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职院校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开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现如今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特点。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通过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学生、学生管理工作队、学校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优化招生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管理体系的方法来进行改善。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引言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标志着民办高等院校开始向着规范化、快速化发展,民办高等院校进入了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高。职教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不断,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
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注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不过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入学门槛低、办学经费紧张、学生管理队伍过于年轻导致的综合素质不高等。这也使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优化对策[2]。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层面
1.“00”后的鲜明个性特点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早已全面进入了“00”后时代,他们生于21世纪,在国家与世界全面接轨的时代背景下,受新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接触网络的时间更早。这也导致了这一代的孩子思维活跃,不少人沉迷于网络世界,喜欢打游戏、追剧、看小说等,对于虚拟世界过分依赖,对现实世界渐渐失去关注,对包括学习在内的诸多事物缺乏兴趣,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理想信念,吃不了苦,不想奋斗。另一方面,不少学生缺乏文明礼仪,同学间沟通语言粗鄙,对老师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父母过度溺爱,造成了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原则,无视学校规章制度,随心所欲,染上喝酒抽烟赌博等不良嗜好,有更甚者出现寻衅滋事、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的情况[3]。
2.生源复杂,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录取工作在本科层次招录之后,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招收的往往是高考失利分数较低的学生;其次,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来源还有高职单招和五年一贯或三二连读,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复杂,综合素质不高。
此类学生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基础不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门科目考试不及格等,久而久之对自身也失去信心,怀着“破罐子破摔”“及时行乐”的心理,在学校里虚度光阴[4]。
3.原生家庭教育缺失
“00”后学生除了个性鲜明、沉迷网络之外,或多或少存在原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一方面,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往往忙于工作,着眼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忽略了孩子思想与心理的健康引导,导致了一部分孩子带着不正确的三观进入校园,这也是目前校园中存在霸凌现象的诱因之一;另一方面,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增多,孩子从小缺失母爱或父爱,也是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激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问题学生的日常管理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5]。
(二)辅导员层面
1.辅导员队伍过于年轻,职业能力不足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招聘条件基本上要求在本科学历,并且大多数为应届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工作经历,自身尚未完全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虽然热情高,也容易与学生沟通交流,但是难以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威信,学生更多地只是将辅导员视作自己的“朋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老师”,因此造成了辅导员在进行一些强化规则性的管理工作时往往难度大、效率低。
2.事务性工作繁重,工作热情消减迅速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辅导员专职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指导学生会和社团,还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贫困生资助、宿舍管理等多项工作,甚至小到宿舍的马桶堵了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辅导员。在学校压实二级学院主体责任的情况下,大量琐碎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成了学生的“保姆”,如果再遇上学生突发情况需要处理,很多因此耽误的工作还要在夜间加班完成[6]。
在平日里工作与生活没有明显区分,手机需要保持24小时畅通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高强度工作压力使很多辅导员喘不过气,工作热情也从最开始入职时的顶点一下子跌落谷底,工作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充沛的精力,对于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出现松懈,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
3.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个人长期规划
众多应聘者选择申请高校辅导员岗位,并非因为真正热爱高校工作、热爱教育行业,而是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迫于就业压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高校。与此同时,辅导员在校内地位普遍不高,甚至个别学校出现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就交给辅导员来做的情况。日常工作量较大,学生头疼脑热、情感障碍、宿舍矛盾等大小问题都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干的是脏活累活,工资待遇相较其他岗位并无明显优势。
热情消退过后,更加坚定了一部分人想要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去争取更好的就业或者升学选择,上岸后便离开的想法,未针对辅导员这一岗位或者是其他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去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
(三)学校层面
1.学校管理模式僵化
民办高职院校相较于公办院校而言,生存发展受到的社会因素影响更多,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日常办学过程中一贯秉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领导认为学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生的安定稳定,一旦学生出事,那么一切的学生工作就成了空谈。加之录取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身上贴着成绩差、不爱学习的标签,使学生家长也希望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模式来管教约束自己的孩子,在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逐渐僵化,矫枉过正,以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日常在校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安定稳定,但是也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
