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
- 报刊出版与阶层统合: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人办报
不可分。香港《华商报》是其中之典型,其文化人办报风格的形成,与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历经面向“左、中、右三方面人”再到“面向大多数”的宣传转向有关,更与其办报成员以带有“文化人习气”的党内外知识分子为主体密不可分。《华商报》在党的领导基础上坚持文化人办报,形成在地传播、联系中间阶层,在商言商、融入香港主流社会,以及文责自负、“并不都代表党的政策”等办报特点,并由此产生阶层统合的涟漪效应,先是知识阶层然后中间阶层,进而统合社会各阶层。【关键词】报刊出版;文化人办报
新闻爱好者 2023年11期2023-12-14
- 解放战争时期香港《华商报》对新中国新闻政策的探索
946年1月《华商报》在香港复刊,成为统战宣传的重要阵地。在重庆《新华日报》被封禁后,该报是“解放区以外能直接传播中共中央声音的唯一的一张报纸”[1],是众所周知的“中共喉舌”[2],对冲破舆论封锁,宣传中共政策,促进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支持解放战争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将采取何种政治、经济、文化和新闻政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打消民主人士的顾虑,巩固统一战线,《华商报》在《记者节评论》《九一记者节特刊》《元旦增刊》《星期增刊》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22年2期2022-12-28
- 传奇报人杨奇:升起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港,负责筹备《华商报》的复刊工作,同时从《前进报》抽调杨奇等六人赴港,尽快创办一张四开小报。通过超常规的辛勤工作,《正报》于当年11月13日面世。作为社长兼总编辑的杨奇,在创刊号上亲自编写了《国民党将领高树勋率部起义》的特稿,报道高将军率部一万余人在邯郸起义这一轰动中外的新闻。1947年8月杨奇被调到《华商报》担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重庆《新华日报》在1947年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封闭之后,香港《华商报》已是解放区以外唯一能直接传播中共中央声音的报纸。国民党的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3期2021-07-19
- 报纸头版如何用专题化“议程设置”穿透网端
月改版以来,《华商报》利用头版的专题化、海报化实施“议程设置”,注重头版的内容选择和包装,其基本遵循是选择重大和重要的新闻,呈现思考的观点与态度以引导舆论,从情感中寻求传播的切入点以实现共鸣,着眼细微处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同时抓好头版的创意与设计,借力微信朋友圈、华商二三里等网端平台使报纸头版实现二次传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关键词:报纸改版;“议程设置”;内容选择;版面创意;《华商报》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
西部学刊 2020年11期2020-09-02
- 90后朱家磊:在“巴铁”办报
年7月创刊的《华商报》是目前唯一一份在巴基斯坦获得发行权的中英文双语周报,朱家磊是总编辑,也是报社的实际总负责人。90后朱家磊喜欢看《士兵突击》,有时候感觉自己像许三多一样傻得可笑,但他希望自己能像许三多一样坚持下去,把为数不多的发展机会看作是救命稻草,紧紧抓住。“然后未来某一天抬头看,或许这根救命稻草已长成参天大树。”初战“巴铁”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启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巴基斯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6年7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37期2019-10-28
- 写作感言
《西安晚报》《华商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剧本等。作文先后入选中国青少年作家优秀作品选《那年花开》、华商报《学生作文精选》等出版文集。2018年6月,在第五届“北大培文杯”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中,作文《花样年华》被评为中文高中组陕西省三等奖。写作感言在匆忙又充实的高中生活里,书籍给予了我闲暇时光中的无数慰藉。我喜爱宁静的风景,宁静的文字,热衷于使用平淡真实的文字组成生活中的温情与快乐。面对成长中的困惑,我总会积极去思考,去感受,让我的思想化成和我一样温柔
青少年日记 2018年10期2018-12-05
- 简述中国内地时局对香港报业的影响(1937—1949)
一批报纸,如《华商报》《正报》《新生日报》《人民报》等,其中以《华商报》最具代表性。图1 《申报》影印本图2 《申报》影印本《华商报》于1946年1月4日复刊,复刊词中提到:“际此胜利已经达到,建国伊始,本报匆匆,在港复刊,仍当一本人民底立场,与我海内外同胞,共揭和平、团结、民主的大旗,为创造一幸福、富强与民主新中国而奋斗。”[6]《华商报》主要是由夏衍、廖沫沙、萨空了、杨奇等为冲破国民党在宣传上的压迫而在香港为中共创立的宣传窗口。复刊后的《华商报》积极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8期2018-06-01
