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产假、托育服务……婚育支持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完善医疗保障、实施补助补贴、延长婚假和生育假、提供托育服务等婚育支持举措,被频频提及。
生育支持政策成重要内容
以浙江省为例,1 月14日,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杭州隆重开幕,标志着新一轮政策规划与民生讨论的正式启动。紧随其后,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两会也相继拉开帷幕,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约而同地将生育支持政策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体现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具体来看,湖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列出了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清单,其中“纾解生育后顾之忧”被置于首位,彰显了其在推动生育支持措施上的决心。该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如免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新生儿健康;实施购房补助补贴政策,针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经济支持;加强监管,确保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得到切实执行,让家庭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北京市和天津市同样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生育支持政策的完善,提出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浙江省则更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并试点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推动托育服务的普及和优化。
代表委员为婚育支持建言献策
四川省人大代表温雪倩建议延长婚假至15~20 天,以体现对年轻人婚育生活的关怀和支持。湖北省人大代表邢辉则提出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建议女职工产假延长至180 天,同时给予男职工更长的陪产假,并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减轻企业负担,确保生育假的顺利实施。江西省政协委员蔡湘芬则主张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对不同生育数量的家庭给予不同层次的育儿补助和照护津贴,同时减轻家庭生育养育医疗费用负担,将相关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托育服务作为婚育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浙江省政协委员金珍珍建议利用现有公办幼儿园资源,开展2~3 岁幼儿的托幼托育服务,为年轻父母提供可靠的衔接和过渡。同时,她鼓励有条件的大单位、大企业建立托儿所,开设“幼前班”“午托班”等,政府应给予相应补贴,以缓解职工家庭照护子女的困难。
建议涉及婚育思想观念转变
除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外,还有代表委员提出了加强“家文化”宣传、抵制高价彩礼等建议,旨在从文化层面促进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的形成。金珍珍强调,应加强对女性在生育、养育过程中职场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弘扬传统“家文化”,激发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向往。海南省政协委员杨文娴认为,应将婚恋观、家庭建设等内容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从源头上培养健康的婚恋观念。
甘肃省政协委员闫杰则提出了设立青年婚恋服务中心的构想,提供婚姻咨询、婚恋指导、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引入心理咨询机构、婚姻辅导机构等,为青年提供婚前教育、心理辅导,提升婚恋素养和幸福感。针对高价彩礼问题,他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抵制高价彩礼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中国新闻网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