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
- 金克木的“信”与“疑”
来,笑着走”的金克木先生(一九一二至二000)活了八十八岁。庞杂多元的知识兴趣与游走四方的人生阅历,让他成为一位似乎难以归类的二十世纪学人—县城中学肄业生、大学蹭课人、图书馆馆员、世界语发烧友、天文爱好者、现代诗人、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印度鹿野苑古典研习生。中年返国之后,作为大学哲学系及东语系教授的金克木,开始在学界一展长才。晚年的他更以一系列言近旨远的文化随笔,被读书界誉为“《读书》时代的精灵”(陈平原语)。黄德海博采金克木的学术著述、回忆文字及集
读书 2024年1期2024-01-12
- 基于“金克木”理论肺癌肝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生命。文章以“金克木”理论为基础,将肺与肝之间的病理生理联系进行分析,提出在肺癌肝转移的发病机制中,五行关系是传变的关键,藏象相通首重在气,经络系统是转移的重要途径。从多个角度探讨肺癌肝转移的中医发病机制,进一步丰富肺癌肝转移的中医药治疗理论,拓展临床用药思路。【关键词】 “金克木”理论;肺癌肝转移;中医发病机制;经络系统【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1-0009-04Base on th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1期2023-06-27
- 眼前无异路
海1936年,金克木和一位女性朋友到南京莫愁湖游玩。因女孩淘气,他们被困在一条单桨的小船上。两个人谁也不会划船,船被拨得团团转。女孩嘴角带着笑意,一副狡黠神气的样子,仿佛在说:“看你怎么办?”年轻气盛的金克木便专心研究起划船。经过短时间摸索,他发现,因为小船没有舵,桨是兼舵用的,“桨拨水的方向和用力的大小指挥着船尾和船头。看似划水,实是拨船”。在女孩的注视下,金克木应对了人生中一次小小的考验。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学教法文,暑假去昆明拜访罗常培先生。罗
读者 2023年9期2023-05-26
- 金克木的观星岁月
黄德海金克木有一样极强的能力,凡有所学,立刻便能放入实行中巩固和检验。在《如是我闻——访金克木教授》中,他自陈学外语的经验,“要用什么,就学什么,用得着就会了,不用就忘了,再要用又拣起来”。虽然他自己说,“学外语不能照我这样,还是得走正道用功”,其实这种在实行中学习的方式,非常富有成效。迷上天文学以后,金克木一边开始阅读天文学(尤其是星座)方面的书,一边也就开始观星。《天上人间——谈天第一信》里,金克木写到了他开始观星的种种困难:“我仗了先生画的那张图,就
阅读时代 2023年2期2023-02-23
- 《读书·读人·读物
——金克木编年录》:善举与壮举
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金克木(1912—2000),一个现代学术史上绕不过去的大师,一个经历无比多采又有许多艰辛的行者,一个与众不同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奇人,要为其编纂年谱,几于登天。但是,青年学者黄德海凭着与金先生一样的坚毅和聪慧,撰成一部25 万字的金克木年谱《金克木编年录》(作家出版社2022 年6 月,下简称《编年录》)。从来,撰写年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宋人文安礼在《柳文年谱后序》说:“予以先生文集与唐史参考,为时
名作欣赏 2023年1期2023-01-24
- 金克木年谱或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黄德海长篇非虚构文学《读书·读人·读物》
德海这些年来在金克木身上用力甚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一点,自有其精心编辑的《书读完了》和《明暗山——金克木谈古今》这两本金克木的选集为证。很大程度上,黄德海的学术兴趣近些年来明显由当下时代的文学而转移向中国的古典,就是受到金克木影响的结果。有点出乎我预料的是,他竟然会耗费极大心力创作出《读书·读人·读物》(载《江南》杂志2021年第5期)这样一部绝对称得上是别出心裁的长篇非虚构作品。先后两次认真地读过这部副标题为“金克木编年录”的《读书·读人·读物》之后
四川文学 2022年3期2022-10-21
- 金克木学天文
36年春夏间,金克木从北京大学图书馆辞职,跑到杭州西湖孤山下的俞楼暂住,全力翻译《通俗天文学》。戴望舒来访,见原本写诗的金克木在译天文学,不禁大为惊异,金克木写道“他约我去灵隐寺,在飞来峰下饮茶。正值春天,上海来的游客太多,我们只好避开拥挤的人群,找到一处冷僻的小馆子饮酒吃饭。他刚从上海来,很快就回去,竟像是专程前来把我从天上的科学拉回人间的文学的”(《一九三六年春,杭州,新诗》)。或许是因为戴望舒名声太大,人们高估了他的影响力;或许是因为金克木语焉未详,
山花 2022年9期2022-05-30
- 金克木的三次惊喜
基础上,再来看金克木学六壬的故事,说不定会别有一番意味。十多岁的时候,金克木翻检家中藏书,发现有关卜筮的书数种。讲奇门遁甲的看不懂,照周易占卜的《增删卜易》和《卜筮正宗》哥哥拿去学习,能上手而且有兴趣的,只剩下关于“六壬”的三部,“一是《六壬大全》,石印本,小字,几本合成一部,好像是集合而成,层次不清,看不明白。另一部也差不多,书名忘了。还有木刻本仿佛是两本合为一部书的比较简明,封面上写着《大六壬寻源》……这书使我发生兴趣,因为有许多‘占验’的例子附在后面
江南 2022年3期2022-05-06
- 读《金克木集》随札
