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庆油田物资公司服务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保障中心)党总支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特别是针对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组织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系统推进“五大举措”,积极探索特色方式方法,较好地促进了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的整体进步,有效促进了基层党建水平的全面提升,切实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建设措施,筑牢党务工作者思想之基
拧紧“总开关”,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利用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每年在党务工作者队伍中至少开展一次理想信念专项教育,引导其认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客观剖析,涤浊扬清,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针对发展实际,长期在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开展以“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服务群众创造和谐”为主题的“双服务”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凝聚“动力源”,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一是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每年安排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学习不少于学习总体安排的40%,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务工作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作为重点,利用专题培训班、自我学习、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学习,并辅之以书本、报刊、网络等多渠道,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用好“传家宝”,切实深化思想作风建设。在党务工作者队伍中深入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传统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活动,引导党务干部自觉继承优良传统、传承弘扬“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好经验。
完善队伍选配措施,改善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
严格选配标准。一是把政治标准作为选配党务干部的第一标准,研究制定《基层党务干部选人用人实施办法》,深入考察干部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方面的现实表现,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二是明确专业化党务干部选任标准。研究制定《基层党务干部选人用人实施办法》,明确从事党务干部所必备的基本理论能力、组织能力、撰写能力等要求,要以“事业为上、人岗相宜、人事相宜”为原则,更加注重党务岗位所需实际能力的考察。
优化年龄结构。针对本单位党务工作者队伍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年龄结构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对现有队伍中存在的年龄结构问题进行优化,搭建较为科学的年龄结构模型,对基层党务干部年龄结构梯次配备给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对优化调整实行全过程监控,在基层每次干部调整期间,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的合理化,促使党务工作者队伍年龄结构达标,年龄层次保持动态的梯次化结构。
重视典型培养。一是形成培养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树立培养党务典型意识,书记是党务典型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并纳入对各级组织的年度考核,把培养造就党务典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二是要加强典型宣传。一方面,要确保典型的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降低标准,也不人为拔高。另一方面,对于党务干部典型采取分步骤、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宣传,组织典型事迹座谈会、报告会和研讨会,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优化组织运行措施,改善党务干部工作环境
配齐配强党务工作岗位。一是对党务岗位设置偏少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党务工作岗位满足实际需要。对于机关岗位编制总数偏低的单位,可以经过审批增加党务工作岗位,以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运转。二是对于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本着“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以专为主,以兼为辅”的原则配备党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原则不设兼职党支部书记;机关党支部以兼职党支部书记为主,但要严格把关,加强培养,确保“兼职要专心,兼职要兼事”。
规范党务工作相关制度。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大队基层支部工作条例》,加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化建设。二是开展“规范化支部创建“活动,以班子建设规范、组织生活规范、工作流程规范、资料管理规范为主要内容,常抓不懈,促进基层党务全系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提供必要基础物质保障。一是打造一批基层支部活动室。本着“节俭、实用、突出基本功能、突出自身特色”的原则,建立学习、培训、活动、宣传于一身的党支部活动阵地。二是支持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结合各自支部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特点突出、载体丰富的党建特色活动,上级组织给予经费支持。
丰富培养培训措施,提升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
实现党务工作者培养制度化。一是针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现状,制定党务干部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一方面解决党务干部中存在的诸项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有重点有目标地强化相关素质能力的提升。二是完善党务干部培训体系,从组织领导、牵头承办部门、流程控制、培训纪律、培训考核等,努力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
持续探索党务干部培训新模式。这两年,保障中心开发了以“行动学习法”形式为主线的党务干部培训班。自培训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与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建设。在进一步推进中,一方面突出“行动学习法”特色的同时,还要保留较高占比的传统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探索“互联网+党建”的培训模式,重点开展“移动互联”模式下的党务干部培训教学方法。
抓实业务能力培训这一关键点。一是加强党务专业能力培训,促使党务干部熟悉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流程规程,提升实操能力。二是要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组织能力的培训,促使党务干部有效地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
健全考核激励措施,增强党务工作者责任意识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是确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出台《党务工作者考核评价办法》,以此统一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工作。二是强化考核针对性。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重点考核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情况;对基层机关党务人员,重点突出日常工作考核和基础工作考核。三是丰富考核评价途径。对于基层党务干部的考核,综合运用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检查基础工作等方式方法,同时探索新的考核途径,比如拓展考察空间,注意考察党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
对考核工作加强监督指导。一是把考核制度严起来。针对有的党务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情况,善用考核“指挥棒”,把“好”干部考出来,把“懒”干部晒出来,以考核倒逼其履职尽责。二是把考核过程管起来。进一步明确考核主体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考核人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公道正派地评价干部。加大对考核失误责任的追究力度,对违反考核工作纪律的,作出严肃处理。三是把考核结果用起来。将年度考核结果与党务干部选拔任用有机结合,与干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良性对接,与干部评优评先、能上能下挂起钩来,让党务干部考核由“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注重政治关怀强化正向激励效应。一是加大对优秀党务干部选拔使用力度。按照干部需求,拿出一定比例的基层干部岗位,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开展竞聘,将优秀者选聘到相应级别干部岗位。二是在基层干部退出机制上公平对待党务工作者。部分党务干部由于工作履历的原因,缺少现场施工监督经验,短期内虽无法安排到HSE(健康、安全、环境)监督岗位,但可以经过扎实的培训,进而实现岗位履职。
(责任编辑:李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