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025-02-18 00:00:00何秀梅
中国经贸 2025年3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事业单位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深认识和理解,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管,确保预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同时还要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监督管理与绩效管理,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发展。

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以问题为导向,灵活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流程,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发展之路。事业单位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低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大幅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这将为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坚实的支持,有效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优化单位的收支结构,严格控制收入和支出,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通过收支管理避免资金被随意使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合理利用。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单位的管理能力,加强成本控制,增强运营能力,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同时,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重点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使各项工作更加高效,让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展开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性的特点,能够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保证预算的执行效果。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划分和调整,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减少资源浪费。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了解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第一时间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风险,让单位稳定发展和安全发展。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充分 在事业单位中,领导、管理者和职员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一定误区。在很多职工的认知中,他们认为这项工作完全由财务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无关,不清楚自己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很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由于职工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常遇阻碍,难以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无法充分发挥这种管理模式的潜在优势。由于单位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导致了资金利用效率偏低,经常会出现预算超支或不足的情况。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制度的指导和支持,如果制度不完善,将无法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工作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传统的制度体系相对比较落后,无法为预算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明确的规定,工作流程变得繁琐复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这不仅无法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甚至还可能会影响日常的运营。

预算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在信息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预算执行不到位 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如果预算得不到有效执行,将会对整体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预算执行不到位与多个因素有关,如:预算编制不合理,监督机制与考核机制不完善,预算执行期间发生变化,预算调整不合理,各部门缺少沟通,管理人员不够负责以及人员的能力水平较低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预算的执行效果。若单位的预算执行不到位,将会使预算方案与实际支出出现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出现超支、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缺少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面临着高素质预算管理人才匮乏的困境。

如果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不够完善,将无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若缺少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将无法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现实中,很多预算管理人员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难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种风险,更无法为单位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目前,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监督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如果监督管理的流程、标准不够明确和合理,同样会影响监督管理的效果。部分监督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使得监督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导致监督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无法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或难以识别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绩效管理效果较差 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不够量化、细致和全面,难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这些绩效指标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准确判断预算执行情况,因此不具备可考核性。此外,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于制度不健全,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没有及时收集数据或数据不完整,无法为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不利于绩效考核管理。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金,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要转变认知。只有领导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深入了解工作中的问题,才能主动进行改革,从整体上进行战略规划,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为了让各部门职员形成正确的认识,单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进行宣传,加深职员的理解和认识。在宣传教育中,应当培养职员的全局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不完全是财务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和所有职员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算目标,让预算管理更加有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也要以身作则,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单位领导要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工作和项目中,同时,单位领导还要自觉接受监督,并鼓励各部门相互监督,以免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通过发挥单位领导的带头作用,让事业单位的各部门职员都能够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主动控制成本,为实现预算管理目标贡献力量。

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对制度进行完善时,应当参考《预算法》及相关法规。在制度建设中,单位要详细规定工作流程和各环节的工作要求,为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为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规范开展。为了让预算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单位还要加强协调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打造沟通交流平台,让各部门人员及时交换信息,为预算管理提供参考。单位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加强沟通,单位可以在会议中了解各部门的支出和需求,总结各部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根据各部门的沟通和汇报,调整后续的工作。单位还要促进跨部门协作,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共同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此外,单位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引入预算管理专业人才,这些预算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单位的制度,规范地开展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等工作。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信息化系统,并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在系统中设置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等模块,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在信息化发展中,单位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因此需加强数据库建设,确保数据的稳定存储,同时完善数据库的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和报表生成功能,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事业单位需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数据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能够实时共享,使预算管理机构得以及时获取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深入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确保各个系统能够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顺利对接。事业单位还应加强技术研究,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率,根据现有数据进行科学预测,为预算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事业单位在监督、审计等工作中同样可以运用信息化系统,对财务、业务、预算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保证账实相符。

保证预算执行力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果,应当在预算编制阶段明确预算目标,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计划,保证预算的可行性。预算编制会对预算执行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如果预算编制不合理、不键全、不科学,在后续执行期间就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不利于预算执行和管理。所以,应当严格按照审核流程进行审核,对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分析,加强事前预防。同时,事业单位还要采用动态管理方式,加强过程控制、突出重点管理,在预算控制上实现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业务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管理人员要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借助信息化系统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全面了解支出情况和工作进展。单位应当建立预警机制,设定明确的预警指标,如果实际支出超出预算指标,就要及时进行预警,帮助分析超支原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各部门要定期汇报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存在预算不足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预算调整管理中,必须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对预算调整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明确调整的额度和调整的使用范围,确保调整后的预算仍在总体预算范围之内。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事业单位可以从外部引入人才,设立明确的预算管理人才选拔标准,选拔出综合素质较高和专业能力较强的预算管理人才。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为职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要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供涵盖知识、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培训,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可以邀请预算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预算管理优秀人才担任讲师,这样可以确保预算管理人才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进而利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解决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双提升。

为了满足不同职员的需求,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线上培训方式,让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单位可推出线上培训课程,让职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职业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

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管理 为了保证预算执行效果,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管理的内容、流程和规范,确保各环节的工作都能得到严格监管。

单位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和监督力度,为了充分掌握各环节工作的具体状况,需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为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监督的全面性和控制的有效性,确保单位领导能够充分掌握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为了更好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审计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或审计,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督,还可以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应用,在技术和系统的应用中,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精准的分析结果,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除了采用内部监管的方式,单位还要加强外部监督,保证各项工作公开、透明,对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此外,事业单位还要加强绩效管理,健立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设置明确的绩效指标,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考核,判断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结论: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应当引入更加先进的工具,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展开各项工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使单位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作者单位: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6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2:48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