- 《华商报》的融合战略
团是以都市报《华商报》为基础,通过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快速成长起来的传媒企业。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唯一一个在多个区域运营都市报的传媒集团,目前拥有报纸、期刊、网站和其他产品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媒产业链。在文化产业大繁荣和媒体融合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华商传媒集团依托成熟的市场化运营体制和完善的专业化业务运作模式,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大产业整合能力,在文化产业中打造集群优势。华商传媒集团经营管理6报5刊5网和10多家公司,业务涉及报纸内容生产
传媒 2018年8期2018-05-10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华商报》的转型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华商报》转型发展的原因同任何一个事物都会经历产生、发展、繁盛和衰退的生命周期一样,报纸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全球范围来看,报纸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其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等阶段,现在报业自身已经初步进入了衰退期,开始出现了生产过剩,报纸行业利润逐渐下滑的情况。虽然《华商报》在陕西省平面媒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华商报》和其他的传统媒体一样也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报纸的销量不断下滑,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2018-03-29
- 纪念邓择先先生
月29日香港《华商报》)附记:邓择先(1895—1931),名演达,广东惠阳人。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大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一九三○年春回国发起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策划反蒋军事行动。一九三一年遭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郭沫若曾多次著文纪念。1947年11月29日《华商报》编发了《演达先生殉国十六周年纪念特刊》,郭沫若撰写了这篇短文。该报同时刊发了彭泽民、李济深、宋庆龄、朱蕴山、何香凝、郭冠杰、连贯、邓初民、章伯钧、张梦醒、千家驹
郭沫若学刊 2017年2期2017-11-13
- 谣言直指国产盐 别有用心
的谣言引关注,华商报记者专访中国盐业总公司盐品营销中心副主任崔静。专访背景近日,一篇名为《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中称,我国食盐中添加的“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欧美人不吃亚铁氰化钾,但是我国食盐中却添加了“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文中称“发达国家在食用盐领域使用的抗结剂有碱式碳酸镁和硅铝酸盐等,用亚铁氰化钾的比较少。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规定允许使用的抗结剂有5种,即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
中国盐业 2017年13期2017-08-08
- 热点素材多维解读
山县一位家长向华商报反映,一周前,因为高一女生晚上在宿舍里吵闹,益店高中宿管老师处罚该楼近600名住宿女生罚站至次日凌晨5点。小丽(化名)在岐山县益店高级中学上高二,由于离家远,且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就选择了住校。9月25日,小丽的父亲王先生从外地回家看女兒的时候,发现她一直流鼻涕,询问得知,9月20日老师让学生们在楼道站了几乎一整夜。小丽告诉华商报记者,9月20日晚,自己和同学们下了晚自习,回宿舍洗漱后,准备睡觉,而在同一栋宿舍楼的高一学妹在晚上10时3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9期2017-06-20
- 香港《华商报》的抗战宣传及特点
辉【摘 要】《华商报》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的、以统一战线报纸形式出现的、在香港公开出版发行的爱国民主报纸。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华商报》的主要内容。《华商报》的抗战宣传有策略、有视野、生动活泼,形成了自已的鲜明特色。【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华商报》 ;抗战;宣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了《华商报》。它创刊于 1941 年 4 月 8 日,同年 12月 12 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九龙而停刊。①虽然《
