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优化策略

2025-02-10 00:00:00崔静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符号探究英语

摘 要 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是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单元综合实践课学习方式的优化,可以打破知识与生活分割的壁垒,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活动并获得有效的学习反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设计“符号学习”“在场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化学习”四种学习方式,持续促进学生学习的优化,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学习优化

引用格式 崔静梅.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优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5(05):53-5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提出教学建议“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1]。在教学提示中也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是英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课标理念引领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并根据真实性问题情境进行完整语篇输出的课堂教学,是对单元整体内容的结构化整合、表达、运用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合作、评价、反思,改进等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英语教材中的具体课例,探索如何在单元综合实践课中优化学习策略。

一、关联主题与生活,创设“符号学习”语境

主题具有连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符号是意义的载体,是人类记录、表达实际存在的事物、行为及思想的各种记号。凭借符号,人才能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信息加工,并在人际之间进行意义交流[3]。托尔曼认为“学习者在到达目的的过程中,学习是能到达目的的符号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形成了认知地图,才算是实现了学习的实质。”[4]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 Signs让学生初步了解公共标识的含义,并根据标识规范个人行为,遵守公共规则,共建和谐文明社会。基于本单元的主题与内容分析,师生可充分关联主题与生活,创设相应的“符号学习”语境,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符号的意义,从而内化掌握知识,并围绕主题产生深层认知与价值判断。因此,在单元教学的最后阶段,师生开展主题为“Know signs,Do better”的综合实践活动。

1.聚焦主题,在图文符号的互补中习得知识

主题教学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或教师团队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从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聚焦主题的符号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并在人际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文字和图像都属于符号资源,二者具有同构性和互补性。在特定的语境下,作为不同符号资源系统的文字和图像部署统一语篇共同创造特定的意义[5]。学生在学习语篇中的标识后,认识了如No eating or drinking,No littering等图文符号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生活,除了这些标识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标识?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能试着用英语把它们表达出来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不断回忆思考、合作搜索、学习表达。

2.关联生活,在不同符号的互动中获得意义

符号的实际意义存在于他所指称的实际事物中。理解符号的意义,需要以符号所指称的实际事物为中介[6]。在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关联学生的生活,建构真实的场境,让教与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而引导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抽象出符号所表达的含义,逐步学会用符号来表征实际事物,形成自己的“符号感”与“符号思维”。

图片通常包含许多细节信息,师生应关注到图片中的每一项元素,在培养学生看的能力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图片中的隐性规则,提升学习能力。在教材文本的插图中,展现了Mike、Helen、Tim在四个不同的场所遇见的标识,其中图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图1的“Wet floor”是放在了地面上,图2~图4的“No littering”“No eating or drinking”“No smoking”则贴在了墙面上。教师可以牢牢抓住这一图片中的细节进行思维冲击:Why are the signs in different places?利用周末时间,教师组织开展了“Look for signs.Creative Design”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公园、超市、街道、社区等地方,寻找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或者错位标识,并进行重新创意设计或正确摆放,同时完成观察记录表(见表1)。

在“寻找错位标识并创意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实践,而且进行迁移与创新,设计自创的“互动符号”,实现学生的信息处理、问题解决以及表达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提炼内容与目标,开展“在场学习”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场学习的内涵标志[7]。在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中,所有的学习活动必须依赖学生的主动参与,始终保持学生课堂学习在场,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体现课堂学习场的存在与活跃,从而让学生通过本单元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合作互助,调整学习方式,乐学善学”[8]。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秋季新教材Unit 7 Happy birthday!以“生日”为话题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

1.提炼内容与目标,创设“在场学习”场境

在场学习时学生会对学习内容进行体验与再加工,并与其他同伴互动互助、交流合作,或者借助教师帮助,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构建新的知识理解,从而在“学习场”的场境渲染下,促进新的学习目标提炼与达成[9]。

本单元以“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birthdays?”为大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并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To ask about age.(2)To describe what we get from birthdays.(3)To express love and thanks to my family.围绕以上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教师可带领学生以“十岁生日”话题背景装饰学校和教室,凸显“十岁生日”的主题元素。同时,教师可播放有关生日的歌曲以及班级学生的成长历程视频等,让学生在真实而温馨的氛围中谈论生日话题,吸引每一位学生积极“在场”,乐于“在场”,让静止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立体生动且可感可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2.注重评价与反馈,开展“在场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在场是学生学习在场最直接也最本质的反应[10]。在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在场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合理评价与及时反馈,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与在场学习力。在Happy birthday的单元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开展以下学习实践活动:(1)Discuss and make.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制定10岁生日活动方案,确定活动的流程与环节。(2)Recall and write.回忆童年生活,写一写生日趣事与生日愿望,分享给小组成员。(3)Join and work.根据兴趣与特长,加入相应的节目组或宣传组,明确分工,完成相应任务。(4)Record and share.运用拍摄、绘图、写一写、说一说的方式,记录和分享自己参加十岁生日的实践活动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收获。(5)Evaluate and feed back.根据以上活动过程,学生在班级内进行评价与反馈,说出活动过程中的亮点与待改进之处。

学习评价的价值在于通过恰当的评价活动引起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以致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学得更有意义。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与收获意义四个方面增值。

