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林海雪原的壮景宛如就在眼前。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及所有在林海雪原战斗过的英雄们!”作者曲波在《林海雪原》的扉页如此写道,把最深的思念留给战友们。
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辖的海林市东山烈士陵园,门墙上是曲波题写的“杨子荣烈士陵园”。园区内高耸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就是“革命烈士杨子荣之墓”和“革命烈士高波之墓”,松柏环绕的皑皑积雪下,是杨子荣和160多名战友的英名和不朽功绩。
1990 年出版的《海林县志》(海林后来改市)概述第一句,“海林县位于牡丹江市西部,素有‘林海雪原’之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翻阅1947 年的《东北日报》第405期,可见《以少胜多创造范例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摧毁匪巢贼匪全部落网》的报道。
曲波曾回忆《林海雪原》名字由来。时任作协主席邵荃麟在北戴河曾偶遇曲波并提问:“这个名字是怎么起出来的?过去我还没有读到过这个词。”曲波说:“我在北满剿匪,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眼前的森林,风一刮,森林鼓凹鼓凹的,像海洋的波涛一样,‘林海’两个字出来了;这个雪是无边无岸的原野,‘雪原’就出来了。”小说最初命名《林海雪原荡匪记》,“后来我说不要‘荡匪记’,就叫《林海雪原》,让你猜是什么。”
那些年,正如书中所描绘的——“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天。虎啸熊嗷,野猪成群,豹哮鹿鸣,黄羊结队,入林仰面不见天,登峰俯首不见地。”
放眼北大荒,遍地林海雪原,尽是青山不老、绿水环绕。(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