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有机整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与现代艺术接轨,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摄影艺术创作中,有助于凸显摄影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推进摄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促进摄影艺术的当代传承。当前摄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重视度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联系,进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原则,最后从传统绘画元素应用、传统建筑元素应用、传统民俗文化应用三方面,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实践,以期为增强摄影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提供理论参考。
一、摄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联系
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其拍摄主体通常为现实人物或风景。摄影创作者通过灵活应用多种摄影技法以及光学、设计学等学科知识,快速捕捉到兼具生活性与创意性的摄影镜头,在此基础上对所要拍摄的人物或风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对其进行真实呈现,能够创作出具有创意性的摄影作品,传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使摄影作品成为生活记录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包含传统绘画元素、传统建筑元素、传统民俗元素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而来的文化符号,其内涵不仅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密切相关,也与各种文化形态紧密相连。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作为摄影艺术的庞大素材库,全方位提升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对于现代摄影艺术创作者而言,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摄影艺术创作中,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摄影艺术之间的联系,能够为现代摄影艺术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与文化滋养,帮助摄影创作者在摄影艺术作品中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风貌。摄影创作者通过准确把握现代摄影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以不同拍摄角度、光影效果、构图方式、画面明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增强摄影艺术作品的观赏价值与艺术吸引力,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摄影艺术中的巧妙应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是摄影艺术创作者所必须坚持的摄影原则。简言之,摄影创作者需选择具有个性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组合、拆分,能够增强摄影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引发摄影作品观赏者的深思,吸引观赏者主动探寻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具体拍摄时,为了更好地坚持独特性原则,摄影创作者需重点关注各个传统文化元素的不同点。以云南传统建筑为例,当地建筑风格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纳西族雕刻在门楣上的东巴文,不仅记录了古老的传说与古人的智慧,还以其独特的象形文字形式,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古朴的美感。云南传统建筑还常常采用竹、木、石等自然材料,结合精巧的斗拱、飞檐、雕花等元素,形成了既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感的建筑风格。摄影创作者将这些传统建筑元素作为摄影主体,依靠精湛的摄影技艺,能够创作出独特的摄影作品。
(二)主题性原则
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同,都将主题性原则视为其创作的核心原则。为此,在创作过程中,摄影创作者必须遵循主题性原则,精准把握摄影艺术的主题,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展现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以确保摄影作品的画面风格和艺术韵味和谐统一。这样的处理方式能使观赏者迅速捕捉到作品的视觉焦点,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从而加深对摄影主题的文化理解和感受。以我国民俗文化为例,当拍摄此类艺术主题时,摄影创作者通常从主题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能够凸显该主题的典型场景,如对婚礼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单一主题进行拍摄,捕捉民俗婚礼中的精彩瞬间,生动地再现婚礼上的民俗风情,同时根据目标受众的具体需求,灵活调整拍摄主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摄影手法进行记录。
(三)文化性原则
摄影艺术的文化性是其重要特征。摄影作品能够揭示各地的独特风貌与文化内涵,传递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信息,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影像的记录与传播还能将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例如,以我国地域性建筑为主题的摄影艺术作品,能够激发更多人主动去探索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并欣赏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摄影创作者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不断探寻两者完美融合的创新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摄影创作者通过对传统绘画元素、建筑元素、民俗元素的创新性应用,能够创作出符合我国民众审美的摄影佳作,满足群众的多元化艺术审美需求。
(一)传统绘画元素的应用
摄影艺术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一直与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初期,大量摄影艺术家都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他们从绘画作品中汲取摄影艺术灵感,将绘画元素融入摄影艺术创作中,打造出既具有绘画艺术底蕴又兼具摄影艺术张力的优质作品,收获了无数艺术鉴赏者的喜爱。摄影艺术传入我国后,便与我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迸发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从而诞生了大量摄影艺术与传统绘画元素完美融合的艺术佳作。因此,在新时代,摄影艺术创作者在摄影艺术中应充分应用传统绘画元素,实现主流审美思想与我国传统绘画的有机融合,赋予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魅力,凸显现代摄影作品中的传统绘画艺术特征,推动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切实传承、发扬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增强传统绘画的文化传播效果。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摄影创作者可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和创作技法应用于摄影艺术中。第一,摄影艺术创作者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工笔画的审美意趣,运用摄影艺术语言来呈现事物的工笔造型。通过细腻的摄影手法直观地展现作品中物象的外观造型与内在神韵,从而凸显摄影艺术作品的写实性特征,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增强观赏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第二,摄影创作者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布局来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应综合考量作品的构图布局,积极采用工笔绘画的技法来呈现画面构图,巧妙地将工笔绘画的表现手法与摄影艺术的创作理念相结合,以精致优美的构图画面吸引观赏者的目光。第三,创作者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丰富的线条语言,来展现摄影作品中事物的整体造型。创作者可精心选择摄影主体,在简化线条轮廓的同时采取精炼的处理手法,以优化摄影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表现,使作品中事物的轮廓更加鲜明突出。
