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改造研究

2025-02-15 00:00:00曹钰镜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助老老化老年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面向所有读者群体,但对老年群体的服务存在一定不足。这种供需矛盾使一些老年人难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影响了其文化生活质量。适老化服务改造作为提升老年人文化参与度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图书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共图书馆的适老化服务改造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无障碍优化,还涉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服务内容的精准设计。然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理论研究薄弱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改造为核心,结合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从设施无障碍化、服务数字化和内容个性化等方面,探索现有服务模式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为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范畴

2024年,相关部门发布政策明确提出要在助老服务、文化旅游、助老用品、助老设施和智能科技应用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老年人等群体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以及图书服务等。随着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的文化需求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大量且适宜的文化服务和产品。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助老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注重于“馆内”为老年读者服务的工作,如为老年人在图书馆内提供专门的服务区,开设老年人阅览室,举办计算机培训和讲座等;二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采取“上门服务”和“移动图书”等个性化、人性化的馆外服务。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的图书馆应立足于“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善”两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逐步加大助老服务力度,建立包括硬件设施、文化项目、信息化资源等要素的助老服务体系。图书馆实体资源适老化改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场馆设施、无障碍设施的部署与升级,为图书馆各类服务提供有效支持;二是关于信息化资源的适老化,涉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化服务供给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以公共图书馆为执行主体,根据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在包括但不局限于图书馆及其分支机构、康养中心、社区、村居等区域,秉承常规化、均衡化原则,立足于公共图书馆资源,以“服务老年人、便利老年人”为原则,实现“提升老年人参与感、幸福感”的目的。在明确老年读者特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空间、设施与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在适老化服务中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亟待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多方协作,构建起更加包容友好的服务体系。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阅读资源有限

部分公共图书馆存在无障碍设计不足如无坡道扶手护栏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对部分老年人群不够友好。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内的指示牌较少,且设计多考虑一般读者特征,忽视老年人实际需求,导致老年人理解困难。此外,老年人能便捷获取到的馆内资源也十分有限,如图书馆配备的老花镜、放大镜等阅读辅助设施数量有限,难以有效覆盖日益增长的老年读者群体。在一些图书馆中,老年人感兴趣的书籍或报刊数量少,往往无法借到或找到,这对其进入图书馆的热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专属阅读空间缺乏,到馆阅读积极性受限

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都设置了儿童专用的阅览室,并按年龄段进行了分区,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系统。适宜老年人的读书场所仍非常有限,仅有很少一部分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了阅读场所,而这些场所还经常被作为老年读者培训活动的场地,使老年读者通常要与其他年龄段读者共享阅读场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读者前来阅读的热情。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结合老年群体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打造适宜的阅读空间,以免严重影响老年读者群体到馆阅读的积极性。

(三)馆员服务意识不足,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不足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欠缺系统性培训,对于精准把握老年读者的需求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年读者有身体活动受限、听力下降等困难,故存在经常反复咨询同一个问题,或者听不清工作人员的回答,或者需要工作人员为其找书的情况。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导致针对老年读者的阅读服务效率不高。此外,多数图书馆都加大了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但是关于老年读者群体的信息素养培训明显不足。目前公共图书馆多采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方式进行宣传,若在提升信息技能方面不针对老年读者加以适当引导和培训,会影响其获取新媒体阅读服务的积极性。

四、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改造路径

(一)开展针对性的服务需求调研工作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调研工作,在满足老年群体阅读喜好和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未来服务建设的总体方向,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适老化服务质量。经由针对老年人开展信息获取渠道、阅读偏好、活动参与意愿等全面分析,依托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以现有的“信箱”“意见箱”为基础,引入座谈会等形式,拓展老年人表达诉求的途径,分析图书馆自身不足,明确未来适老化服务的改进方向。通过真正掌握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为公共图书馆优化助老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组建老年人服务小组,鼓励老年人相互增进沟通交流、传授经验、解答困惑。公共图书馆需构建起常态化的老年人交流座谈机制,明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及本馆的服务内容,积极采纳优化图书馆适老服务模式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深度挖掘老年人更多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注重调查数据的收集、加工以及分析,加大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升需求调查的准确性,真正掌握老年人在阅读中的实际需求,让适老化服务满足老年人所需。

