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流

  • 澳门东侧水域夏季余流及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响[2-5]. 余流是去除潮周期往复潮流后的剩余部分, 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径流和潮余流等[6], 与过滤掉周期性潮汐之后形成的余水位相对应[7], 是反映河口潮流物质净输运强度的重要动力因子[8-10]. 赵焕庭[11]较早就系统总结了伶仃洋水域的水文动力及地质地貌特征, 指出: 伶仃洋水域常年表层余流的流向大多数为偏南, 下泄径流是主要因素. 韩保新等[12]首次对整个珠江口河口海区洪季潮汐和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指出: 珠澳近岸附近余流较弱, 仅为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浙江省南田岛附近潮流特征分析
    分别为两个方向的余流;Dui、Dvi和dui、dvi分别为准调和分析的振幅订正和迟角订正,是时间的函数;v0i和σi为各分潮的天文初相角和角速率。由公式(1)可知,每个分潮潮流都有北分量和东分量两组调和常数,对不同水层而言,各层均有独立的北分量和东分量。因此,在利用程序计算时,应该加以区分。准调和分析的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将实测潮流数据按照(1)式分解为北分量和东分量,一般采用线性化的方程分析求解,以北分量为例,u可以写成:(2)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公式(2)

    海洋湖沼通报 2022年5期2022-11-04

  •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的多时间尺度海流研究
    大流速方向等)。余流是指海流去除潮流等周期性信号后剩下的部分,直接标示着水体的净输运趋势,对海水中悬浮物和可溶性物质的稀释、扩散及输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采用PL64 滤波器的33 h 半振幅周期低通滤波对逐小时平均的高频地波雷达数据进行处理[25],从而滤掉半日及全日潮潮流,得到余流。4 结果分析4.1 潮周期变化根据潮流调和分析得到各分潮潮流椭圆,见图4。4 个主要分潮中,M2分潮所占比重最大,S2分潮次之,M2与S2分潮椭圆方向分布较一致(

    海洋学报 2022年6期2022-07-20

  • 荣成外海海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该观测点的潮流和余流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探讨了该海域余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荣成外海浮标观测点流速东西分量总体大于南北分量, 实测流速均值为0.20 m/s, 最大值为0.87 m/s, 实测流速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秋季流速最大, 夏季次之, 冬春季较小且冬春季节差异小。实测流存在涨落潮不对称现象。2) M2分潮绝对占优, 观测海域潮流性质为规则半日潮流, 潮流以往复流形式运动, 各层潮流均为顺时针旋转。浅水分潮十分显著, 该点观测得到的最大

    海洋科学 2022年4期2022-04-29

  • 现行黄河口区的水沙动力与汊道演变
    项数据,进而通过余流、床面剪切应力、潮流界、潮区界和口门进出水量计算,揭示现行黄河口区水沙动力变化和口门汊道演变态势。3 结果与讨论3.1 海域动力环境现行河口海域的整体潮波运动受神仙沟外的M2分潮无潮点制约,经潮型判别,属日潮区,在半个月中有一半左右的天数为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日潮,其余天数为出现两次高潮和低潮的半日潮。现行河口区的日潮区不仅有日潮亦有半日潮。实测期间潮差接近,可将连续3 次同步观测视作准同步,进行潮情和水沙分析。 近岸海域水

    人民黄河 2022年4期2022-04-07

  • 防城港外海海域夏冬季周日潮流的准调和分析*
    潮流。防城港湾内余流受潮致余流、风生流和密度流的影响,但潮致余流较弱[8]。当台风登陆时,余流流速可能超过正常值的3倍以上[9]。防城港湾的潮能主要来源于四大主要天文分潮,外海的潮波传至近岸时,在地形的作用下衰减变形,在底摩擦的作用下,形成浅水分潮。防城港湾中浅水分潮的作用不可忽略[6,10]。除了实测海流资料的研究外,诸多学者还应用数值模型的方法对防城港近海海域的海洋动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李树华等[11]利用二维潮波基本方程,计算了防城港附近海域的潮汐和

    广西科学 2022年6期2022-02-09

  • 防城港湾以西海域水体输运及其机制研究*
    水动力因素之一,余流则控制着水体的运移和交换,对水体中的物质稀释、扩散和输运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岸及港湾。所以,研究近岸水流运动形态对于近岸物质输运及变化趋势更有意义[1-4]。防城港湾位于广西沿海的西段,地理环境复杂,湾东部为企沙半岛,西部为珍珠湾、北仑河口,湾口南部为开阔海域;白龙半岛向西南插入北部湾,将防城港湾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以白龙半岛为界,东有拦门沙,西有浅滩;防城港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水体输运受地形、风、外海水、河流冲淡水等影响,呈现复杂的态势。

