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
- 横看成岭气更雄
的优秀作文。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日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
科学导报 2023年11期2023-03-02
- 恶所盛开之花
——《艺伎回忆录》中的人物形象与“意气”
花:非善之地孕育意气之美对日本人来说,“审美意识不仅停留在感性及美的世界中,更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规范存在于其中。”日本现代生活文化在江户中期到末期已基本完成。这种诞生于日常生活而非艺术的审美意识,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宗教和伦理,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讲,如果说中国人的生活以善为准则,西方人在自然界中追求真,那么日本人的生活就是对美的无尽探寻。由于闭关锁国,江户时代维持了二百多年的社会稳定,长期休养生息让文化中心从乡村走向城市,商品经济繁
剧影月报 2022年1期2022-11-09
- 苏轼文人画思想的“意气”观论析
文人画思想中的“意气”观是其文人画思想的核心精神,“尚意”与“写意”成为当时乃至后世中国绘画的主流审美旨趣。在苏轼看来,“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又跋汉杰画山二首》)。此“意气”所指乃绘画主体的主观感受,是绘画者性情心灵的写照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文人画已消解了前人所谓“存教化,助人伦”[1]的功能,而成为绘画者聊以自娱的选择,以手中笔墨抒写心中意气。一、“意气”观的缘起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既根植于所处时代的客观条件,亦有赖于倡导者自身的主观
国画家 2021年2期2021-12-06
- “意气”
本的审美概念—“意气”。从江户时期的游廓、游里①中,到近代文学的选材中,再到当代社会的动漫、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有“意气”之美的踪迹。本文将简单叙述“意气”的诞生与其内在外在的表现,了解了这一美学概念之后,对于一些日本文化、文学作品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美学 意气1.“意气”之产生及表现形式“意气”这一概念诞生于江户时代②,江户时代近270年间社会安定,百姓们安居乐业。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由于生活的富足社会上便兴起了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意气相随
,还要体现特有的意气和精神。为了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艺术魅力更好地表现可以“得意忘形”,但“得意忘形”并非不注重形象塑造。意和气在绘画中具有统领作用,呈现绘画艺术的精、气、神。从中可知绘画不仅仅涉及绘画技巧、功力,还要学养其心,精神贯入,达到心与画的高度统一,才能做到人之意气与画之魅力相互依存、融会贯通,以升华到一定的精神高度。关键词:谢赫“六法”;中国绘画;意气中国绘画经过演化,不断完善技法和理论,从隋唐时期绘画的记事刻画发展到宋代院体绘画,其技法和功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意气美学之于传统和现代的体现
ouali摘要:意气美学是日本四项美学概念之一,文章从意气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着手,对“意气”的三种内涵进行说明,以及分别采取例子说明意气美学在传统和现代的体现。力图呈现意气美学的发展源流进而讨论意气美学在日本传统和现代文化生活中的渗透与发展。关键词:意气;日本美学;身体美学“意气”同“物哀”、“侘寂”、“幽玄”共同确立了日本四项古典美学基本概念。“意气”(いき)这一概念来源于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江户时代,以“色道”的身体美学为出发点,逐渐囊括了生活和艺术各方面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1
- 谈谈太极拳之意气
文仅止于谈谈它的意气和骨肉的相关问题。意气和骨肉,是太极拳修炼中的两组概念,各有说道、各有讲究。清代王宗岳《十三势歌》曰:“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说明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是把意气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的;骨肉之动,须从属于意气。有意气注入的拳,是鲜活灵动的拳。只有骨肉之动的拳,则显苍白、显呆滞,极易流于体操化。有人理解这里的“意气”,以为是偏义复词,单指意,实际上它和“骨肉”并列,意是意,气是气,就像骨是骨,肉是肉一样。太极拳重意气,首先说说这太极
少林与太极 2020年3期2020-07-14
-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的;没有精神的;意气消沉的v. 使……沮丧;使……气馁(dispirit的过去分词),'cause each lotus stands for③stand for代表;支持;象征;担任…的候选人you, my dear fl ame,at such a dusk, the rainy dusk.I'm instantly④instantly 英 ['ɪnst(ə)ntlɪ] 美 ['ɪnstəntli]adv. 立即地;马上地;即刻地 conj. 一……就
意林(绘英语) 2018年2期2018-11-29
- 三组词语辨析