红广角 2016年4期2016-11-19
- 《华商报》与《西安晚报》的评论比较
——以“高考”主题为例
许 甜《华商报》与《西安晚报》的评论比较 ——以“高考”主题为例许 甜摘要:《华商报》与《西安晚报》①都是在西安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但作为一份现代都市报的《华商报》与具有传统机关晚报特点的《西安晚报》,二者之间在很多不同之处。新闻评论被称为是一家媒体的灵魂与旗帜,那么《华商报》与《西安晚报》在评论方面的不同之处正是本文所要探索的。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两家媒体关于“高考”这一主题的评论进行比较,探讨二者间关于新闻评论的具体不同是什么。关键词:华商报;西安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3期2016-07-15
- 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看新闻民俗学的建构
科。”本文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简要介绍了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民俗学与新闻学的交叉学科——新闻民俗学的建构,学科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特别是全书的“七个报道原则”“八大报道方式”。建构“新闻民俗学”学科的学术体系是“一桩重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关键词:创新;交叉学科;新闻民俗学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3-2-0073-04新闻民俗学学科的建构陕西省传播学会与学院联系,提议由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新闻
西部学刊 2016年6期2016-04-20
- 《华商报》与《西安晚报》的评论比较
许甜摘要:《华商报》与《西安晚报》①都是在西安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但作为一份现代都市报的《华商报》与具有传统机关晚报特点的《西安晚报》,二者之间在很多不同之处。新闻评论被称为是一家媒体的灵魂与旗帜,那么《华商报》与《西安晚报》在评论方面的不同之处正是本文所要探索的。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对两家媒体关于“高考”这一主题的评论进行比较,探讨二者间关于新闻评论的具体不同是什么。关键词:华商报;西安晚报;新闻评论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
西部学刊 2016年6期2016-04-20
- 香港《华商报》的抗战宣传及特点
周晓辉香港《华商报》的抗战宣传及特点(广东)周晓辉【摘 要】《华商报》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的、以统一战线报纸形式出现的、在香港公开出版发行的爱国民主报纸。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华商报》的主要内容。《华商报》的抗战宣传有策略、有视野、生动活泼,形成了自已的鲜明特色。【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华商报》 ;抗战;宣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了《华商报》。它创刊于 1941 年 4 月 8 日,同年 12月 12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6年4期2016-03-19
- 试论抗战时期廖承志在香港领导的创办报刊活动及历史功绩
或协助创办了《华商报》、《大众生活》等多种抗日救亡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既宣传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揭批了“东方慕尼黑”阴谋,声援了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爱国活动,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又促使香港从“文化沙漠”转变为“文化绿洲”,保障了党的新闻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推动了各项革命工作的顺利开展。抗战时期;廖承志;香港;创办报刊;历史功绩抗战时期,刚满30岁的廖承志便被委任为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领导华南地区的抗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华商报》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00433)《华商报》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何 柳(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433)《华商报》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报业集团的头领,其发展历史也是如今行业内部乐此不疲的谈论话题。2002年,《华商报》在险境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把自己的行业领域扩展至全国各地,出现了如今的华商传媒集团,通过10年努力,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报业集团产业链。《华商报》;品牌营销;经营策略根据搜报网的数据调查结果,2010年6月关于报纸行业广告投资比例排名前20中,《华商报》位列第19名,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2016-03-02
