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驱
- 聚合物驱微观剩余油运移规律及驱油效果研究
析技术研究水驱,聚驱后剩余油的变化。实验设备及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实验装置Fig.1 Experimental device实验使用由大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生产的原油,实验用水为六厂三元站污水,聚合物使用分子量分别为1 200×104、1 900×104、2 500×104的聚合物。实验中使用的物理模型是玻璃刻蚀的透明微观模型(40 mm×40 mm),模型渗透率分别为200×10-3μm2与600×10-3μm2。实验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将光刻玻璃模型浸没在
能源与环保 2022年12期2023-01-11
- 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
经基本结束,其中聚驱后地质储量约为7×108t,整体采出程度约57%,绝对剩余地质储量约为3×108t,资源体量巨大,亟需形成聚驱后高效提高采收率方法,为此开展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研究。目前,国内外在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方面,分别进行了原井网原流线现场试验及变流线井网优化调整理论研究[1-2]。在聚驱后原流线二次化学驱研究方面,先后试验了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热力采油和常规化学驱等聚驱后技术,但受原流线部位剩余油饱和度低、优势渗流发育等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2年6期2022-12-03
- 水平井聚合物驱注采特征及井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阿曼等地,水平井聚驱已应用的油田地下原油黏度达500~2 000 mPa·s[1-3],成功拓展了聚驱黏度的上限,并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其他更高黏度的聚合物驱室内试验也取得了成功[4-6]。公开资料表明,国内外对普通稠油Ⅱ类水平井天然能量开发后直接分年转注聚开发的相关研究较少,S 油田也仅有部分投注较早的井组注聚失效,注聚开发过程中适时动态管理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研究以S油田为代表,建立了简单快捷的见效时间判断标准及见效生产模式,并进行生产阶段划分及各阶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2年5期2022-09-28
- 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分布特征及封堵方法
刘国超聚驱后优势渗流通道分布特征及封堵方法刘国超(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大庆油田葡I 组油层大部分已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累计采出程度57%左右,仍有40%以上的地质储量留存地下。聚驱后葡I组油层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发育,低效无效循环严重。综合应用取心资料、测井资料及注采动态变化资料,识别出优势渗流通道纵向上主要发育在葡I2、葡I3单元底部,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河道砂体内部,且大部分平行于古水流方向。优势渗流通道厚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年4期2021-08-20
- 高浓度聚驱采出液粘温规律研究
]。本项目通过对聚驱采出液仪器分析及化学分析的方法,针对采出液本身及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高浓度聚驱采出液的粘温规律,为改进油田污水治理工艺提供有效数据并探讨理论依据。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药品: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样品(采自某采油厂);溴水;淀粉-碘化镉。实验仪器:布氏旋转粘度计;722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电热恒温磁力搅拌水浴锅。1.2 实验方法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测定采出液的聚丙烯酰胺含量;布氏旋转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20期2021-07-16
- 聚驱污水室内沉降处理效果实验研究
决这一难题。但在聚驱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油、悬浮物颗粒及聚合物[1-3],如果不能有效处理,聚驱污水中的含油量及悬浮物含量会严重超标导致其无法进行污水回注,水资源大量浪费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室内沉降实验,针对不同含聚合物浓度的聚驱污水明确了合理的沉降时间及沉降温度,聚驱污水沉降效果[4-6]达到最大化,使DP-4区块的聚驱污水能够更好地得到处理与再利用[7-10],对自然环境保护和油田污水资源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 实验部分1.1 试剂及仪器
化学工程师 2021年5期2021-07-08
- 强边水小断块油藏聚驱后期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则井网窜流严重、聚驱中后期油井堵塞严重等问题,展开了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研究,以期持续提高聚驱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注采参数下边部井组驱替效果及提高采收率幅度,重新界定强边水小断块油藏聚驱过程中边部井组合理注采比应高于普通存在边水的油藏。模拟不同注采方式,抑制不规则小井距井网聚窜的作用,明确关停窜流方向的油井是抑制单井点窜流的最佳方式,且聚窜方向油井停产3 a后,小尺度剩余油重新富集。根据矿场生产动态,探索不同聚驱阶段普通稠油油藏聚驱堵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年6期2021-01-08
- 聚合物驱油对储层声波时差的影响
