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初探

2025-02-15 00:00:00臧雅丽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图书现代化

一、引言

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等服务,对开展社会教育、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仅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积极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共图书馆正面临着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型的重大挑战。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信息服务高效性、便捷性的迫切需求,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已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围绕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内涵、基本要求与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成功案例,探讨数字孪生、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智能自助服务等先进手段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推动图书馆事业在信息时代实现蓬勃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概述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宗旨在于为公众提供便捷、全面且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资源的开放性与普及性,旨在满足社会各界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资料管理的理论框架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以藏书为核心逐渐转变为“用户中心”的服务理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信息科学的蓬勃发展便为图书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户中心”的理念逐渐崭露头角。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图书馆不再仅仅扮演着知识存储中心的角色,而是转变为信息服务的核心枢纽,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1]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文献等新兴概念逐渐渗透到图书馆管理的各个领域,使信息共享成为图书资料管理的核心。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公共图书馆纷纷运用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数字资源库等先进工具,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便捷共享与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也迈向了新的高度。2018年,上海图书馆率先启用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将用户借还书的流程简化至仅需数秒,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公共图书馆向智慧化管理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也预示着未来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读者体验的双重提升。

三、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系统化管理

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公共图书馆构建全面、科学、规范的资源管理体系,保证图书资料高效流通。系统化管理包含采集、分类和借阅等环节,利用标准化操作实现全方位的资源管控。现代公共图书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应基于精准的需求分析、科学的资源规划,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科学的系统化管理需明确图书资源的采集标准,结合公众需求与馆藏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文献种类、学科分布等内容,保证资源种类全面、数量丰富。图书馆在收藏实体书籍时应注意温湿度控制,在储存电子资源时设置加密存储,并配置自动备份系统,保证图书资料持久可用。在数字资源方面,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机制,预防资源丢失、滥用等风险,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二)智能化管理

在图书资料的现代化管理中,智能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借助新兴技术实现高效、精准的资源管理,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全面提升馆藏资源的调配能力,优化读者体验。智能化管理要求图书馆的检索平台具备智能检索功能,能够嵌入自然语言处理(NLP)、语义分析等技术,使读者以多维方式检索馆藏资料,包括模糊搜索、精确匹配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分析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推测读者意图,并推荐相关内容,从而提升读者信息获取的效率,优化读者的使用体验。在数据分析方面,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要求公共图书馆构建智能化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收集读者借阅习惯数据,动态分析读者需求,为资源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管理还要求馆内的日常管理实现自动化操作,积极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无人化管理,避免人工操作中的差错。[2]

(三)用户导向管理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要求以读者需求为核心,强调优化服务模式,提升读者满意度。用户导向管理以精准分析读者需求为基础,结合读者的信息偏好,为图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管理要求公共图书馆在资源选择上结合社会热点和读者反馈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资源的实用性。在数字资源方面,图书馆需整合开放课程、音频资料等多种格式资源,为读者提供多元的资源服务。服务方式上,现代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联动,构建无障碍的服务体系。针对特殊读者群体,提供语音辅助检索、点读设备等无障碍阅读设施。

(四)安全管理

随着数字资源的普及以及读者在线服务需求的增加,公共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这对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数据保护方面,公共图书馆需应用多重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在系统安全方面,现代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建立完善的系统监控机制,应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胁。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存储设立标准化流程,做到合法使用读者信息。

四、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数字孪生”图书管控平台

“孪生”概念最初起源于1969年的美国阿波罗计划,其核心定义在于通过构建虚拟空间中的模型,与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实现双向的精准映射,进而实现对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随着6G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孪生”所具备的虚实融合特性,完美契合了6G技术对“信息泛在化”与“感知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在数字孪生图书馆的应用场景中,虚拟模型与物理实体之间建立了高效的数据交互机制,这一机制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桥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图书馆的每一册书籍、每一个设备都能被精准地映射到虚拟模型中。这样一来,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即可清晰地查看整个馆藏资源的分布情况,并依据虚拟空间模型进行实时调整与优化。

甘肃省图书馆推出的“智慧甘图综合管理平台”,就成功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管理中的数据一体化与实时化更新,为读者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并为图书馆的决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该图书馆依托微服务架构的数据中台,实现了图书馆内各类要素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同时,该平台还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环境,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图书馆的运营情况进行实时仿真与动态映射,并将这些虚拟世界的反馈应用于实际管理之中,形成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无缝互动与紧密连接。这一综合管理平台高度集成了人员、资源、设备、环境以及运营过程等多方面的要素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帮助图书馆管理者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图书资料管理策略与发展规划。

