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瑰宝映辉 文脉潇湘

2025-02-11 00:00:00
人民画报 2025年1期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文化地标之一,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也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湖南,这方被洞庭湖水滋养、充满灵秀与活力的湘楚大地,自古以来便人文荟萃、文脉悠长。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到马王堆汉墓古老遗迹,从湘楚文化到近代湖湘精神,从激昂奋进的红色沃土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历史的沉淀赋予了湖南丰富的文化底蕴。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突出特征,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湖南博物院,作为湖湘文化的文化地标,蕴藏着中华文明的绵长文脉,呈现着生生不息的向上力量。

湖南博物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以反映湖南区域文明为主要内容。闻名中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历经百年“完罍归湘”的“皿而全”铜方罍均展览于此。

它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现有文物53.9万件(套),其中马王堆汉墓文物逾2.6万件。为进一步提升观众接待和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以“物”和“人”为中心的理念,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前身)于2017年完成改扩建工程,并正式对外开放。此后,湖南博物院的平均年接待观众量达350万人次,成为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 1973年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此帛画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画面正中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这幅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一起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与楚墓帛画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湖南博物院 供图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商代文物人面铜方鼎。商、西周青铜器多以兽面为主体纹饰,而此鼎以人面为饰,结合人面两侧的角、爪,其形象被认为是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的饕餮类怪神;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祈祷谷物丰收。这种纹饰在全国商周青铜鼎中绝无仅有。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6

建设研究型博物院

1956年,筹备了5年的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建立的第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建馆之初,“地志性博物馆”的建设是湖南省博物馆的目标。随着1972年至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座墓葬的发掘,精美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的出土并入藏湖南省博物馆,使湖南省博物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几十年中,博物馆特色科研成绩颇为突出,《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共7册)、《马王堆汉墓漆器整理与研究》、《湖南出土珠饰研究》等成果发布,《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湘博志》、“博物馆学史译丛”系列图书等出版……

2022年,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更迭,更是从展览型博物馆到研究型博物院的一种“跨越”。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表示,实现从馆到院的跨越,湖南博物院将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重点打造研究型博物院,“我们将在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阐释与利用,展现其中的力量。”

近年来,为积极推进研究型博物院的建设,湖南博物院不断拓宽发展边界,依托博物馆数字展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社会机构的合作,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2020年,湘西永顺县发掘出“列夕动物群”,为人类全面认识远古海洋世界提供新的窗口。依托动植物考古与埋藏学研究工作站,湖南博物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开展合作,在国外权威期刊上发布了关于“列夕动物群”的研究成果;2023年,湖南博物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联合申报了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设立了西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利用高校的学术积淀和研究实力,全面系统地培养文物研究、保护人才;2024年,马王堆研究院正式成立。未来,在马王堆汉墓文物的保护研究、活化利用、文化传播已取得的丰富成果的基础上,马王堆研究院将以开放式的学术平台,集结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力量开展科研合作,进一步提升马王堆品牌的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观众在“生活的足迹”单元驻足观看。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朱红色菱形纹罗丝绵袍 西汉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交领、右衽、曲裾。以朱红色菱形纹罗为面料,素绢为里、缘,内絮丝绵。上衣下裳相连的袍服在汉初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 湖南博物院 供图

传承与创新

湖南博物院馆藏文物包罗万象,从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到祭祀神灵的商周青铜礼器,从马王堆汉墓的绫罗钟鼎,到明清文人的妙墨丹青,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湖湘历史的见证。

为展示好馆藏文物,湖南博物院从内容与艺术设计的高度统一入手,守正创新,结合定位量身定制高品质展陈体系。全力打造了以“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和“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两大基本陈列以及专题陈列、临时特展的展陈体系。其中,很多展览成为了本地影响深远的公共文化事件,成为超越展览本身的“文化盛宴”和“精神洗礼”。

作为湖南博物院最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自2 017年改陈后,业界和公众都给予其充分认可。在以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及众多以长沙马王堆汉墓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对外交流展的基础之上,湖南博物院加以科技带来的诸多数字化、沉浸式新手段,扩充了展览表达想象的边界。同时,参展文物的选择、文物解读方式的多样、展厅空间的营造等方面,都体现着马王堆汉墓研究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近年来国内博物馆展览理念的更新。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是建馆以来第一个反映湖南区域文明发展进程的通史性基本陈列。展品除馆藏藏品外,还有借调于省内各文博单位的文物标本及主动征集而来等。于2 014年完成器身器盖合体的“皿而全”铜方罍便陈列在此。陈列借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古今“湖南人”为脉络,讲述了其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一大批出生于湖南和流寓湖南的杰出人物,展现着湘人气性、湖湘哲学,滋养了湖湘文化,使之成为支撑后人前行的不竭动力。

近几年,湖南博物院借助科技的力量,按照“重应用、育产业、强基础”的主线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打造“全世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共同打造“数字汉生活”IP,实现“汉生活”数字化全景呈现;联合哈佛大学举办“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举办以此为代表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力;探索建立全省博物馆“总分馆制”,构筑全省博物馆“一盘棋”“一张网”的格局。

2024年6月,在获评第一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后,湖南博物院加速推进文物数据要素建设,与湖南广电通力合作,通过采集技术和装备的优化适配,在一个月时间内高效完成了1000件文物的三维采集。目前,湖南博物院已采集文物图片资源20.93万张,三维模型近2400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化数据库有助于博物馆更高效地管理藏品信息,学者和研究人员获取和分析数字化资料更便利。高精度的文物数字化,使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得以保留在数字信息中,有利于文化传承。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南朝文物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豕尊商 1981年湖南湘潭九华出土商代以豕为造型的酒尊仅此一件。重30多公斤,可容酒13升。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可穿系绳索以抬运。口部两侧有獠牙,形似野公猪。器身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动物造型的尊,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作为人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媒介,起着巫术般的祈愿辟邪作用。器身有历代修复痕迹,应该是长期使用的表现。 湖南博物院 供图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之桥。展览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能够沟通世界、传承文明。近年来,湖南博物院依托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历史文物,与3 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2 0 0 9年,马王堆汉墓文物展在美国纽约展出,这是马王堆文物首次全面、大规模地在美国展出;

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携手国内21家博物馆、国外26家博物馆打造的文化艺术大展,推出“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至16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向观众讲述一段多元共生的中西文化交融故事;

2021年,汇聚了来自叙利亚、巴基斯坦、黎巴嫩、柬埔寨和中国等多个亚洲国家的22 0 余件(套)珍贵文物的“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集中展示了古老多元、交流互鉴的亚洲文明;2 024年,“马王堆汉墓文物与当代艺术对话”展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展出,展开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传承对话……

世界五大洲的土地几乎都留下了湖南博物院人的足迹。湖南博物院连续多年派专业人员赴巴西、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各类年会和学术研讨。同时,在展览交流方面,先后向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瑞典、墨西哥、荷兰、韩国、日本、突尼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推介多个文物展览。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藏品保护、博物馆管理与规划等方面与国际同行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意向,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马王堆汉墓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0
马王堆下有古墓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10
参观河南博物院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郭沫若学刊(2018年4期)2019-01-03 08:41:44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2:52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
健身气功(2014年2期)2014-04-28 12:59:46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西南学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
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 12: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