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已经成为趋势。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利于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逆向设计理念来完善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要求教师按照确定预期成果、选择评估证据以及设计学习体验和开展教学的流程来完成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本文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特征出发,探究了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逆向设计" 大单元教学模式" 高中美术教学
逆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方法,它采取了与传统教学设计相反的逻辑和流程,先确定预期目标,之后对评价进行设计,最终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逆向设计主张从终点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围绕预期学习成果来开展教学活动,基于预期结果寻找相应的评估证据,最后依托这些证据来开展教学。与传统教学设计形式相比,逆向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逆向设计是依托大概念构建起的教学设计,将“单元”作为教学单位,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和课程体系,使他们基于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实现迁移运用。逆向设计与大单元教学模式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在教学单位层面表现出了较强的适配性,二者的融合可以为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一、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学习单元的开放性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一个学习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系统,教师会在学习成果、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过程等方面坚持开放性的原则。从学习成果的层面来说,在融合逆向设计理念的情况下,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需要充分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进行预设。但教学是一个复杂性和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在预设成果的同时也要留有弹性的空间,通过弹性预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构建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条件。从学习内容的层面来说,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对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进行预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容的生成,教师会预留空间,引导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创新,融合自身的理解获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这是单元学习内容开放性的体现。从学习过程的层面来说,教师除了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预设之外,还要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其他学科或者其他领域的知识来达成单元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来说,在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实施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对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
(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教学单位是单元,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教师要将关注点放在整个单元上,从单元层面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基于整个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完善的网络结构。在展示单元学习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在融合逆向设计理念的情况下,教师除了要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化特征之外,还要关注那些在学科大概念之外的知识,用整体的眼光来发现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将相关内容完美地融入单元知识体系中。
(三)学习任务的连贯性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了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学”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将深刻体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在布置单元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会以学生的学习任务为主线将整个单元的学习串联起来,在学生对多样化学习任务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推进大单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关注学习任务之间的连贯性,利用连贯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在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逆向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预期成果和评估证据来设计大任务,之后对其进行分解,形成多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最后围绕子任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其中一项任务的完成会推进后续任务的探究,最终驱动学生完成所有任务。
二、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确定预期成果
确定预期成果是逆向设计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高中美术教学。第一,结合新课标做好学情分析。具体来说,教师要确定单元学习的领域及其涉及的内容,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并将其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之后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进行分析,关注他们已经具备的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思路。第二,确定单元大概念和单元教学的基本问题。在确定大概念的时候,教师基于UbD理念的优先次序确定学生熟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内容,也可以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或者从单元主题中提炼大概念。在找到大概念之后还要设置单元基本问题,以此为桥梁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为学生设计切合学习主题且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这些问题应该按照高中美术知识的内在逻辑融合到单元课时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美术知识、提高学科素养。第三,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这五个层面来设定单元学习的目标。第四,设定思考问题。教师要结合单元目标为学生设定在课堂学习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呈现出来。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预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例如,在“土味奇趣”月令生肖设计馆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做好学情分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一定的美术鉴赏基础,在创作表现上也有一定的绘画和设计基础,能够较好地表现一些形象。但大部分学生对其传统文化及其样式缺乏深刻的认识。在理解大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单元基本问题——泥塑作品如何在民间传统艺术基础上展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对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确定三维目标。最后,教师基于“基本问题”,从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及展评等层面分别提出有启发性的小问题。
(二)确定评估依据
在评估依据确定这一环节,教师要坚持真实性、动态化的原则。一方面要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活动来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而非最终作品来设定形成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增长和学科技能的获取之外,还要关注他们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设定评估量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指导,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对他们进行评价。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运用学生自我评估、他人评价等多样化的形式,依托学习任务单、学习档案等来开展评价。
在“土味奇趣”月令生肖设计馆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明确任务、欣赏小报告、临摹或练习、设计草图、完成作品以及展出与评价作为依据,形成评价的标准,并设定评价的权重。比如对于“明确任务”这一依据,教师要从设定主题、理解意义、多个意向、互动改进等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结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将这部分的评价权重设定为10%。
(三)设计体验和教学
首先,教师要在高中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寻找用于情境创设的元素,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情境的陌生感,使他们在情境中基于相互合作完成探究性学习,在真实任务中实现自我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一,构建起完善的实践学习体系。除此之外,教师应创设连续的情境,在连续的情境中呈现课程小问题,实现学习任务的串联。其次,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任务设计的环节,教师要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把握好任务的难度阈限,引导学生依托任务开展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探索都是高效且有价值的,使他们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持续探索提供动力。最后,教师要对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厘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复盘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下一次的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撰写教学日志,学生则可以撰写学习日记,在其中反思大单元学习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在“土味奇趣”月令生肖设计馆的单元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和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先设置情境,生成真实而有意义的主题——泥塑文化,展现个性风貌。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可以展示农耕社会时期人类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情感,之后通过采访视频导入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泥塑文化,使他们感受单元主题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探究胡亮老师泥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何传承胡亮老师的泥塑制作方法”“怎样设计和创作出自己的月历生肖泥塑作品”“创作中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等四个学习任务,基于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具,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实践、阅读资料等多样化的形式完成任务,这些任务对应的是欣赏、技法、构思、创作这四个评价依据。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要展示作品和学习成果,教师要做好评价并结课。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客观地总结自己的创作活动,做好学习档案袋,积极参与策展和布展活动,教师则要客观地总结“月令生肖”大单元学习活动,做好学习档案袋并积极参与策展和布展活动。
结语
逆向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转变了教学设计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知识、能理解、会技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预期成果、确定评价依据并进行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打开思路,在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高中美术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探究——以“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单元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3(11):94100.
[2]沈乃希.让造型更有型让表现更有力——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14):131133.
[3]林明昕,王冬梅.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施——以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为例[J].艺术教育,2023(4):143146.
[4]孟三川.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大单元教学环节设置——以《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为例[J].艺术大观,2023(5):107109.
[5]刘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以黑白木刻版画大单元教学实践为例[J].教育界,2022(23):2628.
[6]宦丽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单元化教学初探——以《美术的历程·新的实验》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2):138139.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