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猪瘟是具有极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疫病且备受生猪养殖行业关注,因此应对防疫部门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在生猪养殖链条中要加强监管、团结协作,实施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防疫措施,以遏制非洲猪瘟疫情扩散与传播。文章聚焦四川凉山金阳县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的生猪检疫监管,探究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措施,提升生猪检疫监管效能,详细论述加强监管、强化沟通、完善培训、落实监督等策略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猪检疫;监管措施
在非洲猪瘟疫病管控工作推进过程中,确保生猪防疫、检疫流程有效执行,对保障生猪养殖生产链条完整与食品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属于维系畜牧产业稳健发展及遏制疫情扩散的关键措施。目前,生猪防疫检疫监管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严重阻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的生猪检疫效能,已成为监管部门与养殖户的共同目标。
1 加强监管,引入多元检疫手段
生猪防疫检疫效能不佳,主要原因是监管缺失,其不仅影响生猪疫病防控成效,更对畜牧业长久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相关部门应重视监管不足在生猪防疫检疫中的关键,积极探究其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全面审视,能够提升监管效能、增强防疫检疫工作效能与信心。
一方面来说,缺乏有效监管将引发疫情蔓延。在畜牧养殖领域,猪只疫病的突发对畜牧产业及食品卫生构成巨大风险,若监管不力,养殖基地与市场疫病监控不周,病毒可能蔓延至更广区域,导致疫情难以控制。同时,监管缺失亦可能催生劣质畜牧产品,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监管不力可能导致养殖行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
为确保监管效能不足的现状可以得到根本改善,亟需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首先增强监管部门的监控与执行效能。监管部门需对养殖基地及市场实施更严密的监控,确保疫情能够迅速被发现并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出台更为严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从而增强守法意识。另外,还需强化监管部门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技能升级。监管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增进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推动跨部门协作,提升防疫检疫工作整体协同性,通过加大公众宣传与教育力度,提升防疫检疫工作的公众参与度,进而增进养殖业与监管机构间的相互信任[1]。
2 强化沟通,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在生猪防疫检疫领域,技术发展迟缓与信息交流阻塞问题较为常见。疫情的发现、有效预防和及时遏制方面至关重要,同时影响养殖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技术发展迟缓会给生猪疾病监控与防控工作的展开带来一定影响。病毒种类持续进化与变异,对检测与防控手段提出了持续升级与优化要求。若监控防控技术未能及时跟进,会错过对新疫情出现或现有疾病扩散的应对。同时,技术发展滞后还会使防疫策略不够精确,造成资源浪费,使防疫效能受到影响。而信息交流阻塞,则会加速疫情蔓延速度,当疫情信息不能迅速送达到有关机构和决策者手中时,就会导致延迟实施防控措施。同时,沟通障碍还可能造成各机构之间协作不畅,难以实现联防联控,进而加大疫情管理复杂性。另外,沟通不畅还可能引发区域间出现信息差,导致部分地区无法迅速应对疫情,直接影响更大范围的防疫效果。
对此,相关部门首要任务是强化生猪疫病监控与防控技术的创新与普及,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以促进技术革新,研制出更为精确的检测手段,增强疫苗效能,保障防疫策略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同时,积极完善信息交流体系,各级政府机关、畜牧养殖企业以及监管单位需构建起高效的信息交流体系,保障疫情资讯可以迅速、精确地传递与交流。通过拓宽国际交流合作,与各国及国际机构交换疫情资讯,构建起跨国界的防疫协作体系。此外,还应增强决策者与从业者的防疫认知及培训力度,加大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升他们的防疫意识和处理突发状况的技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重视自身职责,有效应对生猪疫情[2]。
3 完善培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养殖人员综合素质及培训质量对生猪防疫检疫工作的推进至关重要,无论是检疫人员职业技能,还是生猪养殖户防疫观念,直接影响着疫病监控、预防以及管理实际效能。若工作人员素质及培训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生猪疫病无法被及时察觉和有效遏制,检疫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才能准确判断疫病情况,并合理执行隔离、治疗和报告程序。若检疫人员素质不达标或培训工作不够充分,极易出现遗漏诊断或错误判断等问题,导致生猪疫情无法得到迅速控制。另外,生猪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提升同样不容忽视,如果他们没有接收到足够的培训和教育,就很难采取恰当预防手段,大幅提升生猪疫病扩散可能性。
