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考核制”与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025-02-20 00:00:00姜丽吴桂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育硕士

[摘 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培养教育硕士的重要工作,是达成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探讨实施“阶段考核制”的措施,有利于寻求提高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新路径。以师范生九大技能作为考核重点,分三个阶段对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进行测评,有利于构建阶段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提高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层面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硕士;“阶段考核制”;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5) 01-0045-05

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工作,以C大学为例,随着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扩大,需要对原有培养计划做出适当改革和调整。为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应尽快建立合理规范的教育硕士研究生考核制度。McClelland(1973)提出的胜任力理论被引入到了教育领域,提出了教师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教师职业胜任力是指能满足未来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总和。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就如何切实提高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探讨,以强化教育硕士的教师胜任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一、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较高教学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于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型人才。但随着近年来教育专硕的扩招,出现了师资需求扩大、教学资源分配压力变大、就业问题难以解决以及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就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学校内外导师联系不够紧密、考核形式不够多样等问题逐渐显现。

(一)校内外导师联系不够紧密

教育硕士导师和教育实践第二导师在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是联结学科语文教育硕士高校课堂和中小学真实语文课堂的桥梁,这座桥梁是否畅通对于培养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大多数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因高校和中学属于不同的教育系统,存在指导老师与校外初高中第二指导老师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以C大学为例,第二导师对学校实习任务不明晰,很难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双方导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存在信息壁垒。校方有责任为校内外导师打造一条信息通道,保证他们对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和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关注,避免出现校内研究项目和校外中小学实际教学环境发生脱节的现象。

(二)课程评价不够灵活

考核体系是课程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课程评价是研究生课程考核体系中的核心。目前来看,C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考核以笔试考查为主,学分的获得跟考试成绩挂钩,并最终以绩点来进行整体的评估。这种结果式的评价方式虽然直接客观,但是不利于观察研究生能力和知识的阶段式增长情况。此外,存在部分研究生会用考前一星期“临时抱佛脚”式地进行考前突击。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无法产生长期而有效的激励与反馈,不利于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有利于多方面观察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三)考核形式不够多样

现阶段,研究生教学课程大多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最终考核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很难完全满足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的要求。传统课程的考核形式以应试和撰写论文为主,这样的考核形式虽然对理论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传统的考核形式更加注重研究生对教育理论的记忆和复述,难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考核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不同学生的特点,学科语文专业是实践性非常突出的专业,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阶段考核制”的提出及意义

在当今时代,学科语文的教育并不单是纯粹地灌输知识,而是以语文为载体,通过课程学习来提高人的多方面能力。因此,课程应以多元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从学生思维过程和实践能力入手,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为适应学科语文专业考核改革的需要,实行阶段考核制对于学科语文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有着一定的意义。阶段考核制的提出,能够在单一型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具体的考核,也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和指导。

阶段考核制是指在教育硕士三年制的培养过程中,采用分阶段不同层次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多方面、多层次地关注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发展。阶段考核制将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学习过程分成三个阶段,阶段考核制的阶段性划分是基于本校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情况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第一阶段考核的意义及必要性

阶段考核制第一阶段由导入技能、语言技能和板书技能组成,这一设计是基于多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多重考量。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首先应该是一堂完整的语文课,而一堂完整的语文课,课堂导入相当于打开课堂的钥匙,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沟通工具,语言技能和板书技能的最佳匹配能够产生耳听、眼看的双重信息效应。导入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语言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板书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从而形成系统性认识。这三个技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以达到协同合作的强大效应。

此外,阶段考核制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基础能力、基础知识的考核,导入技能、语言技能以及板书技能的组合考核不仅能够满足这个要求,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为后续更深入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考核的意义及必要性

阶段考核制第二阶段由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讲解技能组成,这一设计意在保证课堂完整度的基础上力求提升深度。一堂有深度的语文课,教学方案是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是辅助手段,讲解技能是关键。一堂有深度的课需要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讲解三个部分技能的支持和配合。教学方案设计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讲解效果,讲解技能贯穿始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阶段考核制第二阶段由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讲解技能组成,旨在全面考核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第三阶段考核的意义及必要性

阶段考核制第三阶段由提问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组成,这一设计是经过多重考量的。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是完整的,是有深度的,更重要的是有温度。有温度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师生的情感共鸣,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问技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递信息、获得学生反馈;结束技能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课堂管理则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师的储备军,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提问技能等方式来打造富有感染力的语文课堂,善于营造有温度的课堂氛围。