    广西科学 2022年6期2022-02-09

  • 珠江磨刀门河口环流结构动力特征分析
    2.3.3 河口余流河口余流的物理机制除了受径潮作用的影响,还受风和纵向密度梯度的影响[17]。由于河口余流的周期远大于潮流,本文基于分–汇汊道洪枯季大小潮同步水流观测资料,使用低通滤波器定量计算河口余流。8 阶Butterworth 滤波器是定量汁算河口余流的有效方法,公式如下:式中,H为滤波增益,半增益周期设置为48 h 以去除半日/全日周期的潮流信号;f为频率,而fc为半增益对应的频率;∆t为时间间隔;n为滤波的阶数。值得注意的是,驱动潮汐应变环流的

    海洋学报 2022年12期2022-02-04

  • 余流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影响分析
    流出,受纳水域的余流影响浓度场和边界流出量的分布。目前关于液态流出物计算的相关标准和工程应用中尚未考虑余流的影响。本文以某核电厂为例,通过改变水边界的潮位基面达到改变计算域的余流的目的,分析余流变化对浓度场分布的影响机制。1 数学模型1.1 基本方程对于滨海等宽浅水域,通常采用深度平均的二维水流运动方程来描述其水流流场,忽略各物理量沿水深方向的变化。即从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方程——N-S方程出发,将各物理量其沿水深方向积分,从而求得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水流运动

    辐射防护通讯 2021年3期2022-01-26

  • 福宁湾海域夏季大潮期悬浮泥沙输运特征及控制因素
    ,河口区域以欧拉余流输运项为主,但顺着由海向陆,斯托克斯漂移输运项和潮泵输沙项的作用逐渐增大,同时,潮周期内水体底部泥沙的再悬浮作用对泥沙输运量的贡献也不可忽视[19]。东海属于大陆架边缘海,长江和黄河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沉积物源[20],其泥沙输运活动相对活跃,悬浮泥沙含量具有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21]。冬季受陆架环流的作用,悬浮泥沙浓度较高;夏季受温跃层和盐跃层的影响,底层悬浮泥沙浓度较高,但整体悬浮泥沙浓度要低于冬季[22-23]。福宁湾海域水深地形多变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6期2021-12-30

  • 中国东部海域潮汐余流特征及其动力分析
    361102)余流指从海流中去掉周期性潮流后水体的剩余部分,形成余流的机制主要有海面上的风力驱动、海水的温盐变化、外界输入和潮汐(Robinson,1983)。其中,潮汐引起的余流即为潮汐余流,潮汐余流的主要机制是非线性底摩擦效应、连续方程中的非线性项和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平流项(Tee,1976)。与其他形式余流相比,它的产生机制在长时间尺度下基本不变,始终对余流有所贡献,因此,即使潮汐余流的量级要小于风生余流,但是其对水体长期输运的贡献相比于间歇性且方

    海洋通报 2021年4期2021-10-20

  • 闽江河口三维潮流和余流特征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着决定性的作用.余流则体现了水体的输运和交换过程,与河口内物质的长期输运、扩散、沉积等有着密切联系[3].利用Lagrangian粒子示踪法模拟水体中污染物的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水体中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能够直观地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三维运移轨迹、滞留时间及归宿等[4].目前,已有一些针对闽江河口潮流及污染物运移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季杜鑫等[5]通过实测闽江河口的水文、泥沙资料等,指出闽江河口的潮汐特征为涨潮历时短、退潮历时长,且以往复流为主;刘梅冰[6]建立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30

  • 防城港湾潮余流及潮汐不对称特征
    于0.5m/s,余流小于0.2 m/s,余流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台风期间余流可超出正常值3 倍。施华斌等[4]利用二维浅水模型模拟分析北部湾潮流系统,认为防城港西湾内余流较弱,东湾内余流较强,并据此认为东湾水体交换能力较强。关于余流的组成,陈宜展等[5]、陈波等[6]基于实测资料得出余流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表现出风海流特征;潮致余流和密度流对余流构成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孙洪亮等[7]的研究亦得出类似结论,并认为大—小潮变化及风速风向变化均可引起余流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7-25

  • 强潮作用下钱塘江河口潮余流特征研究
    潮河口,研究其潮余流特征对于深入了解强潮特性及潮汐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钱塘江河口枯季大潮期沿程5个站点连续5 d高频次的流速、潮位、水深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强潮作用下潮流、水深及余流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余流与水深、潮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潮作用下,河口下游段水流向陆净输运,余流主要受斯托克斯余流控制;上游段水流向海净输运,余流主要受欧拉余流控制。大潮期前期阶段,向陆输运的余流促使河口段出现蓄潮现象,水深持续增加,后期阶段余流与潮差具有极强的相关