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的过程中,经常翻阅《金克木集》,偶有触动,即将原文过录,并附感想。积久了,也有不小的篇幅。将其中几个相对集中的题目敷衍成文后,还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可以探究,但心劳力拙,难以完篇。本拟就此放手,但再读一遍,觉抄录文字中,多富洞见,随风弃之可惜,因删繁就简,草此随札,以为备忘。1《百年投影:1898—1997》中,金克木称小时候生长在“冷漠的旧式家庭”。读《旧巢痕》,颇觉有怨怼之义,出人意料。亲人之间,疏远会造成冷漠,密切会演为专制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2年2期2022-03-11
- 金克木自学成才
金克木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令人敬佩的是,金克木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竟然还是自学成才。 1935年,23岁的金克木经人介绍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的他只有小学文凭。金克木明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充电”。虽然北大图书馆的书应有尽有,不过金克木却不知道哪些书才能帮助到自己。 经过思忖,金克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悄悄地将目标盯住了那些借书人,打算让他们成为自己的“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8期2022-03-09
- 金克木自学成才
金克木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令人敬佩的是,金克木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竟然还是自学成才。 1935年,23岁的金克木经人介绍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的他只有小学文凭。金克木明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想要做好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充电”。虽然北大图书馆的书应有尽有,不过金克木却不知道哪些书才能帮助到自己。 经过思忖,金克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悄悄地将目标盯住了那些借书人,打算让他们成为自己的“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8期2022-03-07
- 一份书单成就的学者
顾盛红金克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但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竟然只有小学学历,改变他命运的又是什么呢?金克木出生于旧官僚家庭,因与父母的观念不同,小学毕业后的他就离开家四处游学。他求知欲强,常常去各学校当旁听生,经济上很窘迫。后来经人介绍,进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次,轮到金克木当值,遇到一位大学者前来借书,手中拿着一份书单。这位大学者一直是金克木敬佩的人,他想,大学者阅读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1年12期2021-12-14
- 转益多师与登堂入室
黄德海金克木(1912-2000)一一九三五年,因听邵可侣法语课,金克木结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沙鸥。经沙鸥介绍,金克木得以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并在沙鸥监督下学习新技能。后来他回忆说,“和我一同听法文课的沙鸥女士本是学图书馆学的,由严主任(按:文郁)请去当阅览股股长。她出主意,请法国人邵可侣教授向严主任推荐我,她再加工,让我当上她的股员。于是我得到机会‘博览群书。她讲话是‘中英合璧,还会说日文,又学法文。她还逼我学英文打字,用她的打字机,照打字课本学。
书城 2021年9期2021-11-02
- 家庭教育与时代消息
冰室主编。熟悉金克木的人都知道,辛竹是他常用的笔名之一;而他晚年编订附注的旧体诗集,集名为《拙庵诗拾》;《送廖君奉母东行兼呈相知诸友十首》则自注有云,“‘公山指淮南八公山,故乡所在”。由此,则拙庵居士、八公山人均为金克木的化名,一人分饰两角,自作自评,自叹自笑。加上编辑吴彬假名无冰室主写“编者的话”,戋戋小册竟有了小说的感觉。后来金克木曾自问自答,解释这本书到底是回忆录还是小说,更加混淆了作品的文体界限:“小说体的回忆录,回忆录式的小说,有什么区别呢?真事
山花 2021年10期2021-10-18
- 尝试成为非虚构成长小说
我通读过出版的金克木先生作品,编过两本金先生的集子,反复提起过他的数篇文章。每当认识深入一点,产生的疑问也就多了一些。比如,金克木的自学几乎成了传奇,可他自学的方法是什么?比如,金克木曾有近三十年中断了学术工作,晚年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原因何在?比如,很多人欣赏金克木的思想文章,为何至今没有一个哪怕简陋的年表?……这些比如经常在我脑子里回荡,大多数时候盘旋一下就过去了。去年因某件事,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頑韧。某天,脑子一动,忽然又忆起上面的诸多比如,就想,