(二)应用自动化云图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

云图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工具,主要用于区域内多个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统一管理。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个虚拟的图书馆集群,构建出一个网络化的、多维度的信息空间,整合了传统业务管理与区域性数字资源的优势,可以提供统一的图书资源管理、查询等功能,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其中,系统具备的集成式编目功能,能够统一为区域内所有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进行编目处理,自动匹配ISBN信息并生成条形码,有效简化了编目工作流程。同时,该系统还提供了馆际调拨与资源共享功能,促进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图书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支持批量入藏、馆藏剔除、典藏清点等多样化管理需求,使图书馆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其藏书资源。此外,该系统还支持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功能,为读者提供实时、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帮助他们快速定位所需图书并获取相关资源的详细信息,进一步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满意度。[3]

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就是云图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成功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图书馆积极引入前沿的自动化技术和云计算平台,成功实现了图书资料的现代化、高效化管理,有效克服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局限,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率。该系统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对图书馆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云图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对各个分馆的数据进行监控,确保各分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及时更新。得益于此,巴南区图书馆能够灵活且高效地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极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读者而言,云图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提供了多种便捷的借阅方式,包括扫码借阅、账号密码借阅、读者证借阅以及人脸识别借阅,这些方式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借还书过程中的烦琐步骤,使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借阅体验。

(三)实现RFID智能图书全流程管理

RFID智能图书全流程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由管理系统、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三部分组成,有助于优化图书馆内部的图书资料管理流程。该系统可以通过图书上粘贴的RFID电子标签自动追踪图书,从而高效完成图书借阅、查找等流程。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无线通信,自动完成图书信息的读取,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图书的自助借还系统借助RFID电子标签与后台管理系统连接,使读者可以在自助借还机上扫描RFID标签完成快速借还操作,极大提高了借还效率。此外,RFID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图书的快速定位。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布设RFID读写器与无线局域网,从而获取图书的具体位置。无论是移动式查找还是固定式查找,工作人员和读者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图书,避免因图书摆放不当而导致的“错架”问题。[4]

例如,近年来,上海图书馆广泛应用RFID技术,优化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资源管理、借阅服务、防盗安全等多个环节,实现了图书馆全流程智能化的运营管理,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管理水平。同时,上海图书馆还将RFID技术嵌入图书资料管理的图书采购、馆藏盘点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中。每本图书资料都贴有一个RFID标签,标签内存储了该书的书名、作者、出版日期等基本信息。图书馆内部还布置了多个RFID阅读器,能够实时读取标签信息并自动更新数据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再需要手工录入借阅信息,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

(四)推广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管理企业或机构内部图书和文献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智能借阅、书籍推荐等多种功能,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数字化。在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完成图书录入、修改与检索等功能。系统嵌入了“身份码”机制,为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身份认证码,有效提高了数据的隐私性。读者可以利用“身份码”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借阅记录、当前借阅状态,方便管理个人图书资源。在运营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系统的书库管理功能实时监控图书的借阅、归还状态,完成图书的分类管理,并且在查询时迅速定位到相关图书,节省工作人员的整理时间。[5]

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中,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借阅台账的功能,详细记录每一位读者的借阅情况,并按照时间、读者、图书类别等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借阅台账的引入,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每本书的借阅情况及读者借阅的频次等信息,为图书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借阅统计功能的引入,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管理流程。在深度分析借阅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图书借阅排名、最受欢迎书籍统计报告。图书馆可根据借阅量排名,快速了解哪些书籍更受读者青睐,哪些图书则相对冷门,为馆藏的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若某类书籍被频繁借阅,系统会及时提示,建议增加该类书籍的采购量或调整相关书目,以满足读者需求。这一功能使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上更加精准,避免了盲目采购以及忽视热门书籍的情况,进而减少资源浪费。

五、结语

现代化管理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它要求公共图书馆从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这一转型优化了图书馆的运营流程,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未来,公共图书馆将转变为文化传播的核心平台,在数字时代下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杏杏.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探讨[J].文化月刊,2024(05):89-91.

[2]付晓旭.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4):109-113.

[3]杨婧.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资料管理模式的转型研究[J].采写编,2021(09):179-180.

[4][5]王丹慧.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方向研究[J].才智,2021(19):100-102.

(作者简介:臧雅丽,女,本科,平凉市少儿图书馆,中级,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图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02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0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大众文艺(2019年18期)2019-01-29 01:29:49
班里有个图书角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