    人民长江 2021年5期2021-07-20

  • 沈家门渔港输沙机制及对浚深响应
    沙输运方向与潮致余流方向基本一致,平流输运在悬沙输移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潮泵输沙或垂向净环流输沙。可见,潮不对称对海湾净输沙影响显著。舟山沈家门渔港是典型的与周边海域多通道相连的狭长型海湾,与半岛形成的盲肠型海湾不同,其属于由岛屿相间形成的海峡型海湾。海湾内的泥沙主要为潮流输入,由长江口、杭州湾供给,但连接湾内与湾外的各通道泥沙输沙机制尚不是很明晰。根据地形实测,当前海湾内淤积速率约0.25 m/a,为改善海湾水环境并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实施蓝色海湾清淤

    水道港口 2021年2期2021-06-29

  • 山东半岛东北部海洋牧场海域冬季海水流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分析、调和分析、余流主轴分析和相关分析, 探讨冬季各海洋牧场的潮流、余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1) 各海洋牧场潮流由M2分潮潮流主导, 受地形边界限制, 各主要分潮潮流均为往复流, 且潮流椭圆主轴平行岸线。(2) 不同海洋牧场呈现不同的余流特征和影响机制。烟台安源海洋牧场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线流向近岸, 平均流速约为0.9~1.7 cm/s; 日平均流以经向流为主, 与经向风呈显著正相关, 海水受北风强迫在近岸堆积。威海瑜泰海洋牧场余流大致垂直于岸线

    海洋科学 2021年4期2021-05-26

  •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大亚湾附近海域余流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主要集中在潮流与余流的特征方面。吴岩等(1998)通过潮流数值模拟发现,在大亚湾内存在着两个顺时针方向的环流场,且南部环流强度大于北部环流[2]。杨国标(2001)研究表明,大亚湾的潮流受天文潮和外海潮波的共同作用,湾内主要为水平往复流,湾口及西部的余流较强,湾口余流流向湾外,其余基本沿岸线流动[3]。吴仁豪等(2007)利用HAMSOM模式对大亚湾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湾内海域主要为南北向的往复流,流速受地形影响强烈,且湾口西侧流速大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9

  • 广东红海湾海流季节性特征分析
    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8];司广成等(2012)分析了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的内潮和余流特征[9];夏综万等(2013)探讨了粤东甲子海域潮波异常和南海北部潮波的传播[10];余学芳等(2016)对深圳大鹏湾的潮流运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11];许婷等(2017)基于POM海洋模式对南海不同深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12]。刘广平等(2018)利用2008年夏季和冬季的海流资料分析了红海湾西北海区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1-18

  • 渤海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振幅明显减弱。潮余流在水交换及海水中物质的输运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研究水深及岸线对潮余流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变化情况。在渤海的潮余流方面,已有学者[6-7]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Wei[6]基于HAMSOM 模拟了渤海湾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和欧拉余流,发现拉格朗日余流沿南岸流入渤海湾,在黄河口附近形成泥沙的沉积,这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秦延文等[7]研究了2003—2011年渤海湾岸线变化对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

    海洋科学进展 2020年4期2020-11-12

  •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2.2 余流场特征由模型计算的潮流结果,通过欧拉余流的定义公式[13]计算得到欧拉余流场,见图8、9。大潮时期弶港以北海域表层和底层余流方向都是从南向北的沿岸流,近深槽余流大都指向深槽,南部海域的近岸余流有逆时针的旋转流。表层余流较底层余流大,表层最大余流速度超过0.4 ms,底层余流速度明显减小,苏北浅滩余流速度在0.1 ms左右。小潮时期,表层余流速度为0.04~0.12 ms,底层余流速度为0.02~0.08 ms,南部海域的近岸有逆时针的旋

    水运工程 2020年9期2020-11-09

  • 风对枯季伶仃洋水体交换的影响
    02750 前言余流是海流中除去周期性的潮流后的剩余部分,珠江口余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径流、沿岸流、风海流、南海暖流造成的密度流以及地形边界[1]。河口湾的水体通过对流和扩散与外界水体发生混合,使湾内污染物质稀释,水体得到更新,因此水体交换作用是水质改善的动力。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为河口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2000—2009年珠江口海域的赤潮发生次数为36次,且年度累计总时间和总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2]。因此研究珠江口余流特性和水体交

