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坐拥数十万精兵、装备大量飞机大炮的东北军一枪未发,望风而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一页。
但是,中华民族向来不乏勇于抗争的英雄儿女。东北爱国官兵、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地主豪强,甚至啸聚山林的“胡子”(东北土匪的俗称),都在民族大义驱使下,组队伍、拿刀枪,誓将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活跃在辽宁营口、海城一带的“老北风”,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北风”原名张海天,于1888年出生在奉天新民沙岭九台子屯(今属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家中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其余4个兄弟分别是海官、海岱、海秋、海实。张家祖上是小康之家,至张海天父亲一辈家境败落。
成年后的张海天为了谋生,曾到地主家赶大车、当看家护院的炮手。1923年,张海天在郑家屯一个警察所干杂役时受到欺压,一怒之下上山为匪。为避免连累家人,他先让妻子赵氏改嫁,而后偷了警察所的枪,投靠一伙号称“劫富济贫”的“绺子”(东北土匪队伍的俗称)为匪。
这伙土匪大当家姓刘,是个山东人,实施绑票抢劫时,只要“老头票”作为赎金。所谓“老头票”,是指当时日本在东北发行的一种金票,上印日本“武内大臣”头像。因此这伙“绺子”在绿林中报号“老头票”。
所谓报号,即外号、绰号、诨号之意。东北土匪报号听上去五花八门,但基本离不开枪法、地盘、民意、财气、纪念、威武等范畴,如“快枪林三”“阴山”“三江好”“达三江”等。
张海天性格剽悍、枪法好、武艺高强,据说能蹲着快速奔跑,加上为人仗义豪爽,很快便成为“老头票”中的骨干——“炮头”。张海天专门挑有钱有势的地主老财下手,从不抢穷人。他常说:穷人家三二斗粮食,抢它做什么。
1928年秋天,张海天回乡务农。一年后,由于生活窘迫,他和几个弟弟再次为匪,加入名为“西胜”的“绺子”。不久,他自己拉队伍单干,报号“老北风”。
“老北风”的由来有多种传说。流传最广、最具传奇色彩的当数“北风克本庄”。这是麻将牌术语,4名玩家按照东西南北方向分坐,东家首先坐庄,北家坐在东家上首,出牌时可以制约东家,所以有此一说。绿林中人规矩大、讲究多,事事都要讨个好口彩,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叫本庄繁,“老北风”的报号正好应了麻将牌中的说法,寓意深远。
还有一种说法。曾任义勇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徐荣福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忆,张海天作战时行动迅速,不畏严寒,即便数九寒冬也不戴帽子迎风而上,所以绰号叫“老北风”。
如今,“老北风”的报号缘起虽已难以考据,但其所映射出的藐视强敌、英勇无畏、乐天达观的精神,仍令后人心向往之。
得知日寇侵占沈阳后,“老北风”对部下说:以前当“胡子”是图个升官发财,现在国没了家没了,还发什么财升什么官?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
1931年9月23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五天,“老北风”率领“讨日扶民救国军”袭击了被日军占领的营口水源地和发电所,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一时间,“老北风”名声大振,吸引很多绿林武装前来投奔,两个月左右即发展到四五千人。
这年10月,在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的指示下,“老北风”率部智擒汉奸凌印青、日军顾问仓岗繁太郎以下日军15人及伪军200多人。此战力解锦州之危,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的首场胜利。这之后,“老北风”被任命为第二路军司令,驻辽中。他率领义勇军配合东北军余部反攻田庄台、克复大洼车站,不断与日军进行战斗。
1932年2月,“老北风”率部进攻牛庄、营口,给日寇以重大杀伤。同时积极与救国会联系寻求支持。救国会全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由流落到北平(今北京)的东北爱国人士发起的抗日爱国团体,不仅提供经费、武器,还派遣大批人员,给东北抗日义勇军以有力支持。
1932年6月,救国会将辽宁的义勇军命名为“东北民众救国军第二军区”,11月11日改称“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老北风”被任命为第三路军司令,司令部设在九台子,部队改编为10个旅,20个独立团。
曾任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副总指挥的李纯华回忆,“老北风”率领的这支队伍,虽然成分复杂,但是在抗日救国目标之下,人人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作战时勇敢坚决、不怕牺牲,以为抗日而死为荣。
“老北风”在一处院内设立了小型兵工厂,有50多名工人,同时招收从奉天兵工厂逃出来的技术人员。兵工厂每天能修理四五十支枪、制造1000多发再生子弹。工人们还从九台子附近的三岔河中打捞出日俄战争中被击沉的俄国军舰舰炮。这些武器经过改装后威力惊人,射程最高可达4公里。
队伍逐渐壮大,军费却日渐窘迫,“老北风”决定,发行军用流通券以解燃眉之急。他用救国会提供的1万元作资本,找到几名技术工人,买来石印机开始印刷。票样由东北大学毕业的高鹏设计,票面为深灰色,正面是一名战士、一名农民,还有一匹马,寓意军民共同抗日。面额分为5元、1元、5角3种。军用流通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费紧张的问题。
“老北风”领导的第三路军抗日意志坚定,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据统计,1932年,第三路军累计作战200多次,平均不到两天一次。日伪控制下的《盛京时报》也承认,“老北风”的第三路军“弹械充实、武器完备。军纪威整,秋毫无犯”。日军视其为心腹大患。1932年10月,关东军组织日伪军万余人进犯“老北风”部根据地,经过一番苦战,由于众寡悬殊,“老北风”被迫率部退往海城。
1932年11月前后,日军将主要兵力向辽南转移,辽南各部义勇军所处环境愈发恶劣。这时关内传来消息,救国会提供的一批军火已被运到热河,要求辽南义勇军派部队前去领取。鉴于当时形势,各部开会决定全军撤到热河朱碌科接运军火,待来年再战。
次年2月,“老北风”和各路义勇军突破日伪军封锁,到达朱碌科,驻防在四家子一带。26日,部队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晚,“老北风”因长期吸食鸦片,烟毒突然发作,连马都骑不了,只得将队伍交给儿子“小北风”张秉林指挥,自己前往北平治病。
热河失守后,救国会转入地下,义勇军第二军团内部发生分裂,“小北风”率部重返九台子继续坚持抗日。至1933年10月,部队在日伪军重兵围剿之下,只剩几十人,“小北风”张秉林彻底丧失信心,当场宣布解散回家。
这年5月,冯玉祥、方振武等人在张北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病初愈的“老北风”率领400余人前往参加。同盟军失败后,他再次返回北平。1935年,他又组织人马参加平郊抗日队伍,再次负伤,回到北平。1939年5月,“老北风”于贫病之中在北平去世,被葬在奉天会馆义地。
“老北风”至死未能看到抗战胜利那一天。他的4个弟弟,除老二病逝外,其余3个全部战死沙场;他部下最初10个大队长,有8人为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2020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老北风”张海天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逝去的英灵,笑慰九泉!
编辑 刘舒扬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张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