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今中外之音韵 展扬琴事业之欣荣

2025-02-08 00:00:00徐帆
人民音乐 2025年1期
关键词:扬琴音乐会艺术

2024年7月29日至8月1日,“太原首届扬琴艺术节暨第五届中国扬琴艺术节展演”隆重举行。在山西省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三千名扬琴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展演选手、扬琴爱好者和当地观众参与其中。本届艺术展演活动无论在参与人数、展演规模、艺术质量等方面都堪称中国扬琴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盛宴。活动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三十余家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开、闭幕式音乐会的累计直播观看人数达33万,照片直播的观看人数更是高达145万,成为这一年夏季国内文化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一、背景与沿革

“中国扬琴艺术节展演”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2012年发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在扬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李玲玲教授的精心策划与带领下,第五届中国扬琴艺术节展演联合“太原首届扬琴艺术节”,与海内外扬琴同仁以音乐为媒,携手共“晋”,共襄盛会。为充分发挥展演活动的美育作用,全面拓展其社会效应,在“开/闭幕式音乐会”和“展演评选”之外,还特别增设“开放舞台”“扬琴集市”和“中外扬琴艺术交流会”等多个特色环节,并首次邀请外国扬琴艺术家作为世界扬琴协会的代表参会,与中国扬琴艺术家共同见证中国扬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可流长。凭借“中国扬琴艺术节展演”这一全国知名品牌的影响力,本届展演成功带动了山西文旅活动的繁盛,促进了太原扬琴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扬琴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使扬琴艺术在三晋大地上绽放异彩,推动中国扬琴事业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二、多元化展演

本届扬琴艺术节展演以新颖的活动模式和多元的价值追求,丰富了展演的形式和内容,深化了艺术节的主旨和影响。展演期间,既开设了专业的艺术实践平台,又开展了共促专业发展且兼具学术价值的普及推广、交流研讨,展演曲目兼顾传统与现代。展演活动的创新策划与增设内容不仅满足于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注重于丰富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价值追求,是实践与学术兼顾、传承与发展并重的多元化展演。

在“展演评选”活动中,参展选手年龄横跨6岁至60岁以上,涵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11所专业音乐学院的在校生、业余爱好者以及众多海内外扬琴专业青年教师,集中展现了扬琴这一民族乐器在各民族、各地区作为美育实践载体所取得的教学成果。本届评选活动不仅为参评选手提供了宝贵的舞台实践与交流机会,还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激发了新一代民族音乐学习者的热情与创造力;同时这一活动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共同探讨扬琴教育教学模式的契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各地扬琴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与支持,推动扬琴艺术在更广范围内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评审专家在展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各地教学方法虽各具特色,但在专业技法和术语的规范性上仍需加强;专业院校的最新教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力度尚有待提升;扬琴艺术的地域分布和各地艺术特征需要更为系统、专业的梳理与归类;在创作领域,表现地方特色的传统作品传唱度较高,但结合当下时代精神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创作品较少,而能够被广泛演绎的新作品更为稀缺。

“开放舞台”围绕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的核心地标展开,覆盖七大商圈,使民乐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艺术走进人民身边,向太原市民展现了扬琴这件中国民族乐器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之载体的功能和魅力,同时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加开放互动的交流机会和尽情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对于本届参展选手们来说,白天是紧张严肃的评审选拔,夜晚则是轻松自由的演出交流,既拓展了艺术实践平台、提高了全员参与度,又促进了扬琴艺术的传播与推广、推动了音乐文化赋能城市消费升级的文旅融合发展。

本届展演不但开拓了艺术实践舞台与公开展示平台,还通过增设的“扬琴市集”和“中外扬琴艺术交流会”与各界人士共享科研成果、促进交流互鉴。设于主会场一层大厅的“扬琴集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扬琴乐器厂家参与。集市为厂家和扬琴爱好者提供了直销渠道和交流合作机会,使厂家更直观地了解专业群体的需求。作为兼具经济效益和学术价值的乐器展活动,“扬琴集市”对推动扬琴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改良和创新,深化乐器改革,促进扬琴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扬琴艺术交流会”包括外国扬琴艺术展示、中国扬琴乐器制造研讨和中国传统扬琴艺术发展与扬琴专业教学成果展示三部分。乐海乐器有限公司、粤华乐器有限公司、乐之洋乐器有限公司、北方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和粤升乐器有限公司等乐器厂家代表纷纷发言,介绍了各自在扬琴制作与乐器改革方面的经验、探索与创新。瑞士、伊朗、匈牙利的艺术家通过讲座分享与演奏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各自国家扬琴的历史和艺术特色。在关于扬琴教学成果方面,李玲玲以“中国扬琴传统音乐之美及扬琴专业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为题,阐述了中国扬琴传统音乐的美感和扬琴专业教育在国际交流中的教学探索,多视角诠释了中国扬琴艺术的魅力与传承、发展现状。会议还邀请了专业院校师生代表现场演奏多首优秀传统扬琴名曲。其中,四川扬琴李德才的传承人林德川老先生携一台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川扬琴,与其弟子同台演绎了传统曲牌《将军令》,这段演绎与随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学生牛靖雯演奏的从传统曲牌创作而来的扬琴独奏曲《将军令》交相辉映,展现了当代扬琴艺术家如何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培养并引领扬琴专业人才,运用当代创作技术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张睿用匈牙利扬琴辛巴龙(Cimbalom)演奏《风暴》,贺礼用伊朗扬琴桑图尔(Santulr)与中国扬琴相结合演奏《楼兰女》,展现了中国扬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教学探索以及为推动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所作的实践与努力。正是通过一代代中国扬琴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才成就出一部部烙印着不同文明共生底色的中国扬琴作品,成为世界扬琴家族共享的精神财富。

