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创新其共同体实践机制的路径对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增强共同体理念协同机制,提升共同体认知自觉。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政治、价值和文化三方面认知自觉来协同引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共同体理念,为思政课立德树人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引导统筹教材修订标准,完善教材编写机制。当前应由教育部成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专家根据各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统筹教材修订标准并编写教材,保证各学段教材内容既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三是增强教师共同体协同机制,完善队伍建设。通过引导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间的孤岛状态,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势互补。
一是搭建跨学段交流平台管理机制。各学段学校要共同打破各学段间交流平台壁垒,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能够在共享的在线论坛、虚拟会议室、工作坊等平台内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定期教研机制。各学段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时间、专家指导等教研计划,通过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教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难题以提升教学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机制能有效释放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并激发创新活力。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校还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多形式的职业发展机会,保障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一是发挥高校思政课科研团队优势,完成课程衔接共建任务。由高校统筹建立跨学段思政课科研团队,激励教师参与研究各学段思政课衔接内容,实现各学段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不脱节不重复。二是协同思政课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实现评价反馈一体化。这一机制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思路与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思政课教师还应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三是加强相互合作机制,共建资源平台。各学段学校应本着共建共享思政课资源大平台的初衷,全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明确彼此的合作方式和流程规范,确保共建资源平台任务顺利进行。
一是激发各学段师生共同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使课堂呈现出高质量的生命性特质。在课堂教学中,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设计生命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相互融合方案,能使学生获得别样的生命体验。思政课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生命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知识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二是发挥师生交互主体性,构建“共生”课堂共同体。思政课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需求,共同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三是加强学生互动融合,共建学习共同体。思政课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见解。思政课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意见,逐步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同时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实践机制创新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4SZC-045)。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