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枕头,与现在大相径庭。《说文解字》对于“枕”字的解释是:“卧所荐首者。从木冘声”,意思是说“枕,睡觉时垫头的木头。字形采用‘木’作偏旁,‘冘’是声旁”。由此可见,枕头最初的材料多为木质。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原材料丰富以及工艺水平进步,才逐渐有了玉枕、陶枕、漆枕、瓷枕、竹枕、布枕等。宋金时期,虎枕曾广泛流行,许多窑场都生产这类瓷枕。其中,磁州窑出品的瓷枕最出名,有所谓“磁州窑枕甲天下”之说,造型各异的虎枕,堪称磁州窑的一朵奇葩。
陶瓷虎枕的造型,可分为虎形枕与虎纹枕两大类。瓷枕上的“老虎”,或匍匐在地,缩颈抬头;或两眼圆睁,眉骨隆起;制瓷艺人往往采用夸张手法,表现虎的威猛。林林总总的磁州窑虎枕中,那些“有故事”的白地黑花瓷枕,尤其引人入胜。磁县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藏有一件元代“僧稠释虎”故事的长方形枕,此枕描述的是一段佛教故事:僧稠是东魏北齐时期一位著名高僧,他先在巨鹿景明寺出家,又到少林寺拜跋陀为师,后来在嵩岳寺讲经说法,受众甚多,影响很大,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流传后世,“僧稠释虎”便是其中之一。有一天,僧稠禅师路过葱岭,看到两只猛虎正在互相撕咬夺食。僧稠禅师见状并未躲避,而是上前以禅杖分开两虎,并向它们讲经说法。令人称奇的是,那两只凶猛无比的恶虎,居然乖乖匍匐在地认真聆听。听僧稠禅师讲完一段佛经后,两只老虎不再夺食,不再伤人,并从此跟随在他的左右。古人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刻绘在瓷枕上,无非是寄望佛教的力量能感化凶恶,让人间充满善良与和谐。应该说,这一层关于“虎”的寓意,已经远远超过民间以虎驱邪的朴素思想了。
(摘自《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