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网络社群文化蓬勃发展,为红色阅读推广提供了新契机。网络社群文化影响广泛,将其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相融合意义重大,文章简述了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相融合的价值意蕴,提出通过搭建特色网络社群平台、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加强社群互动引导、培育与引导社群意见领袖、融合多媒体资源推广等方法策略提升红色阅读推广效果,并展望其前景,希冀以技术赋能促进网络社群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相融合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网络社群文化;高校;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005-04
本文系2023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项目“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 背景
所谓网络社群文化,是网络虚拟领域中拥有共同兴趣、信仰、价值观或目标的个体及群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在线互动与深度交流,共同孕育并维系的一种独特且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巧妙融合了文字表述、图像展示、音频传递及视频演绎等多种媒介手段,深刻展现了社群成员鲜明的个性特征、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多元的价值观念。网络社群文化的兴起为大学生阅读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姚玲杰从粉丝阅读社群运营角度出发,认为高校图书馆能够借助网络社群平台推进经典阅读推广工作[1];于丽娟以网络直播社群荐书为切入点,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借助网络社群开展图书推荐的创新模式[2];刘华等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络社群共读服务,从社群目标、机构、规则、内容、活动以及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3];姜勇峰等强调要深度挖掘数字社群效能,凭借网络阅读社群所具备的口碑传播特性打造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品牌[4]。在具体实践方面,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举办“小白大挑战——21天读书签到排位赛”,构建了高校O2O网络阅读社群“书小白的大窝窝”(微信平台),以线上社群阅读方式开展团队参与式学习[5]。北华大学图书馆融合新媒体与传统阅读模式,开展“尚书房”新媒体共读、“求知馆”智慧阅读等系列活动,构建阅读社群,变灌输式阅读为引导式、渗透式阅读,使阅读融入读者生活[6];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遇见文字与声音之美——北大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借网络社群共读推动校园阅读[7]。
红色经典是指以描写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经典文艺作品[8],蕴含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文化,承载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彰显了民族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怀[9]。红色经典作品是中国革命历史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红色经典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和魂,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石。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对红色经典的阅读与理解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的有机融合,成为当前文化教育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 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融合的价值
网络社群打破时空限制,将大学生个体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目标的群体,为红色阅读的持续开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将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相融合,不仅能够契合大学生的数字化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推广的实效性和接受度,还能借助社群强大的传播力,扩大红色经典阅读的影响范围,同时社群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意性还能够增强红色经典的阅读体验,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2. 1 坚守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核心使命
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在网络社群文化与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始终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置于首位,通过社群平台积极传播红色经典作品中的革命理想、英雄事迹和奋斗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确保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激励大学生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源泉。
2. 2 激发网络社群成员的主体参与意识
网络社群的活力源于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创新。高校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推广应充分尊重和发挥社群成员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阅读推广的各个环节,如:可让他们参与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资源的推荐与分享、阅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使其从被动的阅读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阅读推广者,还可以通过阅读打卡挑战、评选优秀阅读心得及社群贡献奖等激励活动,激发社群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阅读推广氛围。
2. 3 倡导多元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