(二)增强馆员适老化服务意识

公共图书馆是老年人获取知识和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空间和平台。在探索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过程中,也应提升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奉献精神。要通过培训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助老服务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借助公共图书馆的推广与指导,可以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新时期老年人在精神生活、心理健康多方面均有需求。为此,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增强和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鼓励老年群体参与阅读,让更多老年读者加入阅读“朋友圈”。公共图书馆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老年读者真正作为适老化服务的主体,鼓励老年读者积极参与其中并表达自身真实需求,以获得更佳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验。

(三)优化适老化服务体系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要着力增强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获得感,让优质的适老化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从建筑布局方案、功能实现、服务环境建设、设备配置、资源储备等方面优化适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科学的助老服务。在建筑物的规划布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设立明显的指示标识,指引老年人进入馆内,方便老年人阅览,提升老年人的满意程度;在功能实现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内部安排一些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休息和交流的固定区域,调动老年群体阅读的积极性;在文献资源配置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老年人的喜好,增加休闲、助老、健康类书籍,适应老年人需求;在服务情景构建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提供与老年人相适应的参考资料,协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图书馆藏书;在专业的设施和器材配置方面,公共图书馆要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阅读器材,如配置可调整高度的桌椅、放大镜、急救医疗包,满足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以及医疗应急需求,使老年人在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的同时,多一份健康保障。

为满足老年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求,开展一系列为老服务活动,并在信息服务、馆藏配备、文献查阅、设备设施和阅读环境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根据老年人阅读特点与需求,将光线充足区域设置为老年阅读专区;馆内公共区域设置无障碍通道;阅览室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老年常见病急救药、雨伞、轮椅等常用物品。

(四)创新适老化服务模式

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结合地域特点、老年人阅读需求等,对助老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数字无障碍的信息服务,为老年人访问网站、使用信息化服务提供更多便利。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培训,使老年人自由检索、应用线上馆藏资源,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另外,公共图书馆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老年人在线上平台中的使用习惯、操作行为、兴趣点,如最常用资源类型、功能模块,明确老年人需求点,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

(五)协同社区共建适老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与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开展沟通交流,提升适老化服务质量,推动全民阅读事业迈上新台阶。可与社区展开合作,将服务下沉到乡镇街道,打通图书馆服务与当地老年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公共图书馆还要发挥统领作用,既要积极革新文献资源与适老化服务设施,也要逐步接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为老年人借书、还书提供更多便利。此外,公共图书馆可在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围绕社区老人的“送书入户”“快乐阅读”等活动,激发老年人获取知识的热情。公共图书馆还可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社区活动,拓展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评选出热爱阅读的老年人作为阅读推广大使,激发更多老年人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改造已成为保证老年人文化权益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议题。当今社会,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起到了重要的知识服务作用。公共图书馆是完善助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促进助老服务的长效发展,充实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针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对老年读者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完善助老服务,使更多的老年人能进入图书馆中使用文献资源,让其无障碍地享受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英,梁思怡,杨巍,等.面向纸本图书的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探索[J].图书馆杂志,2023,42(02):128-137.

[2]袁江,刘美君.基于场景理论的公共图书馆老年人健康信息服务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22):47-51.

[3]李洵.多措并举推进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创新[J].文化产业,2023(18):118-120.

[4]纪玉梅,陈伟力,王照林.基于智慧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空间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3,45(05):77-81.

[5]陈刚.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研究初探[D].天津大学,2017.

[6]刘一鸣,吴壮波.基于老年人获得感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健康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05):5-12+57.

[7]游梦娜.公共图书馆开展适老化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以中部六省省级公共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09):7-10.

[8]陈庚,邱晶钰.农村居民公共阅读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22,42(07):103-112.

[9]陶爱兰,陈青,白文安,等.积极老龄化理念下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策略研究——以宁夏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4(06):74-80+88.

[10]郭艳雯.文化养老视野下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模式研究——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44(10):8-10.

(作者简介:曹钰镜,女,硕士研究生,郑州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助老老化老年人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36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助老”多功能老人床的结构设计
一种家用助老吃药提醒装置的研究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 09:12:08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30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