通常是先水驱然后聚驱,导致储层流体更复杂。由于聚合物溶液的“高黏弹”特性,则聚驱后储层内流体性质和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储层的声波特性发生变化。以往研究表明,聚驱后声波时差变化不大但并没有作过分析,存在某些层位声波时差明显增大的情况,如孤东八区Ng5+6层系15井层声波时差前后对比,由注聚前的387 μs/m增加到见聚后的416 μs/m,增加幅度达7.2%[1],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聚合物驱油机理,通过加入聚合物溶液,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1-01-04
- 聚驱后油藏微观剩余油水驱启动方式及优化挖潜
——以双河油田为例
目前有聚合物驱(聚驱)后转后续水驱区块22 个,地质储量7 554.65×104t。聚驱后油藏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复杂[1],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个普遍难题。近年来,胜利油田针对聚驱后油藏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河南油田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刚刚起步,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聚驱后的储量开采仍将以水驱开发为主。因此,探索聚驱后剩余油进一步水驱启动方式和机理,是水驱改善聚驱后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微观光刻仿真模型,以双河油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年5期2020-10-30
- 杏北油田聚驱计量间阀组腐蚀穿孔成因分析
措施。但近2年,聚驱计量间阀组腐蚀穿孔严重[2],影响系统平稳运行,不得不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更换。通过对聚驱计量间阀组管道腐蚀穿孔情况、腐蚀产物及介质腐蚀性进行分析[3-4],明确了聚驱计量间阀组腐蚀穿孔特点及腐蚀成因,为聚驱计量间管道腐蚀控制提供了指导。1 聚驱计量间阀组腐蚀情况根据现场统计腐蚀穿孔的13座聚驱计量间阀组,运行10年以上的计量间阀组腐蚀穿孔频繁,较水驱、三元复合驱计量间阀组腐蚀穿孔严重,且腐蚀穿孔多出现在掺水管道,穿孔数占总穿孔数的81.5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6期2020-06-24
- 一种适用于早期注聚油田阻力系数计算的新方法
津300452)聚驱是一种改善水驱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1-3],其改善程度可通过霍尔曲线的斜率比值来评价,而斜率的求取可通过注入井的注入压力及注入量来实现。 其原理是注入井注入不同的流体,在霍尔曲线图上反映出不同的直线段,前后斜率之比体现了渗流阻力变化,其变化幅度反映了聚驱有效性[4-8]。但对于注水时间短或无水驱阶段的海上早期注聚油田[9-10],霍尔曲线上的斜率不能真实反映聚驱后渗流特征,从而影响聚驱效果评价。 因此亟需建立
复杂油气藏 2020年1期2020-06-19
- 海上油田水聚干扰影响因素分析及矿场试验研究
459)海上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往往分批次转注,短期内注水、注聚驱井网交叉情况不可避免,水聚交叉井网易造成水聚干扰现象。注入水与聚合物溶液在流动能力上有较大的差异,导致聚合物段塞与注入水在驱替过程中发生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的互溶驱替过程,这样不仅加大了注水、注聚接触带上协调平面注采关系的难度,也使区块的聚合物驱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影响聚驱效果。经调研文献发现[1-9],现更多地集中于对单独水驱或者聚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及优化进行研究,而针对水聚同驱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年1期2020-04-25
- 聚驱抽油机井蜡沉积物化验及清防蜡技术研究
年代就开始了小型聚驱采油矿场试验,目前采油工艺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随着抽油机井大面积含聚,聚驱见效高峰期出现油井结蜡加剧。由于采用了三防油管,热洗周期也由注聚初期的337天降到120天[2],出现热洗周期大幅度缩短,严重影响聚驱开发经济效益。某油田聚驱试验区主要发育层为萨Ⅱ组和葡Ⅰ组两个油层组。平均单井发育砂岩厚度为41.46 m,有效厚度为16.91 m,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58。地质储量为524.81×104t,地下孔隙体积为1 035.15×104m3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1期2020-03-16
- 海上油田水聚同驱干扰影响机理与改善方法
3]。渤海W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出现原注聚区的油井(Z55/Z75/Z77/Z95/)转注水情况(见图1)。因原注聚井排间出现了注水井,造成水/聚驱干扰问题,调整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生产开发效果。目前对于聚驱油田水聚干扰对注聚效果的影响认识尚不统一,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研究认为水聚同驱可取,在保证压力平衡的前提下水聚同驱不会影响聚驱效果[4-8]。其研究的前提是针对二类低渗油层难以聚驱动用的问题,实施注水开发,实现有效动用。其研究对象与渤海目前开展注聚的油田存在较
复杂油气藏 2019年3期2019-11-02
- 浅谈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
要:大庆油田采用聚驱手段强化油田开采效果,其中会容易产生一定剩余油,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应对和解决,使用挖潜技术手段将能够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主要从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分析入手,其中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和微观上进行说明,并结合聚驱后剩余油的实际产生情况,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的挖潜技术,为全面有效提升大庆油田聚驱后剩余油的处理水平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大庆油田;聚驱;剩余油;挖潜技术1.前言大庆油田是我国石油开采业的重要内容,其开采技术和处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7期2019-10-21
