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崇山峻岭里的祁门县,像茫茫绿海中的一个岛屿,良好的自然环境给小城带来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美味食材。民以食为天,走在小城热闹的大街小巷,既有酒店饭馆的徽州名菜千层锅、臭鳜鱼、中和汤,也有市井小摊独具特色的苞芦松、盐水豆、芝麻糕,诸味纷呈,连空气都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
县城大大小小的菜市场有好几处,位于中心城区的朴里菜市场是最大的。年轻时的许多个早晨,我总是在菜市场附近的路边小摊买两个蒿粿、一杯牛奶或豆浆,当作早餐。记得那时每年清明节前,农村家家户户都做蒿粿。蒿粿的形状大同小异,像圆饼或饺子,馅料却千变万化——酸甜苦辣皆有。蒿粿里掺杂着各个家庭的味道,它既平常又亲切,我不但喜欢它的味道,还喜欢它的颜色。翡翠般的蒿粿,在一笼笼白花花的包子馒头里,包子馒头似乎成了蒿粿的铺垫和陪衬,谁能拒绝鲜翠欲滴的诱惑呢?
后来我去市区上班,周末回祁门,同事就让我给他们带蒿粿,并指明要某某街某某店的,说那个店的蒿粿正宗、好吃。之前我并不知道蒿粿在祁门外如此受欢迎,觉得每个店的都正宗。按照同事的要求,我常去的是一家前店后坊的小吃店。买过多次后,与店老板熟悉,与店员也熟悉,他们便毫不保留地告诉我制作蒿粿的原料。除了野艾蒿,还有几种青草也可以拿来用,比如野苎麻。
野苎麻?我记得农村遍地都是。老板点点头,说制作蒿粿最好的原料当然是鼠曲草,不过鲜嫩的鼠曲草只在早春才有,比较稀少,平时用的基本是野艾蒿和野苎麻。每年春天,店里大量收购这两种鲜草,晒干后备用,保证店里一年365天都有蒿粿卖。
店里的生意挺不错,经常看见店门口排着队,甚至还有外地人专程赶来批发。至于蒿粿的馅料,他们采用的都是本地的萝卜丝、腌菜、笋丁、笋衣、炸酱、芝麻等,完全没有人工合成的色素与香料。蒿粿看似简单,可是同样的食材,他们做出来的为什么特别好吃?我想肯定还是有秘方的。老板又摇摇头,说如果真有秘方,第一就是原料要好,采用春天的野艾蒿,这是关键。第二要调制出本地人喜欢的味道,做出原汁原味的祁门味。
站在店门口,能看见厨房内有几个阿姨在忙碌,她们一人在挑拣干艾蒿,一人在炒馅料,一人在揉面团。馅料准备好后,三位阿姨围着两个大盆,一盆面团一盆馅料。馅料包在称好的面团里,手掌一按,拿起来用拳头一压,装料,包好,收边,动作娴熟,做出来的蒿粿大小一致。虽然是传统技术,手工制作,但大小就像机器模具压出来一样均匀。
包好的蒿粿在蒸屉上一个个摊开,然后放在大锅内蒸。等有客人来,老板掀开蒸笼,顿时,店内就像春山的浓雾四处弥漫,一个个新鲜出笼的碧绿蒿粿,像破土而出的春笋般散发出春天的味道,实在勾人食欲。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