    罗夫的冷静挽救了美苏两国。当时,美苏正处于“冷战”的高峰期。在“误报”事件发生前一个月,苏联在萨哈林岛上空击落一架进入军事区的韩国波音-747客机,而美苏两国当时部署了数以百计的核导弹。如果彼得罗夫没能识别出电脑错误,那么瞬间,也许会有数万人死于核战争。据俄罗斯《观点报》18日报道, “德累斯顿之友”组织的领导人、生理和医学诺贝尔奖得主布洛贝尔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彼得罗夫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为人类未来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彼得罗夫的这种行为将被载入史

    环球时报 2013-02-192013-02-19

  • 新现实主义视角下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分析
    质性权力。二、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内涵国家实力是新现实主义的核心学说,指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被认为是引发体系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从政治的角度而言,中美苏三国都拥有强大的政治实力,各自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拥有巨大影响力。从经济的角度而言,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的GDP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也有了巨大提高。从军事角度而言,中美苏三国均是核武国家,尤其是美苏两家的核武器数量更是在全球核武器数量比重中占有绝对优势。此外,加之文化、人口等因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6期2010-06-29

  • 苏联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之间的冷战。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美苏因意识形态的不同,更因为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由昔日的盟友转而成了剑拔弩张的仇敌。但是鉴于当时全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客观现实,冷战就成为它们之间对抗、争霸的方式。期间美苏双方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对抗,一方面它们自己努力摆出一种维护和平的姿态,另一方面把对方指责为危害和平的罪魁祸首。它们在经济上相互封锁,在军事上竞相研制新式武器,甚至通过舆论工具相互攻击对方,电台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4期2008-12-11

  • 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演变的几个阶段
    这场厮杀而崛起的美苏两大国,推到了崭新的国际格局的中心。美苏两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自身的实力与需要,制定了新的战略,开始了国际关系的一个新阶段。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恶性膨胀,美国统治者甚至大肆叫嚷要以拉丁美洲为后院,以太平洋为内湖,以大西洋为内海,以欧洲为重点,把全世界都置于美国的支配之下。而苏联执政者则提出了两大阵营、两个体系和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的理论,主张不同国家在平等互惠的条件下进行合作,促进贸易经济往来,同时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6期2008-05-30

  • 美苏热线]奇闻
    美苏热线”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它是在1962年“加勒比危机”后应运而生的。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首脑经过长达6小时的外交途径才沟通信息,险些酿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样,经两国商定,1963年8月,“美苏热线”开通了。起初的线路只是一条海底电缆和一条卫星通信线路,终端也只是自动译报机,终端也只是自动译报机,而现在则被计算机、显示屏和传真机所取代,有两个卫星频道,确保线路的畅通和可靠性。“热线”在人们看来一定很热,其实不然,30多年来,它只是通了屈指可数的

    军事文摘 2001年12期2001-11-27

  • 为轻心者提个醒
    篇文章却说成是“美苏争霸”,八九年前尚可这么说,已是2000年了,怎么还是“美苏争霸”呢?马来西亚不是一个国王制国家,报道中却说它的“国王和王后”参观了奥运会。还有把已经分家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硬是再“合并”成一个国家。列宁格勒进入俄罗斯时代后,已恢复原名“圣彼得堡”,新闻中却有板有眼的是“列宁格勒发生了爆炸事件”……。“揭发”至此,笔者想说是:一,这些不应该的差错都发生在上海两三家颇有影响的大报上;二,只是偶尔翻阅,还不算是“地毯式”精心搜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200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