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10 00:00:00张璐
公关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理念上,如何使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建设是关键所在。以“三全育人”理念为载体,探讨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以及学科的特点,分别从课程育人目标与思路、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实施与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方法与创新、成果及效果5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三全育人”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育人格局有助于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培养的良好教育生态。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肩负着指导全民进行科学运动、增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扩增,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有必要深入发掘这一独特性,并能够在体育课程当中探寻其独特的思政内容,促使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融合、同向发力,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课程建设体系。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育人目标与思路

(一)体育保健学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见图1。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方式,搜集思政典型素材,形成可执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在组织实施中不断完善。课程目标从“师德规范、职业素养、综合育人、学会反思”4个层面反向设计培养,以确保培育出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体育教育职业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体育强国的理想和责任的体育栋梁[1]。

(二)体育保健学育人理念

坚持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统一,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还要挖掘讲授专业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等帮助学生有效地树立“三观”;坚持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目标,“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思政走进课堂、走进实验室、走进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坚持“体医融合”与“理论和实验结合式模式”相统一,专业课程与医学知识有效融合是一剂强心针,让体育教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走入良性循环,将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体医融合的大力推行下,医学知识借助体育教学走入学生各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科学引导全民参与体育活动,对疾病做到有效预防,从而增强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强国梦才能更好地实现[2]。

二、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彰显“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的健身理念,通过体育保健学实验与实践体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高度融合最终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并非仅是对思政课程的简单补充,而是对思政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分析表,见表1。

三、体育保健学教学实施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实施

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价值引领”、推进“全面浸润”、贯彻“全过程育人”的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阶段去实施。课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借助凯里学院在线教育平台、雨课堂,发布任务对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启发。课中,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目标,“润物细无声”地推进思政进课堂、进线上教学、进实验室、进社会实践建设多形态的思政场景。将思政素材与主题目标紧扣,传承体育人“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创新争先、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实验教学环节,以分小组实操练习为主,在完成实验任务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协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课后,借助凯里学院在线教育平台、雨课堂等课程建设发布作业和拓展知识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3]。

(二)教学方法

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去教学。小组讨论法,将小组讨论运用到课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及表达能力,教师向各小组发布不同的学习任务,通过鼓励学生讨论协商共同完成,为学生创造了自由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例如,在“儿童青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内容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心血管系统特点、呼吸系统特点、神经系统特点进行讨论得出他们在运动中的体育卫生要求,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及沟通的能力。案例分析法,体育保健学中“运动伤害事件的急救”“运动性病症”教学内容均可结合运动过程中的实例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于这一类事件的发病机制、处理方法、预防措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在分析了相关案例后可适当穿插思政案例,例如,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急救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责任之心;运动伤害中出血的止血方法中,案例分析出血量多少及相关症状插入“无偿献血”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感恩于心、奉献于行;立德树人,躬身力行的好品质。角色扮演法,情境式的体验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因此,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例如,在“运动按摩”“学位按摩”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课后以微视频录制等方法,分享各自学习或参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实践[4]。

四、体育保健学评价机制方法及创新

(一)课程评价机制与方法

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课程是否有效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建立教师、社会(实习实践)、学生多元评价机制,即教师制定含知识、实操技能、素质3个方面内容的课程考核方案,课程教学中由学生实施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最终确定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素质评价,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学生、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三方协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师德规范、职业素养、综合育人、学会反思的养成进行全过程评价。对于思政教育效果评价学生能否将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极为重要的内容。评价过程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随测、课堂汇报等形式展开,还可通过问卷调查、公益事业参与,例如,无偿献血、公益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等进行[5]。

(二)全面的评价体系

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评价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课程目标从“师德规范、职业素养、综合育人、学会反思”4个层面反向设计培养,以确保培育出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体育教育职业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体育强国的理想和责任的体育栋梁。通过学科专业特点与育人目标需求,体系分为品德修养、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育强国梦4个纵向维度内容,和3个不同横向层面上的内容,见图2。

五、体育保健学教学成果及效果

《体育保健学》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利用专业课教育资源,发挥基础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将价值引导做到相统一,将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创新争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求真务实的体育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地提高,在第三届全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第三名。多次参与并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社会服务,助力地方体育事业发展,培养学生奉献、服务意识。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师德规范、职业素养、综合育人、学会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提高,荣誉感明显提升;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奉献于行的品德,自愿参与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多;提高了学生服务社会的品质,学生自愿服务人次服务范围不断增加。

结语

体育保健学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社体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其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思政育人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体育保健学课程思政建设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必要要求,对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建设还在探索和提高阶段,对于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还值得大家深思与反思。

本文系1.2023年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278);2.凯里学院“金课”(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项目《体育保健学》(项目编号:JK2022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兴华,胡大平.推进课程思政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21,(05):60-64.

[2]岳林琳,王波,姚灵忠,等.“大思政”格局引领下高校思政育人高质量发展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3,23(02):91-94+114.

[3]李在军,刘美,赵野田.课程育人:高校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特征、难点及应对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3):18-24+32.

[4]杨辉霞,曹红敏,汪潇恒,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时代价值与践行路径[J].黄山学院学报,2023,25(03):135-140.

[5]舒宗礼,王华倬.生命教育视阈中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3):237-240.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