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研究

2025-02-15 00:00:00高男
参花(上) 2025年2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者词人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保留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还通过音乐的手段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因此,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此,本文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希望能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加深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认识,同时为演唱者提供实用的演唱指导。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源头。它们创造性地运用了诗乐一体的创作手法,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乐府的重要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在继承先秦诗歌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乐府诗,因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诗乐分开,诗人作词,艺人作曲和配乐,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唐诗中的格律诗以其对仗严谨的结构,突破了《诗经》和《楚辞》的句式程式,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带来了新的活力。

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高峰,形成了可与唐诗相媲美的宋词,进一步推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宋词的曲调优美,旋律动听,与唐诗的严谨结构形成对比。在宋元时期,诗人开始专攻音律和谱曲,创作了大量格调清新、旋律优美的古典诗词歌曲。

进入明清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艺术形式整体上缺乏创新,未能充分地为古诗词艺术歌曲注入新的活力。即便如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仍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一)音律优美,韵味独特

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这些特点在转化为艺术歌曲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旋律的起伏与诗词的平仄相对应,使歌曲在演唱时既有节奏感,又不失流畅性。同时,古诗词中的押韵也为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歌曲的韵律更加悠长、动听。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被改编为艺术歌曲,其悠扬的旋律与诗词的韵律完美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晚,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此外,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注重旋律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在保持诗词原有意境的基础上,创作者会根据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使歌曲在演唱时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旋律的多样性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也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民族性与地域性明显,题材多变

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旋律上,古诗词艺术歌曲常采用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这些音阶的运用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特征,也使歌曲在演唱时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在歌词的创作上,创作者会巧妙地运用方言、民间故事和传说等元素,使歌曲在演唱时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实际,也更具地方特色。

(三)意境深远,情感含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是其精华所在,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这些感悟在转化为艺术歌曲时,得到了更加生动的表现。歌曲中的旋律和歌词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使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世界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还体现在其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含蓄上。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浓缩于短短的诗词中。精练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时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也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四)传承经典,创新形式

尽管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传承中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韵味,但创作者并没有停止对其进行创新的步伐。在旋律的创作上,创作者会尝试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和和声手法,使歌曲的旋律更加新颖、富有变化。在歌词的创作上,他们也会根据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对古诗词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使歌曲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还体现在其演出形式的多样化上。除了传统的独唱、合唱等形式外,创作者还会尝试将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研究文本谱面,领悟诗词深意

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演唱者要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确保对古诗词的字面意义、深层意境以及创作背景有深入的理解。通过细致研读诗词原文,分析其中的意象、典故和情感色彩,准确把握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韵味。同时,演唱者还需结合谱面上的音乐符号,如音符、节奏、力度标记等,理解音乐如何与诗词相结合,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强化或延伸诗词的情感表达。

以《青玉案·元夕》改编的艺术歌曲为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词生动地描绘了元宵佳节夜晚的热闹与繁华,演唱者要想象那灯火辉煌、烟花绽放的壮观景象,并将其情感代入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同时,要理解这些物象背后所蕴含的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演唱者还需关注诗词中的情感色彩和哲理内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词人在人群中寻找佳人的急切心情,更蕴含了人生哲理——有时候,最美好的事物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出现。这种深刻的情感与哲理,需要演唱者通过音乐来传达给听众。演唱者应结合谱面,进一步理解音乐如何与诗词相结合,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强化或延伸诗词的情感表达。如在“东风夜放花千树”这句对应的旋律部分,演唱者可以采用明亮、欢快的音色和跳跃的节奏,来表现节日的热闹与喜悦;而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对应的旋律部分,则可以采用柔和、深情的音色和悠扬的声音线条,来表现词人偶遇佳人时的惊喜与感动。

(二)精研咬字技巧,演绎字正腔圆

古诗词艺术歌曲将诗词的文学性和歌曲的音乐性相结合,在传达诗意的同时,也要展现出音乐的韵律美。因此,演唱者要深入钻研每个字的发音、声调以及口腔、舌位的变化,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做到“字正”,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发声,使声音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达到“腔圆”的效果。演唱者通过精研咬字技巧能更好地诠释古诗词的韵味,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字的含义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以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为例,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咬字技巧的运用,钻研每个字的发音、声调以及口腔、舌位的变化,确保能够准确传达出诗词的韵味和情感。例如,在演唱“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一句时,演唱者要清晰准确地发出“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几个字。每个字的发音都要饱满有力,声调要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注意口腔和舌位的变化,确保每个字的发音都能够符合古诗词的韵律要求。此外,演唱者还要结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发声。演唱者在唱到“月落”时,声音要轻柔细腻,如同月光洒落;在唱到“乌啼”时,情感中要略带凄凉,仿佛乌鸦的啼叫声回荡在夜空;而演唱到“霜满天”时,声音要显得空旷而深远,如同寒霜覆盖了整个天地。

(三)善用呼吸之法,唱出韵味悠长

古诗词艺术歌曲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演唱者要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以确保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气息,从而支持声音的发出和情感的传递。通过灵活运用呼吸之法,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和音色变化,使歌声如同绵延不绝的溪流,既能细腻地描绘出诗词的细腻情感,又能够展现出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同时,良好的呼吸控制还能帮助演唱者在演唱高音或长句时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清晰,使整首歌曲的演唱更加流畅自然,富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过程中,演唱者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运用。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或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样的呼吸方法能够帮助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持续、稳定地供应气息,从而支持声音的发出和情感的传递。腹式呼吸通过深呼吸使气息下沉至腹部,形成稳定的气息支撑,而胸腹式联合呼吸则结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优点,能够在演唱高音或长句时提供更为充足的气息支持。在演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细腻描写景物的句子时,演唱者要运用腹式呼吸或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释放气息,使声音如同细雨般轻柔地落下。这样的呼吸方法不仅能够表现出“寒蝉凄切”的哀怨之情,还能营造出一种悠长而缠绵的氛围,使听众仿佛置身于词中所描绘的凄美场景中。而在演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感高潮部分时,演唱者则需更加深入地吸气,然后有力地发出声音。通过加强呼吸的支持,演唱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词中人物内心深处的激动与不舍,使歌声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四)倾注真挚情感,表现诗词意境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演唱者需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使自身完全沉浸于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之中,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以及细腻的情感处理,将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盎然诗意,领略到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

以《声声慢·寻寻觅觅》改编的艺术歌曲为例,在演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时,演唱者要积极融入情感,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以及细腻的情感处理,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真实地传达给听众。同时,演唱者还需注意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歌声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听众的心间,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在演唱“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一句时,演唱者要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处理。这一句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演唱者要将自身情感与词中的意境相结合,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和情感的细腻处理,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演唱者还需注意演唱的力度和节奏,使歌声既有力量又不失柔美,让听众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坚韧。而在演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时,演唱者则要更加注重情感的层次和深度。这些词句通过描写词人试图借酒消愁却又无法摆脱内心苦闷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演唱者要将词人的情感与词中的意境相融合,通过声音的细腻变化和情感的深入处理,将词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真实地传达给听众。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进行探讨,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类歌曲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古诗词的艺术内涵,创新音乐表现形式,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现代社会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演唱者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以更加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情感去演绎这些经典之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翁晓宇.中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7):77-78.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 舞蹈》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李昱明,徐敦广.古韵新声——谈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之新模式[J].艺术评论,2017(01):147-1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2025年度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QUZLTS_CX2024070)的研究成果;2022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5209355)的研究成果;2024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JYJZD2024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男,男,硕士研究生在读,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研究方向:声乐;lt;通讯作者gt;胡佳昕)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演唱者词人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40
词人的职业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4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