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党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

2025-02-20 00:00:00李晓 杨芳 姚雨涵
党政论坛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党校青年教师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是党校的经典与特色课程,如何提升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能力对于党校薪火传承至关重要。作者通过调研发现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制约其教学能力提升的瓶颈,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青年教师需要提高从政治信仰到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化能力;党校和教研部门需建立完整的课程孵化体系,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关键词]党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①。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主阵地。党校教师讲授、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责无旁贷。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是党校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党校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打造成党校的经典与特色课程,是一代代党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立足调研,综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S党校为例,发现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S党校师资队伍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整体性新老更替,如何使青年教师更快成长起来,涌现出更多能讲善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名师大家,是党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课程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很好满足学员需求

如果把课程比作产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展开分析,那么党校教师就是供给侧主体,党校学员则是需求侧的重要一方。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课程的质量,既离不开对需求侧的长期跟踪和精准把握,也离不开对供给侧的持续改进和更新升级。

据此,作者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课程的教师,另一类是S党校培养类班次(包括中青班、青干班等)学员。本次调研共向48位教师和219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6位教师进行访谈。

按照党校系统对于精品课的评价标准(①坚持党校姓党;②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③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相互照应;④有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⑤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适宜的表达技巧),作者从学理性、实践性、艺术性三个维度对调研结果展开分析。

(一)对于课程供给侧主体——教师而言,存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从学理性维度来看,一半以上的被访教师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难点或者挑战主要在于缺乏相关研究基础支撑课程内容,导致课程学理性不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文本,不断消化和理解其中的规律性认识,再提炼和升华为党言党语进行解读,最后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学员分享。

从实践性维度来看,半数被访教师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挑战是难以将经典著作内容与社会实际、工作实践相结合,且缺乏合适的实践案例作课堂的支撑。如何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学员的工作实践,是很多教师在授课时面临的问题,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效果的关键。

从艺术性维度来看,通过调研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的不同授课形式中,1/3的教师为牵引式教学的课堂效果打5分(满分为5分,下同),比例最高;为研讨式教学和主题教育/情景模拟的课堂效果打5分的人数次之。调研同样发现教师普遍认为牵引式、研讨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难度系数高于传统的专题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课堂设计,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授课技巧,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但更倾向于采用难度系数较小、不容易出错的专题讲授法。

(二)对于课程需求侧主体——学员而言,课程供给不能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从学理性维度来看,学员对教师讲解的学理性、政治性给予较高评价,获得4.5分。但60%的学员认为青年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在于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阐述不够深入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涵丰富,学员往往不能通过自学领会其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需要党校教师作为领路人。通过调研可知,将近80%的学员期待通过教师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思辨能力,扩充理论知识储备。

从实践性维度来看,56.4%的学员认为青年教师难以将原著与当前社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学员普遍认为,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实际、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创新性的阐述、继承式发展。

学员对“课程内容对实际工作的应用性和指导性”以及“课堂案例贴近实际,帮助理解原著”这两项评分最低,仅为4.23分。党校的学员大多实践经验丰富,来自不同的单位、处室、职能部门,带着不同的问题,期待通过党校的学习进修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目前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需加强。

从艺术性维度来看。学员对牵引式教学的评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各种教学方式中得分最高的(尤其是由青年教师采用牵引式教学),其次是研讨式教学。79.8%的学员认为青年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授课方式和互动形式,氛围轻松活跃”,60.6%的学员认为青年教师“充满激情,能够调动学员积极性”,这表明,青年教师上课氛围比较轻松活泼,敢于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员学习原著的积极性与兴趣。

综合对教师与学员的调研结果,可见教师与学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存在共性。学理性方面,青年教师缺乏相应的科研支撑,对理论的阐述不够深入;实践性方面,青年教师将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艺术性方面,牵引式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得到教师与学员的一致好评,但授课难度较大。

通过对青年教师访谈我们了解到,青年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学和研究受到了主观和客观的多重因素制约。从课程本身来说,开发时间周期长,需要青年教师长期的学术积累和深入研究;S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主要在中青班等培养类班次中开设,每年仅有1—2次的授课机会。由于课程内容本身深奥难懂,难以获得叫好又叫座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师的最终教学评分。

二、对策建议

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青年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能力中的短板,建议采取“内外兼修、双管齐下”的方式,形成校院—教研部门—青年教师上下联动机制。一方面青年教师要加强内功,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夯实内功,厚积薄发,提高青年教师“三个转化”能力

一是从政治信仰到教学内容的转化。青年教师只有自身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才能把课讲得有深度、有底气、有魅力,才能引导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青年教师要想上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首先自己要对原著理解透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坚定这一信仰。

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丰富的理论,青年教师要将仍然熠熠生辉的经典理论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及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将经典理论蕴含的思想、方法、观点转化、升华成与时俱进的课堂内容;要多调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结合实际问题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的指导意义。

三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化。青年教师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还需要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体系转化为党校学员能接受的话语体系。目前,S党校在中青班等培养类班次中,通过问题牵引式教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青年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积极借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景剧等教学方式,尝试探索牵引式、研讨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帮助学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提升思辨能力,在交流分享中持续加深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二)以制度化设计和组织化运行为抓手,推动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建立一套完整的“选育管用”课程孵化体系,打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

一是遴选优秀青年师资。把有没有相关学科背景、有没有强烈执教意愿、有没有科研成果支撑作为必要条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教学潜力的青年教师,建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人才储备库。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设立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青年教师的专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改革以及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科研项目资助。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课程教学中突出的青年教师,可以帮助其申请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教学创新奖等奖项。

三是启动长期跟踪培育计划。“三个转化”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培育,要符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和教研规律。如制定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能力培养规划,从理论学习、党性修养、挂职锻炼、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决策咨询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开展研学、考察、调研、读书会、培训班等形式,营造互学互鉴的良好氛围。

2. 通过组织化运行,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是完善导师带教制度。在“青年教师开发与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中需要的支持与帮助”方面,有64.6%的教师认为应当对“老带新”带教内容进行深化。为青年教师安排具有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多年经验的资深教师作为带教导师,从原著研究积累、讲稿打磨、集体备课、授课技巧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积极推动带教导师与青年教师合作备课,采用AB角或双讲的方式上课,既有助于带教导师将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转化为传承的接力棒交到青年教师手中,又能够给予青年教师登台授课、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成长机会。

二是拓宽试讲平台。调研显示,有68.7%的教师认为青年教师迫切需要获得在党校不同层次班次中授课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锻炼教学本领、提升教学能力。还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讲授经典课程的机会。此外,青年教师可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试讲,邀请相关教研部门老师作为听众并进行点评,形成真讲真练、边评边改的讲评机制。

三是打造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的名师,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功底,又要能切实掌握党校教学的客观规律,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探索从学校层面建立名师工作室,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双选。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会议、研讨、试讲等,并以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效果作为重要遴选考核标准。

四是设立专项评审制度。设立青年教师专项评审机制,有意愿开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的青年教师可以进行单独申报、单独评审、单独反馈。通过评审后的课程经校内试讲后进入主体班授课,同时由督导组进行教学效果督查,结合学员评议和督导反馈进一步优化讲课内容。

注释:

①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员》2019年第24期。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党校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SPOC背景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3:59:42
MOOC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9:34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05:44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