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2025-02-15 00:00:00王伟聪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古籍数字

一、引言

古籍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思想智慧,对现代学术领域尤其是历史文化领域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由于古籍的稀缺性、易损性及存世量少等特点,传统的研究方式往往受限于物理条件,难以充分发挥古籍的学术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资源应运而生,为高校古籍资源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图书馆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利用丰富的古籍资源推动古籍研究的深入开展,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数字资源与数字技术概述

(一)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并通过多媒体载体进行传播。数字资源广泛分布于互联网,构成了各类资源的集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的种类,并且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存储、利用和交流的便利程度。从定义上看,数字资源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果,同时会通过数字形式发布、储存、获取和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等多种形式,以硬盘、磁带、光盘等介质及网络形式进行展现,有利于实现古籍资源的活态化展示。

(二)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利用特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进而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和还原。这一过程涉及计算机对信息的编码、压缩、解码等处理,因此也被称为数码技术或计算机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便于长期存储和保密性好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迭代与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这些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社会结构,推动社会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1]

三、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古籍利用效率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采集、处理和检索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为古籍资源的深度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数据采集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它从各种源头获取原始信息,比如数字化文献的采集、网络资源的抓取、传感器数据的收集等。这一过程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能够为后续的古籍研究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资源支持。而数据处理则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数据清洗、格式转换、质量控制等,为古籍研究人员提供更加规范、易于分析和利用的数据集,从而加速了古籍资源的解读、整理与研究进程。检索技术则关系到研究人员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数字资源。通过建立高效的索引机制,支持复杂的查询语句,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不断优化检索技术,能够使数字资源更好地满足研究人员的需求,使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古籍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

(二)打破时间地域限制

高校图书馆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原本纸质的古籍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这一转变能够极大地提升古籍研究的便利性。一方面,研究人员无须亲自前往图书馆,耗费大量时间在书架间寻找所需资料,只需通过网络即可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数字资源。这不仅大大节省了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还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本身。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地域限制,使研究人员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不同的文化背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素材。通过研究和比较这些多样化的文献,研究人员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更加全面地了解古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挖掘古籍潜在价值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关键词、作者、出版日期等多种检索方式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文献,进一步提高了检索效率,尤其是全文检索、模糊检索等高级功能,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为研究提供便利。同时,数字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注释、解读和资源链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籍内容,挖掘其潜在价值。[2]这些注释和解读往往由专家撰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四)促进学术交流合作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为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渠道,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界的互动与交流。研究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与其他学者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这种跨地域、跨时空的交流方式使学术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地相互了解和加强合作。[3]同时,这一平台还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可以共同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推动学术创新和发展。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旧知识的融合。

(五)革新古籍研究方法

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推动了古籍研究方法的革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先进和多样化的研究工具。传统的古籍研究工作比较依赖于纸质文献和人工检索,这种研究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数字资源平台则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准确的研究方式。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古籍进行关键词提取、情感分析等,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地从大量文本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可视化工具对古籍进行图谱分析、网络关系挖掘等,这些工具能够将复杂的关系和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籍的内容。显然,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古籍研究的效率,还为古籍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推动了古籍研究的深入发展。[4]

四、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处理、技术更新以及版权和隐私保护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议题。这些议题不仅紧密关联着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古籍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古籍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但由于一系列原因,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对古籍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短板。古籍研究因其需要长期积累且成果展现通常较为迟缓,相较于教学研究而言,部分高校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那些能更快产生“即时效益”的领域,这种行为无疑对高校古籍资源建设的深入开展构成了阻碍。[5]

(二)专业人才缺乏

现如今,数字技术更新迅速与人才培养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古籍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数字资源支持。为此,掌握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然而,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体系往往难以迅速适应技术的快速迭代,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人才的缺乏不仅限制了高校图书馆技术应用的能力,也影响了古籍资源建设的开展。

(三)安全防护体系有待完善

数字时代,版权与隐私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保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一方面,数据驱动的创新需要广泛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不当的数据使用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6]

五、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古籍资源建设

在数字时代,提高重视程度是推进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策略。

首先,高校作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当深刻认识到古籍数字化建设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应从资金方面加大对古籍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靠的硬件设备,为古籍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使这些数字资源得以安全、完整地存储,实现古籍资源的可持续性。其次,应在高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古籍资源建设学术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古籍研究的相关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师生对古籍研究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可以设立专门的古籍研究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及提供大力的学术支持,吸引更多青年学者投身于古籍资源建设事业。通过这些举措,可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对古籍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古籍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7]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优化高校教育体系,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培育既拥有跨学科知识,又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还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来培养适合高校图书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设立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顶尖专家和技术团队,为技术研发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促进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高校还可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使这些前沿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古籍资源建设中。

(三)完善版权保护机制

完善版权保护机制是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针对古籍研究内容明确版权保护的对象、权利类型、保护期限及侵权责任,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版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通过普及版权知识,可以让公众了解版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增强尊重和保护版权的自觉性。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版权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版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另外,还要强化技术手段,运用数字水印、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版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数字水印技术可以在作品中嵌入不易察觉的标识信息,用于证明版权归属和追踪侵权行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版权信息的去中心化存储和不可篡改,确保版权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极大提高版权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版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版权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侵权行为,维护国际版权秩序。[8]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图书馆开展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古籍研究的资料来源,提高古籍研究的效率,还有助于推动古籍研究模式的创新与跨学科合作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确保数字资源的采集与处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为古籍研究人员提供更加规范、易于分析和利用的数据集。未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将继续为高校古籍研究带来更多新的机遇,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术研究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素美.高校图书馆古籍图书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J].山西青年,2023(21):190-192.

[2]刘奕娜.高校图书馆古籍图书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2(05):178-180.

[3]熊枫,宋国强.高校中医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5):97-99+107.

[4]韩亮,郎筠.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经验谈[J].才智,2019(26):204.

[5]吕玉爽.国内重点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现状调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42-144.

[6]刘明洁.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创新思路探究[J].参花,2024(31):101-103.

[7]吕悦,丁云芝.关于地方高校新建图书馆特藏建设与服务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以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图书馆为例[J].参花,2024(31):143-145.

[8]王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图书馆古籍保护研究[J].参花,2024(04):125-127.

(作者简介:王伟聪,男,硕士研究生,三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情报)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古籍数字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8:34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答数字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15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