- 改善二次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实践与认识
工作,实现了二次聚驱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层系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t-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个百分点,阶段提高采收率4.96个百分点。【关键词】二次聚合物驱;特征;剩余油;浓度;段塞;完善井;动态调配;采收率引言聚合物驱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庆、胜利、河南等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1,2]。由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工艺的限制,使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只有10%左右,聚驱后仍有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2019-09-10
- 杏北油田聚驱污水腐蚀原因分析
15年底,已开发聚驱区块10个。随杏北油田聚驱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生产进入高含水期,而污水中含有游离氧、金属离子、CO2、微生物等腐蚀介质[2];与水驱相比,聚驱污水腐蚀问题逐年加剧和部分区块产量逐年下降[3]的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杏北油田聚驱污水储罐腐蚀问题逐年加剧[4],部分罐体由于发生腐蚀而导致渗漏甚至穿孔。此外,由于腐蚀的发生,使维修、更换储罐的数量也逐年增大,仅2015年就达到了18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水对金属设备和金属管道会产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3期2019-04-11
- 聚驱后油层提高采收率驱油方法
712)0 引言聚驱后油层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开采难度大,驱油机理复杂[1-2],驱油体系配方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聚驱后油层提高采收率驱油方法研究方面,国内各研究单位研究了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3-4]、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5-7]、热采等多种驱油方法[8-9],这些方法大多限于室内理论研究,仅少数驱油方法开展了相关现场试验[10-11]。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区块进入后续水驱阶段的地质储量占已投注总地
岩性油气藏 2019年2期2019-03-26
- 基于大型仿真物理模型的二类油层水聚接触带流体运动规律研究
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驱控制程度,在编制BSX(萨北开发区北三区东部西区)二类油层布井和射孔方案时,一方面采取了限定对象、缩小井距、细分层系、优化组合等优化设计;另一方面,采取二类油层聚驱与三类油层水驱相结合的方式,即二类油层限定对象选择目的层射孔,水驱井(以三次加密为主)射开剩余薄差层及表外层,这样,在平面上就形成了水聚同驱开采。由于水聚同驱区域采取油井封边的原则,使水聚同驱形成各自的独立系统,则出现水聚接触带区域[4](见图1)。以BSX二类油层为例,1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1期2019-03-21
- 油田区块的最优驱替开发方式决策: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
目前正处于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三种开发方式并存阶段。目前DQ油田是老区水驱为主,井数占总井数的62.11%,产液量占总产液量的55.00%,原油产量占比为56.83%;化学驱包括聚驱和三元驱,其中聚驱总井数为23 139口,占比为34.13%,产液量占比为42.27%,原油产量占比为39.43%;三元驱总井数为2 550口,占比为3.76%,产液量占比为2.73%,原油产占比为3.74%。据统计,依靠天然能量和水驱开发的最终采收率一般为33%,现有技术条
商业会计 2018年9期2018-09-10
- 聚驱后强水洗油层微观剩余油量化分布及挖潜研究
开采困难,目前对聚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并且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手段[1-7]。为此,笔者通过统计分析大庆油田一类油层密闭取心井及水淹层解释资料,深化了聚驱后强水洗层剩余储量潜力认识。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中强水洗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类型及特征。结合室内物理模拟技术,开展了不同驱油体系挖潜聚驱后强水洗层段剩余油天然岩心实验,积极探索适合提高强水洗层剩余油的驱替方法,对指导聚合物驱后继续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1 聚驱后强水
海洋石油 2017年4期2018-01-12
- 聚合物驱提升驱油效率的机理分析及效果探讨
比既降低来实现,聚驱后和水驱后有着相同体积的孔隙介质残留油,并不能机加大岩石微观扫油效率。从后续研究看出,在非牛顿粘弹性作用下,聚驱提升采收率不只是扩大了波及体积,还是从微观驱油层面来实现。聚驱在盲状、膜状、孤岛状、柱状以及簇状残余油开发中有高效发挥。从实验室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粘度下,聚合物粘度具有弹性会提升3%到5%的爱收率。从机理上分析,聚驱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粘度比、降低水油流度比、降低注水地层渗透率、产生流体转向效应和提升油相分流系数五个方面。油水
化工管理 2017年35期2018-01-10