2.学生管理主体职责一刀切,各自为政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大致都由学生处牵头领导负责,统筹与协调各二级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而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一般由党总支副书记与辅导员构成[8]。由于各种原因,院长、副院长、任课教师较少或几乎没有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甚至在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场景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任课老师也不愿参与,通常在课后反馈给辅导员让辅导员去处理。二级学院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各自为政,学生管理工作游离在本教学单位中心工作之外,辅导员成了学生处领导下的一个独立群体,定位尴尬[9]。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一)学生层面
(1)合理调控招生来源,进一步减少中职起点专科招生,以夏季高考学生为主,春季高考学生为辅,加大夏季高考学生招录比例,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综合素质[10]。
(2)引导学生正确发挥自身思维活跃的主观能动性,将好主意好点子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11]。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与老师同学们平等友善地相处,平时注意文明礼貌,严明纪律意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多了解专业对应的行业就业发展形势,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夯实基础,牢牢掌握专业技能,检验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为升学就业做准备。
(二)辅导员层面
(1)提高思想站位,牢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提升职业认同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辅导员工作虽然繁琐,但也很能锻炼人,平凡的岗位上照样能够彰显个人价值,细心感受学生管理工作的乐趣,捕捉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温馨的时刻,提升自身的收获感、幸福感、使命感[12]。
(2)提高工作热情,用心钻研学生管理的艺术,大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小到查寝时的举手投足,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时效,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3)掌握科学的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学生干部队伍,辅助自己做好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又适当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避免职业倦怠[13]。
(三)学校层面
(1)加强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主要由辅导员来落实,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也有提升的空间,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较大,学校要支持和帮助辅导员不断进修学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并且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薪资与成长体系,争取留住人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
(2)搭建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架构,学生管理是二级学院的主要工作之一,与教学、科研同样重要。在上层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搭建由学生处统筹协调,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主要负责,辅导员队伍具体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管理架构。
(3)紧跟时代步伐,转变管理理念,不要只讲“不能做什么”,要多讲“能做什么”,减少学生对管理制度的抵触情绪。切勿生搬硬套,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理念,加大对学生组织、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力度,使他们有较强的自律管理水平,然后再提倡一定范围内的学生自我管理[14]。
(4)在学校的主导下,各二级学院要加大访企拓岗与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意识,树立正向的择业观。多组织多参与各级别专业技能竞赛,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实操能力,丰富职业教育内涵。
结语
职业教育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如不尽快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被其所牵绊而减缓发展脚步。因此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管理架构,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管理问题,提升管理水平,从而在职业教育的快车道上走好、走稳。
参考文献:
[1]沈有禄,谯欣怡.民办高等教育在划分的高教市场中应大有作为——兼与刘泽云同志商榷[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83-86.
[2]王洪才.高等教育现代化“三步走”的逻辑[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05):3-10.
[3]程庆红.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6):110-112.
[4]张斌.网络时代对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121-123.
[5]王喆.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类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468.
[6]石芷伊,张庭婷.高职辅导员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知识文库,2020,(15):174-175.
[7]潘蒙蒙,朱晓洁,苗灵童,等.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J].就业与保障,2023,(06):37-39.
[8]王素霞.“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3,(12):46-48.
[9]王星原,张丽娟.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路径研究[J].作家天地,2021,(07):163-164.
[10]曾华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J].汉字文化,2018,(19):135-136.
[11]黄靖嫦.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5.
[12]曹菊琴,杨其龙.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1,(02):42-43.
[13]李慧蕾.高职辅导员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242.
[14]孟蕲翾,张鑫,周帅,等.学生需求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海南省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教学刊,2020,(34):173-176+180.
(作者单位: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