网络社群汇聚了多元文化元素,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在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引入多元文化视角,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流行文化、地域文化等相结合,探索富有创意和吸引力的阅读推广形式,如:将红色经典故事改编成校园短剧、流行歌曲或动漫作品,借助网络社群进行传播,使红色经典以更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兴趣爱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红色经典阅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相融合的方法策略
3. 1 搭建特色网络社群平台
3. 1. 1 细分主题社群。在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融合的过程中,细分主题社群具有关键性作用。鉴于红色经典涵盖丰富多样的题材,依据其不同类别构建社群能够极大提升推广效能,如:依托革命战争题材创建社群,便于聚集对此类题材感兴趣的大学生,深入探讨战争策略、战役历史背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分享对经典作品(《保卫延安》《红日》等)的感悟与见解等;以英雄人物传记构建红色经典阅读社群,社群成员聚焦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精神品质和历史贡献展开讨论,使经典红色作品(《雷锋日记》《焦裕禄》等)所塑造的榜样形象通过社群交流更加深入人心。这种精准定位的社群构建模式,将具有相同阅读兴趣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既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也为深入开展专业性、针对性强的阅读交流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红色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
3. 1. 2 完善社群功能。完善的社群功能对于促进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意义非凡:首先,社群需设立管理员,整合各类红色经典书籍的电子资源以及有声读物,让成员能够轻松获取各种形式的阅读素材,满足多样化的阅读偏好,随时随地开启红色经典阅读之旅。其次,社群需设置话题讨论功能,搭建话题讨论区是社群活动开展的关键一环,成员在话题讨论区围绕红色经典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时代背景等展开热烈探讨,不同观点相互交织,激发思维的火花,深化对经典的理解。再次,社群需设置阅读打卡功能,打卡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自律性,通过每日打卡记录阅读进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彼此鼓励,相互督促,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营造浓厚的社群氛围。
3. 2 开展多样化的线上活动
3. 2. 1 阅读打卡。阅读打卡挑战活动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和持续性,社群通过设定一定的打卡周期,如一个月、一个学期,鼓励成员每日分享自己的阅读内容与感悟,不仅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红色经典中的内涵,还能使其通过分享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成员连续打卡达到一定天数后,能够获得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主题文创产品作为奖励,如带有红色经典元素的书签、笔记本等,让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物质上的激励,从而更有动力坚持红色经典阅读。
3. 2. 2 线上读书分享会。线上读书分享会能够营造浓厚的交流氛围。社群成员借助多媒体平台,将自己对红色经典的理解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和演讲作品,通过线上投票、评选和评论等互动拉动整个社群共赴红色文化盛宴。分享者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人对红色经典的阅读热情,社群成员为喜爱的作品加油鼓气,使红色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红色经典的魅力如同涟漪般在网络社群中不断扩散,吸引更多人投身红色阅读的海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3. 2. 3 红色经典知识竞赛。知识赛道上的红色竞技热潮同样得益于网络社群的助力,在线答题平台与社群紧密结合,竞赛题目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红色经典知识的宝库。红色经典知识竞赛涵盖历史背景、人物故事等,题目丰富多样,促使大学生通过竞赛深入研读红色经典作品,挖掘其中的细节和深层含义。在竞争氛围下,大学生积极探寻红色经典作品中的细微之处,从历史事件到人物心理,从文化符号到时代意义,全方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 3 加强社群互动引导
3. 3. 1 设置话题引导。设置话题引导是激发社群活力、鼓励成员深度交流的有效举措。社群管理员定期抛出如“红色经典中哪个人物最能体现时代精神以及为什么”等极具讨论价值的话题,引导社群成员从自身阅读感悟和思考出发,从不同角度阐述对人物、事件的理解,探讨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性格与行为,进而深刻领会红色经典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内核。例如,关于《红岩》中江姐的讨论话题,大学生通过江姐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的情节挖掘出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无畏牺牲的崇高精神,这种深入探讨使他们不再局限于故事表面,而是真正走进经典传递的精神世界,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知。
3. 3. 2 鼓励成员互评。成员互评也是提升红色经典阅读质量的重要手段。当社群成员相互评价阅读感悟及分享内容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得以碰撞,有从文学角度分析红色经典的写作手法的,也有从历史意义出发阐述其内涵价值的,多元视角的反馈使分享者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审视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发现之前未曾留意的细节和意义。同时,阅读他人的感悟和评价也能拓宽自身的思维边界,深化对经典的理解层次,从而激励大学生更加用心地阅读红色经典,形成积极向上、相互促进的阅读社群氛围。不同观点的相互交织,使每一次交流都是对红色经典的一次重新审视,让红色经典在互动交流中焕发新的魅力。
3. 4 培育与引导社群意见领袖
