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之旅是在煤矿工作时开始的。在煤矿工作的几年时间,闲暇休息的空档里,总想吃点不一样的稀罕菜肴。
当时的南屯煤矿是一座新建矿,许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是从山东各地的煤矿分配到这里的,其中就有许多淄博人。偶然的一个机会,听淄博的一个工友说,他们老家的豆腐箱是一道名菜,只是矿上和附近的饭店没有卖,听说县城有一家专门经营淄博菜的小饭馆,有时间带我们去尝尝。
说到“博山豆腐箱”这道菜的起源,还有一个典故。在清朝咸丰年间,博山大街南头有一个叫张登科的人,在京城“振泰绸缎庄”当厨师。此人聪明能干,技术高超,在京都号称“博山厨师第一人”。后来,他在博山与人合开了一家饭馆,取名为“庆和聚”。一天,张登科在京时的掌柜去办货,顺路到博山看望他。客人到“庆和聚”时已是晚上,饭馆里准备的菜肴全部卖光,没有像样的菜招待客人。张登科灵机一动,用博山优质豆腐为主料,做一道箱式“素菜”。主要配料是用炒过的豆腐、海米、木耳、竹笋等。将这些配料装入豆腐内后,用油炸成金黄色,放入盘中后,浇上勾欠,更有金箱之感,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席间,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客人,吃到这道别具风味的素菜时,赞不绝口。客人脱口而出:“外形真像个金箱,这道菜不如就叫它金箱吧。”因为此菜是道素菜,就按当地的命名习惯,管它叫豆腐箱。后来,这道菜慢慢出现在博山的酒席上,人们为讨个吉利,叫它“金箱”或“开箱取宝”。
博山豆腐箱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将豆腐切丁,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捞出,再在豆腐块的一面切开一块皮(一侧不切断,起箱盖作用),挖出内里豆腐,再填上调好的馅料,盖好“箱盖”。馅料多种多样,有三鲜馅(海米、虾仁、猪肉)、蟹黄馅、鸡肉馅等。一般多用猪肉馅、什锦馅或素馅。
以猪肉馅制作为例,方法是把海米、木耳用温水泡好,把猪肉、海米、木耳、葱、姜、肉分别切成末。炒锅内放花生油,烧开后投入葱、姜、肉,煸炒至八成熟,加海米、木耳、盐炒匀盛入盘内。加砂仁粉或胡椒粉拌匀,填入豆腐箱内,盖好盖放入盘内,垛成塔形,上笼蒸约5分钟取出。另外起锅,投入木耳、青菜、水笋和酱油、汁汤,汤开后勾芡,汤浓后浇在豆腐箱上即成。
博山豆腐箱将荤素巧妙搭配,口感细腻,浓香满口,皮韧馅嫩,让人回味无穷,只有亲口品尝才能感受这道美食的妙趣。它给人的是色、香、味、意、形全方位的享受与快感。
我吃过许多用地方用豆腐做的菜肴,可以说每一个用豆腐做的菜都各具特色,争奇斗艳,风味迥异,但像博山豆腐箱有这么多配料,口味奇特,颜色搭配恰当的还真是不多。
其实,众多的美食,从它普通的原材料开始,到被做成一道形、色、味、意俱全的佳肴,并不在于它是否添加了多么名贵的烹饪材料,也不取决于制作过程多么繁复。往往是最平凡的烹饪材料、最简单的制作过程,却做出最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博山豆腐箱便是如此,简单的食材有一种独具的魅力,令喜爱它的人们久久不忘。
编辑|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