    生态科学 2020年5期2020-10-31

  • 内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研究*
    的非周期性流动即余流开展的,以此研究它所产生的物质输运。在海洋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从非线性波动中得到平均流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水体及物质的净输运研究中,Longuet-Higgins[7]定义了非线性波动的物质输运速度,即对水微团追踪一个周期得到净位移后再除以周期,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处理方式,称为拉格朗日时均方法。但是在研究浅海潮致余流时,还有另一种滤掉周期信号的方法,即在定点处对一个周期内的潮流流速取平均[8],称为欧拉时均。用这两种时均方法得到的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0期2020-09-17

  • 长江口徐六泾水域余流及潮流垂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的潮流调和常数及余流结果,并计算给出了相应椭圆要素。然而,已有研究缺少长江口水域实测的潮流数据,且未能获得高分辨率的潮流垂直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因此,利用ADCP获得的长期观测数据并进行潮流垂直结构的建模和实验验证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次拟基于实测的长江口长时段的固定式ADCP流速数据进行潮流调和分析,获得不同季节对应的不同径流量下的潮流和余流垂直结构,然后结合余流垂直结构分析不同季节的径流流量对潮流的影响,以最终获得潮流垂直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长江口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9-14

  • 北部湾北部环流的季节特征
    论】1)观测期间余流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表现出风海流特征;2)夏季北部湾北部存在高温水团,余流受风生流和密度流的共同作用,密度流流速约为10 cm/s;3)4个季节北部湾均为逆时针环流形态,主要受潮致余流、风生流和密度流的影响;4)冬季北部湾海域总体呈逆时针环流,但在防城港以东至北海的外海海域出现顺时针环流。北部湾;环流;防城港;余流北部湾(105°40′ – 110°00′ E,17°00′ – 21°30′ N)位于南海西北部,东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7-01

  • 不同悬沙组分对潮流的响应关系研究
    为式中,u0表示余流;u1、ω1、φ1分别表示 M2分潮流的振幅、角速度与初相位;u2,ω2,φ2分别表示S2分潮流的振幅、角速度与初相位。相比于u0和u2,u1在量级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做如下变换:相近地,水深可采用下式表示:式中,h0为平均水深(以平均海平面计),h1,φ1分别为M2分潮的振幅和初相位;h2,φ2分别为S2分潮的振幅和初相位。由于测站平均水深是潮位振幅的4倍,因此做如下变换:则式(7)再悬浮项中水深的倒数可表示为式(7)中平流项受悬沙浓

    海洋科学进展 2020年1期2020-04-01

  • 基于船载ADCP 观测的红沿河核电站周边海域潮流-余流的分离计算
    的环流运动(或称余流)大一个量级,观测的流速中潮流将掩盖低频的余流信息,所以在分析近海环流之前必须分离潮流和余流[1-2]。船舶连续站或长期潜标测流的调和分析是获得某空间点潮流和余流的传统方法。船载走航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可以测得整个海域的瞬时流动,在近海设计特殊观测航迹、从中分离出潮流和余流的信息,一直是物理海洋研究努力的方向。Foreman 和Freeland[3]及Isobe

    海洋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8

  • 海口湾海域潮流季节性特征分析
    向大体取向一致,余流大体向西运动[3]。陈达森等[4]利用1964~1997年期间7 a的琼州海峡海流实测资料研究了琼州海峡余流场季节性变化特征,指出琼州海峡的余流方向基本是从东向西运动的,并且认为风只是对琼州海峡表层水体输运有影响。现有观点普遍认为控制琼州海峡水体输运的主要因素是粤西沿岸西向流,琼州海峡的水体输运基本是从南海北部进入北部湾的[5-7]。2016年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对海口湾及其周边海域进行了12个站位的海流同步观测,观测范围覆盖了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19年5期2019-10-14