高校要通过阅读社群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红色经典素养、善于表达沟通且在社群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可以是高校教师、大学生党员骨干、红色文化研究爱好者等,高校可通过组织培训、提供资源支持等方式提升意见领袖的引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他们发起有深度、有价值的阅读话题讨论,带动社群成员积极参与阅读与交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文化导向。在云端汇聚的红色经典阅读盛宴中,网络社群成为连接各方的桥梁: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视频会议分享深刻见解,旁征博引,将红色经典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剖析,让大学生仿佛穿越时空,触摸经典中的时代脉搏;社群成员的分享则充满了生活气息,他们讲述阅读如何影响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使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亲切可感。
3. 5 融合多媒体资源推广
在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融合过程中,高校要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集阅读、学习、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红色经典阅读App,其功能应涵盖红色经典作品的电子文本阅读、有声朗读、视频讲解、背景知识介绍、阅读笔记记录与分享、阅读进度跟踪与提醒、在线测试与评估等,同时利用App的社交功能建立阅读小组、社区论坛,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实现个性化、沉浸式的红色经典阅读体验;将红色经典作品中的战役场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加以再现,使大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在红色阅读场景中享受曼妙的读书时光[10]。
此外,高校还要通过网络社群平台,积极寻求与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文化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拓展红色经典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让内容和技术结合,不断实践和迭代[11],同时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例如,苏州大学利用豆瓣、人人、QQ、MSN等社交平台,创建红色经典书籍讨论小组,吸引更多大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普及红色知识,取得了良好成效[12]。
4 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融合的前景展望
4. 1 技术赋能与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网络社群文化与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的融合带来了更多创新机遇。例如,高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阅读服务,能够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偏好为其精准推荐适合的红色经典书籍,并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和问题解答;依托VR、AR等技术创建沉浸式红色经典阅读体验场景,让大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革命历史时期的氛围和事件,增强阅读的吸引力。同时,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迟特性,将进一步优化线上阅读社群的互动体验,实现高清视频讲座直播、实时多人在线讨论等功能,使阅读推广活动更加流畅、高效。
4. 2 跨平台整合与资源共享
未来,不同的网络平台将加强整合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构建综合性的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网络生态系统,实现红色经典阅读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同时,跨平台的社交互动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背景的红色经典阅读者交流心得、分享感悟,形成更加庞大、活跃的红色经典阅读社群网络。资源共享和跨平台整合模式能够极大丰富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的内容和形式,扩大红色经典阅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红色经典阅读,促进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姚玲杰.粉丝社群对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启示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9(4):41-46.
[2] 于丽娟.高校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读推广网络直播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4(6):78-82.
[3] 刘华,姜萃.网络社群对高校图书馆共读服务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22(5):50-56.
[4] 姜勇峰,肖可以,邢文明.读者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品牌创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4):70-78.
[5] 施薇,戚红梅,杨鲜艳.“书小白阅读养成记”: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新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7(6):58-61.
[6] 陈朝.书香致远,深耕北华全民阅读:记我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EB/ OL]. [2024-07-10]. http:/ / bhdxb. ihwrm. com/ index/ article/ articleinfo. html? doc _ id = 4113821.
[7] 张丽静,刘雅琼,赵飞,等.依托朗读形式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共读一本书”活动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62-66.
[8] 钟芳.用红色经典讴歌党史辉煌:读《品味红色经典》有感[N].平潭时报,2024-07-04(08).
[9] 马乙玉.大学生党员红色经典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27-28.
[10] 王家莲.主题图书馆场景化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2022(5):67-71.
[11] 张茜. AI能否为阅读插上科技的翅膀[N].中国青年报,2024-10-21(08).
[12] 梅洪,李玲.高校红色阅读推广初探:以苏州大学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4):63-66.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