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实施策略。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采取以课文为基础,促进整本书阅读;开展线上阅读,拓展阅读内容;营造阅读环境,创设阅读氛围等具体策略。研究发现,引入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参与感,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1.00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语文课堂仍然以片段文本为中心,缺乏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因此,如何将整本书阅读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并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意义
(一)语言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型和复杂的语法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语言风格,学习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此外,整本书阅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需要理解和串联起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情节,这有助于其形成连贯的思维和全面的视角。整本书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辨别书中的观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反思,从而使其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审美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拓宽审美视野。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视角来审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传递的情感,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此外,整本书阅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以课文为基础,促进整本书阅读
教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指导阅读方法、构建学习体系,并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接下来结合教材内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阐述一下如何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1.结合课文,提升整本书阅读兴趣
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冒险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未知与惊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节选内容,向学生展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片段,如他如何建造住所、捕猎食物、与野生动物斗智斗勇等。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鲁滨逊这一角色具有坚韧不拔、勇敢智慧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除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例如,介绍与荒岛生存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讲解一些历史上的真实漂流事件。拓展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对整本书的关注。
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在介绍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故意留下一些悬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一一克服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想要通过阅读整本书来寻找答案。在阅读课文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鲁滨逊的冒险经历、性格特点等话题进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如:“你认为鲁滨逊能够成功生存下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和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会对整本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布置与整本书阅读相关的任务。例如,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或者组织一次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分享会,从而给学生提供明确的阅读目标,促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
2.结合课文,提高整本书阅读技巧
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丹尼尔·笛福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信奉长老会,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通过介绍笛福的生活经历、文学地位以及《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灵感来源,如真实的海难事件和当时的探险热潮,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作品的整体认知。这样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故事的时代背景,从而加深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
在阅读节选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剧情的关键转折点。例如,鲁滨逊遭遇海难后流落荒岛、他在岛上如何生存自救,以及最终如何获救等情节,都是剧情发展的重要节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转折点,可以让学生学会捕捉故事中的高潮部分,理解这些高潮如何推动情节的发展,并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断能力。
除了了解作者和关注剧情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所传递的核心内涵。《鲁滨逊漂流记》不仅是一部冒险小说,更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如人的生存意志、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孤独中的自我救赎等。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作者对于鲁滨逊表达的肯定态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主题,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表层情节,更能触及作品的深层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开展线上阅读,拓展阅读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一种主流阅读方式,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书籍和阅读资源。线上阅读平台提供了海量书籍资源,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接下来,结合教材内容《景阳冈》介绍一下如何通过线上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深度。
1.设计线上阅读任务,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可以设计一个富有创意和趣味的线上签到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以记录学生的阅读进度,还能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持续阅读。学生每天登录线上阅读平台,完成签到操作,即可获得一定的积分。连续签到天数越多,获得的积分也越多,以此鼓励学生保持连续阅读的习惯。学生可以通过积累的积分兑换各种奖励,如电子书、实体书、学习用品等。这样的奖励机制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收获和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整本书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重要的里程碑,如读完某一章节、达到一定的阅读字数等。当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时,系统会给予额外的积分和奖励,以此奖励学生的阅读成果。
在学习《景阳冈》的内容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水浒传》,可以布置一天一章的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样的任务安排既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又能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深入性。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要明确每一章的阅读目标。例如,在《景阳冈》这一章节的阅读中要求学生了解武松在景阳冈的遭遇、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从而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果。针对每一章的内容提供阅读指导。例如,在武松上冈这一章,引导学生关注武松的心理变化和动作描写,体会他的勇敢和机智,从而帮助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提升理解能力。
2.借助线上书评,提升阅读深度
《水浒传》作为传统名著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关于《水浒传》的书评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书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征和故事内涵,从而提升阅读效率。《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宋江作为其中的核心人物,其性格的复杂性更是值得深入探讨。通过线上书评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通过梳理书评发现忠孝观念是宋江的核心思想意识之一。如他对朝廷的忠诚、对父亲的孝顺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评论,更深入地理解宋江的这一性格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宋江的忠孝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何意义?在今天看来又有何启示?仗义疏财也是其性格中的重要方面。宋江帮助弱小、扶危济困的实例在书中多处均有体现,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件感受宋江的仗义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宋江的仗义疏财对他在梁山泊的地位有何影响?这种性格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具有价值?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其悲剧内核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线上书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悲剧内核。书中的许多英雄人物最终都走向了末路,如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后,最终却落得被奸臣谋害的下场。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评论,感受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启示。书中的悲剧内核还体现在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揭示上。线上书评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书评,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在今天重演。
(三)营造阅读环境,创设阅读氛围
1.组织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是长期且枯燥的行为,如果无法坚持则很难产生成效。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借助上述的线上阅读任务设计外,还可以借助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活动的组织中,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除了教材文章及传统名著外,还可以加强课外拓展,引入小说、剧本、报刊等阅读文本,提升阅读的新颖性。在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明确的阅读目标也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例如,设立读书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开展读书竞赛,通过比拼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举办读书沙龙,邀请作者或其他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通过课堂讨论、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如评选“阅读之星”“最佳读者”等,来激励学生坚持阅读。另外,家庭是学生的后盾,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书籍内容,以增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借助电子白板,加强阅读互动
电子白板又称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教学设备。它通过与计算机和投影仪的配合,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或使用专用笔进行操作,实现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同时,电子白板还支持多种媒体形式的展示,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在整本书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整本书的封面、目录和章节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利用电子白板的缩放和拖动功能,展示书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书籍的核心内容。
设计基于电子白板的互动环节,如答题、讨论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整本书的阅读中来。例如,在阅读某个章节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答题或讨论,以增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能力。电子白板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丰富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在阅读某个场景时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声音和画面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书籍内容。电子白板支持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定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书籍和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引入整本书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常态,真正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曲明城《整本书阅读:文化之旅有风景,助力成长感悟深》,《学语文》2024年第4期。
[2] 张耀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读写算》2024年第25期。
[3] 张梅梅《整本书阅读如何运用过程性评价策略》,《安徽教育科研》2024年第20期。
[4] 田春燕《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策略》,《语文世界》2024年第21期。
[5] 吴巧英《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究》,《考试周刊》202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