江南 2021年5期2021-09-05
- 传统训练与私相授受
黄德海金克木(1912-2000)一大概因为只有小学学历,久在大学教书的金克木早就被传为无师而通、自学成才的典范,是否可以就此说老先生没有师从呢?起码他自己不这么认为。在一本书的后记中,金木婴写到过父亲对此事的态度,“他从不承认是自学成才,总是强调他是有老师的,而且老师都是最好的”(《未知的宇宙—写在〈金克木人生漫笔〉后面》)。那么,金克木曾经遇到过哪些老师,又给了他怎样的指点呢?金克木的启蒙老师是大嫂和三哥,教他读书识字,三哥还教了简单的英文。这段学习经
书城 2021年8期2021-08-11
- 一份书单成就的学者
顾盛红金克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但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竟然只有小学学历,改变他命运的又是什么呢?金克木出生于旧官僚家庭,因与父母的观念不同,小学毕业后的他就离开家四处游学。他求知欲强,常常去各学校当旁听生,经济上很窘迫。后来经人介绍,进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次,轮到金克木当值,遇到一位大学者前来借书,手中拿着一份书单。这位大学者一直是金克木敬佩的人,他想,大学者阅读的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5期2021-08-06
- 一份书单成就的学者
●顾盛红金克木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但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竟然只有小学学历,改变他命运的又是什么呢?金克木出生于旧官僚家庭,因与父母的观念不同,小学毕业后的他就离开家四处游学。他求知欲强,常常去各学校当旁听生,经济上很窘迫。后来经人介绍,进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次,轮到金克木当值,遇到一位大学者前来借书,手中拿着一份书单。这位大学者一直是金克木敬佩的人,他想,大学者阅读
思维与智慧 2021年36期2021-04-02
- 哪里像愚人
金克木孔子给颜回的评语是一个字:愚。说他和颜回谈了一天话,颜回“不违,如愚”。然后,“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又不是愚,而是好像愚。老师说什么,他都说“是,是,是”,“不违”,像傻瓜。孔、颜师徒的对话有一项记录。孔子率领门人正在周游列国,中途遇险。好不容易逃了出去,却不见颜回。随后颜回赶到了。孔子说:“吾以女為死矣。”颜回答复:“子在,回何敢死?”对话很生动。一个说“我以为你死了”,一个说“你没死,我怎么敢死”。一问一答,哪里像愚人?(朝 歌摘自
读者 2021年7期2021-03-15
- 金克木散文幽默特色
——自嘲与反讽
律的语言结构。金克木的散文也不例外,其散文通过“自嘲”和“反讽”体现出对幽默形式的继承与幽默规律的遵循,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创新。一、自嘲表现谦逊、表达多重意义金克木散文的幽默很多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表达的,其在《遗憾》中写道:“一生快到尽头了,照说是往前看不见什么,多半要往后瞧,检查一生的足迹。我耳目不灵,动作不便,不宜出行,一个人躲在小屋内最便于回忆,却胡思乱想,偏要向前看。”[1]金克木把自己的老年状态故意夸张,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体力和脑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1-17
- 《旧巢痕》
作者:金克木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0年5月定价:56.00元内容简介:《旧巢痕》评点本是金克木先生化名拙庵居士和八公山人,自写自评的小说体回忆录。全书以旁观与旁白的手法,通过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的眼睛,逼真地勾勒出一个知识分子小官僚家庭的衰落和分化,并将整个社会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推成一幅朦胧的远景,描画出了上承晚清、下接“五四”的中国江南一隅的社会变迁与民情风俗,中间穿插着小孩子苦乐參差的识字生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衰落与变迁轨迹
决策探索 2020年21期2020-10-30
- 自?学?成?才?金?克?木
李工真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30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金克木在他的《咫尺天颜应对难》一书中十分详细地谈到他是怎样充分利用北大图书馆自学成才的:“这里大多是文科、法科的书,来借书的也是文科和法科的居多。他们借的书
各界·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4-26
- 金克木偷师刘文典
