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要耐得住“三看”

2009-05-13 08:10陈立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意气高考作文诗意

陈立军

高考作文作为语文试卷中的“大块头”,历来备受重视。特别是高三学子,总希望自己的文章符合阅卷老师的口味而能赢得高分。可是,众口难调,作文要能恰好切合个别老师的审美心理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只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在阅卷老师心中,什么样的文章会是好文章。作为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我们觉得,好文章要耐得住三看。哪三看呢?看结构,看立意,看语言。

一、看结构明不明

在那样一个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的大环境下,容不得阅卷老师像平时看作文那样去细嚼慢咽。一篇作文,一般要求阅卷老师要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给出分数。这样就要求阅卷老师要能很快把握一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时,思路的清晰和结构的明了就显得相当重要了。800字的文章,最忌把它修得如同迷宫一般,进不去,出不来。最好做到结构鲜明,思路清晰,鲜明清晰得让人一眼望穿。如何才能做到?或有小标题明示,或有段首中心句构成排比段显示。如2007年湖南省的高考优秀作文《诗意地生活》一文,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人当诗意地生活”后,于第二、三、四段的段首分别列出“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复位自己浮躁的心灵。”这样的排比句打头,阅卷者抓住这三句话,提纲挈领,全文主要内容一览无余。或用过渡句引领思路的开拓。文章是平面式展开还是层进式推进,是平地起波澜,还是急转而直下,恰当的过渡句(段)能巧妙引领阅卷者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2006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在第一段解释“意气”一词后,第二段这样过渡:了解了意气的基本含义,我们就会发现对意气一词误解误用的现象很严重。第三段以“进一步说”引领,阐述误解意气而带来的意气用事等不良的行为。最后,以“因此”引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依靠这些过渡句的引领,阅卷者很快把握了文章层进式的结构和步步深入的阐述。

二、看立意新不新

关于高考作文的立意,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好文章的立意必须做到深刻新颖,特别是比别人看得深、识得透、想得远的创新之作更能获得良师名家的青睐。在审题立意时,如能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相信定有自我高远的精妙立意。高考作文立意之新往往有以下表现: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另辟蹊径,别开一途;挑战旧论,反弹琵琶;辩证思考,大处着眼;取现代主流意识的一瓢饮,以现时的沸腾生活为依托等等。2006年湖南省一篇以“谈意气”为题的高考优秀作文就是以立意的新颖赢得了满分。考生以《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意气的三个义项为依托,指出:意气风发,不免会盛气凌人,终不免会失其所与,君子慎取之;意气相投,别人不免投其所好,终不免被朋友在两肋插刀,君子慎思之;意气用事,不免落得让小儿传唱“和绅颠倒,嘉庆吃饱”的歌谣,身死人手,君子慎为之。从而提出“意气而不风发,意气而不相投,意气而不用事”的观点,并深入浅出地加以论证,收到了出奇制胜,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

三、看语言美不美

著名作家阎真曾说:“(作品)平庸与经典的最大区别就是语言。”作家作品如此,考生作文亦然。真正能看出

你写作水准的是文章的语言。那些言不由衷的虚假语言,烦琐无序的拉杂语言,晦涩难懂的模糊语言只会让阅卷者反胃;那些人云亦云,苍白无力的公共性语言也难以引起阅卷者的共鸣;只有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要么是展示心灵轨迹的肺腑之言,要么是承载思想才情的精警之语,要么是参透民族底蕴的经典语言。总而言之,语言美不美,并不在于是否华丽,而在于是否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了真情,抒写了真意,阐述了真理。如2008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让我走远看看你》有这么一句话:我站在远处看着你,和近距离的相处不同,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我突然觉得你已苍老一个世纪”,这样的语言,朴素中见真情,此时,作者终于明白了父爱的温暖厚重。我们的思想随着作者的意识流淌至此,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在另一篇优秀作文《彼岸,灯火阑珊》中,则有这样的精美语句:“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这样的语言,有点华丽,但绝不是华而不实,而是充满着思想才情的精警之语,让人满口留

香。■

猜你喜欢
意气高考作文诗意
诗意地栖居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冬日浪漫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Waiting for You I'm in the Rain
被耽搁的诗意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谈意气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