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便民服务不可缺少
改裤子、修拉链、补扣子...... 小修小补的摊点对市民生活至关重要,缺失将带来不便,有人甚至可能因为小问题丢掉一件好衣服。商务部等部门曾提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包括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及维修点等,满足居民基本及品质消费需求。便民摊点是城市“润滑剂”,不应忽视。高楼大厦代表城市形象,小修小补则体现城市“烟火气”,关乎民生便利。上海等地正积极规划完善“小修小补”微行业生态。希望每座城市都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员工离职审批流程不该繁琐
李女士在深圳某公司因健康问题提出辞职,却被告知需经过26 道审批流程。根据相关法律,公司无权妨碍员工离职,劳动者提前30 天书面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然而,一些公司故意设置繁琐离职流程“卡”员工。过度繁琐的审批不仅消磨员工耐心,还可能引发劳动争议,损害企业信誉。企业管理应简化高效、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权益,以透明便捷方式助员工走流程。讲人情味的地方才能真正吸引人、留住人,企业应拒绝“拖延症”,提升管理水平,与员工平等相处,好聚好散是格局,也是一种智慧。
“上海街头没豪车”不用在意
近期,上海成为外国游客最喜爱的中国目的地,武康路上的豪车更是亮点。有豪车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遛车日常,却被解读为“给游客亿点震撼”。这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迎合他人需求,自我客体化的表现。更有车主在马路上炫耀,甚至妨碍交通,涉嫌违法。免签政策推动外籍游客来华人数增长,应聚焦如何服务好外籍游客、拉动地方消费,实现共赢,而非纠结于“炸街是否自信”的言论框架内。在追求松弛感的当下,应淡定看待外籍游客到访,搁置争议,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