三、音乐会

7月29日和8月1日,山西大剧院分别隆重举办了开幕式和闭幕式音乐会,中外曲目风格各异、群星演绎技巧丰富,既有典雅的国风古韵,也有芳华涌流的新声逸响,两场音乐会从不同维度展现了扬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广泛的世界性与文化包容性,呈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世界扬琴艺术盛宴。

(一)开幕式音乐会:名家云集,奏响艺术盛典

开幕式音乐会汇集了国内外优秀的扬琴演奏家,国内11所专业音乐学院和各大艺术院团的演奏家与外国艺术家同台,展示当代中外扬琴艺术的最高水平。参与演出的团体与演奏者有:蝶梦飞竹扬琴艺术团、绽放扬琴室内乐团、晋韵扬琴艺术团,以及扬琴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和众多外国扬琴艺术家。

音乐会在百人扬琴重奏演绎山西民歌《走西口》的恢弘氛围中拉开帷幕,悠扬的琴声表达了扬琴人对山西的敬意和深情。舞台中央,艺术家们与扬琴爱好者携手同台;舞台周围,演奏蝶梦迷你扬琴的小琴童们三面环绕,宛如点亮传统文化传承之光的“小蝴蝶”,繁星璀璨。演奏者们跨越年龄和专业层次,运用高、中、低音扬琴的音域和音色特征,呈现丰富的音乐层次,彰显了中国扬琴事业的蓬勃生命力和革新成果。扬琴艺术是民族的旋律,也是世界的音乐。热情奔放的匈牙利扬琴辛巴龙、清新明快的瑞士扬琴海克布里(Hackbrett)和悠远神秘的伊朗扬琴桑图尔,独具异域风情,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表现力丰富的中国传统扬琴、刚健欢快的新疆扬琴锵和温婉细腻的中国朝鲜族扬琴,彰显了中国扬琴体系之流派纷呈、底蕴深厚。

李玲玲倾情演绎扬琴独奏新作《蝶韵流芳》,将音乐会推向高潮。此曲将中国扬琴六首经典作品——《映山红》《川江韵》《瑶山夜画》《双手开出幸福泉》《金翎思》和《林冲夜奔》巧妙融合,展现丰富的情感层次和音乐意境,再现美好记忆的同时,向致力于中国扬琴艺术探索与奉献的艺术家和作曲家们致敬。

音乐会在山西左权民歌的旋律中落下帷幕,与开场曲《走西口》首尾呼应,展现了音乐会鲜明的主题、完整的结构。这首由山西各大院校扬琴专业教师代表集体演绎、韩晓莉创作的扬琴重奏《乡韵乡情》以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为素材,融民族器乐与声乐于一体,展现了编曲者秉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以创新的演绎形式,深情传唱山西人民世代传承的乡音乡情。

(二)闭幕式音乐会:金奖荟萃,奏响时代新篇

闭幕式音乐会是本届展演评选各组别金奖选手的主场,他们以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演奏技艺,展示了中国扬琴艺术的未来潜力和发展方向。音乐会共演出六首重奏与合奏作品和九首独奏作品,涵盖经典传统名曲、富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作品和令人遐想的时代新作。其中,青年A1组金奖得主贺礼演奏的《楼兰女》,以其巧妙的艺术交融和新颖的技术探索,获得了中外艺术家高度认可。该曲由作曲家钟耀光谱写、李玲玲创新设计,采用伊朗扬琴桑图尔和中国扬琴共同演绎,从悠远空灵的吟唱到强烈高亢的情感,呈现了西域独特的调式与节奏同中国现代扬琴技艺的交织融合,展现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成果。

中国音乐学院吴璜璜、中央音乐学院王玉珏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分别演奏了融合民族爵士风格的《枫叶的幻想》和充满哲思的《地球》两首现代扬琴作品。她们以精湛的演奏呈现了中国扬琴人才济济、走向世界未来可期的美好前景。中外扬琴艺术家携手获奖选手代表共同奏响《茉莉花》这一跨越世纪、属于世界的民族旋律,将扬琴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展望

本届扬琴艺术节开拓了对“展演”的定义,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乐器改革、文化交流、民族器乐传播和助力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本届展演更注重于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未来的展演亦可通过增加创作与教学展示、按地域或流派划分展区、加强与地方协同合作等方式来探索更多解决扬琴发展问题的方案。此外,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扬琴应充分发扬其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特征以发挥文化链接的作用,积极投身于国际交流与外事服务,地方扬琴也应深挖自身地域特色、发挥优势深入当地文商旅融合发展,在把握机遇、拓展曝光机会和平台的同时,更要重视广泛传播,全方位开拓渠道为中国民族器乐在国内与国际舞台上发声。

在扬琴专业委员会全体理事会议上,与会者共同探讨扬琴事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当前扬琴的普及与传播迫切需要大量符合当代少年儿童、业余爱好者欣赏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扬琴作品;专业活动的开展需要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还需要听取更广泛的意见反馈等。

中国扬琴的传播与交流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内扎根、向外求索、追求文明互鉴的生动缩影。回顾盛况、探究本源,中国扬琴艺术从筚路蓝缕的探索,到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光彩绽放,离不开国家的强盛和文化自信,也离不开几代扬琴人立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可以预见,中国扬琴将继续依托专业队伍的建设、团结各方力量,继承先辈艺术成就与教育思想,培养出更多具有使命责任担当的文化交流使者,推动扬琴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繁荣中国民族器乐事业谱写绚丽篇章。

徐帆 中国音乐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扬琴音乐会艺术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乐器(2022年9期)2022-09-26 08:20:44
搞砸的音乐会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失败的音乐会
纸的艺术
海底音乐会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心声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3:00
春天的音乐会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