  • 鲁海丰海洋牧场流场特征分析❋
    海流的影响,指出余流随风变化的反应敏感。汤毓祥等[3]采用一种二维非线性潮汐模式对南黄海的潮流和潮余流进行模拟,指出该海域M2潮流的运动规律受到旋转潮波系统的控制,在山东半岛南岸近海和胶州湾一带,潮流为左旋。汤毓祥等[4]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所获资料指出,初春时节来自山东沿岸的低盐水,自成山头近海区域大致沿50 m等深线向南部延伸,至青岛外海在36°5′N, 122°E形成低温中心,即青岛冷水团。Tang等[5]根据2003年青岛外海的实测海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鲁海丰海洋牧场流场特征分析❋
    海流的影响,指出余流随风变化的反应敏感。汤毓祥等[3]采用一种二维非线性潮汐模式对南黄海的潮流和潮余流进行模拟,指出该海域M2潮流的运动规律受到旋转潮波系统的控制,在山东半岛南岸近海和胶州湾一带,潮流为左旋。汤毓祥等[4]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调查所获资料指出,初春时节来自山东沿岸的低盐水,自成山头近海区域大致沿50 m等深线向南部延伸,至青岛外海在36°5′N, 122°E形成低温中心,即青岛冷水团。Tang等[5]根据2003年青岛外海的实测海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珠江河口澳门机场周边水域洪枯季潮流动力环境分析
    4)机场周边水域余流流速整体呈现由北向南递增趋势;表层余流都大于底层,且越往南,表、底层之间的余流相差也越大;从余流流向来看,机场东北侧水域余流流向以S向为主,机场北侧澳门水道出口余流流向以ESE向为主,机场南侧水域余流流向以SSW向为主,机场周边水域余流流向由北向南总体呈现顺时针偏转趋势。2.2 中水期潮流动力特性中水期以“97.9”为典型,为大潮期,实测站点涨落潮流速、流向和历时如图3所示。可见:图3 “97.9”中水期潮流特征值Fig.3 Chara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年5期2019-06-04

  • 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水沙净输运机制分析
    显示铜鼓水域表层余流向海,浅滩中低层余流指向河口。这些研究为河口水沙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水沙输运分析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珠江河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伶仃洋海域,尚未有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的水沙输运机制分析。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上部由思贤滘相连,下游河道不断分流、相互连通,形成水网密集的三角洲河口区。西江干流水道全长约57 km,多年平均流量为7 140 m3/s,多年平均输沙率为1 870 kg/s;北江干流水道全长约24 km,多

    人民珠江 2019年2期2019-02-28

  • 苏北灌河口海域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
    M模型研究长江口余流组成机制及其在平均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该模型建立了灌河口三维潮流数学模型,对灌河口海域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比较吻合,并且对模拟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表明该模式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河口以及海洋动力场的分布以及变化特征,也为研究灌河口的污染物扩散模型提供正确的水动力条件,从而保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1 三维有限体积模型及计算方法1.1 控制方程在流体不可压缩、Boussinesq和静力近似下,给出雷诺平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4期2018-05-07

  • 基于地波雷达观测资料的烂沙洋海域表层海流特征研究
    域表层海流特征和余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域表层海流总体上呈西北-东南向,海域潮流动力较为强劲,各月最大流速介于125~150 cm/s;各月涨潮平均流速介于39~63 cm/s,落潮平均流速介于37~64 cm/s;表层潮流为正规半日潮,M2分潮为最主要分潮,潮流为往复流;东西向潮流流速大于南北向,东西向潮流最大流速为114 cm/s左右,南北向潮流最大流速为62 cm/s左右;该海域余流基本上呈现西向-南向流动,逐时余流方向频率方向为S

    海洋预报 2017年5期2017-11-13

  • 三沙湾余环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约为12 cm/s,湾内较小,余流平均约为1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本模型较好地再现了三沙湾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ROMS模型;三沙湾;余流;数值模拟三沙湾形状似伸展的右手掌,海湾被罗源、东冲半岛环抱,仅在东南方向有一个狭口——东冲口与东海相通,口门宽约3 km,是个半封闭的海湾;四周为山环绕,海岸曲折复杂,主要由基岩、台地和人工海岸组成,岸线总长度

    渔业研究 2017年5期2017-11-04

  • 海南岛莺歌海近岸的潮汐不对称与潮致余流研究
    潮汐不对称与潮致余流研究林国尧1, 龚文平2*(1.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 海口570125;2.中山大学 海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潮汐不对称与潮致余流在河口海岸区的物质输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往的研究表明,在驻波占主导的河口海湾中,涨落潮的历时不对称与流速不对称有较为良好的对应关系。而潮致余流主要由地形与潮波的非线性作用所致。本研究以海南岛莺歌海附近为代表,结合实际观测与数值模型,研究复杂地形的开阔近岸区的潮汐不对称与潮致余流。结果表明

    海洋学报 2017年7期2017-07-07

  •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
    部海域表层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徐珊珊,杨锦坤,武双全,董明媚,苗庆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利用2014年各月浮标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对其进行调和分析,基于调和分析结果对渤海中部潮流和余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中部大部分海域潮流性质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性质。渤海中部水深较浅,浅水分潮的影响不可忽略,其中M4分潮的影响更为显著;潮流运动形式除西部和北部两个浮标点为往复流以外其余均是旋转流,旋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渤海中部实测涨落潮流除最北端的

