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应城热电厂)结合业务特色和区域优势,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三色文化”的基础上,繁育出特色鲜明、作用突出的“应成领先文化”,为应城热电厂在绿色转型发展新时期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十年来,应城热电厂坚持将“应成领先文化”建设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切实将精神力量注入能源安全保供、绿色转型发展、战新产业发展、自主创新、降本增效和企业治理之中,引导员工自觉严把生产安全规范、紧抓绿色资源开拓、加强技术技能提升,坚持精益求精对内要效益,不断优化企业运行效率,创造更大的收益。
“应成领先文化”的内涵实质
“应成领先文化”是在华能“三色文化”基础上,结合应城热电厂业务特色和区域优势发展而来。它以应城热电厂的核心价值观、初心使命和战略目标为精神内核,同时在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全面落地,形成了系统化的文化体系。在建设模型上,聚焦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四个层面”的整合,夯实文化基础;通过“五个方向”的调整,将“应成领先文化”建设成效转化为安全生产、绿色发展、价值创造、企业治理等实际效益,与综合能源示范企业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为企业各项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建设“应成领先文化”的实践做法
党建强心,形成红色引擎。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强导向。应城热电厂党委立足公司实际,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应电先锋·党员示范”主题实践活动,将党员团青群众一体纳入,建立评优评先体系,激发全体党员职工队伍内生动力。二是抓好品牌建设强堡垒。各党支部结合“应成领先文化”内涵,制定年度品牌建设方案,目前已孵化出“三服务”“清廉正风、宣教铸魂”等九大支部文化品牌。三是抓好党员先行强示范。各党支部以“应电先锋·党员示范”实践活动为载体,实行“党员积分制”评分量化。全厂共设立16个党员示范“区岗队组”和6个党员创新工作室,保障重点工作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群团共进,激发内生活力。一是打通职工建言献策渠道。应城热电厂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动员大会座谈会等多形式解读企业发展蓝图,强调“应成领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征求职工意见,完善“应成领先文化”内涵。二是打通职工诉求渠道。落实“领导班子接待日”和党建联系点制度,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单身宿舍供应、送餐质量提升等各种问题。三是打通职工成才渠道。从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方面入手,建设公平、透明、规范的职工成长成才平台,组织“匠心筑梦”“青年大学习”等竞赛学习,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做好人才储备。
融合发展,促进价值实现。一是聚焦能源安全保供,着力培育安全文化。应城热电厂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觉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讲好安全生产专题党课,开展好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支部书记带头“抓安全”,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二是聚焦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培育发展文化。应城热电厂始终聚焦建设“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企业,建立绿色转型发展专班等,加快节能减排,创造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是聚焦技术创新创效,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应城热电厂开展“专利‘质’‘量’双提升职工劳动竞赛”,发展“化学创新”“智慧供热”等创新工作室,通过专业培训、技术讲堂等方式,解决生产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吸引更多职工创新。四是聚焦企业精益治理,着力培育管理文化。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形成“岗位靠竞争,在岗受管理,落后被淘汰”的管理方式。针对生产、经营等方面,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现场管控,使现代化技术设备与现代管理达到和谐统一;广大党员带动职工学理论、学技术、学技能,不断提升理论与工作水平。五是聚焦员工成长成才,着力培育关爱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行人才“双通道”建设,满足职工职业成长需求;坚持以赛代训、以考促学,不断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关爱困难职工,帮扶因病致贫职工;大力开展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应城热电厂运行分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宣教铸魂,实现长效传承。一是建强企业主流宣传阵地。创立“应电之声”融媒体创新工作室,形成宣传矩阵,开发公司内网、微信公众号等常规宣传平台,同时面向“学习强国”、《中国电力报》等主流媒体打通宣发途径,全年发稿300余篇,获评中国电力报“优秀通讯站”。二是搭好职工文化生活平台。完善“职工之家”建设,打造多种文娱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趣味运动会和节日特别活动,组织好工作慰问,营造温馨“职工之家”氛围。三是擦亮应城热电厂特色品牌。通过政企校企支部共建、道德讲堂等载体,对内选树标杆、表彰先进,营造积极氛围;对外宣传报道“应成领先文化”成效和典型做法,擦亮应城热电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应成领先文化”的建设成效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力响应湖北省“双碳”目标任务,深化“五联”机制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揭榜挂帅,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直面资源激烈竞争,全力争取建设指标,快速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两年时间内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当前,电厂新能源装机达670MW、投产500MW,占比超过总装机60%,系湖北省内同类型火电企业中转型最稳最快,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电厂。
示范品牌影响广泛。立足应城、覆盖孝感区域,与地方政府签订新能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湖北省能源局、国家电网、应城市政府、华科大等多家政府和高校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截至目前,综合能源基地受调研参观累计达5000余人次。从“零”起步培育新能源开发建设专业队伍,推进战新产业发展,与地方合作多个项目。多人获评中国华能集团“新能源前期发展工作标兵”等荣誉,应城热电厂开发建设部获评“先进集体”。党建“五联”相关课题获评中国华能集团党建政研课题一等奖,《中国电力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应城热电厂绿色转型发展先进典型事迹。
节能减排贡献突出。突出发挥国资央企龙头领航作用,全面贯彻“长江大保护”理念,引领地方节能减排创实效。在未取用一滴地表水的前提下,创新开发中水深度处理系统,年利用中水达800万立方米,累计节约取水费用3000余万元,开拓与当地政企和生态保护等共赢局面。着力提升城市乡村环境质量,相关项目获湖北省国庆创青春大赛优胜奖,一次性节约投资成本约3800万元。应城热电厂获评“湖北省节水型企业”“省级节水标杆”“湖北省第二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服务地方贡献卓越。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全力保障供气,为地方工业发展和民生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建“供热提升”党员攻关组,持续推进地方“上大压小”工程,实现优质经济循环。前瞻性获取应城市供热特许经营权,自主建设运营三条主热网管线,覆盖应城地区18家大中小型工业用户,为当地政府创造了集中供热优势,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煤炭供应形势紧张,应城热电厂党委克服煤价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不计成本保障地方热气供应,至今连续五年实现供热“零中断”。2023年3月2日,应城热电厂供热量首次突破万吨,11月10日,提前50天完成年度供热量245万吨,在工业供热领域绩效始终保持在湖北省前列。同步助力地方消费扶贫、城市志愿服务等工作,孝感市发改委、应城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发来感谢信,致谢应城热电厂全力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朗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