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探析

2025-02-18 00:00:00王秀娟
中国经贸 2025年3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通过对收支的全方位分析管理,明确事业单位预决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项目建设、合同、部门监督等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尤其是以预算收支、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工作为代表,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节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既是巡视巡察和审计工作的需要,也是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需要,更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强化思想自觉,形成内部控制工作的自驱动力,加强理论学习,优化能力培训,强化制度建设,建设制度改进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强化内部监督和检查,保障制度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为规范事业单位的发展,实现财政资金的最优化分配,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监管,保障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分岗设权等有关制度得以顺利落实,规范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明确指出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梳理制度安排的缺陷和不足。基于管理能力提升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保障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内部控制行为的规范性,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健全,以更好的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必要性

巡视巡察及审计的需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不代表对原有制度体系的全面否定,而是需要实现对目前业务制度的进一步梳理,强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基于源头着手,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保障管理关口得到全方位前移,从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而巡视巡察和审计工作,则需要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报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满足巡查等工作的必然举措。

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的需要 在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需要在每年12月份,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制可以展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总结文件。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合同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年终时编制报告,以满足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要求。

单位内部管理需求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中,可以通过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政府采购收支的全方位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制衡监督。从根源上控制事业单位的风险节点,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实现常态化和程序化;从传统的“人治”转变为“法治”,规范事业单位的事权和财权。这是我国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提出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必然举措。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及方法

预决算业务关键控制点 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主要是针对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项目数据是否准确、是否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管理机制、是否加强了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来展开相应的评审。在决算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分析决算数据是否足够真实有效、报告是否全面、是否组织好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决策分析工作。强化对预决算结果的有效运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预算和决算可以相互反馈,实现两项工作的相互促进。通过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让预算管理过程可以形成全生命周期式的管理模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有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有监控,在预算完成之后可以有结果,在评价完成之后可以有反馈,以此形成更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点 在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工作中,主要包括收入核算和票据管理两方面。

收入核算主要是需要对收入金额和合同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确定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深入贯彻落实催收工作责任制,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要求开具好财政票据。

在票据管理工作中,明确事业单位是否建立票据管理规章制度,各项票据的销毁和领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并设置专业的票据管理人员,建立相关的管理台账,强化票据的常规化保存,做好针对性地据实登记。

支出业务关键控制点 在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主要是针对审批审核进行管理。并强化支付管理。例如,在审批审核管理工作中,明确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问题、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全面及完整、支出凭证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同时需要经过有关工作人员的签字及盖章。若支出超出标准及要求,有关工作人员需要说明具体原因。

在支付管理工作中,明确其是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业务报销。若是利用公务卡结算,明确公务卡使用过程是否足够规范。若是事业单位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需要明确其是否严格依照制度进行管理。

政府采购业务关键控制点 在政府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主要是进行预算、计划管理以及采购活动管理。例如,在预算和计划管理工作中,各项采购项目是否建立预算编制制度、是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编制采购预算。对于已经批复的预算,是否严格依照计划安排做好后续的采购工作。在采购活动管理工作中,明确是否实施了归口管理机制、是否针对政府采购做好内部审核、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及要求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政府采购计划的确定是否履行了审批制度。

资产管理关键控制点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进行货币资金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等。例如,在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是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否有强化对银行账户的针对性管理、是否严格依照事业单位程序和相关要求对银行账户进行及时变更及撤销,以及是否有加强货币资金的严格管控。

在实物资产的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明确是否落实归口管理要求、贵重和危险资产是否安排专业人士进行保管、是否建立了资产管理工作台账等。若是发现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展开处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策略

增强思想自觉,强化自驱动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了解到内控是事业单位贯彻落实自我革命、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从严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

通过内部控制工作展现出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地见效水平,突出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加强廉政行政机关建设、权力规范运行的重要价值,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较好的内控意识、责任意识,上下齐心,共同发力,将内部控制工作放置在事业单位的中心大局中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

二是压实内控责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简单地依靠财务部门无法保证制度得以顺利落实,而是需要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履行好应有的监督责任。构建内控责任管理体系,层层压实,传导责任,促使各级干部和员工的参与度得到全方位提升,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形成“人人都是内控责任人”的思想意识。

注重理论学习,加强能力培训 在学习方面,需要对我国财政部门颁布的有关事业单位内控政策、文件、会议精神等进行及时传达、学习。依托各部门自学、专题学习等多种方法,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制度和财政部门的内控要求得以在事业单位顺利落地,提高各部门的理论学习水平。并通过制度学习、反面案例学习,让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遵纪守法,让内控工作政策、理论等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培训工作上,与其他事业单位等进行联合培训。或是组织专题讲座,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另外,也可以通过专项学习,设置培训学习的专项模块,围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落实等交流成熟经验和工作做法,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提质增效。

强化制度建设,常态完善制度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内部控制总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和业务活动有机结合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需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从严工作理念,保障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结合我国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要求对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调整,进一步夯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性优化。依照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现状,定期对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操作规程、手册等进行修订,保障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对于事业单位的最新业务活动,需要在制度的修订过程中,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和工作依据。嵌入风险控制节点,明确控制处理措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可执行性。

加强内控执行,提升防控水平

抓好议事制度执行 在议事制度的执行上,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三种商议规则。其主要指的是在内部控制工作的重大决策事项上,需要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制定、说清讲透。针对事业单位的重大工作计划及主要业务活动,需要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全面会诊,塑造出民主倡议的工作氛围。同时,坚持向局内民主公开,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意见,促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形成更好的工作环境。

抓好内控流程执行 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进行严格执行,加强对其核心业务活动的重点管控。并通过多级复核等多种方法,抓住事业单位内部的权力制衡和监督工作。针对其中的重点岗位和核心环节,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发现薄弱之处,报告上级,化解各个部门的履职风险,改善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水平。

做实内控查验,强化执行监督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需要实现全流程查验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深度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通过查验小组现场抽查的方式,以半年度为单位,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自纠自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顺利贯彻落实,倒逼事业单位内部全方位提高制度的执行水平。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成效的分析,设置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表。

在各个部门进行自纠自查的条件下,由各科室的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建立专业的查验小组,针对事业单位的重点业务和经济活动等进行查验,要求事业单位查验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其中既要包括基础的审核审批事项,又需要融合检查事项、绩效评价事项等。该小组需要通过观察、查询、访谈等多种方式,针对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进行全面审查,组织好集体商议、问题处理和归档管理等重要工作,明确其各项措施是否得到深入落实。并在查验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形成问题清单,要求各个部门及时整改。

二是通过对业务操作进行现场模拟的方式,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办理流程。基于办理时间、办理期限、办理环节、办理程序、审核数量、差错处理等多个维度进行一体化询问、分析、检查,站在内部控制工作监管角度,明确各项活动是否便捷,时效性、优质性是否达到理想目标。对工作方式的调整方向进行思考,明确内部控制工作制度执行效率是否还有可挖掘的潜力空间,提高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水平。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履行国家法律法规为基本要求,以控制事业单位内部发展风险为主要导向,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作为重点,以更好地履行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作为主线,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主要内容和新方法。基于思想、能力、制度建设、内控执行、监督检查等多个维度,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及完善性。

(作者单位新郑市应急管理局)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制度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