轻的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后来硬是靠自学成为了文学大家。多年以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说:“當年,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我教过你吗?”当金克木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以后,刘文典才知道自己竟在无意中.给金克木上了一课。
北广人物 2018年18期2018-07-25
- “卖杂货”的金克木
许晓迪金克木(1912年-2000年)相比季羡林的鼎鼎大名,同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同样研究印度文化的金克木,并不那么广为人知。1960年,北大开设第一届梵文巴利文班,季羡林、金克木两位先生交叉授课,风格却迥然不同:季羡林总是抱着一大堆事先夹好小条的书来,按计划讲课,绝不拖堂;金克木则是一支粉笔,口若悬河,例行拖堂。他的一大绝活是吟唱梵文颂诗。及至1984年,第二届梵文巴利文班重开,两位老先生已不再授课,学生们只能在录音带中聆听金克木的“天竺之音”。当时的学生
环球人物 2018年2期2018-04-09
- 金克木散文的趣味性研究
摘 要:金克木的散文以丰富的学养为基石,以文化为主要言说对象,以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主要内容。这使得他的散文以学术取胜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个智者雅致的情趣。而这种趣味主要从其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关键词:金克木;散文;趣味金克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老生代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大多属于文化随笔,从佛教、语言学、数学、地理、天文、哲学等各个角度对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谢冕先生在评价金克木时曾说他“把传统的散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9期2017-12-09
- “话痨”金克木
/西坡“话痨”金克木文/西坡我去北大拜访金克木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那次我是赴京组稿的,因为5岁的儿子在家没人带,所以我以长见识为由让他随行。从丁聪及金克木自己的文章推想,金先生一定是个儒雅、洋气又风流倜傥的人。有个传说,有一次他去赴一个很隆重的会,有位领导夸夸其谈且不知所云,别人都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唯独他屁股未坐热即气宇轩昂地拂袖而去,可见他的狷介。然而这些判断未必全对,他是个小个子的干瘪老头。天气未凉,他便早早地穿上了皱巴巴的中山装。在我到过的学
北方人 2017年10期2017-07-03
- “话痨”金克木
坡我去北大拜访金克木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那次我是赴京组稿的,因为5岁的儿子在家没人带,所以我以长见识为由让他随行。从丁聪及金克木自己的文章推想,金先生一定是个儒雅、洋气又风流倜傥的人。有个传说,有一次他去赴一个很隆重的会,有位领导夸夸其谈且不知所云,别人都装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唯独他屁股未坐热即气宇轩昂地拂袖而去,可见他的狷介。然而这些判断未必全对,他是个小个子的干瘪老头。天气未凉,他便早早地穿上了皱巴巴的中山装。在我到过的学者寓所中,金宅是最混乱的一
读者 2017年7期2017-03-15
- 雨雪
金克木我喜欢下雨下雪,因为雨雪是你的名字。我喜欢雨和雨中的小花伞,我们可以把脸在伞下藏着;我可以仔细地比比雨丝和你的头发,我可以大胆一点偷看你的眼睛。我喜欢有一阵微風迎面走来,于是你笑了笑把伞转向前面;我喜欢假装数伞上的花纹,却偷看伞的红光映上你的脸;于是我们把脚步放得更慢,更慢,慢慢地听迎面来的细语的雨点。我喜欢春天的江南,江南的春天;我喜欢微雨的黄昏,黄昏的微雨;我喜欢微雨中小小的红花纸伞;我喜欢下雨,因为我喜欢你。但我更喜欢晶莹的白雪,愿意做雪下柔软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2017-03-13
- 废 品
◎ 金克木废 品◎ 金克木“金克木!金克木在哪里?”有人大声在喊。“金克木在废品堆里。”有人大声地回答。“文革”初期,在文斗即将转化为武斗时,各战斗队正忙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这些“劳改罪犯”还没来得及集中,分在各处劳动、学习、接受批斗。这一天到这里报到劳动的只有我和陈两人,都有花甲左右的岁数。分派劳动的工人挠了一下头,然后举手向前一指,说:“对面有片空地,堆的都是废品,你们俩去整理一下。”我和陈抬抬废铁器,有时对坐抽烟,无人过问,借此增长了一点废品知识
爱你 2016年18期2016-11-25
- 书单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了文学家。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书单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刘文典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单竟然给金克木上了一堂“无言之课”,非常欣慰。(摘自《环球人物》2015第6期)