- 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效果对比及影响因素研究王 刚,刘 斌,张国浩,张 伟,陈善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9)由于海上与陆上油田在储层物性及开采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比海上与陆上注聚开发效果,总结影响海上聚驱效果发挥的最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水平均较好;相比于陆上油田,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更利于聚驱效果的发挥;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等问题制约海上聚驱开发效果,但可通过改善聚合物性能
石油化工应用 2017年8期2017-09-12
- 聚驱后凝胶与化学剂交替注入室内优选实验
124010)聚驱后凝胶与化学剂交替注入室内优选实验刘 畅1张继红1田思畦2(1.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8;2.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工艺研究所 辽宁 盘锦 124010)凝胶与化学剂交替注入驱油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能够明显的提高聚驱后油藏的采收率,为了探讨聚驱后凝胶与何种化学剂交替注入能够使驱油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高,开展了凝胶与化学剂交替注入室内优选实验。首先,通过对比聚驱后凝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2017-09-03
- 聚驱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稳定性评价及对比
庆163318)聚驱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稳定性评价及对比单莉娜1,魏立新2(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为比较聚驱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稳定性,以便分析采出液中的复杂成分及进行下一步的分离破乳等处理,可以对实验室内模拟制备的聚驱和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进行稳定性评价,依据正交实验原理,设计并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各配制条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比聚驱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稳定性。聚驱;二元复合驱;对比;正交实验;
化学工程师 2017年3期2017-03-27
- 国外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学EOR方法中,聚驱的应用一直居于首位。但高成本和低油价等因素限制了聚驱的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中国外,世界各国的聚驱产量均很少。近年来,随着聚合物浓度和成本的降低,加上产量需求,对聚驱的关注逐渐升温。为了了解国外聚驱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本文从聚合物驱项目数量、项目成功率、储层岩性、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对以往的聚合物驱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聚合物驱项目的新旧筛选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新筛选标准表明,在油藏温度小于98.9 ℃、原油黏度高至5000 mP
非常规油气 2017年1期2017-03-22
- 聚驱原油采出液脱水低温破乳剂的开发与实践
任公司北京分公司聚驱原油采出液脱水低温破乳剂的开发与实践付丽霞1付亚荣1马永忠1窦勤光1高博翔2付 森2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2.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针对聚合物驱后油井采出液中含有的聚合物导致联合站脱水和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各油田聚驱采出液脱水破乳剂的现状,依据原油乳状液凝胶的结构裂降和结构恢复行为对其触变性影响的原理,采用多乙烯多胺、松香胺、有机醛、胺、苯酚等的反应物为起始剂的聚醚类破乳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再引入微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年1期2017-02-28
- 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分析
163318)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分析张继红, 杨丰源(东北石油大学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针对杏北油田利用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黏度低、稳定性差、无法达到注入要求等问题,在室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驱污水中的Fe2+和Na+是导致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悬浮物及细菌为次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利用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进行回注,使油田达到经济环保开发的目的,采用曝氧及在聚驱污水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年3期2016-11-03
- 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可行性研究