    海洋通报 2017年2期2017-05-13

  • 磨刀门口夏冬季沿岸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观测资料,对欧拉余流、斯托克斯余流以及拉格朗日余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外海测点的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冬季在各潮型下均为一致的西南沿岸方向,夏季除东、西汊道点在强径流下表现为顺汊道指向外海方向,其余外海各点仍以西南沿岸方向为主;(2)斯托克斯余流远小于欧拉余流,夏季明显大于冬季,方向基本与欧拉余流相反;(3)冬季磨刀门口海域具有稳定西南向沿岸流特征,南海东北季风的驱动作用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磨刀门口各潮型下沿岸流特征各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径流

    海洋学报 2017年5期2017-05-12

  • 基于解析解的长江口南港悬沙侧向捕集特征分析
    主控于半日潮流,余流主要由陆相径流及本地非线性对流项驱动,悬沙分布上北侧副槽远大于南侧主槽,水沙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结构上基本一致。通过输沙函数进一步分析表明,潮流输沙和余流输沙是南港侧向输沙函数的两个主要部分。南港中强劲径流削弱了涨潮流,增强了落潮流,使得向河槽南侧的涨潮流输沙小于向河槽北侧的落潮流输沙,潮流输沙指向河槽北侧。径流驱动的南港侧向余流在涨潮流方向上为一逆时针环流结构,余流输沙指向河槽北侧。扩散输沙指向南侧主槽,因其总是指向悬沙浓度梯度

    海洋学报 2017年5期2017-05-12

  • 海南万宁近岸余流特征分析
    7)海南万宁近岸余流特征分析卢 燕1,2,李泽文3,李淑江1,2*,范 斌1,2,张凤烨1,徐晓庆1,2(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00;3.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97)根据2012-04在海南岛万宁近海海域获取的3次周日定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我们计算分析了春季这一海域的欧拉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的水体主要沿等深线方向流动,并在

    海洋科学进展 2017年1期2017-03-21

  • 博贺湾海域悬沙输移机制分析
    大潮期间拉格朗日余流基本沿涨潮方向,离岸越远,余流值越大,欧拉余流大小与拉格朗日余流相近,斯托克斯余流接近于零;平流输沙在悬沙净输移中占主导作用,其中欧拉余流输沙作用方向与涨落潮优势流相关;博贺湾海域潮泵效应输沙作用不强,潮泵作用由涨落潮潮流和含沙量在潮周期的不对称性引起;垂向余环流输沙作用很弱,垂向净环流输沙和拉格朗日余流和含沙量的垂向分布有关。悬沙输移;余流;平流输沙;潮泵效应;垂向净环流; 博贺湾海湾泥沙输移过程涉及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包括潮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6年6期2016-12-08

  • 流场构建中径向基函数节点选取方法研究
    选取方法下获得的余流场和潮流场与调和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交叉验证法评估节点选取方法构建模型。结果表明,3种节点选取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流场特点及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构建流场。感潮河段;走航式ADCP;流场构建感潮河段局域时空流场构建对于流速预报、流量计算、河道施工、流体动力学分析等意义重大(Wu et al,2013;单慧洁等,2015)。由于风应力、热通量、降水、蒸发、潮流、余流、地下水通量等对流速影响相对较小,且难以预

    海洋通报 2016年5期2016-11-14

  • 基于海床基观测资料的辽东湾东部海流特征研究
    对该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东北部潮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而中东部和东南部两站潮流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流。三个站位优势分潮流均为M2分潮,并呈往复流特征;其最大流速介于38~55 cm/s之间,流向为东北-西南,最大流速发生时刻随深度增加而提前。最大可能潮流流速介于91~142 cm/s,流向与岸线走向大致平行。秋季辽东湾东部沿岸余流整体较弱,流向以西南向为主,从北往南三站余流流速分别约为3~5 cm/s,3 cm/s和2~5.5 cm/s

    海洋工程 2016年4期2016-10-12

  • 基于长期观测的辽东湾口东部海域水动力特征研究
    行分析,并讨论了余流及底层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为0.95 m,最大可能潮差为2.27 m。潮流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流,M2分潮流为其优势分潮流。主要分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最大流速方向为西南-东北向。余流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秋季,余流流速在中层达到最大,流向以西南向为主;冬季,余流流速垂向变化较小,并呈西南偏西向流动;春季,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流向从表层至底层呈现逆时针旋转的特征。受底层潮流、水平温度梯度及

