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兵工精神”融入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21 00:00:00谢凯
时代汽车 2025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摘 要:文章探索了将“人民兵工精神”融入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期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通过分析“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结合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有“人民兵工精神””为基点定教学目标、以“一主线三融合”为方法建立思政体系、以“建画像做聚类”的方法观察融入过程等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策略,并评价了其实施效果。

关键词:“人民兵工精神” 定向培养军士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定向培养军士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高职教育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融入爱国情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关键素养。

“人民兵工精神”作为在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过程中、在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在内涵上相互包含、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将“人民兵工精神”融入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1 “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与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契合点‌

“人民兵工精神”是历代兵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凝练而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目标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兵工精神”能够解读为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三个方面,与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的素质目标相契合。

1.1 精神内涵契合‌

“人民兵工精神”强调“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信念,与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强调的忠诚于党、服务于国家的理念相契合。

“人民兵工精神”与爱国情怀都包含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的核心重点。

“人民兵工精神”与劳模精神都蕴含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劳模精神中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与兵工精神中的开拓进取相呼应,共同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品质,同时也是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包括实习实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

“人民兵工精神”中对高质量、高技能的追求与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思想不谋而合,同时也是定向培养军士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素质。

1.2 实践路径相通‌

“人民兵工精神”在历史传承和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为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实践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装甲装备底盘维修方向)定向培养军士为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装甲车底盘构造与拆装》课程,需要进行大量装甲车底盘拆装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用“人民兵工精神”强调的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爱国情怀为指引,树立学生爱党爱国、爱装保装的意识;用“人民兵工精神”所强调的在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精神作为指引,让学生体验拆装过程的艰辛,培养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素质;用“人民兵工精神”中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指引,在底盘构造与拆装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索新的拆装方法和技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2 “人民兵工精神”融入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的方法与实践‌

下面以《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介绍“人民兵工精神”融入定向培养军士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方法。

《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军地联合修订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装甲装备底盘维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任职岗位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显著特征是“‘人民兵工精神’引领、数字化培养、智能化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建了军、企、校联合的教师团队,将新知识、新技术带入课堂,将军事素养融入课堂。对接定向军士生面向的地面无人装备底盘装调岗位工作要求和职业技能大赛标准,探索了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探究式五步”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有“人民兵工精神”、懂智能技术、会数字化装调”的定向军士。

2.1 以“有“人民兵工精神”、懂智能技术、会数字化装调”为基点定教学目标

对接部队地面无人装备底盘装调岗位、社会智能网联汽车装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陆军“跨越险阻”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将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项目化梳理,以真实工作任务中应用频次高、装调耗时长的典型任务为载体,确定课程内容,精准构建,融合培养“合格军士+现代工匠”。在此基础上,根据装甲车底盘装调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学情分析,确定了“有‘人民兵工精神’、懂智能技术、会数字化装调”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

2.2 以“一主线三融合”方法贯穿课程思政建立融入方法

以“一主线三融合”方法贯穿课程思政,为启发军士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激发“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和科技兴军、装备强国强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课程的课程思政以“一主线三融合”方法贯穿课程始终。“一主线”既把“人民兵工精神”具化为“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三位一体的主线;“三融合”即把“融什么、融到哪、怎么融”落实到每一次任务,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采用“一主线三融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不成体系、思政点融不进、落不实的痛点,能够将“人民兵工精神”有机地、深入地融入专业课程当中。

以“项目三无人装甲车传感器装调”为例。该项目共有7个任务,沿“人民兵工精神”的思政主线,设计30个思政点,6种融入形式,将多个思政素材分任务逐一融入,如图1所示。在任务二毫米波雷达的装调教学过程中,利用装甲兵之父许光达的事迹这一思政素材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装保装、无私奉献的情怀,同时设计“红蓝对抗”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讲打赢、讲胜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和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开拓进取的精神。

2.3 以“建画像做聚类”方法进行学情分析观察融入过程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线下调查问卷、问卷星,伴随式收集前导项目学习和课前测试数据,基于“人民兵工精神”的素养要求和人才培养标准设置指标对学生进行画像分析,将画像数据导入Kmeans聚类分析模型,将学生分为六种不同能力类型,既带头模范型、创新创造型、努力进步型、引导进步型、默默观察型和纪律不佳型,如图2所示。在角色分组教学环节中,发挥各类型特点,将模范带头型和创新创造型学生安排为“指令员”和“小队长”角色;将努力进步型和引导进步型学生分配为“指令员”和“安全员”角色;将默默观察型和纪律不佳型学生安排为“操作员”和“观察员”角色。在理论考核中,分角色设置题库,如“小队长题库”、“操作员题库”等,可以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对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在实践操作中,给不同角色分配不同任务,因材施教,分类作业,强优补短。以发挥学生特点为目标在课堂中做教学策略调整,得出素养、知识、技能与综合评价,进而得出其学习特点和素养提升情况。

2.4 以“综合素质考评表”为载体呈现多元评价

构建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方案为主线,陆军装甲装备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考核标准为补充,“人民兵工精神”素养实践为要求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线上考核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完成,侧重于知识性内容,包括考勤、讨论、课前课后测试(专业知识、技术文件识读、部件器件识别、装配、调试工艺流程、测试诊断作业规程等),按比例设置,系统自动计分;线下考核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装配、调试、测试操作能力,考核“人民兵工精神”的实践效果,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汇总于考核评价表。考核评价方法(素养部分)如图3所示。

3 “人民兵工精神”融入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成效

3.1 ‌学生素养提升‌

在装甲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民兵工精神”的教学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运用“一主线三融合”的方法,解决了课程思政中“融什么、融到哪、怎么融”的问题,将爱党爱国、无私奉献、奋勇争先、艰苦奋斗、创新开拓、操作规范等意识落实到每一次任务,根植于学生思想中。通过对比,本专业2022级定向培养军士学习成绩、纪律表现、6S管理、内务表现与2020级相比均有显著提升。

3.2 教学质量提高‌

融入“人民兵工精神”这一实践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增加。创设情境,分设角色,加强学生合作探究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分层量化学生成长增量,完善考核评价表,使素质提升可评可测,教师教学针对性调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比,本课程2022级理论考核成绩全部达标,与2020级相比,学生各理论知识点平均成绩提升6.6分,良好率(80分以上)提升19.8%。

基金项目:2024年度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拟(2024YJYBKT03)。

参考文献:

[1]吴菁.工匠精神融入《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课程评价研究[J].时代汽车,2023(23):94-96.

[2]于雯雯.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2(01):216-218.

[3]张丽.大力弘扬“人民兵工精神”[J].现代国企研究,2016(9):3.

[4]刘玲.传承红色基因[J].企业文明,2020(9):46-48.

[5]中国兵器工业党建研究中心课题组.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实践研究[J].2020(Z1):118-125.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