监管部门人员检疫能力与养殖户防疫意识同样需要加强,以便对生猪防疫检疫工作实施监管。监管人员若素质欠佳,便无法妥善执行任务,个别人员甚至会出现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的问题,严重损害监管部门权威性,而专业知识匮乏和培训不足,则会导致监管部门在制定决策和实施政策时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养殖户受培程度弱,会出现忽略防疫条例,不遵循规范流程,甚至实施违法手段,出现削减开支或提升产出等情况,而此类违规举动极易引发疫病扩散,对养殖业及公共健康威胁巨大[3]。
在生猪养殖产业链中,身处一线的养殖者是与猪只近距离接触的关键角色,其在生猪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因此,强化基层兽医人员防疫技能,对于保障生猪疫病防疫工作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相关部门虽已加强对养殖户,特别是年轻养殖户的技能教育,但对于庞大的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培训却明显不足,这一状况亟待在未来工作中予以改善。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养殖户养殖技能和生物安全意识,更要着重对基层兽医管理人员进行深入培训。这是因为他们在日常与生猪频繁接触中,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在饲养过程中识别患病猪只异常情况,迅速发现疫情。同时,在面对疫情时,能主动应对,采取正确处理措施,以有效防止疫情扩散或出现报告错误。
4 落实监督,提高屠宰管理效能
为确保生猪养殖源头安全,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流程,加强日常巡查和健康状况医学评估,并定期实施实验室检验,坚决杜绝病猪流入市场。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无特定动物疫病区域生猪调入规章制度以及跨区域调运原则,保证从省外调入的生猪手续完备且符合法律法规。
严格规范个人、生猪承运企业及运输工具的登记备案,确保车辆彻底清洗与消毒,未完成备案及消杀的运输工具严禁参与生猪运输。想要有效实施这一政策,需交通、生猪监管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在区域内对生猪运输进行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规避检疫、非法使用未备案车辆运输生猪、非法通过指定通道以及非法收购、贩卖病猪死猪等违法行为。监管站需实行每4小时一轮的值班制度,严格执行证件查验、物品消毒、源头灭病等措施,坚决阻止疫情传入和扩散。
另外,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屠宰过程中的各项规定,确保兽医队伍能力符合工作需求,要求屠宰单位对非洲猪瘟进行标准化自我检测,并加强对屠宰单位的监管与抽样检测,定期对区域内生猪屠宰场所进行全面抽样检查,一旦发现阳性样本,第一时间停止该区域屠宰及加工工作,并立即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同时对阳性猪只实施无害化处理,后续二次检测确认无异常后,方可重新启动该区域生产工作。监管站兽医工作人员需严格履行日常监督和屠宰检疫职责,对于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个别现象,必须严厉惩处,并将其从官方兽医行列中剔除。对涉及非洲猪瘟自检舞弊、违规处理病猪尸体等违法行为的屠宰单位,必须立即暂停其营业并进行整顿,对于情节恶劣者,依法取消其生猪屠宰资质。另外,需积极推进生猪屠宰单位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小型生猪屠宰场所合并与转型,以促进生猪屠宰行业水平的整体升级与
优化[4]。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困难性与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化和规模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生猪疫病问题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和食品市场带来了极大挑战,非洲猪瘟作为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疫病之一,检疫工作者需加深对非洲猪瘟的了解,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检疫能力,进而推动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与长期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志锋.基层乡镇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河南农业,2024,(17):71-72.
[2] 勾杰.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现状的思考及建议[J].兽医导刊,2021,(13):77-78.
[3] 李清兰.非洲猪瘟防控期间生猪检疫监管措施及问题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21,42(06):37-39.
[4] 刘波.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监管问题及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7):133-134.
收稿时间:2025-1-9
作者简介:唐旭(1986.9—),男,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