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路径,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案例和项目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最后通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政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计算机基础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操作技能欠缺、思维能力不强;有一定的求知欲,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强调自我发展,缺乏协作意识。学习本课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思维能力;促进计算思维与专业思维的交叉融合。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因此,本文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教师教学方法传统,思政教育意识不足,思政融入方式过于刻意,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2)思政教育切入较难,实验项目属于技能训练,如何在实验项目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其合理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当前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技能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
二、主要改革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意识,通过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案例和项目中,在实验案例和项目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信息安全、伦理道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2]。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队合作、思政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同时,通过实际教学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和优化。
三、研究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如何有效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计算思维与专业思维的深度融合。
(一)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1)教学现状分析:分析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识别课程思政融入的潜在需求;(2)现实意义探讨:探讨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实意义,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计算思维与专业思维的深度融合等。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引入智慧树平台的慕课资源,线下全程在机房上课,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广播授课,让学生边学边练。雨课堂资源共享让同学随时学习PPT,查看视频回放[3];(2)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演示等教学方法。将思政融入案例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文化自信,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3)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计突出线上、线下教学特点、突出教学创新亮点。PPT线上资源内容丰富,思政案例典型,线上章节测试题全面新颖,可供学生随时在移动端学习;(4)考试形式改革。考试正规有难度,期末考试题更新快,试题侧重考查学生操作技巧。考试有安排、有监考、有机房、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杜绝替考。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整理
(1)思政元素挖掘: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信息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2)思政案例整理:对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进行整理,形成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紧密结合的思政案例库,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四)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1)混合教学模式设计: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易于获取的立体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2)教学方法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五)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1)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包括知识技能评价、思政素养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2)具体评价标准和方法: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设置思政实践任务、开展思政知识竞赛、引入学生互评等,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
(六)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案例研究
(1)实践案例收集与分析:收集和分析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2)深入剖析与提炼:对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和方法,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七)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1)实践效果反馈:根据实践效果和学生反馈,对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路径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2)教师培训与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形成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整理、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构建、实践案例研究以及持续改进与优化等方面,为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未来将继续关注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的融入路径和方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4]。
四、实施路径
(一)明确课程思政融入的目标与原则
(1)目标:明确课程思政融入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良好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二)构建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形成具有思政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1)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深入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设问式、项目式、分组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教学评价改革:将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三)实施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路径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项目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逐步改革教学内容,争取在每一章节内容中都融入思政内容,不仅将课内教学案例思政化,也要在实践操作案例和项目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首先,深入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其次,注重实践案例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建设。理论和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四步三段”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重难点、确定教法学法、制定评价标准等。通过操作案例思政化,实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采用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评价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演示法、讲练结合法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整个教学过程[5]。
1.教学设计四步法
(1)分析学生学情,本科次教学通过布置课前预习得知,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仍存在操作不熟练、自主学习意识差、团队协作能力弱的问题;(2)依据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将本次授课课点K28,拆分细化为K(知识点)、S(能力点)、A(态度点)。给出重难点知识,确定知识、能力、思想素养及素质发展目标;(3)设计教法与学法,将雨课堂和极域电子教室作为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加传统板书的教学手段,设计多样化教法与学法;(4)制定教学评价,通过课内测试、雨课堂互动、章节测试进行线上评价,通过考勤、课堂答疑、分组练习进行线下评价。
2.教学实施三段式
通过课前预习、课中重难知识点讲解和课后讨论答题和知识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智慧树教学工具将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机衔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前推送预习课件,给出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MOOC内容;课中进行翻转课堂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管理。可实现考勤、小测、投票、随机点名提问、发布作业、答疑等活动;课后用MOOC发公告、交流探讨、作业检查、作业互评等,实现知识拓展与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教学七环节。实验教学五环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适应性教学。
(1)理论教学设问式提出思政。思政元素的融入应遵循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部分,可以设计如下课堂问题:
问题一:请解释什么是冯诺依曼结构?
问题二:我国的太湖之光计算机属于第几代计算机?
通过问题一可以引入冯·诺依曼和肖克利等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好奇心,鼓励他们勇于理性质疑、勤于思考,坚定探索未知、改造世界的决心;通过问题二,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自力更生发展计算机的艰辛历程,增强他们在我国计算机领域领先地位的自豪感;最后,举例说明我国在计算机技术上的领先案例,进一步升华思政教育的内涵[6]。
(2)实践教学案例式融入思政。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将思政内容巧妙地融入实践案例中,通过具体操作案例自然地渗透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学案例1:在讲解第3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应用(2)时,可以利用制作班报“我心中的英雄”作为案例素材,以该主题为载体,巧妙融入思政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传播大爱精神,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教学案例2:在Excel电子表格(2)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时事,引入近期发生的案例,如奥运会。通过列举我国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讨运动员比赛成绩和奖牌数量等。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不仅彰显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可以教授如何制作奖牌榜,并引入RANK函数进行操作。
在制作教学资料时要按章节和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体验。
(四)完善课程思政融入的保障机制
(1)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实施;(2)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思政案例库、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为课程思政融入提供有力支撑;(3)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融入的质量和效果。实施多元化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团队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注重对学生思政素养的评价。
通过以上实施路径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路径的探讨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系2024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梅香.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路径探析[J].广西教研,2021,(23):95-96.
[2]崔天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20,(11):214-215.
[3]周晓婷,史莉,李梦瑶. OBE教学理念下医学院校思政课“432”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以昆明医科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才智,2024,(15):29-32.
[4]王翠.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路径研究[J].才智,2024,(15):41-44.
[5]崔天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20,(11):214-215.
[6]徐鹏,陈永康,王喆.课程思政视域下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建设策略研究——以视音频特效技术课程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24,38(02):70-74.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