获得暂时的清净。意气、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指志趣和性格,还指由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氣概。【辨析】“意气”侧重于个人的素质、内化的品格。“义气”侧重于冲动,指因“私”产生的一种气概。【例句】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你看他多么慷慨,多么义气。事故、世故“事故”原泛指事情,现在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世故”解释为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也指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辨析】“事故”重在指不好的事情。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9-10
- “君臣”与“均沉”
指出:我看还是“意气均来骨肉沉”较为实际。魏树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的另一大家。他在《太极拳术理论与剖析》一著中,对“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解释是:各种拳术的习练都是锻炼人的骨骼与肌肉,故而很多人练拳都是以骨骼、肌肉的动作为主的,但太极拳术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意气,以意引形体,用内气催姿势,意气为主,骨肉为辅。李和生先生也是杨式太极拳大家,被香港太极拳协会赠以“武学泰斗”金盘。他在《杨式太极拳内功解秘》一著作中说:就其意念精神与肢体动作相比,二者的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
少林与太极 2018年1期2018-01-15
- 在这精致利己的时代尚有少年意气最动人
则国强。”少年多意气,啸聚长安道,低吟悲社稷,高歌斥虎豹。2012年,钱理群说:“一些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大学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曾少年意气怒马鲜衣,今岁月摧折锋芒收敛,长安花还在,少年意气尽,有人和光同尘,有人沉默冷却。如今少年已成精北大教授钱理群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个近年热词的首创者,两部《欢乐颂》中的中产精英将精致利己精神发扬光大,《人民的名义》借高玉良之口作如是评价:“现在的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精致”
课外语文·中 2017年8期2017-08-21
- 书生意气
就是记不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几个字。师母说,你想想老师看报纸时的样子。我笑了,然后这几个字就像用刀子刻进心里一样,再也忘不了了。跌跌撞撞,我行走了十几年,回望,也只剩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到了该上小学的时候,我被忙碌的爸妈从外婆家接走,随后进了寄宿学校。从此,我没有了跟您学书法的机会,但我真的很爱毛笔字,所以从未搁下写毛笔字。梦醒时分,我还是会想起什么。那时候,我拜师进门,应当是跪下磕头的,可我不知是什么想法,就是不跪。姥爷在旁边着急,我就是倔在那儿,还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26期2017-05-27
- “命”中目标,“题”点精彩
思维法。例题:“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审题指导】“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
高中时代 2017年4期2017-05-10
- 书生意气又何妨
芜的世界里,书生意气仍不曾被遗忘。书生唤起我们的直观感受大致有二:一是书卷气息,不管是古人的青衣长衫,还是今人的西装革履,不变的是那份儒雅、睿智和从容;二是君子人格,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舍生取义的气节,以及堂吉诃德般的执着与追求。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渊,誓死不降、南面而拜的文天祥,为民主理想英勇就义的闻一多……古往今来,书生意气从不曾湮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生意气多呈现为士人的精神气质及其经世致用的理想信念。而在现代社会中,当滚滚红尘扑面袭来,书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3期2017-04-13
- 命题作文的审题
了。典例: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文章。分析:“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采用化虚为实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写作思路就拓宽了。三、辩证分析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3期2017-04-13
- 对中国画神韵的探讨
不似 去形求之 意气 绚烂之极 复归平淡 书画同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源远流长,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画论亦非常精辟丰富,及至近代,已可谓浩如烟海,其中讨论的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历代学者津津乐道,那就是对中国画的“神韵”的探讨,“神韵”通俗地讲就是“似与不似”。对于“似与不似”最早是老子提出。老子认为“道”具有“无”和“有”的两重性,所以老子的“道”即是“似与不似”的所指。他用“恍惚”来形容“道”,即“似与不似”,只不过没有入画罢了。然而中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7期2016-09-29
- 不该丢失的意气