阶段考核制第三阶段由提问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组成,这样的组合为打造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技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语文课堂的温度和质量。

三、“阶段考核制”的实施方案

阶段考核制由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学方案设计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师管理技能等九大技能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子技能的评判标准,分阶段实施。阶段考核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决定采用“结构化+教学方案设计考核+幻灯片制作考核+模拟真实课堂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流程接近教学技能竞赛和教师教学授课流程,有利于学科语文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第一阶段

阶段考核制的第一阶段拟安排在学科语文研究生第一年级第一学期,分别考核导入技能、语言技能和板书技能这三个子技能。阶段考核制第一阶段的考核形式是学生进行片段式教学,考核小组为学生的表现打分。在考核时,应配备2名专业课老师和1名中小学资深教师组成考核小组,用于考核时的评价打分,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1.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展开新的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时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进行新旧知识衔接的重要环节。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情和原文体裁主题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考量。导入技能的考核主要在于考核研究生在教学之初引入新课题的能力。在测试流程方面,考核者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本,采取现场抽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设计一个导入方案,期间不得翻阅任何资料,最后学生将答卷交与评委老师。考核内容可从是否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目标是否明确以及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等方面出发。考核评价标准具体详见第一阶段评价表1。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考核目的在于评估学生在课堂中语言使用的清晰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导入技能的考核中,学生已经设计了一个导入环节。那么在语言技能的考核中,主要是以语言和肢体的形式来展示导入环节的设计,评委根据预设的标准进行评分。考核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口头语言考核主要包括普通话是否流畅标准、吐字是否清晰、音量音速是否合适等内容,肢体语言考核主要指教师的表情、手势以及仪容仪表等方面的内容。本研究根据这点,制定了语言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一阶段评价表1。

3.板书技能

板书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图画、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记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必备技能。首先由评委小组随机出示考题,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板书的设计及其书写,包括关键知识点、图示等。考核内容可从学生的黑板字是否美观、笔顺是否正确、跟课本内容是否衔接紧密、是否色彩分明以及重点突出等出发,根据以上因素,制定了板书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一阶段评价表1。

第一阶段的考核以导入技能、板书技能和语言技能为主,要求每个子技能得分在85分以上,方可通过考核,第一阶段考核未通过者,无法进入第二阶段考核。学院拟要求每位学生在研一第一学期完成第一阶段的考核,每间隔一个月,在月末统一开展一次考核。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应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身优点和可改进的地方。

(二)第二阶段

阶段考核制的第二阶段拟安排在学科语文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分别考核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讲解这三个子技能。第二阶段的考核是考生进行15分钟的无生试讲模拟课堂,考核小组对该生的表现进行打分。

1.教学方案设计技能

教学方案设计技能的考核以笔试为主,考生进入预设考场,采取现场抽题的方式,利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在试题纸上作答,期间不得翻阅任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技能包含若干子技能,例如学情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PPT设计技能等诸多方面。在各个子技能的基础之上,考核小组关注其教学方案的逻辑性、创新性,本研究拟定了教学方案设计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二阶段评价表2。

2.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技能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技能的考核是阶段考核制考核过程中唯一需要机考的测试。考生进入机考考场,登录学校提供的账号,制作课件的素材库由校方负责组织筹备。制作课件内容需与上一技能考核的教案相匹配。测试过程中,学生不能携带任何电子设备,监考人员应为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教师,以防测试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最后,学生应在35分钟内完成课件制作并且上传系统,提交给考核小组进行评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包括课件的制作与演示、内容色彩上的搭配、动画的合理搭配等内容。根据以上内容,本研究拟定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运用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二阶段评价表2。

3.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阐述,达成课程教学的目标。讲解技能的考核以模拟授课的模式开展。首先,考生进入微格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前两个技能考核过程中制作的教案及幻灯片),评委查看教案及学生信息。在时间安排上,模拟授课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考核小组以“学科专业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形式组成,在学生进行模拟授课时,微课教师进行前后摄像头的录制,后续可供学生自省自查。讲解技能从讲解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展开,本研究根据以上因素,拟定了讲解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二阶段考核表2。