- 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看新闻民俗学的建构
刘荣庆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看新闻民俗学的建构刘荣庆摘要:“新闻民俗学是研究大众传媒对富有新闻价值的地域的民族习俗事象报道规律的社会科学学科。”本文由《华商报》社会民俗新闻案例切入,简要介绍了由中国学者创立的民俗学与新闻学的交叉学科——新闻民俗学的建构,学科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特别是全书的“七个报道原则”“八大报道方式”。建构“新闻民俗学”学科的学术体系是“一桩重大而艰难的系统工程”。关键词:创新;交叉学科;新闻民俗学开栏语:本刊开辟“学科建构”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3期2016-03-01
- 传统媒体医患关系报道分析
——以《华商报》为例
分析 ——以《华商报》为例□巩航瑾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是指医方(医护人员、医院等)与患方(患者、家属等)在诊疗疾病或缓解病痛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特定的相互关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医院频发医疗纠纷和患者打砸医院或医护人员的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当前的医患矛盾日益激化。而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正确地认识医患关系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此为背景,采用内容分析法,以西安本土较具影响力的都市报《华商报》为分析样本,选取该报纸2014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关于医
视听 2015年3期2015-12-30
- 商报在商言商的经营策略探析
——以美国《中华商报》为例
——以美国《中华商报》为例文/宋 歌商业类报纸是传播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新闻及相关信息的连续出版物。在报业发展史上,商业类报纸是出现最早的报纸之一,是商品社会形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报纸种类。目前我国大陆约有冠名“商”字号的商业类报纸60家,其中有国家级的《中国商报》、省级的《成都商报》、行业级的《机电商报》等。认真分析这些冠名“商”字号的报纸发现有许多却“在商不言商”,名曰“商报”,但实际上却演变成了都市报、大众生活报,还有的成为“四不像”的大杂烩。出现“商报不
传媒 2015年5期2015-03-24
- 《华商报》的版面布局设计研究
文/孟祥芸《华商报》创刊于1995年,是陕西省侨联主管的一份综合类城市生活报。近年来,其版式设计随着读者不断改变的阅读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并在不断探索与变革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由从前的精细化转变为当今的快速浏览式,报纸版面的视觉传递远远高于文字的传达,这标志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从文字到图文,发展到现在的版面设计,已不仅体现在图文和文字的处理上,而且主要表现在报纸版面的整体视觉上。“读图时代”来临,《
传媒 2015年12期2015-03-20
- 廖承志参与创办香港《华商报》
,他参与创办《华商报》是抗战时期香港文化统战工作的杰出成就之一。《华商报》是中共在抗战的历史关键时期于香港创办的第一张中文报纸,是我党在香港的主要文化阵地。抗战时期,《华商报》在揭露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向世界宣传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号角”。为来港民主进步人士排忧解难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相继失陷,国内外形势日益严竣。英国和美国不顾中国抗战形势,玩弄“东方慕尼黑”阴谋,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继续采取纵容让步的“绥
党史纵横 2014年7期2014-11-19
- 廖承志与香港《华商报》的创办
。其中,创办《华商报》是抗战时期廖承志在香港文化统战工作的杰出成就之一。《华商报》成为中共在香港的喉舌,是中共在抗战的历史关键时期于香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嘹亮地吹响了揭露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宣传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号角。危难之时显身手:积极帮助和解决来港报人的生活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加紧限共、反共活动,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迫害民主进步人士,肆意取缔民主进步报刊。重庆《新华日报》、桂林《救亡日报》的出版发行遭到诸
