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超越琼瑶了吗?

2025-02-19 00:00:00押沙龙
视野 2025年2期
关键词:柏杨底子邓丽君

我初中的时候读过很多琼瑶的书,至少有十几本。一个小男孩读这么多琼瑶的书,听上去有点古怪。但是没办法。那个时候没那么多书可供挑选,我又有阅读的癖好,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所以前前后后读了很多。

不知道现在读起来会是什么感受,但当时觉得不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聚散两依依》《燃烧吧,火鸟!》,还有一个书名我忘记了,内容好像是女主角的傻弟弟把男主角打坏了,把我气得要死。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彩霞满天》,我记得里面写到特别穷的一对情侣,只能买一份果汁,两个人分着喝。虽然自己当时可能比他们还穷,但意识不到,觉得他们还挺可怜的。

我能读到琼瑶小说,是因为当时她的书特别特别流行,满大街都是。现在的孩子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它们的吸引力了。这就是时代的变迁。这就像邓丽君的歌。我岁数小一点,已经错过了邓丽君的歌。我听着只觉得甜得发腻,但是比我大上十岁的人,听她的歌是可以感动得掉眼泪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以前从没有那样的歌啊。大家听的都是义正词严的正能量歌曲,忽然出来了邓丽君的歌,那就不是单纯地听歌了,而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人是可以发嗲的,人是可以甜蜜蜜的,人是可以你情我爱的。那不是不要脸,而是正常的,甚至可以拿出来唱的!发现这一点,是可以让人掉眼泪的。

琼瑶的小说也有类似的效果。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以前没有那样的小说。以前我读到小说,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要宏大,要高远,要能总结出点什么。哪怕当时的先锋小说(我记得当时已经有先锋小说了),也是如此。也正因为这样,琼瑶小说才让大家如此着魔。

琼瑶小说的主题是“爱情至上”。现在网上有个琼瑶梗:“你虽然失掉了一条腿,但是她失掉的可是爱情呀!”现在的孩子觉得很好笑,“三观不正”。时过境迁以后,我也会觉得有点好笑。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年轻人是相信这个的。就算他们觉得自己未必做得到,但也认为这终究是正确的、美好的。

那么琼瑶的书到底好不好?她说的“爱情至上”那套东西到底对不对?

如果站在此时此刻,我可能会有不同看法,但是针对我小时候那个具体时代而言,我觉得那些小说是好的,是有益的。即便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还是这么认为。

这就像邓丽君的甜歌,我并不喜欢,但是当时代单调乏味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甜甜的东西就是好的。同样,当时代粗粝荒芜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琼瑶女士的小说也就是好的。它让读者相信人生里有美好的东西,相信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彼此相爱,而不是为了彼此相恨。

说到底,一个沉迷于琼瑶小说的世界,肯定比一个沉迷于敌我斗争的世界更正常、更文明,也更适于普通人生活。

很多人都说琼瑶小说虚假肤浅,虽然不想冒犯逝者,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话也有道理。任何一个成熟的阅读者,都不可能认为琼瑶女士的小说有多高的文学性。

但是,一个社会整体的心智性情,往往是由那些通俗的大众读物来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些深刻的学术读物来决定的。就像现代我们所处社会的整体心智性情,恐怕也更多地由抖音和小红书来决定,而不是由豆瓣年度高分书籍来决定。

如果把琼瑶小说跟现在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古代做王爷之类的比较,那我觉得真不好说是进步。

当年王朔老师批评“四大俗”,很多文化人也说港台是“文化沙漠”,我当时岁数虽小,但听了也不以为然,因为这完全违反我的直觉。我当时明显感觉到自己周围才是文化沙漠,大家几乎都有文化饥渴症,随便一个什么电视剧都能“万人空巷”,这不是文化沙漠又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好意思说人家是文化沙漠,而我们是文化草原呢?

邓丽君、罗大佑、崔健是启蒙者。其实,琼瑶、三毛、柏杨也是启蒙者。当然,回过头来看,琼瑶、三毛、柏杨他们的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经不住时代的考验。我前些年重读三毛和柏杨,就大失所望,觉得跟我记忆中完全不同。但是没办法,它们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一个封闭、焦渴、干涸的文化环境急不可耐地抓住了它们。

我记忆里一度以为三毛是张爱玲级别的作家,但后来重读,真是大失所望。

而且,它们即便没那么好,但大方向却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说琼瑶小说虚幻浅薄,但虚幻里有爱的底子;我们可以说三毛的散文矫情自恋,但矫情里有自由的底子;我们也可以说柏杨的杂文偏激幼稚,但偏激里有进步的底子。

而这些东西,都是那个时代极其匮乏的。

那么现代呢?

琼瑶、三毛、柏杨,当然都是我们要超越的阶段,但是这个时代超越了吗?我觉得真的很难讲。

也许是我有时代滤镜,或者个人偏见,我总觉得当下时代在走向保守,很多年轻人似乎还没有年轻过,就已经老了。

比如现在网络舆论里,往往觉得收彩礼才是正常的,觉得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觉得“有情饮水饱”是荒谬的。当然,我不能说这些想法一定不对,但我总觉得,这不是少年恋爱时应该有的心性。

现实当然是严酷的。漫长的时间可能会打磨掉人的棱角,消磨掉人的激情,但是人毕竟应该先长出棱角,先生出激情来。年轻时的恋爱就应该是忘我的、燃烧的,哪怕火焰随着时间流逝不再炽热,它依旧能发出余热来温暖我们的人生。可如果恋爱一开始就是如此现实,如此半死不活,如此摆出二婚般的利害算计,那么它怎么能够给人生提供那份温暖呢?

我很不理解。

确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琼瑶、三毛之类的书有点轻蔑,觉得夸张做作,里面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看看如今的网络,我又觉得那里有一些我们轻蔑不起的东西。

就像余秋雨老师,我也拿他的文章开涮过,但是看看现在那些杀气腾腾的网文,却又觉得余秋雨老师即便再矫饰,也是文明化的矫饰。我曾以为去掉那份矫饰,可以留下更纯粹的文明,可没想到去掉矫饰后,也可以露出暴戾凶蛮来。

同样,对于琼瑶女士,我现在也多了一份敬意。爱毕竟是美好的,是值得赞美的。在一个如此匮乏爱的年代,她曾经让那么多人明白这一点,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章茵摘自《时文博览》)

猜你喜欢
柏杨底子邓丽君
做人,不要做藤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华声文萃(2021年11期)2021-11-15 19:07:55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全球首发!“酒是这样——邓丽君品牌酒上市发布会”盛大举行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14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37°女人(2019年6期)2019-06-10 08:48:11
“南京邓丽君”李家华:唱着“君歌”走世界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4
邓丽君的清迈“小城故事”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52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陈佳《又见邓丽君》
珍珠婚
底子和面子
视野(2016年13期)2016-07-04 19: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