王昊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芳香四溢的花朵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志向。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苏轼有意气,虽横遭官场与文章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之豁达可见一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19期2016-08-12
- 书生意气又何妨
芜的世界里,书生意气仍不曾被遗忘。书生唤起我们的直观感受大致有二:一是书卷气息,不管是古人的青衣长衫,还是今人的西装革履,不变的是那份儒雅、睿智和从容;二是君子人格,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舍生取义的气节,以及堂吉诃德般的执著与追求。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渊,誓死不降、面南而拜的文天祥,为民主理想英勇就义的闻一多……古往今来,书生意气从不曾湮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生意气多呈现为士人的精神气质及其经世致用的理想信念。而在现代社会中,当滚滚红尘扑面袭来,书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7期2016-05-30
- 谈意气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首豪迈壮阔的《沁园春·长沙》从耳畔响起,心中不禁浮现出一群有志青年才俊指点江山、笑谈天下大事的激奋人心的画面,这就是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意气,是屈原含着泪,带着血,透着恨,有着高洁人格的一声声对“魂兮归来”的呼唤;意气,是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的女儿情;意气,
青少年日记 2016年4期2016-05-14
- 走散之书(五首)
之时,他很新书生意气,一阵风吹也要敞开襟怀那痛快!然而于斯世他终究要偏居一隅于流逝,慢慢孤独于某一环节,抽身退出他终究要成为一名书中隐士这厮!我记挂他好多年黄鹤杳杳,踪迹全无未知他所在,是何等的江湖未知他的褡裢里有否掖着我先前落下的一爿踌躇截 句这么多年,从未遇见其他颜色的影子汉 字如果用她写诗你要防止,她使坏你要防止她直接走进别人的心里反过来把你忘得一干二净忍不住芦苇白头,草木也会老苦瓜渐长,草木也会越活越苦勿忘我开,草木也有放不下……忍冬忍冬,众多的草
山花 2016年5期2016-05-14
- 略论苏轼“意气”重于“得理”的审美追求
轼是北宋倡导重“意气”审美的带头人物,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诗书画艺,他的独特的艺术见解,使中国画坛有了划时代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潮流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平淡、简朴的审美追求和旷达悠远的精神境界。宋代朝廷、皇帝对绘画的喜爱,画院的建立,为画家们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崇尚写实华丽的宫廷画风,并将“尚形”的画风推向了高潮,成为为朝廷所接受的正宗主流。但随着社会政治的改变和审美的更迭,一种代表宋代士人独特意识表现方式逐渐漫进宫廷,即“文人画”。文人画代表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2016-04-18
- 日本传统美学理念“意气”的二元性解读〔*〕
本传统美学理念“意气”的二元性解读〔*〕○ 王永萍(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 江苏常州213164)“意气”是形成于日本江户时期,极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日本近代哲学家九鬼周造首次将产生于一般市民的美意识“意气”上升至美学高度,以《“いき”の構造》一书勾勒出“意气”的理想。尝试从二元性的理解形式,将“意气”的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进行解构和解读,并从武士道的理想主义和佛教的非现实主义角度论述“意气”的民族存在。意气;媚态;意气地;谛观;武士道;佛教提及
学术界 2016年7期2016-02-25
- 《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意气”
大手笔后的“书生意气”。在这首词里,“书生意气”代表了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以及忠诚、正直、热忱、善良等高贵品质。全文上片起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便能读出非凡的书生意气。1925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这时,诗人受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在挫折面前,诗人保持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我们通过解读一个“独”字来理解诗词。“独立”不仅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10期2014-12-16
- 面对“意气” 切勿“意气用事”
位同学对文中“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意气”一词提出了疑问,学生这一发问,一下子也让笔者既感新鲜又觉困惑,新鲜之处在于平时感觉很亲切很熟悉的词语突然间变得陌生了,顿生雾里看花的感觉;困惑之处很简单,那就是以前我和其他同学怎么就没关注这个词语呢?此处的“意气”究竟作何解释才能符合对语境的准确理解呢?为了把这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笔者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先再次认真查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现行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其意气之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2014-12-01