爱你·心灵读本 2016年5期2016-07-06
- 老来无事是忙人
◎ 金克木老来无事是忙人◎ 金克木60岁望70岁如攀高山,眼下70岁也过了,又想到80岁难于上青天,可望而不可及,岂知80岁又过了。老汉今年八十有三矣。照传统算法,这是务虚不务实。现在不是提倡尊重传统吗?老年多半能悟道。孔子说“天下有道”,老子说“道可道”,佛教说“邪魔外道”。我老了,不免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自认为悟出了一条真理:老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大有可为的。从60岁开始,人便可以诸事不做,只拿退休金,不愁没有一碗饭吃,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要看书可以
爱你 2016年12期2016-04-13
- 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
——以《梵语文学史》为例看比较文学教材的编写
文学史》,探索金克木先生印度文学研究路径,学习注重文学本位,注重原典,不作空论和主观臆测的经验,对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史和比较文学教材,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关键词:梵语;金克木;文学史;原典;印度文学金克木研究印度文学的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及80年代出版,其中《梵语文学史》是梵语文学研究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影响众多学者和社会读者的教科书。该书无论是资料的丰富性、原典翻译的准确性,还是论述的严密性、观点的新颖性,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2016-03-08
- 一次意外的指导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书单上的书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摘自《环球人物》2015年第6期)
中外文摘 2015年13期2015-11-23
- 书 单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了文学家。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书单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刘文典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单竟然给金克木上了一堂“无言之课”,非常欣慰。(摘自《环球人物》2015第6期)
爱你 2015年9期2015-11-15
- 文化碎片“未名四老”
先生:邓广铭、金克木、张中行和季羡林,人称“燕园四老”。邓广铭毕业后,留校任教,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尤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成就,成为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论学历,金克木不过小学毕业。可他聪慧、用功,自学多国语言,在翻译和写作上成绩斐然,成为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从印度归国后,受聘于武汉大学,后任北大东语系教授,长达52年。张中行早年毕业于北大,多年从事编辑工作,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6期2015-09-10
- 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陈世骧说金克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邵可侣是法国巴黎公社著名人物的后代,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
北方人 2015年9期2015-08-24
- 书单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了文学家。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书单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刘文典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单竟然给金克木上了一堂“无言之课”,非常欣慰。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5期2015-07-06
- 学习 一次意外的指导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后来成为了文学家。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书单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刘文典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单竟然给金克木上了一堂“无言之课”,非常欣慰。素材点拨 人生处处是学堂,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颗求学之心,乐于为求学而察微细思。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8期2015-05-30
