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的影响是多维而非单一的,同时也是缓慢而久远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需要赋予更宏观的视角,从文化发展的轨迹演化中深刻认识电力企业的文明气场与文化气质,探索电力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路径,实现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地、新阶段、新境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深刻认识电力企业的文化底蕴
自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黄浦江畔亮起,14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电力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巨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电力工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锤炼铸就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电力企业具有天然的文明禀赋。电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现代文明的血液,电的广泛应用无疑是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飞跃,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能取代蒸汽机开始,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智能革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电作为一种能源动力是始终在场的,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与文明的紧密联系,使得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电力企业也天然具有文明禀赋。
电力企业具有绵延的文化血脉。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电力企业在探索中开拓、在传承中创新、在奋斗中前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孕育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忠诚担当、求实创新、追求卓越、奉献光明”的电力精神。多年来,电力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凸显了电力光明、能动的文化特质。
以“四个融入”明确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工程,坚持将文化融入战略、管理、业务、行为,方能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地、新阶段、新境界。
将文化融入战略,为战略提供牵引和推力。电力企业要坚持文化与战略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引导、修正和保障、强化作用。要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发展战略的指南针。将企业文化融入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在独特的企业文化、资源禀赋、市场环境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所有战略举措都能与企业的整体价值观保持一致,确保工作实践与企业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战略管理体系,把战略转化为战术、组织和行动,推动企业文化的价值主张一步步成为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确保企业始终在统一的使命和战略下健康发展。
将文化融入管理,为管理丰富思想和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解决如何在外部生存和内部生活中获得平衡与提升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最终必须体现在企业的组织运作、业务模式和员工的行为结果上,要推进企业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管理实践深度融合,转化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价值准则。一方面,要将文化融入企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让企业文化落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必须构建价值观牵引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完善基于价值的奖励制度、为契合企业核心价值的员工提供职业晋升机会、开展先进评选表彰等,从而实现价值管理。另一方面,要将文化融入企业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实施的重要载体,注重在培训中传承和发展企业核心价值和宝贵精神财富,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干部的管理技能和员工的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将文化融入业务,为发展拓展思维和方法。真正有效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得到干部员工的认同,更应与具体的业务实践相融合,切实创造价值。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国家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大国重器”,电力企业需要扎实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助力乡村振兴、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中充分导入企业文化、发挥文化重要作用。要着眼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设计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发展的准则,着力打造契合电力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文化,以一流文化赋能一流企业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将文化融入行为,为员工明晰标准和方向。企业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工作方式,对规范员工行为、明晰员工工作目标和方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必须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具体行为、实际操作中,文化才能发挥其真正效用,从而引导员工不断在奋斗中奉献、在奋斗中成长。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践行企业文化。他们的言行举止、决策方式和工作态度都会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展示出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次,通过办公环境的设计、团队活动的组织等方式体现企业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再者,需要持续关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文化的践行情况,收集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以“三化”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不断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机制保障,从而实现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将文化内化于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认同,是最高形式的认同,而执行力的提升源自文化认同。将文化内化于心,就是要用心用情加强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发挥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作用,培养干部员工的家国情怀,让文化在干部员工心里播下种子、生根、开花、结果,既提高理性认知,又强化情感认同,找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契合点,以文化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使员工心怀使命、奔赴理想、奋发图强,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
将文化固化于制。价值观的作用是真正成为企业一切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指引,衡量制度的优劣,关键在于释放个体能量、激发组织活力,这需要将文化固化于制。一方面要建立价值观考核机制,将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形成定性、定量评价标准,以考核倒逼文化落地;另一方面要将企业文化植入制度,建立适应企业核心价值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为准则、岗位规范、制度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素质提高,切实以充分彰显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
将文化外化于行。文化只有落实为具体行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凸显价值和效用。将文化外化于行,就是要追求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立足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重点任务,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招聘、培训、奖惩、宣传和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强化员工的行为引导和约束,推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实践、业务流程、员工行动深度融合,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加速度和驱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电力企业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一流的企业文化带动企业发展繁荣进步、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显现,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 (责任编辑:卢 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