- 意气流通
,以意念支配,让意气整合,天人合一,通达,圆转,以促进和催动身形与手势的练法,称为意气流通。意气流通是太极训练的高级层次。它对养生治病、蓄势健身、滋养灵气,乃至培养技击技能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质上是对经典拳论所提倡的原理、原则的落实举措。一、意气流通的训练前提1.有较熟练的盘架或站桩基础。就套路言,无论何门何派,都要有一二个套路的熟练操作(长达一百式以上的也可只有一种)。如果套路过于生疏,记忆尚且模糊,还没能形成“动力定型”,这时则暂不宜提倡进行意气流通
少林与太极 2013年1期2013-12-06
- 书生意气
◎易中天书生意气◎易中天“书生意气”这词,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实际上意气这玩意,原本就不大说得清。意气风发是好的,意气用事就不好。正如书卷气很好,书生气就不怎么好。事物总有两重性,意气也一样。问题是,怎么一说到意气,便会想到书生呢?大约也因为只有书生才会意气用事吧!政治家是不能意气用事的。生意人也不行。政治家如果意气用事,其结果不是天下大乱,便是自取灭亡。生意人意气用事,则非赔个精光不可。至于在官员身边听喝,在老板手下打工,便更是闹不得意气。在田里种地,
公务员文萃 2013年7期2013-06-15
- 日本身体美学范畴“意气”考论
本身体美学范畴“意气”考论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意气”(いき)是从江户时代游廓(妓院)及“色道”中产生出来的、以身体审美为基础与原点、涉及生活与艺术各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表现在德川时代的市井文学中,并由当时的《色道大镜》等“色道”著作加以初步提炼,到了现代又经美学家九鬼周造及其他日本学者加以研究阐发,从而成为继“幽玄”、“物哀”、“寂”之后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大审美范畴之一。“色道”的实质就是“美道”,产生于色道的“意气”其
江淮论坛 2013年3期2013-03-07
- 开合是纲 纲举目张
意为先导,所以“意气”二字经常连用。意气一开,无有不开;意气一合,无有不合。意气合时,吸气、聚气、提气,以气牵动屈腰收腹,牵动肢体纵向收屈,鼓动肢体横向膨胀。意气开时,呼气、散气、沉气,腰椎松竖,下撑上顶,催动肢体纵向拉长、横向束敛。开合是拳势刚柔、化发的动力。意气合时,体表、四梢之气收合屯聚于体内,使体内之气实而强,体表及四梢之气虚而弱,气弱者势必柔,所以外显的肢体动作轻灵柔和,即陈长兴所说的“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因柔而适于化解对方来力。又因
少林与太极 2009年6期2009-08-21
- 好文章要耐得住“三看”
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在第一段解释“意气”一词后,第二段这样过渡:了解了意气的基本含义,我们就会发现对意气一词误解误用的现象很严重。第三段以“进一步说”引领,阐述误解意气而带来的意气用事等不良的行为。最后,以“因此”引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依靠这些过渡句的引领,阅卷者很快把握了文章层进式的结构和步步深入的阐述。二、看立意新不新关于高考作文的立意,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好文章的立意必须做到深刻新颖,特别是比别人看得深、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05-13
- 作文个性化开头六法
章的艺术美。如: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浴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谈意气》)“意气”用李白、杜甫、毛泽东的诗句排比演绎,形象地阐释了意气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三、以设问开头议论文本来就是用以阐释问题、解决问题的,它的基本思路最先应是提出问题,所以议论文可以问句开头,既符合认知规律,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树立了议论对象,更便于展开议论。如:日日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5期2008-05-30
- 太乙混元大法:七字法诀
左右内外及“神形意气”相合。诗曰:松而不散妙中玄,聚炼真元结作乾。不用拙力松活软,气机通畅纳汞铅。以静御动本自然,刚柔显化见本源。虽动犹静示真本,拙阴化尽现纯乾。缓如行云流水间,瞬息显化阴阳颠。连绵不断真智慧,巧取大千汞和铅。体态柔和相舒展,运化阴阳炼汞铅。节节贯通中州汇,久居中宫神还元。规中圆合理自然,法于数术演先天。不拘不僵元阳体,形如骄龙游九天。阴阳显化虚实生,鼎内龙虎乱峥嵘。取坎填离水火济,刚柔互化显真元。神形意气归一处,左顾右盼合自然。内外合一真
武当 2000年12期2000-06-13
- 调息健身法
然,呼气缓慢,注意气沉丹田,也就是运用腹式呼吸,全身自然放松,心情要平静,即做到“心平气和”。同时,要在自然柔和的基础上,通过意念的诱导,逐渐达到缓匀状态,切忌用力或强行控制,否则容易出偏差。缓匀的呼吸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方能逐渐形成,所以,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不断的锻炼,才能收到调息强身的良好效果。譬如,毛泽东生前长期所坚持的“腹式深呼吸锻炼法”、郭沫若提倡的“静坐健身法”等等,都是一种调息健身的功法。以意念诱导调息,包含了意气合一的成分,随着调息功夫的
祝您健康 1991年2期199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