- 一次意外的指导
张小平金克木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教授刘文典到北大图书馆,借校勘古籍用的参考书。他一进图书馆,便把书单给了一位年轻的管理员。只见书单上列的都是些珍贵的古书,末尾还备注着“为校注书籍所需,请馆长准予借取”。管理员不敢怠慢,赶紧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这些古书外借会遗失,便让管理员找借口回绝了刘文典的请求。无奈,刘文典只好悻悻地离开。这时,管理员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抓起一张废纸,凭记忆把刚才的书单写了下来。之后,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学习,结果受益匪
读者 2015年10期2015-05-28
- 一次意外的指导
年轻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成为了文学家。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谢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书单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刘文典这才知道,自己的书单竟然给金克木上了一堂无言之课,非常欣慰。人生处处是学堂,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颗求学之心,乐于为求学而察微细思。
知识窗 2015年5期2015-05-14
- 金克木“偷”成学问大家
出身 发奋学习金克木先生只有小学学历,出身寒微,但他志向远大,一心向学,就只身闯荡到北平,成了一名“北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大师级学者。让人想不到的是,金克木先生的学问,竟然是“偷”来的。1930年,18歲的金克木先生在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北大图书馆丰富的资料自学。有一天,图书馆来了一位身穿长袍的长者,把手中的一张书单递给了金克木,言外之意要借这些书。金克木拿过书单一看,借书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刘文典所借的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期2015-05-11
- 原来我一直站在这些书的门槛之外
一天,我翻到了金克木的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收有一篇题为《〈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的文章,第二段即说:“哲学难,读哲学书难,读外国哲学书的译本更难。”我仿佛预感到了一点儿什么。果然,在下面就有这样一段话:“(西方)大学有一道门限。这不是答题而是一种要求。教授讲课只讲门限以内的。如果门限以外的你还没走过,是‘飞跃进来的,那只好请你去补课了,否则你不懂是活该。”接下来,金克木以《存在与虚无》为例,明确了读书的门槛问题:萨特不是教授,但他的书《存
北方人 2015年7期2015-04-06
- 金克木的讲课风采
夏爱华金克木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他的学历很低,不过是小学毕业而已。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博览群书,广为拜师,勤奋自学。才华出众的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的日语也很不错。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心得之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
文史月刊 2014年4期2014-09-25
- 被“索引”改变的人生
只有小学学历的金克木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负责借书还书。一天,他忽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学生一样读一些书呢?但如何在书海中寻到最有价值的书,令他一筹莫展。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索引”,就像他根据“索引”给借书人找书一样,反过来,他也可以从借书人那里搜索到有价值的书啊!从此,借书人就成了他的“导师”。白天,他在借书台和书库间穿梭;晚上他就偷偷阅读那些被别人借过的书。他的“导师”五花八门,但以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要写论文,因此他们借
读者·校园版 2014年3期2014-05-14
- 金克木在图书馆上“大学”