163318)聚驱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可行性研究张继红, 徐思宁(东北石油大学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过程中,清水用量日益紧张、采出污水处理难度加大、采出污水回注问题严重等现状,利用采出污水代替清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驱油受到普遍重视。本文针对聚驱污水的特点,通过聚驱污水和深度处理污水水质对比分析,确定利用曝氧和杀菌处理后的聚驱污水进行流动特性实验以及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与深度处理污水相比,处理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年2期2016-11-03
- 聚合物驱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数值模拟
余油难以动用,而聚驱后的主导技术尚无明确方法。在原油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藏顶部注气、底部三元复合驱的思路。针对大庆聚合物驱后区块,进行了不同驱替方式的预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效果最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了13.53%。对比不同驱替方式的顶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注气稳定重力复合驱能够将顶部低渗透油层有效动用,剩余油大幅减少。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纵向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顶部注气后利用纵向压差驱替剩余油向下运移,底部实施三元复合驱利用平面压差驱替
石油钻采工艺 2016年4期2016-10-12
- 小井距高浓度聚驱后现场试验效果评价研究
)小井距高浓度聚驱后现场试验效果评价研究胡良峰(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聚驱后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开采成本高,是目前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技术上对聚驱后小井距高浓度聚驱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认为井网加密是聚驱后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前提,合理的流度控制与注采平衡是聚驱后取得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利用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这两项经济评价指标对聚驱后小井距高浓度聚驱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4期2016-09-02
- 聚驱开发过程中的节能措施及应用
公司第三采油厂)聚驱开发过程中的节能措施及应用刘国超(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为减少由于聚驱动态指标变化快而导致的聚驱开发过程中不必要的能耗,在某聚驱区块开发全过程中根据注入压力、产液量、吸水剖面等动态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各含水阶段的注采井采取调剖、下调参、停注高渗层等相应的技术手段,取得了全过程累计节约注水117.74×104m3、累计节约用电804.28×104kWh的良好效果,对其他新开发的聚驱区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吸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12期2016-06-28
- 电化学絮凝与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油田污水实验研究
实验用污水是模拟聚驱污水,实验仪器使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1.2 实验步骤首先将铝电极极板固定好,将80mL的模拟聚驱污水加入到100mL的烧杯中,污水的透光率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再将电源接通,调节好电极板间距、电流密度以及电解时间,在电解了一定时间后及时将电源关闭,静止15min后再对上清液透光率进行测量。化学絮凝实验方法使用烧杯实验法来进行。2 实验结果分析2.1 化学絮凝法的具体条件在进行本次实验的时候,通过相关的分析可以大致确定初步实验条件
化工设计通讯 2016年7期2016-03-12
- 调剖对后续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影响研究
带未被波及,导致聚驱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储量未被动用。为了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可采收调剖的方法,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堵住高渗透带或大孔道,使注入液体向低渗透带波及,搞高波及体积,进而提高采收率。本文主要从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来研究调剖对后续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残留聚合物 流度比 调剖 采收率1 残留聚合物分布对流度控制的影响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聚驱后流度控制更加困难,聚驱后不论采取什么提高采收率方法,必须要考虑驱替流体和被驱替流体之间的流度比或流度控制作用对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17期2015-12-14
- 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
油厂)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王东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针对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管网压力高、区域供注不均衡、泵水单耗高等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注水泵泵况、压力、水量、管网和能耗等因素,找出系统能耗高的成因,制定优化注水站布局、优化注水管网和优化参数等节能措施,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实现喇嘛甸油田聚驱水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注水泵泵水单耗能耗喇嘛甸油田注水系统分为普通水高压污水、普通水低压污水、