党史纵览 2014年7期2014-08-05
- 英发生多次中国留学生被打劫中方呼吁防范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近日,英国利物浦和谢菲尔德等地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被打劫案件。自2014年2月7日至3月4日,利物浦已发生7起歹徒持械闯入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家庭抢劫案。据利物浦警方介绍,这7起抢劫案可能为同一伙歹徒犯下,成员3-4人。作案都在晚上7点至9点,贼人诱骗或强行叫开华人或留学生的住家,手拿棍棒、菜刀威逼华人交出现金和首饰。中国大使馆为此专门向各地学联和留学生发出呼吁,让大家注意防范、加强自我保护。endprint
留学生 2014年4期2014-05-22
- 浅析陕西媒体关于农民工的形象呈现——以2012年春运中《陕西日报》和《华商报》的报道为例
陕西日报》和《华商报》关于农民工的新闻报道为样本,对其所在的版面位置、报道体裁、新闻源的选择、新闻标题的加工、报道的主题和所涉及的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此解读出西安媒体的农民工形象呈现。二、西安农民工概况及样本的选择(一)关于西安“农民工”的论述根据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10份“西安市农民工的总量约在110~140万人之间。其中男性占66%,女性占34%;新生代农民工(30岁及以下)占39%;大多数来自省内,比例达到63.4%,其它省份中河南和四川比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1941年在香港《光明报》的工作
沈文中提到的《华商报》以及我工作过的《光明报》等。此外,摆花街上还有一些私营的小印刷厂和排字房,他们承担着一些报纸、书刊的排字铸版一直到印刷出版的业务。当时的摆花街很像上海的望平街,俨然成了香港的小文化街。我是1941年重庆白色恐怖严重后,从重庆《新蜀报》撤退隐居在重庆青年会宿舍,并于当年6或7月接到萨空了老师从香港发来的通知,潜离重庆去桂林,再经柳州、玉林到广州湾(即现湛江市)后,搭海轮赴香港的。到港后先去九龙弥敦道国际新闻社范长江老师处,然后由范长江告
世纪 2012年1期2012-12-22
- 跨地域:不同时期不同路径
?1997年《华商报》改版,正式进入都市报行列,1997年亏损1000多万元,1998年收入6000万,1999年收入增长至1.2亿,发行量50多万份,已经远远高于同城报纸。确定了市场地位后,《华商报》开始异地扩张。华商传媒集团副总裁孙晓冰谈到当年扩张的原因:“《华商报》异地办报的原因非常朴素,张总(张富汉)是一名军人,希望挑战自我,当时已经是西安报业市场第一了,他渴望接受新挑战。另外,也有为下属发展着想的考虑。”确立了市场地位、为报纸、报人寻求新的发展空
中国记者 2011年6期2011-06-02
- 张富汉印象
富汉出任陕西《华商报》总编辑,13年来华商从一张亏损额上千万元的报纸变成了一个年收入28亿元的传媒集团,张富汉也从总编辑变成了董事长。职务变了,职责没变,13年来他一直是华商的掌门人,因此华商的每一个进步,都浸透着他的智慧和汗水;华商的每一个角落,都打着他的深深的印记。2010年8月11日,在西安华商集团总部,我们一行三人采访了张富汉。坐在他对面,在他农民般朴实的穿着和憨厚的笑容背后,你始终感到一双深邃冷静的目光在扫描着你。他总是三言两语轻轻地把你的问题拨
传媒 2010年9期2010-06-01
- 华商传媒集团大事记
记1997年《华商报》正式改版,标志着华商传媒集团站在了发展起点上。1998年《华商报》日发行量突破40万份,《新闻出版报》以《〈华商报〉超常规发展探秘》为题报道《华商报》在短短一年中迅速崛起的奇迹。1999年华商传媒集团投资运营长春《新文化报》,迈出了跨地域运营管理报纸的第一步。此后几年,集团相继投资运营沈阳《华商晨报》、重庆《重庆时报》、天津《大众生活报》,成为国内跨地域运营都市报的先行者。2002年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先后设立分公司,开印
传媒 2010年9期2010-06-01
- “华商”是怎样炼成的
业界提供借鉴。华商报业早已在业界闻名遐迩,但由于其一贯低调的风格,关于他们的改革情况和创造的业绩,大家知之甚少。今年年中,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分别于6月末和7月末到华商报业视察。领导同志如此密集的视察,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华商。由亏损1000万元到年收入28个亿,在四座城市办了4份都市报,每份发行量都是当地第一,华商靠什么赢取的市场?其跨地区经营经历了哪些风雨?支撑华商发展的是怎样的一种机制、怎样的一个群体、怎样的一种精神?本期报道将为大
传媒 2010年9期2010-04-27
- 且看华商报如何走市场
杰署长专门讲到华商报的黄马甲发行队伍将近12000人的规模,让笔者吃惊不小,于是萌生了对华商报作立体报道的念头。回来后向传媒杂志社同志作了介绍,他们立即拍板,派出了一个精干小组专门前去采集华商报业的方方面面资讯。在采访小组的文稿即将刊出之前,我们在一起议论,这份由内刊《侨声时报》改名而来的报纸,1996年濒临关张,1997年发展到今天成为祖国大西北的第一张都市大报,并以此为龙头创办了传媒集团,采编及经管人员15000多人,年总收入达28亿元人民币。华商究竟
传媒 2010年9期201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