(二)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始终贯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顺应自然理念的执着追求,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对于现代摄影艺术而言,将传统建筑作为摄影的主要对象,能够有力地促进摄影艺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赋予摄影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首先,摄影创作者应从多角度深入分析我国传统建筑的构筑方式,提炼出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通过运用摄影技巧将这些传统建筑以不同角度呈现。同时巧妙融入现代摄影艺术的色彩处理,营造出独特的传统建筑光影效果,进而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摄影艺术作品,为观赏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与享受。其次,在现代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还可以将现代摄影艺术与传统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将摄影镜头聚焦于精心提取的建筑元素上,以特写方式展现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神韵。这种融合方式将传统建筑文化元素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以现代摄影的视觉表现形式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不仅能够丰富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激发观赏者对传统建筑的情怀。最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创作者应当全面搜集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多角度、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把握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摄影艺术的光影手法,进一步展现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中独特的美学气韵。以摄影作品《牌坊古韵》为例,摄影师苏唐诗选取我国传统建筑元素“牌坊”作为摄影的对象,巧妙地运用留白构图技巧,使牌坊这一建筑主体在画面中更加鲜明突出。同时,通过采用黑白色彩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彰显了“牌坊”元素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苏唐诗在拍摄过程中,精心选择了多个视角,包括正面、侧面、俯视及仰视等,全方位地展现了传统建筑牌坊的文化要素,极大地丰富了摄影作品的画面层次与立体感。此外,他还巧妙地利用自然光来凸显牌坊的外形轮廓,使牌坊上的纹理细节更加清晰可见,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应用
我国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可度呈现下降趋势。对此,如何应用现代摄影技术保护、传承与发展我国民俗文化,是当前我国摄影创作者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摄影创作者可以创作系列摄影艺术作品,使这些作品按照时间脉络清晰展现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极大地增强摄影艺术作品的连贯性。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各个阶段的民俗元素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时间顺序,在观赏者眼前徐徐呈现。这样的系列作品,能够为观赏者提供一个直观感知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窗口。
另一方面,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是我国各族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摄影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深入生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提炼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元素,并通过摄影镜头捕捉和记录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具体拍摄实践中,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民俗文化元素,均可成为摄影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摄影创作者需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以便艺术地再现这些民俗文化特色,从而唤起观赏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共鸣。例如,通过镜头充分展示的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很多地方的饮食特色,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特有文化,既能从影像中定格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特点,又为观赏者提供了直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摄影师在进行民俗摄影创作时,要深入民众的实际生活,如走访当地的年长者,通过网络积极查阅当地民俗的相关资料,研究当地的文化典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所创作出的民俗摄影作品才更加具有真实性,具有表现力,真正实现民俗摄影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当前摄影艺术已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生活记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进行考量,现代摄影艺术未能有效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摄影艺术出现创意性不足、文化性不足等问题。对于摄影创作者而言,应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摄影艺术之间的联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摄影艺术创作的应用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现代摄影艺术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菲.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摄影艺术完美融合[J].大众文艺,2022(24):9-11.
[2]宋伟.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2(08):186-188.
[3]刘伟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表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朱聪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对摄影艺术产生的影响[J].文学艺术周刊,2024(18):67-69.
[5]温京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探索[J].参花,2024(16):107-109.
[6]苏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摄影艺术的融合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3(21):146-148.
[7]张樱.民俗摄影对文化传承的影响[J].旅游与摄影,2022(09):113-115.
[8]刘祖凯.民俗摄影中传统文化的表现探析[J].文化产业,2021(28):56-58.
(作者简介:汪洋,男,本科,江苏省连云港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新闻摄影、新闻艺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