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

  • 开放对话:言意共生之“幽径
    获得言意共生的“幽径”。本文主要从融入语篇对话作者、走进语境对话角色、关注疑惑对话同学、分享读感对话家长等角度,阐述开放对话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对话;言意共生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83-02【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2020-08-15

  • 开放对话:言意共生之“幽径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海玲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言意共生”,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从中找出内涵意义,让他们透过文字来品尝其中的深厚内涵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融入语篇,以开放化、多元化的视角去解读文字,从多方对话中捕捉丰富的维灵感。学生在开放化对话中能透过文字找出其中鲜活的故事,能让他们在由此及彼探知解读中产生顿悟之感,在原汁原味地吮吸书香中找到探索言意共生的蹊径。一、融入语篇对话作者——知晓“匠心”学生要想获得言意共生,就必须主动对话作者,

    天津教育 2020年21期2020-01-09

  • 通向中国的“幽径
    之间构建了—条“幽径”。作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标志,展览由中国艺术家严培明所绘制的“路易威登青年肖像”迎接每一位观展者到场。在观展的旅行中,会惊喜地发现1929年路易威登为法国慈善家Albert Knan打造的摄影师旅行箱,这件作品伴随着此位善心人士及其摄影师在中国拍摄了许多当时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照片。还有,2018年为知名的上海艺术家丁乙设计的鸡尾酒与雪茄旅行箱。该件作品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爱好:雪茄。在箱体的设计上,艺术家标志性的创作符号与路易威登品牌的LO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49期2018-12-28

  • 晚秋的回首
    芳的清香,柳岸的幽径荡出一曲深情的恋歌,歌词和旋律都充满着温馨并给人以朦胧的美丽。思绪从这里开始旅行,遥想着远方的月夜,是否也是婉约的,朦胧的,是否也有霓虹灯辉淋浴,是否也在某个柳岸的幽径荡出一曲深情的恋歌,是否也伴着绵绵柔柔的南国风情?月色下的柳岸继续弥漫着恋歌,尽管歌词和旋律缠绵不绝,尽管歌词和旋律早已沁入心扉,心,还是被屡次的颤动。月色下的柳岸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漫步,他们的身影如我,像一叶浮萍漂浮于江南的这个小城,漂浮于岑河河畔的霓虹灯下,他们或许是想

    金融周刊 2018年39期2018-12-27

  • 幽径“悲剧”背后的人性
    珠[摘 要]从《幽径悲剧》教学后的反思出发,思考了幽径“悲剧”背后所揭露的人性的弱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司空见惯成常事;争名夺利自私心;无情凶残刽子手;悲悯不再空悲切。[关 键 词]《幽径悲剧》;人性弱点;争名夺利[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5-0011-01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讲述了燕园幽径一株古藤萝被愚氓无情毁灭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在教学

    名家名作 2018年5期2018-05-14

  • 昔日,今天
    一条只属于自己的幽径我们不知道那条幽径里有着什么会发生什么或许那是一条充满坎坷与艰辛的路或许那是一条星光大道后来我们渐渐地发现原来我们心中的那条幽径并不是充满着星光的大道也不是困难重重的小径而是一条普通的路只不过我们在这条路上经历了许多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然后我们开始想重新来过可是我们无法重来因为——生活的压力迫使我们继续前进所以无论过去是什么样未来会怎么样我只希望——过好每个今天就足够了。广东省东莞市第十中学翼航文学社

    青少年日记 2016年12期2017-07-04

  • 孤独者的心灵呐喊
    的主题。在解读《幽径悲剧》时,有的观点指出,文章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还有些观点从古藤的悲剧出发,从中发现了时代的悲剧、价值的悲剧;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比如,礼赞生命力,讴歌真善美等。这些宏大主题发人省醒,让作品有了厚度。陶醉于作品表现的宏大主题,看上去字正腔圆、滴水不漏,但往往忽略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宏大的主题,不是从天而降,尤其是在学生的阅历与文本存在一定的距离时,我们更应该为学生阅读提供一种支持。季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2期2017-01-07

  • 中国英语学习者花园幽径句错位效应强度研究:计算语言学视角
    国英语学习者花园幽径句错位效应强度研究:计算语言学视角杜家利1,2,于屏方3(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词典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2.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该文借助126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对100个花园幽径句和对照句的限时理解实验,讨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解读花园幽径句过程中产生的错位效应,测算了效应强度,并与stanford parser的自动翻译进行了