第二阶段的考核以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讲解技能为主,每个子技能得分在85分以上,方能通过考核,第二阶段考核未通过者,无法进入第三阶段考核。学院拟要求每位学生在研一第二学期期间完成第二阶段的考核,每间隔一个月,在月末统一开展一次考核。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应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识别自身优点和可改进的地方。

(三)第三阶段

阶段考核制的第三阶段拟安排在学科语文研究生第二年级,分别考核提问、结束、课堂管理这三个子技能。阶段考核制第三阶段的考核时间是研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在校方合作的中小学高校实习。故这一阶段的考核是45分钟的中小学真实课堂教学,前后双机位拍摄,线上提交给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1.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的考核内容主要是问题设计、学生回答、教师反馈三部分。考核小组需要建立一个考库,设计教学场景并提出要求。学生需要准备一系列跟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其中需要包括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引导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等。考核小组通过观察学生的提问过程、评估该提问的有效性和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反馈。本研究根据提问技能的考核内容,拟定了提问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三阶段考核表3。

2.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对于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点拨,巩固知识教学的环节。结束技能的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内容和作用两部分。同样的,该技能考核依旧是线上打分。考核小组可以对考生提出要求,例如,有效总结课堂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升华、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等。学生根据考核小组提出的问题,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侧重性呈现。最后本研究根据结束技能的特点拟定了结束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三阶段考核表3。

3.课堂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技能即教师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课堂时间、纪律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等因素的调节和管理能力。该技能的考核形式以结构化面试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线上录课为主,结构化面试的题库可参考教师资格证、教师编等考试的题库,考核过程采用腾讯会议等线上形式,最终形式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灵活变动。考核小组对考生提出2个问题,学生需要在5分钟内完成作答。结构化面试的作答评分标准对应教师机智。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考核内容主要分为时间和纪律两方面,课堂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课堂氛围营造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有效把控课堂。最后,本研究根据课堂管理技能的分类,拟定了课堂管理技能的考核标准,具体详见第三阶段考核表3。

第三阶段的考核以提问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组成,要求每个子技能得分在85分以上方可通过考核。学院拟要求每位学生在研二期间完成第三阶段的考核,每间隔一个月,在月末统一开展一次考核。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应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点和可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阶段考核制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考核方式从片段式教学到15分钟无生试讲模拟教学,最后进行45分钟中小学真实语文课堂的考核,对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检测,全面评估学生在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具体详见考核内容总表4。

阶段考核制有利于提高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就目前来说,现阶段关于阶段考核制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浅层阶段,阶段划分依据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考量。阶段性目标应当与学科语文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从而开展相对应的阶段性测试,真正落实阶段性要求。在阶段考核制的实施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业档案,记录每位研究生的学业和研究能力的成长和进步情况,适时地引入教育资源,如研究方法培训、学术讲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阶段性的目标,提升个人教学实践能力。

阶段考核制执行定时定量的考核,有利于校内外导师更好地合作培养学生,加强校内外导师之间的联系。阶段考核制注重考核的全程化,从学生自评到小组互评,最后由老师测评的多元测评方式,从片段式教学到无生试讲,最后进行45分钟中小学真实语文课堂考核,不仅课程评价灵活,而且考核形式多样,有利于达到切实提高学科语文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阶段考核制只是提出了阶段性的考核标准,具体的阶段考核制应如何操作,可根据各所学校的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不同而灵活进行变动。在推行阶段考核制的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制定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虚心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及时调整,时刻注意阶段考核制的实用性;在推行阶段考核制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作为语文教师的学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天平不倒,避免将学生培养成教书工匠。

参考文献:

[1]陈宇.本科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考核方式优选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2]曹华清, 张艳. 基于学术性与职业性统一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摭谈——以学科教学(历史)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1): 103-109.

[3]谢本亮, 陈勃, 谢志勇. “赛学制”与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 (10): 10-15.

[4]邵光华.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 (2): 87-91,47.

(责任编辑:刘洁)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研究——基于C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调查分析”(YJY202339)。

" "作者简介:姜丽(200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吴桂美(1976—),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教育硕士
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海外实习教学适应性调查研究
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海外实习教学适应性调查研究
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 00:31:26
协同创新中教育硕士导师团队建设对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31:35
基于参与式工作坊的模式: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2:45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初探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12:54:00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11:06:57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6期)2016-07-06 2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