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1 月24日夜,驻扬州敌军弃城南逃。1 月25 日清晨,辕门桥等处张贴悬挂起欢迎扬州解放的标语和横幅。1985 年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 次会议将琼花确定为市花。2005 年1 月又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
琼花别名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等。八朵大花环绕着许多珍珠般的小花,似八仙围聚,因此得名“聚八仙”。
琼花一般在四、五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清秀淡雅。
琼花观在扬州老城内,最早叫“后土祠”,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而建,始建于西汉元延二年(公元前11 年),两千多年的风霜岁月,让这个蕞尔之地,成为扬州城重要的文化根脉之一。
淳化二年(公元991 年),满腹经纶、一身正气的诗人王禹偁触怒权贵,担任知制诰并署理大理寺的他,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这职务苏东坡被贬后也担任过),接着再贬滁州,并于996 年又贬移扬州。王禹偁在扬州待了一年多,为后世留下了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后土庙琼花诗》:“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欧阳修在北宋庆历年间任扬州太守时,又在琼花观旁建“无双亭”,以示此花天下无双。并赋诗曰“: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与欧阳修同时的韩琦也作诗赞道“: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而琼花的命运,也十分坎坷。据杜斿《琼花记》记载,宋高宗绍兴年间,“金人渡淮,趋扬州,直入观揭花本去,其小者剪而诛之”,后经道士唐大宁在原地的小根处精心护理,复又起死回生,花繁叶茂。一百年后,蒙古铁骑以十万兵攻占扬州,致使琼花树枯叶萎,香消玉殒。据南宋蒋正子的《山房随笔》记载“: 德祐乙亥(公元1275年)北师至,花遂不荣。赵国炎以绝句吊之曰‘: 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姬烈女中。’”
将琼花喻为忠贞不渝的烈女。谢翱也有诗曰“: 扬州城门夜塞雪,扬州城中哭明月。……宫花窣帘尘掩袜,玉华无因进吴越。漓漓淮水山央央,谁其死者李与姜。”将琼花的毁灭写得十分悲壮,更以琼花映衬了为抗元而战死在扬州的将领李庭芝和姜才的大无畏精神。用婉约诉说坚强,以娇羞表现忠烈,这该是花中无双的品质吧。
(综合《人民日报》《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