    海洋学报 2016年1期2016-07-28

  • 福建围头湾悬沙输移机制分析
    表明:金门岛东侧余流,部分流向湾口,部分流向安海湾。金门岛与大嶝岛之间的余流,沿涨潮流向湾内,悬沙净输移方向和余流方向保持一致;平流输沙对悬沙净输移起主导作用;水域潮泵输沙贡献较大;垂向净环流输沙影响较小。悬沙输移;机制分解;余流;潮泵效应;垂向环流海湾泥沙输移直接关系到海湾或者潮沟的海床演变,在河口海湾区域,泥沙输移动主要动力是径流、潮水、波浪等。为了解海湾泥沙运动规律,计算分析进出海湾泥沙通量,探究海湾泥沙输送机制,可更加便于掌握海湾演变规律。由Bow

    水道港口 2016年2期2016-02-16

  •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潮波数值模拟❋ ——I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区潮流最大。欧拉余流在河口内航道区形成南向流,在河口西侧浅滩处形成北向流,出现了余环流结构。此外,在航道区和深圳湾等区域形成较强余流涡旋结构。外海传入潮流能通量自南向北在珠江口内汇聚,在航道区呈现高值区,最大可达10KW/m。珠江口;潮汐;潮流;数值模拟;FVCOM珠江口水域大体可分为黄茅海、磨刀门和伶仃洋三部分[1],包含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共8个珠江径流入海口门。珠江口海湾特指伶仃洋水域,该水域内有2条航道,其水深较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1期2015-06-01

  • 河口往复流中潮流不对称与推移质输沙的关系
    出发, 导出包括余流及其它不同分潮组合对潮流不对称及推移质输运的影响, 将潮流不对称与泥沙输运的计算联系起来, 为研究推移质泥沙的输运机制及长期输运研究提供便利。1 推移质输沙率与潮流不对称1.1 Bagnold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误差分析推移质输沙率qs的计算公式很多, 据统计不下50个, 虽然各公式推导的出发点不同, 但基本上可以写成一种统一形式[9]。其中, Bagnold公式是基于水流功率理论导出的一个著名公式, 钱宁系统分析比较后认为: “拜格诺公式

    海洋科学 2015年6期2015-04-11

  • 象山港余流特征数值研究
    输移起重要作用。余流的量值虽小,但它指示了水体的输移和交换情况,对湾内物质的长期输移、扩散、沉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该海域的余流特征,将对象山港的物质输移规律和机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将有助于解决该海域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董礼先等(2000)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象山港的盐度分布、余环流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象山港余流结构包括重力环流和水平环流,不同区域余环流的断面结构取决于湾内重力环流和狭湾外水平环流二者的强弱对比。朱军政(2009) 应用FV

    海洋通报 2015年3期2015-03-22

  • 南戴河海域浅海养殖项目所在海域流场分析
    流流场和拉格朗日余流场。 1 实测海流资料统计分析 根据实测海流资料统计了各向海流频率、平均速度(Vav)及最大流速(Vma),结果列于表1、表2、表3。 表1 N#站表层海流出现频率、平均流速及最大流速 方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频率/% 7 7 23 7 7 23 15 7 Vav/cm•s-1 13

    河北渔业 2014年4期2014-07-08

  • 浙江近海夏季流场特征分析
    (南部)站位平均余流的大小分别为21.9,12.3和22.3 cm/s;受长江冲淡水影响,A和B站位中上层余流为西南向,从中层向底层流向呈逆时针方向偏转,下层流向呈东南向,可能为台湾暖流牵引所致,C站位余流流向在垂向较为一致,均为东北向,主要受季风影响。(4)夏季浙江沿岸流在沿浙江沿岸北上的过程中,在浙江中部(B和C站位中间)逐渐向东偏转(可能受台湾暖流的牵引),流经海域水深变大。(5)在夏季长江径流量偏小时段,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也存在向南的沿岸流(同冬季

    海洋学研究 2014年3期2014-06-27

  • 唐岛湾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模拟
    1.4.3 欧拉余流场的模拟结果[6]模拟海域欧拉余流场分布状况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整个模拟海域的欧拉余流不大,均小于2 cm/s,湾内的欧拉余流方向基本指向湾口,由于受到湾中部及湾口地形的影响,牛岛附近的欧拉余流大于湾口的欧拉余流,湾口的欧拉余流基本为0 cm/s。湾外在刘家岛东侧海域形成了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环流,湾内没有形成明显的余流渦。图3 模拟海域涨潮中间时潮流场图4 模拟海域落潮中间时潮流场图5 模拟海域欧拉余流场2 纳潮量的计算纳潮量计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3期2014-04-18