3.完善活动与成果,提升“在场学习”实效

在收集到相应的评价与反馈之后,教师还需要有效地利用评价驱动学习活动与成果的完善,从而让学习成果反衬于评价的合理性与科学化,让学生获得学科素养的完整提升。在关于十岁生日的实践活动后,师生可基于评价与反馈,进行相关成果的优化与提升:(1)活动方案的修改与简化,相关类似流程的合并与细化。(2)修改完善自己的生日趣事与愿望,学会从达成自己的生日愿望逐步转向向他人传递情感,能感受生日礼物带来的温暖与关爱,构建互敬互爱的人际关系。(3)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促进梳理与反思活动过程的收获与不足。

基于评价与反馈来完善单元实践课的活动与成果,可以助力学生从细微处入手,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活动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成长,也为今后积累更多的活动经验。

三、搭建资源与支架,推动“探究学习”实践

施瓦布教授认为探究学习是指“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11]。在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支架,让学生在面临问题与困惑时,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得知识。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Project 2 Our friends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下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以“个人感受与见解,倾听、体谅他人、包容与宽容”为话题,谈论关于朋友以及朋友家人的职业、爱好等,并开展“What is a good friend”的综合实践活动。

1.搭建资源型支架,提供语言支持

资源型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延展思维,促进他们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从而更好地找寻问题的依据与答案。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整合课内外资源,从而有效支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在本单元课堂交流中,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发现,被许多同学称为自己好朋友的学生,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成绩好。但是交朋友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认定这个标准呢?教师确定了想要探究的核心问题:What is a good friend? 这时候,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阅读资源,如与主题相应的绘本故事:Best New Friend,I Want A Friend...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A good friend can help each other.A good friend can share together.A good friend can study together...从而使核心问题的答案得到有力的论证。

2.搭建策略型支架,提供思路导航

策略型支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提供相应的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可执行的实践操作,达成探究目标。在本次的“What is a good friend?”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虽然在绘本等阅读资源中获得了一些信息,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结构化思路,这时候教师可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思路与框架,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让他们更有条理地理清好朋友真正的评判标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制作与交流提供正确的思路导航。

3.搭建交流型支架,提供价值引领

交流型支架旨在通过相关的交流话题,激发学生的交流动机,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理解的深化以及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制作完成好朋友卡,并从外貌、家庭成员、爱好、品质等方面进行绘画与交流。学生可以采用小组成员对话以及全班分享的方式收获自我认知上的改变与提升。学生在思想交流中相互审视并强化学习体验,更好地懂得了真正朋友的意义,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朋友观,从而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引领,提升探究学习的根本意义。

四、多元评价与发展,促进“项目化学习”思考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经验[12]。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是多元且丰富的,对学习实践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拓展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力,增强对学习的热情,积极反思,提高自我评估能力”[13]。

1.探究性实践评价,促进理解与迁移

探究性实践重点探查的是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深度。探究实践中包含的很多维度都可以发展出相应的评价量规[14]。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共同制定出符合相应实践活动的评价量规,以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知识,促进理解运用与迁移创新。以“What is a good friend?”的实践活动为例,师生可共同制定出评价表(见表2)。

通过表2,学生可以从每一个维度来评价自己的实践收获以及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评价的具体说明,促进学生的反思、理解、问题解决与迁移运用能力的形成。

2.社会性实践评价,促进思考与创新

社会性实践的评价量规重点考察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与同伴进行社会性互动和沟通的成效,同时也考察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发展出相应的社会责任感[15]。以“Know signs,Do better”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从互动与沟通、社会责任感等维度指导学生制定出评价表(见表3)。

表3的主要评价对象可以为自我与同伴,学生可基于这个评价表分析彼此的行为或结果。同时也可以借助该评价表进行一定的内省与提升。

3.整合性实践评价,促进发展与优化

整合性实践评价可以将学习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全部整合在一张表上,更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获得更有完整意义的学习过程。在“Happy birthday”的实践课中,师生有效地进行了成果的展示与完善(见表4)。

表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自己与同伴的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增进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从而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长的最优化。

在小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中进行学习方式的优化,可以打破知识与生活分割的壁垒,为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活动以及获得学习反馈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师生可以通过“符号学习”“在场学习”“探究学习”以及“项目化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优化,不断提升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创新性与全面性,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收获与成长。

参考文献

[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6] 陈佑清,高水平.符号转换与知识意义的理解[J].中国教育学刊,2011(06):44-47.

[4] 韦鹬.托尔曼认知行为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06):11-13.

[5] 刘珉,宗文娟.基于符际互补理论的小学英语教材主题意义分析方法探究[J].英语学习,2024(05):49-53.

[7][9][10] 侯宝坤.学生在场学习的内涵、特征与提升途径——以高中数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6):45-50.

[11] 王瑶瑶.论语文探究学习中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1(22):27-29.

[12] 马建明.核心素养导向下项目化学习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2023(02):81-84.

[13][14][15]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郭振玲]

*该文为2024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小学重点课题 “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英语结构化学习研究”(B-b/2024/03/24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符号探究英语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学符号,比多少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符号的由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变符号
读英语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