石油石化节能 2015年2期2015-10-26
- 孙刚:在“聚驱”技术上领跑中国
郝志舟以孙刚为代表,大庆油田的青年人身上有这样一种“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1959年9月26日,在松嫩平原上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黑色的油流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涌而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油田从此诞生。适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到来之际,“大同”易名为“大庆”,油田因此被定名为大庆油田。“大庆”这两个字就此叫响全国,传遍世界。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油田,大庆油田自1960年开发建设以来,曾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已累计生产
中国青年 2015年11期2015-09-22
- 游梁式抽油机下偏杠铃现场应用及节能分析
低值期实施压裂在聚驱采出井刚进入低含水阶段时,实施压裂后,含水保持平稳或继续呈下降趋势,产油量大幅度上升,采油速度加快,但由于压裂形成的高渗透条带为剩余油聚集创造了条件,含水低值可保持相对稳定,但之后含水回升趋势有所加快,聚驱采收率基本保持不变。在这个阶段压裂时,需重点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井区剩余油相对较少时,聚驱受效形成的油墙较薄,压裂造缝易穿过油墙,导致聚合物溶液突进,影响聚驱效果。因此,在区块剩余油较少时,应慎重选择在含水低值期压裂。2 内插式下偏杠
化工管理 2015年11期2015-08-15
- 生物处理技术在聚驱污水站中的应用
要求。同时,由于聚驱采出液水质特性发生改变,采出液乳化程度高、油珠粒径变小,导致污水处理难度加大,而常规聚驱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复杂,出水水质达标困难,原油回收率较低。因此,尽快确定适应于聚驱采出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对提高污水处理水质及原油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 存在问题目前,萨南油田共有各类污水处理站35 座,污水系统总体运行平稳,但由于污水系统建站时间均在10年以上,部分污水站存在设备老化、工艺流程落后等问题。经现场调查,聚驱污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石油石化节能 2015年1期2015-08-07
- 新疆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见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储层严重非均质,聚驱试验区注聚后呈现明显区域划分,不同相带、渗透率级别下生产差异明显。对比试验区不同区域油井的见聚见效时间、见聚浓度、含水率变化和增油情况,以及见效前后油藏剖面的动用变化情况,从储层物性、平面非均质性以及聚驱控制程度等因素着手,深入分析见聚见效特征的影响因素,为砾岩油藏聚合驱动态跟踪调整提供指导。1 试验区概况聚合物驱试验区位于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油藏中南部,构造为一倾向东南的单斜,内部断层不发育。岩性以砾岩为主,夹有砂岩、泥岩。储层
石油知识 2015年1期2015-03-25
- 转油(放水)站优化改造的思路及认识
后期,站库出现水聚驱负荷不均、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及能耗高等问题。通过区域优化与更新改造相结合,在产能建设和老区改造中实施剩余能力挖潜、区域优化调整、技术整合、功能转换、升级改造等一系列优化措施,适时更新了老化的转油(放水)站,有效控制了建站数量和规模,提高了分离转液系统负荷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及运行成本。转油站;优化调整;负荷率;集输系统1 建设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喇嘛甸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紧紧围绕油田开发需要,在水驱开发持续高产阶段(1980-1990年),为适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6期2015-02-10
- 聚驱见效特征分析
163513)聚驱见效特征分析刘少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513)通过从见聚时间、连通方向、连通类型、动用状况等方面对聚驱井的见效特征进行分析,对聚驱效果进行对比,找出聚驱效果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的措施和方案设计,进行平面的综合调整,对提高聚驱的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见效特征 影响因素 针对性某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进入聚驱开发阶段,自聚驱投产以来取得了较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4期2014-12-11
- A开发区聚驱采出井压裂措施探讨
000)A开发区聚驱采出井压裂措施探讨白洁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五油矿,黑龙江大庆 163000)如何选择压裂井、层,提高措施的精确度,使投入所获得的效益最大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A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驱阶段压裂对象进行了选择,具体阐述了聚驱压裂选井选层原则。现场施工表明,薄差层压裂在增液、增油幅度和抑制含水上升速度方面均好于全井压裂;与未压裂临井相比,薄差层压裂井的含水率更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油井压裂;选井选层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0期2014-06-27
- 杏北A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的变化