  • 胶州湾湾口夏季海流时空分布特征*
    、小潮时期的欧拉余流空间分布特征[14]。这些研究为认识胶州湾湾口水交换过程奠定了基础,但在之前研究中多侧重于欧拉余流的空间结构,对湾口瞬时流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以及湾口断面海水运动的控制机制分析不够。本文基于夏季中潮胶州湾湾口走航ADCP观测数据,详细分析胶州湾湾口断面瞬时流和欧拉余流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湾口处海水运动的控制机制。图1 胶州湾地形图Fig.1 Topography of Jiaozhou Bay1 海上观测与数据处理1.1 海上观测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4-17

  • 朱家尖岛邻近海域潮流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各分向平均风速。余流及余风按下式计算:式中V是余流(余风)值,θ是余流(余风)方向,Vx是流速(风)矢量的东分量,Vy是流速(风)矢量的北分量。2 结果与分析2.1 潮汐特征(1)潮汐类型本区潮汐运动的基本能量来自西北太平洋,潮波由M2、S2分潮为主的东海前进波控制[1~3],本区潮振动主要为太平洋潮波的协振动[4]。受长江沿岸流和海域地形的影响,致使观测区域的潮流独具特点。数据显示,调查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图2),潮汐日不等现象显著[5],涨、落潮流呈N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1期2013-12-11

  • 冬季舟山外海定点实测海流资料分析
    于该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特征,前人已经做过不少研究:徐建平等(1984)根据实测资料揭示了浙江近海余流垂向结构特征,为研究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形成机制和台湾暖流的行踪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史峰岩等(2000)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余流特征;陈倩等(2003)依据近年来浙江海岸带和海岛调查的实测海流数据,研究了浙江近海的潮流、余流特征和分布规律;唐晓晖等(2004)在对多年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口邻近海域冬夏水文特征。陈学恩等(2010)根据2

    海洋通报 2013年6期2013-08-14

  • 200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
    8年夏季楚科奇海余流分布特征*王辉武1,2,刘 娜1,3,赵 昌1,3,舒 启1,3(1.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61;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266061;3.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61)根据2008-08-05-09-07在楚科奇海布放的一套浅水潜标系统(71°40′1.4″N,167°58′54.6″W)获得的海流剖面资料及温盐资料,采用Lanczos余

    海洋科学进展 2012年3期2012-09-06

  • 浙闽海域余流特征分析
    081)浙闽海域余流特征分析张慧,堵盘军,郑晓琴(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上海 200081)根据 2006年8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浙闽海域进行的连续观测长达40天的逐季海流资料,深入分析该海域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为浙闽海域的物质输运做出铺垫。研究结果表明:浙闽海域南侧(以28°N为界)余流值大于北侧。近岸区域余流受长江冲淡水、浙闽沿岸流控制,余流分布季节特征明显;外海余流受台湾暖流控制,余流流向终年指向E-NE。浙闽海域;余流;长江冲淡

    海洋通报 2011年2期2011-09-25

  • 乐清湾悬沙输移机制分析
    槽起主要作用。从余流分布、流速与含沙量的相位关系、垂向余流结构与悬沙浓度垂向梯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了主要输沙项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欧拉余流输沙与潮动力强弱呈正相关;(2)潮汐捕集输沙与悬沙再悬浮、潮流不对称性及涨、落潮背景含沙量密切相关;(3)垂向净环流输沙与垂向拉格朗日余环流发育及悬沙浓度垂向梯度相关。乐清湾;净输移;机制分解;潮泵效应;垂向环流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field data in Yue

    海洋通报 2011年1期2011-09-25

  •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数值对比研究 ——以北岸钓口河和东岸清水沟流路初期为例
    期黄河三角洲沿岸余流场的数值对比研究 ——以北岸钓口河和东岸清水沟流路初期为例薛兴华1,李国胜2,王海龙3(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663)黄河入海流路改道变迁频繁,有关不同流路时期沿岸余流场变化的认识将为理解入海泥沙输送特征的变动和沿岸泥沙动态提供重要的水动力基础,通过数值对比实验,以分处黄河三角洲北、东两岸的钓口和清水沟流

    海洋通报 2011年2期2011-09-25

  • 南黄海西部初夏潮致-风生环流的数值模拟*
    海西部六月份潮致余流及风生环流,分析了潮致余流、初夏风生环流各自的环流结构,得出六月份该区域风生环流占主导,偏南风的作用较为显著,潮致余流相对较弱。最后将风和潮汐进行耦合计算,得出该区域初夏的环流结构,表层海水大体为由南至北的流动,说明该区域风力为主要驱动力。计算结果与流速及环流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浒苔的漂移轨迹等奠定了动力基础。黄海西南部;夏季;FVCOM;潮致余流;风生环流自2008年起,连续3a六月份在青岛近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浒苔繁殖,引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