    中文信息学报 2016年6期2016-06-01

  • 弹性预设 灵性生成——《幽径悲剧》课堂教学反思
    杨 健《幽径悲剧》是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文章本身犹如一条幽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内涵丰富而又深邃,体现了一个智者的思想光芒。所以,要求初二学生对这样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确有难度,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将学生带领到这条“幽径”上,一方面需要老师课前对课堂教学有所“预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要极富教学机智,掌控课堂“生成”。笔者借助《幽径悲剧》的课例,来反思教学过程中如何看待“预设”和“生成”的问题。一、教师的预设《幽

    语文天地 2015年11期2015-08-15

  • 幽径悲剧》中的美与悲
    季羡林老先生的《幽径悲剧》,是对生命的一次感怀,是对“人性美”的一次沐浴。学习《幽径悲剧》,若能浸润其中,读出其中的美与悲,对师生都大有裨益。一、品藤萝之美美学家惯问:“美在何处?”又这样启示人们:“美在处处”。美感既是外物美的一种写实,又是观察者内心追寻美的投射。季老深深地牵挂着北京大学燕园内一条幽径上的一株藤萝,这株藤萝的美体现在哪里?学生关注到了藤萝的形、味、色及生长环境等外在美,如:形之“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味之“一股幽香”及“嗡嗡蜂

    语文天地 2015年29期2015-08-15

  • 花园幽径模式行进错位的量化研究:计算语言学视角
    0420)花园幽径模式行进错位的量化研究:计算语言学视角杜家利1,2, 于屏方3(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词典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2.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该文讨论了花园幽径模式行进错位过程中的困惑商指数。非对称性信息断层的存在导致解码呈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态势。行进错位的潜在效应幅度可通过困惑商指数得到测定。基于大数据语料库统计方法和在线剖析器

    中文信息学报 2015年5期2015-04-21

  • 立足文本,专题整合 ——初中语文组课教学课例初探
    教学内容的确定《幽径悲剧》《紫藤萝瀑布》这两篇课文都是写紫藤萝的,在藤萝的形象、表现手法、特定的写作背景、作品主题方面可谓异曲同工。《幽径悲剧》名家名篇,内涵丰富而深邃;语言精练、纯粹,通俗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含蓄。《紫藤萝瀑布》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和悟花三部分组成,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两文整合教学,在比较中阅读文本、欣赏语言、品味主题、学习写法。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呈现给学生的将

    现代语文 2015年29期2015-02-28

  • 进入“幽径
    沈宗银《幽径悲剧》是一篇篇幅较长、感情充沛、文化内涵深厚的散文。那么,学习这篇课文,进入文本的路径在哪儿呢?一是层层衬托首先,用幽径来衬托藤萝。作者曾到故宫参观《红楼梦》的展览,看到过由几幅山水组成的一幅画,画的就是这条幽径,可见这条幽径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幽径有来头,衬托了藤萝的不一般。其次,用自然环境来衬托藤萝。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都有翠色在目。春天,不知名的小花一直开到秋末;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5年1期2015-02-09

  • 幽径悲剧
    了。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证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3期2014-08-06

  •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花园幽径”现象研究
    01)一、“花园幽径”现象及其研究现状综述“花园幽径”现象最早由心理语言学家T.G.Bever提出。他指出英语中有一类句子,人们通常在处理之始 “会按常规方式理解,等读到后面才发现之前的理解有误,然后不得不回到分叉点对输人的语言重新进行处理,采用非常规的方式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这类句子Bever称之为花园幽径句。“花园幽径”现象的生成过程犹如在一个风景如画的花园里赏完美景欲择路返家,信心满怀的的选择了那条看似通达的主干道,谁知前行中却发现径绝路断,不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4年3期2014-04-07

  • 幽径悲剧》难点指津
    许艳《幽径悲剧》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与单元中的其他四篇选文相比,此文揭露问题更加尖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大力摧残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文中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品读文章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从而懂得怎样去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全文共17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幽径之美。首先交代了幽径“一面傍湖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4年1期2014-03-11

  • 花园幽径句的自动分析算法评析
    暂歧义形成的花园幽径句(garden path sentence)是语言处理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局部歧义现象,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国内花园幽径句的研究重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心理语言的分析,研究如何解读花园幽径句,焦点是消除歧义的机制和手段,即所谓析句策略 (parsing strategies)(蒋祖康2000;冯志伟2003a);另一方面是基于句法的分析,主要探讨该花园幽径句临时歧义的形成原因,一般是从语言结构本身进行探索,提出了“θ—挂靠原则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2期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