张建安金克木曾专门写过一篇他与图书馆往事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平生有很多良师益友,但使我最感受益的不是人,而是从前的图书馆。”1930年,刚满18岁的金克木离开家乡,经上海,由海道到达中国的文化中心北平。然而事不如愿。要上大学,首先需要中学文凭,金克木显然没有。他的老乡告诉他,可以先到中学里的高中三年级插班,弄个高中毕业文凭,然后再考大学。这个建议虽好,但当插班生也需要“钱”,而金克木身上只有吃饭、住宿的钱。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克木上大学的梦想被粉碎
教师博览 2013年1期2014-01-17
- 金克木,猜谜的人
纪一代学人中,金克木是难归类的一位。他最显著的公众身份,是北京大学东语系与季羡林并驾齐驱的印度学学者。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金克木还是30年代新诗坛的重要一员,和戴望舒、徐迟等人相契相知,晚年还写作了大量古体诗。此外,他还可算作翻译家,精通梵文、巴利文、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翻译的语种和内容都驳杂,抛开梵语著作、散文小说不谈,甚至译过两部天文学普及著作《通俗天文学》和《流转的星辰》。而金克木真正“成名”,可说是自古稀之年在《读
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29期2012-08-30
- 以古观今,重评历史:浅析金克木散文的言说对象之一
级性、时代性。金克木也喜欢说历史,但他有时说的“历史”跟我们以往所读的史书不一样,因为这样的历史是金克木解读出来的,也加入了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如此不同的历史却为我们当代人指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考方向。在重新解读历史时,金克木较喜欢对历史人物重新进行置评,而他的评价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定位往往不同,而且有的人物还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比如围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与围棋有关的历史人物人们则更是生疏。金克木一直说自己不会下棋,但他有多篇关于下棋或围棋名人的
名作欣赏 2012年2期2012-08-15
- 双赢
这话好像是冲着金克木和灰娃两夫妻说的。他们在一起,还真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而每每吵得凶时,妻子灰娃又总要摔一样东西:要么一只碗,要么一个茶杯,要么一把椅子……每次,只要灰娃一发威摔起东西,金克木就胆战心疼,像只缩头乌龟了。这回,还没吃完晚饭,金克木和灰娃又开始为芝麻大的事儿喋喋不休地争吵。吵得火药味很浓时,灰娃又故态复萌,抓起桌上一只碗,狼狠地朝地上摔去。只听“咣当”一声,碗立马摔得粉碎。可与以往有所不同:金克木不仅没有甘拜下风,反倒昂首挺胸、毫无惧
小小说月刊 2012年3期2012-05-08
- 金克木: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小学毕业,但陈世骧说金克木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一职。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邵可侣是法国巴黎公社著名人物的后代,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
读者·校园版 2011年22期2011-05-14
- 打破学科界限的文化会通
李 莉关键词:金克木 学科界限 会通摘 要:本文从打破学科界限这一角度切入,对金克木的文化会通思维模式进行梳理,从而使读者认识到金克木散文中的广阔的世界视野,了解其独特的思维角度。作为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的金克木具有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人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而代之以会通的思维方式。杨义先生在《会通的核心与“现代的苦恼”中的新会通》一文中指出:会,是融会众专,或融会众科,以通博识。即便从事一个专门学科的研究,也追求融会众智,融会同一文化线索上的多种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8期2009-10-12
- 试论金克木关于民俗心态的概念及其启发
张俊义摘要:金克木认为,民俗心态是由无数人长期积累的习惯性的感想,他指导着我们的言语行动,甚至在与有文的文化(即思想理论)的交互作用中或明或暗占着上风。他对于民俗心态的内涵、特点与作用的理解,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中外文化的交汇与对撞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关键词:民俗心态;文化;金克木中图分类号:I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12-02著名学者金克木在其著作《无文探隐》中提出了民俗心态这一概念,而且以此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3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