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接待过一个处在青春期的来访者。最开始我见到他的时候,他穿着一条有很多破洞的牛仔裤,脚上是高帮的牛皮靴,裤子和靴子上缀着很多亮闪闪的金属片,留着长发,像个摇滚歌手。他跟我讲了很多他对这个社会的愤怒。比如,他觉得周围的大人都很虚伪势利,只知道让他好好学习,却从不关心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爸妈希望他有出息,可是他觉得学习工作之类的事情毫无意义。我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想去学艺术。学艺术是很多年轻人逃避生活的借口,所以当时我没太当真。
后来,我们的咨询就中断了。我第二次见他是在三年后,他已经在国外的一所艺术院校读书了。他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是校服。长头发还留着,但是已经扎起来了,很有艺术家范儿。他想问问我有什么减压的方法。
我很奇怪,问他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原来,他爸看他不上进,就送他去学画画了,觉得这是考学的一个捷径。学画画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美术老师。这位美术老师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从农村一步步奋斗,才变成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他很佩服这位老师,老师对他也很好,坚信他很有才华,并鼓励他好好学英语,去考美国的一所艺术院校。老师跟他说:“你现在觉得孤独,就是因为身边没有像你一样有想法的年轻人,等你去那个学校就好了。”老师还说:“艺术家都会想很多,关键是要学习表达自己的方式。”
学了一年多美术后,他真的去了一所艺术院校学设计,遇到了很多和自己相似的年轻人。这些特立独行的年轻人让他找到了归属感。同时,他开始认真地学习专业,参与竞争。他来找我咨询,就是因为学业压力很重,经常做功课做到半夜两三点。
我问他:“你不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吗?不是觉得学习和工作没什么意义吗?那干吗这么努力?”
他好像忘了这事儿,说:“是啊,很不公平,可是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这句简单的话代表他思维上一个重大的进步。他以前幻想的那些类似“社会不公”“成人世界的虚伪”的敌人轰然坍塌了。从今以后,就算还有敌人,也是类似“功课繁重”这类真实的敌人。
“社会是不公平,可是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这句话表明,他已经意识到两个重要的道理。首先,他的人生需要他自己负责。就算他再埋怨社会不公平,再反抗社会,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其次,就算他对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有不满,也不需要说出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这时候,他发展出一种难得的能力——能够容纳矛盾,并在这种矛盾中发展出对自己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很坚实的,不需要通过顺从和反抗来确认,只需要容纳这种矛盾就可以了。
我认为,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那么,他是怎么建立起这种身份认同的呢?首先,在学习艺术的尝试中,他逐渐发现自己的某些才能,并获得了信心;其次,他有一位好的、能欣赏他并能被他视为榜样的老师;再次,有一群价值观相似、能够包容他自我探索的同伴。这都是建立身份认同的条件。获得了稳定的身份认同以后,他就不会过度地关注自我,过度在乎别人的评价,而是逐渐克服青春期的自我中心,开始参与真实的成人社会。身份认同能够帮助我们从假想的被评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因为这种自我认可的能力,我们和别人的关系就变得更平等了。
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我跟他握了握手,说:“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董欣摘自台海出版社《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