提高了采收率,但聚驱后剩余油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所以研究一类油层聚驱前后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是聚驱后剩余油挖潜的基础[2]。主力油层是指油层厚度大,渗透性好的油层。在杏北A区具体指葡萄花油层葡I1-3,沉积类型有河道砂、废弃河道砂、河间砂等。从区内葡I1-3有效厚度分布可以看出,有效厚度大于9 m所占比例高,发育面积也比较大。1 聚驱前后可对比样品的选择室内模拟实验可以做到对同一块岩心先后进行水驱、聚驱,分别测其物性,分析聚驱前后物性变化,但室内
石油化工应用 2014年5期2014-05-10
- 聚驱滞留聚合物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影响研究
通过矿场实践证实聚驱后油层滞留大量聚合物[3]。通过三维微观网络孔隙模型研究聚驱后滞留聚合物的微观分布规律[4]。经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滞留聚合物多以吸附和溶液状态残存于地层[5-6]。已有学者提出充分利用滞留聚合物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的多种技术思路[7-10]。但针对聚驱滞留聚合物的研究以及滞留聚合物对后续接替技术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聚驱聚合物滞留规律,并讨论了滞留聚合物对后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影响,为聚驱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4年3期2014-04-03
- 聚驱单管集油井热洗周期的优化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聚驱单管集油井热洗周期的优化郑 岩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聚驱单管集油井的结蜡规律区别于聚驱双管流程和水驱井。聚驱见效后,单管集油井回压升高,抽油机井产液量下降,再用水驱热洗周期确定办法来确定聚驱单管集油井已不合适。经过对聚驱单管集油井回压升高与产液量、电流、上下载荷的关系进分析,得到聚驱单管集油井热洗周期调整标准:产液量下降到12%;上载荷上升到6%;下载荷下降到4.5%;热洗的电流指标为电流变化幅度1.12+ΔI/I倍。聚驱单管集油井;清防蜡;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6期2014-03-08
- 二类油层注聚对水驱贡献值的简化计算
堵,但仍然见到了聚驱效果。从水驱开采曲线 (见图1)可以看出,2008年4月到2009年8月为见效明显期,呈现出含水下降,产油量稳中略升的聚驱见效特征。客观准确的计算出聚驱对水驱贡献值,既有利于二类油层注聚驱油效果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水驱动态分析及开发调整。图1 区块萨葡油层开采曲线1 直接测算聚驱对水驱贡献值存在的问题1.1 层系井网复杂,投产时间不同在原有水驱井网内,北到北1-3-丁54井,南至中3-23井为界,将区块分为东、西2块(见图2)。其中西块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0期2013-12-03
- 萨北区北二东西块井网重构挖潜聚驱后剩余油研究
西块井网重构挖潜聚驱后剩余油研究闫 伟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聚合物驱后对于不同类型的剩余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开采方法。开展了利用井网重构与高浓度聚驱相结合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方法的研究和探讨,针对萨北区北二东西块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井网加密改变液流方向挖潜分流线剩余油,通过高浓度聚驱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挖潜薄差油层剩余油,并利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和二类上返井资料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利用平面大模型物理模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6期2013-11-02
- 下二门油田改善二次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实践与认识
只有10%左右,聚驱后仍有约50%原油残留在地下[3-4]。下二门油田 H2Ⅱ层系在一次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1.0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开展了二次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为改善试验聚驱效果,根据二次聚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提出了部分井提高注聚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动态调配,来进一步扩大聚驱波及体积、提高增油幅度的设想[5]。1 试验区概况下二门油田H2Ⅱ层系为近物源三角洲前缘沉积,油层埋深928~1050 m,岩屑长石砂岩,储层胶结疏松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年4期2013-10-25
-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储层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下简称 “聚驱”)有着更多的挑战性。在聚驱过程中,注聚井的吸水剖面变化能直观地表现储层的进一步动用情况,同时,聚驱对中低渗透率层位的吸水剖面改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聚驱的效果[1~3]。通过对注聚井各个层位吸水量的统计,发现在注入聚合物之后,有的井吸水量分布更加不均匀,聚驱加剧了这一类井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另外有些井虽然储层的吸水量在聚驱后有所调整,但是随着聚驱的不断进行,其储层吸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4,5]的特征,吸水剖面是评价聚驱效果最直观的现场数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年7期2013-08-20
