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公共图书馆是图书资料收藏和存储机构,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全媒体时代,公众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均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公共图书馆原有读者服务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不仅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无法很好地满足当前公众的阅读需求,而且对公共图书馆的稳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须对图书馆读者服务进一步优化创新。因此,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展,基于全媒体时代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以及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策略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读者服务概述
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提供相关服务以充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满意度及忠诚度,这对于公共图书馆长远稳定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此情况下必须对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加以优化创新,使之更好地满足全媒体时代的读者需求。[1]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才能切实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进而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三、全媒体时代概述
全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将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介融合,开展动画、图像、影像、文字等传播工作,不仅传播效率高,而且传播质量好、传播形式丰富。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集成性。在全媒体时代可以综合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诸多传播媒介,同时还能对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加以应用,进而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实现信息短时间快速传播。二是互动性。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可以采用双向或多向的传播方式,进而拓展信息传播空间,提高信息传播互动性。三是个性化。在全媒体时代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传播方式,进而有效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2]四是立体化。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日益广泛,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更为便利,读者借助手机、电脑即可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感兴趣的资讯内容。
四、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
(一)馆藏资源日益丰富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规模日益扩大,很好地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这也为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创设了有利契机。除了馆藏资源规模日益扩大外,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类型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纸质类资源外,电子类资源也日益增多。在此情况下图书资料的获取变得更加便利,读者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图书资料。这不仅可以避免馆藏资源闲置,而且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热爱学习、酷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全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藏资源正朝着无纸化方向转变,将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这不仅可以提高馆藏资源借阅的便捷性,而且可以缩减馆藏资源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方便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节省成本。
(二)服务模式日益个性化
以往受技术条件限制,公共图书馆通常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读者信息加以全面收集,因此也很难提供针对性的读者服务,而这也是阻碍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所感兴趣的内容日益多样化,如文学、历史、美术、音乐、哲学等,许多人渴望通过阅读的方式拓宽自身眼界,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对读者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予以全面分析把握,进而为其推送与之相关的图书资源。这样不仅提高了读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更具针对性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三)借阅流程日益缩减
在全媒体时代,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日益普及,借助这些高新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对馆藏图书资源予以有效整合,进而促使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读者只需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即可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3]足不出户便可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从根本上简化了读者查询、借阅、还书等烦琐的借阅流程,使读者将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图书资料阅读当中,为读者带来了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五、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服务模式
以往公共图书馆普遍比较关注馆藏资源的管理工作,而对读者服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读者阅读体验相对较差。而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提高对读者服务的重视度,根据时代变化以及读者需求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服务模式。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才能切实提高读者服务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要主动与读者交流,询问读者意见或建议,以便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借助网络途径了解读者需求,依据读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服务。二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的年龄、职业、喜好等均存在很大差异。在此情况下,公共图书馆要基于不同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源,切实提高阅读体验。三是提供智慧化服务。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要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并引入自助办证借还一体机、智能书架等设备,优化读者服务体验。四是打造一键借阅平台。公共图书馆可打造线上服务新模式,打造“一键借阅”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使读者服务更加智慧化,为读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4]
(二)丰富馆藏资源
在全媒体时代,读者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必须进一步丰富自身馆藏资源。首先,公共图书馆应拓宽纸质文献的采购渠道,加大对优质图书资料的采购力度,确保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同时,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整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为读者提供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购买权威数据库,如CNKI、万方等,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学术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整合地方特色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再次,公共图书馆还应关注新媒体平台,通过新媒体渠道征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丰富馆藏资源类型。最后,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馆际互借、文献共享等方式,拓宽读者获取资源的渠道。总之,公共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种渠道丰富馆藏资源,最终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三)优化服务空间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优化服务空间,要对各功能区予以有效划分。
一是综合性服务中心。综合性服务中心作为公共图书馆综合工作平台,应提供资源查询、网上预约等诸多功能。二是阅览区。可将阅览区划分成不同的区间范围,每个区间应设置不同的功能,并且应允许读者通过在线方式选择阅览区的座位,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三是多媒体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区要设置平板电脑、借还一体机、手持阅读器等多媒体设备,以此来创新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进而使读者的服务体验得到切实提升。四是自助区。可在自助区设置打印机、借还一体机等设备,以简化读者服务流程,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五是自修区。可在公共图书馆内设置自修区,方便读者自行学习和阅读,通过提供宽敞的空间、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为读者打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四)打造和宣传阅读品牌
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要想提升自身影响力,得以更好发展,必须注重阅读服务品牌的建设。
1.打造阅读品牌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读者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阅读品牌。例如,可以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历史故事等元素融入阅读推广活动中,从而打造独特的阅读品牌。同时,公共图书馆要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会、讲座等,吸引读者积极参与,通过持续的活动推广,提高阅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借助跨界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应主动与其他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如与各大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参与策划和指导阅读推广活动,将自身的阅读品牌推向更广泛的群体。这些跨界合作不仅能够丰富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品牌的影响力。
3.利用全媒体进行品牌宣传
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发布阅读活动信息,推广阅读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4.持续加强阅读品牌建设
公共图书馆要在品牌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从而增强阅读品牌的吸引力。
(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全媒体时代,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共图书馆实现转型升级和服务优化的关键所在。
其一,公共图书馆应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公共图书馆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其三,公共图书馆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网络维护等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有效借助各种不同的媒介开展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工作。其四,公共图书馆要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升科研能力。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成果促进业务水平提升。同时,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其五,公共图书馆还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设立优秀馆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人才培养与职务晋升、薪酬待遇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六,图书馆要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工作人员的协作精神。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鼓励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5]总之,公共图书馆要重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读者服务水平,为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结语
综上所述,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读者阅读体验以及公共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对读者服务的重视,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读者服务的效果,充分发挥读者服务的应有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业.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析——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07):18-20.
[2]孙绍俊,许天骄,刘斐,等.全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化[J].文化产业,2024(10):145-147.
[3]潘永胜.全媒体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与对策[J].中国报业,2023(22):218-219.
[4]何婷.全媒体时代完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7):106-107.
[5]贾维姝.全媒体时代完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2):134+136.
(作者简介:宫昭,男,本科,宁夏图书馆,中级,研究方向:图书馆智慧服务)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