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2025-02-18 00:00:00李巧月许峰川周彤彤张桂炉姜杏辉王前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摘要:测控类课程是多个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与工程实际结合密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近些年来测控技术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入加快了测控技术的发展。在测控技术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怎样融合产业与教学,提升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成为高校测控类课程教学的关键。本文研究产教融合下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通过测控类教学过程及产业基础的深度融合在课程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及企业人才培养和创新问题解决等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测控类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4.029

0"引言

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培养活动,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满足学生发展和就业需求[1]。测控类课程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该类课程不仅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与工程实际结合密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检测、控制、电气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测控技术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入加快了测控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技术支柱[2]。在测控技术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怎样融合产业与教学,提升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及教学效果成为高校测控类课程教学的重要要求[34]。

因此,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对测控类课程进行教学,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测控类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产教融合模式下测控类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5]。

产教融合下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意义如下: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模式下,教师能够将实际工作需求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一方,更是学校与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进。产教融合模式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4)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竞争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竞争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专业素养。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也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研究动力。

本文开展产教融合下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结合测控类课程教学及产业技术基础与人才需求,开展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通过教学环节、课程群综合实践环节、产业实习环节等方面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1"产教融合下测控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1.1"紧跟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中,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偏差、特色专业缺乏、传统专业改造不足等突出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首先,要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就需要对当前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解和分析。只有了解产业的现状和趋势,才能确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例如,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因此,在产教融合中,应该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其次,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还需要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只有与产业界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及时了解产业的需求和动态,从而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产教融合发展方向还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各有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将二者的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例如,学校可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另外,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还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师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结合企业的实践经验和产教融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交流平台,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产业的需求和动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培养。

最后,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将课程教学过程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产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课程、项目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根据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环节。只有根据实际需求,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符合实际产业需求的人才,并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的持续改进。通过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1.2"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产教融合运作机制

多年来,各地通过搭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主要载体,吸引行业、企业等利益主体参与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教融合中仍存在共同愿景模糊、主体关系松散、组织载体缺乏、运行机制不畅、实际效果欠佳等问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启动遴选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达到1万家以上。同时,鼓励各地培育遴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引导各地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认定标准,加快培育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一方面利于在全国、省、市级层面推进与落实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遴选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另一方面利于从区域和企业层面推动出台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形成区域特色案例和企业典型个案,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为创新产教融合运行平台,加强各方在产教融合中的利益协同,建立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要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和促进会,推动行业组织更好地融入产教融合改革,同时推动组织运行实体化,搭建产教融合新型载体。一是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联合基地,重点聚焦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在政府支持下,统筹本区域的高校教育资源及高端产业资源,推动各相关方积极参与,构建符合本区域实际产业人才需求以及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实现区域内产教运行要素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聚焦本地区域的重点行业和产业领域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联合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汇聚本地产教资源,跨区域发挥优势行业在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

1.3"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首先,需要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及平台。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同时,高校应积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应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传递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其次,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和培养机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理论教学,缺乏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培养机制方面,应建立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此外,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就业前景,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再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和意愿。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一个师资交流制度,鼓励教师与企业人员互动、互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市场意识。

最后,需要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合作模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实习机会。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竞赛,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4"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支持,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保障

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保障,是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必要条件。为解决产教融合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结构性失衡等现实问题,需完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同时,从中央、地方层面梳理资金渠道,为共同支持产教融合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形成多元化、多渠道产教融合投融资机制。

组合式激励政策方面,一是鼓励银行机构按“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二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三是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教育用地管理,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探索采取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地。四是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并对评价良好的企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上市融资、评优表彰、减少专项抽查频次等多方面的便利和优先支持。

1.5"构建“全方位”宣传推广体系,发挥产教融合头雁效应

自2019年国家层面提出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工作以来,已认定了21个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63家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各省级层面积极落实,相继开展多次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和建设培育。目前,全国已培育了5247家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形成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但总体而言,部分省市重在关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和申报,缺乏对其开展产教融合的具体举措进行归纳和提炼,更缺乏对其他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辐射和示范效应进行评估,这直接影响了产教融合试点项目示范效应的发挥。

建立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具体途径,一是提炼已有成效。梳理总结首批产教融合试点项目的经验做法,对发挥了很好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给予公开出版。同时,及时提炼行之有效、有重大示范效应的改革措施,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形成制度性成果。二是宣传推广有效经验。通过召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全国和省域层面推介有关地方、学校和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系统化推广体系。如挖掘和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对各地在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尤其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成效及示范效应良好的改革措施在省域和全国层面进行复制推广,形成产教融合建设改革新路径、新经验和新模式。

2"总结

本文针对测控类课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紧跟实际产业需求,明确产教融合发展方向;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创新产教融合运作机制;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践路径;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支持,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保障;构建全方位宣传推广体系,发挥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等方法,以推进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综合提升学生专业学习效果及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提升产业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及产业人才需求培养能力,发挥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辉,贺子骅,张裕婷,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及创新实践——以常州工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35(4):8084.

[2]秦迎梅,车艳秋,韩春晓,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268269.

[3]王仰江,刘慧琴,赖淑妹,等.基于产教融合“3+1”模式教学改革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8,(2):168170,174.

[4]李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24):136136.

[5]沈显庆,王蕴恒,寇晓静,等.基于产学融合及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5015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346”产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的作用与做法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