- “三剂良药”破解超配注难题
采油四厂五矿针对聚驱区块部分注聚井存在的超配注的难题,积极探索,开出“三剂良药”,破解了难题。这个矿是采油四厂原油生产主力矿,2012年原油生产任务为117万吨,聚驱的产量占到一半以上。该矿杏一~三区西部聚驱区块有8座注聚站使用了比例调节泵的工艺,辖注聚井406口,有23口出现超配注的问题。该泵最小调节量只有理论排量的38%,导致部分注入井调节阀调整至最小仍然超过方案计划的配注量,造成注聚效率低,浪费了大量的聚合物。副矿长李天舒、矿工程师诸葛祥龙带领科技人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4期2013-08-15
- 聚驱采出井固体清防蜡技术应用
公司第五采油厂)聚驱采出井固体清防蜡技术应用李庚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油田开发聚驱时,导致油井的蜡含更多的沥青和胶质,且不易清除。同时由于杆、管结蜡,油管内径与抽油杆外径比值减小,经过结蜡点的抽油杆柱所受到的液体阻力大于其它部位受到的阻力,致使结蜡点上部的抽油杆往产生弯曲,从而加剧杆、管偏磨,直接或间接造成维护性作业率高。该研究成果优选出适合聚驱的固体清防蜡配方体系,确定了聚驱的固体清防蜡器的应用技术界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聚驱采出井清防蜡技术
石油石化节能 2012年5期2012-11-15
- 聚驱井偏磨机理及预防管理措施
态,并指出了发生聚驱井偏磨的主要原因,即抽油杆在油管内的螺旋弯曲和粘弹性聚合物在运动过程中对抽油杆径向推动作用产生偏磨。在简单分析已采用配套治理工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管理措施。关键词:聚驱;偏磨;径向力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聚驱抽油机井投入开发见效后,随着见聚浓度的不断上升,抽油杆、管偏磨日趋严重,检泵率随之上升,检泵周期逐渐缩短,偏磨已成为聚驱井生产中所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1偏磨机理随着聚驱抽油机井见聚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5期2012-04-23
- 聚驱开发效果调整方法
区西部开展了提高聚驱开发效果方法研究,通过开展聚驱控制程度对改善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完善聚驱注采系统,提高断块区聚驱控制程度,确定分质分压注入井层可行性及技术界限、时机等多项技术。A区西部采收率提高值增加1.64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关键词:断块 注采分层注入聚驱开发效果中图分类号:TP3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in A district in the wes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4期2012-03-23
- 聚驱采出液对脱水系统的影响
黑龙江 于子祥聚驱采出液对脱水系统的影响黑龙江 于子祥本文重点分析了聚合物驱油区块采出液对联合站脱水系统设备的性能、运行状态等方面的影响。引言在常规脱水系统中,聚驱采出液在一段重力沉降部分采取单独处理,水驱、聚驱采出液经一段处理后混合进入二段加热炉、电脱水器内进行二次脱水。在老化油回收系统中,含聚合物老化油和普通老化油统一进入污水沉降罐内,初步沉降后再进入老化油单独处理系统。1 聚驱采出液对脱水系统的影响1.1 聚驱采出液的特性由于聚合物的粘度比水大且具有
职业技术 2011年4期2011-11-03
- 聚合物驱抽油井负荷变化规律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聚驱油井采出液随注入聚合物的不断增加,采聚浓度接近线性递增。通过对杏4~6面积聚驱北部区块采聚浓度分析发现,聚驱采聚浓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见聚—缓升—快速上升—平稳上升。随着见聚浓度的上升,抽油机井悬点最大载荷上升,最小载荷下降,且最小载荷变化较大。为了降低扶正器对抽油机井负载的影响,今后应继续开展不同井合理扶正器间距和数量的研究,并开发新的防偏磨技术。沉没度变化对聚驱抽油机井负载变化影响较大,生产中可通过对沉没度的调整来控制抽油机负载,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年11期2011-01-10
- 渤海油田AY井组聚合物驱调整措施分析
物驱油试验。实施聚驱时,该井组的综合含水率已上升至57.9%,聚驱后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明显。但是,注聚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外围注水井B-14、A-12和A-13因提高注入量,导致注入水向A-1、A-4、A-2井突进,使这些井含水率上升了10.0%~22.2%;周围注聚井A -7、A-6等井的聚合物沿高渗透层向中心井AY突进,导致中心井含水率上升了32%,聚合物产出浓度上升了150 mg/L左右。通过措施调整,如外围注水井B-14、A-12
海洋石油 2010年3期2010-09-12
- 聚合物驱后二次聚驱可行性及质量浓度优化研究
)聚合物驱后二次聚驱可行性及质量浓度优化研究赵凤兰1,2,侯吉瑞1,2,李洪生3,庄绪超1,2(1.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北京 102249; 3.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以河南下二门油田为例,采用不同级差的纵向非均质物理模型,进行室内二次聚驱的宏观模拟试验,通过考察剖面改善效果和驱油效果,研究聚合物驱后进行二次聚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对二次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1-03
- 清洁压裂液在油田低效井上的应用与评价
[摘要]针对聚驱采出井压裂低效比例逐年升高的问题,分析聚驱油井压裂低效的原因,由于地层温度和压力偏低,导致常规压裂液压裂施工后很难排出,粘稠的压裂液和压裂液形成的滤饼堵塞地层孔隙,造成压后不出液。清洁压裂液因不含残渣、添加剂少、易返排,不需破胶,对支撑裂缝及裂缝附近的地层无残渣伤害。清洁压裂液室内性能评价表明,清洁压裂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破胶性、滤失性、防膨性及原油配伍性,现场应用清洁压裂液对低压、低效井进行挖潜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达到改造储层的
新媒体研究 2009年8期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