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保持” 做好高校辅导员“心”角色

2025-02-20 00:00:00况琰
企业文明 2025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着每一位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通过“四个保持”做好“心”角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持乐观向上的引领,做“率先垂范”的“知心朋友”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信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需求,成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可以倾诉、依赖的对象。作为“率先垂范” 的榜样,辅导员自身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正能量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标杆。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与辅导员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辅导员的乐观向上能够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加强自我修养

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例如,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阅读经典著作,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面对问题时展现出从容不迫、积极应对的姿态。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开展主题教育

围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举办“阳光心态、快乐生活”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保持知行合一的洞察,做“见微知著”的“贴心管家”

作为“贴心管家”,高校辅导员要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而“见微知著”则要求辅导员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能够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洞察其心理变化和潜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通过日常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沟通,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赢得宝贵时间,避免问题的恶化。辅导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惑,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

学习心理学知识

辅导员要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例如,参加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课程,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和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建立信息收集渠道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信息,与学生干部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班级座谈会,关注学生的社交媒体动态等。及时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信息,为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提供丰富的素材。

加强日常观察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学习状态等。例如,当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或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保持循循善诱的培育,做“春风化雨”的“暖心顾问”

“暖心顾问”这一角色,要求高校辅导员以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辅导员要像温暖的春风一样,用温和、细腻的方式滋润学生心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辅导员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应对方法等。例如,每学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举办系列讲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组织心理拓展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拓展活动,如团队建设、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

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在咨询过程中,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隐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行为方式。

保持统筹兼顾的介入,做“鼎力相助”的“安心导师”

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安心导师” 的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度过危机。同时,辅导员还要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和建议。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够及时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干预工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和成功率。此外,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安心导师”,可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制定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和干预流程,加强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等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危机预警网络。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或情绪变化,及时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初步评估和干预。

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

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及时转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心理评估、治疗和康复工作。同时,邀请专业人员为辅导员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做好跟踪与后续支持

在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后,辅导员要持续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跟踪服务和后续支持。例如,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恢复情况,帮助他们调整学习计划和生活节奏,鼓励其积极融入校园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滋养。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通过“四个保持”,担当起“知心朋友”“贴心管家”“暖心顾问”“安心导师”等不同的“心”角色,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辅导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履职尽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王一平)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